摩羅詩力說
關燈
小
中
大
黎二人,深稱其詩之雄美偉大。
德詩宗瞿提,亦謂為絕世之文,在英國文章中,此為至上之作;後之勸遏克曼(J.P.Eckermann)(64)治英國語言,蓋即冀其直讀斯篇雲。
《約》又記凱因既流,亞當更得一子,曆歲永永,人類益繁,于是心所思惟,多涉惡事。
主神乃悔,将殄之。
有挪亞獨善事神,神令緻亞斐木為方舟,(65)将眷屬動植,各從其類居之。
遂作大雨四十晝夜,洪水泛濫,生物滅盡,而挪亞之族獨完,水退居地,複生子孫,至今日不絕。
吾人記事涉此,當覺神之能悔,為事至奇;而人之惡撒但,其理乃無足詫。
蓋既為挪亞子孫,自必力斥抗者,敬事主神,戰戰兢兢,繩其祖武(66),冀洪水再作之日,更得密诏而自保于方舟耳。
抑吾聞生學家言,有雲反種(67)一事,為生物中每現異品,肖其遠先,如人所牧馬,往往出野物,類之不拉(Zebra)(68),蓋未馴以前狀,複現于今日者。
撒但詩人之出,殆亦如是,非異事也。
獨衆馬怒其不伏箱(69),群起而交踀之,斯足憫歎焉耳。
四 裴倫名喬治戈登(GeorgeGordon),系出司堪第那比亞(70)海賊蒲隆(Burun)族。
其族後居諾曼(71),從威廉入英,遞顯理二世時,始用今字。
裴倫以千七百八十八年一月二十二日生于倫敦,十二歲即為詩;長遊堪勃力俱大學(72)不成,漸決去英國,作汗漫遊,始于波陀牙,東至希臘突厥(73)及小亞細亞,曆審其天物之美,民俗之異,成《哈洛爾特遊草》(ChildeHarold'sPilgrimage)(74)二卷,波谲雲詭,世為之驚絕。
次作《不信者》(TheGiaour)(75)暨《阿畢陀斯新婦行》(TheBrideofAbydos)二篇,皆取材于突厥。
前者記不信者(對回教而言)通哈山之妻,哈山投其妻于水,不信者逸去,後終歸而殺哈山,詣廟自忏;絕望之悲,溢于毫素,讀者哀之。
次為女子蘇黎加愛舍林,而其父将以婚他人,女偕舍林出奔,已而被獲,舍林鬥死,女亦終盡;其言有反抗之音。
迫千八百十四年一月,賦《海賊》(TheCorsair)之詩。
篇中英雄曰康拉德,于世已無一切眷愛,遺一切道德,惟以強大之意志,為賊渠魁,領其從者,建大邦于海上。
孤舟利劍,所向悉如其意。
獨家有愛妻,他更無有;往雖有神,而康拉德早棄之,神亦已棄康拉德矣。
故一劍之力,即其權利,國家之法度,社會之道德,視之蔑如。
權力若具,即用行其意志,他人奈何,天帝何命,非所問也。
若問定命之何如?則曰,在鞘中,一旦外輝,彗且失色而已。
然康拉德為人,初非元惡,内秉高尚純潔之想,嘗欲盡其心力,以緻益于人間;比見細人蔽明,讒谄害聰,凡人營營,多猜忌中傷之性,則漸冷淡,則漸堅凝,則漸嫌厭;終乃以受自或人之怨毒,舉而報之全群,利劍輕舟,無間人神,所向無不抗戰。
蓋複仇一事,獨貫注其全精神矣。
一日攻塞特,敗而見囚,塞特有妃愛其勇,助之脫獄,泛舟同奔,遇從者于波上,乃大呼曰,此吾舟,此吾血色之旗也,吾運未盡于海上!然歸故家,則銀釭暗而愛妻逝矣。
既而康拉德亦失去,其徒求之波間海角,蹤迹奇然,獨有以無量罪惡,系一德義之名,永存于世界而已。
裴倫之祖約翰(76),嘗念先人為海王,因投海軍為之帥;裴倫賦此,緣起似同;有即以海賊字裴倫者,裴倫聞之竊喜,則篇中康拉德為人,實即此詩人變相,殆無可疑已。
越三月,又作賦曰《羅羅》(Lara),記其人嘗殺人不異海賊,後圖起事,敗而傷,飛矢來貫其胸,遂死。
所叙自尊之夫,力抗不可避之定命,為狀慘烈,莫可比方。
此他猶有所制,特非雄篇。
其詩格多師司各德,而司各德由是銳意于小說,不複為詩,避裴倫也。
已而裴倫去其婦,世雖不知去之之故,然争難之,每臨會議,嘲罵即四起,且禁其赴劇場。
其友穆亞為之傳,評是事曰,世于裴倫,不異其母,忽愛忽惡,無判決也。
顧窘戮天才,殆人群恒狀,滔滔皆是,甯止英倫。
中國漢晉以來,凡負文名者,多受謗毀,劉彥和為之辯曰,人禀五才,修短殊用,自非上哲,難以求備,然将相以位隆特達,文士以職卑多诮,此江河所以騰湧,涓流所以寸析者。
(77)東方惡習,盡此數言。
然裴倫之禍,則緣起非如前陳,實反由于名盛,社會頑愚,仇敵窺覗,乘隙立起,衆則不察而妄和之;若頌高官而厄寒士者,其污且甚于此矣。
顧裴倫由是遂不能居英,自曰,使世之評骘誠,吾在英為無值,若評骘謬,則英于我為無值矣。
吾其行乎?然未已也,雖赴異邦,彼且蹑我。
已而終去英倫,千八百十六年十月,抵意太利。
自此,裴倫之作乃益雄。
裴倫在異域所為文,有《哈洛爾特遊草》之續,《堂祥》(DonJuan)(78)之詩,及三傳奇稱最偉,無不張撒但而抗天帝,言人所不能言。
一曰《曼弗列特》(Manfred),記曼以失愛絕歡,陷于巨苦,欲忘弗能,鬼神見形問所欲,曼雲欲忘,鬼神告以忘在死,則對曰,死果能令人忘耶?複衷疑而弗信也。
後有魅來降曼弗列特,而曼忽以意志制苦,毅然斥之曰,汝曹決不能誘惑滅亡我。
(中略)我,自壞者也。
行矣,魅衆!死之手誠加我矣,然非汝手也。
意蓋謂己有善惡,則褒貶賞罰,亦悉在己,神天魔龍,無以相淩,況其他乎?曼弗列特意志之強如是,裴倫亦如是。
論者或以拟瞿提之傳奇《法斯忒》(Faust)(79)雲。
二曰《凱因》(Cain),典據已見于前分,中有魔曰盧希飛勒(80),導凱因登太空,為論善惡生死之故,凱因悟,遂師摩羅。
比行世,大遭教徒攻擊,則作《天地》(HeavenandEarth)以報之,英雄為耶彼第,博愛而厭世,亦以诘難教宗,鳴其非理者。
夫撒但何由癙乎?以彼教言,則亦天使之大者,徒以陡起大望,生背神心,敗而堕獄,是雲魔鬼。
由是言之,則魔亦神所手創者矣。
已而潛入樂園,至善美安樂之伊甸,以一言而立毀,非具大能力,易克至是?伊甸,神所保也,而魔毀之,神安得雲全能?況自創惡物,又從而懲之,且更瓜蔓以懲人,其慈又安在?故凱因曰,神為不幸之因。
神亦自不幸,手造破滅之不幸者,何幸福之可言?而吾父曰,神全能也。
問之曰,神善,何複惡邪,則曰,惡者,就善之道爾。
神之為善,誠如其言:先以凍餒,乃與之衣食;先以疠疫,乃施之救援;手造罪人,而曰吾赦汝矣。
人則曰,神可頌哉,神可頌哉!營營而建伽蘭焉。
盧希飛勒不然,曰吾誓之兩間,吾實有勝我之強者,而無有加于我之上位。
彼勝我故,名我曰惡,若我緻勝,惡且在神,善惡易位耳。
此其論善惡,正異尼耙。
尼耙意謂強勝弱故,弱者乃字其所為曰惡,故惡實強之代名;此則以惡為弱之冤谥。
故尼耙欲自強,而并頌強者;此則亦欲自強,而力抗強者,好惡至不同,特圖強則一而已。
人謂神強,因亦至善。
顧善者乃不喜華果,特嗜腥膻,凱因之獻,純潔無似,則以旋風振而落之。
人類之始,實由主神,一拂其心,即發洪水,并無罪之禽蟲卉木而殄之。
人則曰,爰滅罪惡,神可頌哉!耶彼第乃曰,汝得救孺子衆!汝以為脫身狂濤,獲天幸欤?汝曹偷生,逞其食色,目擊世界之亡,而不生其憫歎;複無勇力,敢當大波,與同胞之人,共其運命;偕厥考逃于方舟,而建都邑于世界之墓上,竟無慚耶?然人竟無慚也,方伏地贊頌,無有休止,以是之故,主神遂強。
使衆生去而不之理,更何威力之能有?人既授神以力,複假之以厄撒但;而此種人,又即主神往所殄滅之同類。
以撒但之意觀之,其為頑愚陋劣,如何可言?将曉之欤,則音聲未宣,衆已疾走,内容何若,不省察也。
将任之欤,則非撒但之心矣,故複以權力現于世。
神,一權力也;撒但,亦一權力也。
惟撒但之力,即生于神,神力若亡,不為之代;上則以力抗天帝,下則以力制衆生,行之背馳,莫甚于此。
顧其制衆生也,即以抗故。
倘其衆生同抗,更何制之雲?裴倫亦然,自必居人前,而怒人之後于衆。
蓋非自居人前,不能使人勿後于衆故;任人居後而自為之前,又為撒但大恥故。
故既揄揚威力,頌美強者矣,複曰,吾愛亞美利加,此自由之區,神之綠野,不被壓制之地也。
由是觀之,裴倫既喜拿坡侖之毀世界,亦愛華盛頓之争自由,既心儀海賊之橫行,亦孤援希臘之獨立,壓制反抗,兼以一人矣。
雖然,自由在是,人道亦在是。
五 自尊至者,不平恒繼之,忿世嫉俗,發為巨震,與對郯之徒争衡。
蓋人既獨尊,自無退讓,自無調和,意力所如,非達不已,乃以是漸與社會生沖突,乃以是漸有所厭倦于人間。
若裴倫者,即其一矣。
其言曰,硗确之區,吾侪奚獲耶?(中略)凡有事物,無不定以習俗至謬之衡,所謂輿論,實具大力,而輿論則以昏黑蔽全球也。
(81)此其所言,與近世諾威文人伊孛生(H.Ibsen)所見合,伊氏生于近世,憤世俗之昏迷,悲真理之匿耀,假《社會之敵》(82)以立言,使醫士斯托克曼為全書主者,死守真理,以拒庸愚,終獲群敵之谥。
自既見放于地主(83),其子複受斥于學校,而終奮鬥,不為之搖。
末乃曰,吾又見真理矣。
地球上至強之人,至獨立者也!其處世之道如是。
顧裴倫不盡然,凡所描繪,皆禀種種思,具種種行,或以不平而厭世,遠離人群,甯與天地為侪偶,如哈洛爾特;或厭世至極,乃希滅亡,如曼弗列特;或被人天之楚毒,至于刻骨,乃鹹希破壞,以複仇雠,如康拉德與盧希飛勒;或棄斥德義,蹇視淫遊,以嘲弄社會,聊快其意,如堂祥。
其非然者,則尊俠尚義,扶弱者而平不平,颠仆有力之蠢愚,雖獲罪于全群無懼,即裴倫最後之時是已。
彼當前時,經曆一如上述書中衆士,特未欷s[斷望,願自逖于人間,如曼弗列特之所為而已。
故懷抱不平,突突上發,則倨傲縱逸,不恤人言,破壞複仇,無所顧忌,而義俠之性,亦即伏此烈火之中,重獨立而愛自繇,苟奴隸立其前,必衷悲而疾視,衷悲所以哀其不幸,疾視所以怒其不争,此詩人所為援希臘之獨立,而終死于其軍中者也。
蓋裴倫者,自繇主義之人耳,嘗有言曰,若為自由故,不必戰于宗邦,則當為戰于他國。
(84)是時意太利适制于土奧(85),失其自由,有秘密政黨起,謀獨立,乃密與其事,以擴張自由之元氣者自任,雖狙擊密偵之徒,環繞其側,終不為廢遊步馳馬之事。
後秘密政黨破于土奧人,企望悉已,而精神終不消。
裴倫之所督勵,力直及于後日,趙馬志尼(86),起加富爾(87),于是意之獨立成(88)。
故馬志尼日,意太利實大有賴于裴倫。
彼,起吾國者也!蓋誠言已。
裴倫平時,又至有情愫于希臘,思想所趣,如磁指南。
特希臘時自由悉喪,入突厥版圖,受其羁縻,不敢抗拒。
詩人惋惜悲憤,往往見于篇章,懷前古之光榮,哀後人之零落,或與斥責,或加激勵,思使之攘突厥而複興,更睹往日耀燦莊嚴之希臘,如所作《不信者》暨《堂祥》二詩中,其怨憤谯責之切,與希冀之誠,無不曆然可征信也。
比千八百二十三年,倫敦之希臘協會(89)馳書托裴倫,請援希臘之獨立。
裴倫平日,至不滿于希臘今人,嘗稱之曰世襲之奴,曰自由苗裔之奴,因不即應;顧以義憤故,則終諾之,遂行。
而希臘人民之堕落,乃誠如其說,勵之再振,為業至難,因羁滞于克茀洛尼亞島(90)者五月,始向密淑倫其(91)。
其時海陸軍方奇困,聞裴倫至,狂喜,群集迓之,如得天使也。
次年一月,獨立政府任以總督,并授軍事及民事之全權,而希臘是時,财政大匮,兵無宿糧,大勢幾去。
加以式列阿忒(92)傭兵見裴倫寬大,複多所要索,稍不滿,辄欲背去;希臘堕落之民,又誘之使窘裴倫。
裴倫大憤,極诋彼國民性之陋劣;前所謂世襲之奴,乃果不可猝救如是也。
而裴倫志尚不灰,自立革命之中樞,當四圍之艱險,将士内讧,則為之調和,以己為楷模,教之人道,更設法舉債,以振其窮,又定印刷之制,且堅堡壘以備戰。
内争方烈,而突厥果攻密淑倫其,式列阿忒傭兵三百人,複乘亂占要害地。
裴倫方病,聞之泰然,力平黨派之争,使一心以面敵。
特内外迫拶,神質劇勞,久之,疾乃漸革。
将死,其從者持楮墨,将錄其遺言。
裴倫曰否,時已過矣。
不之語,已而微呼人名,終乃曰,吾言已畢。
從者曰,吾不解公言。
裴倫曰,籲,不解乎?嗚呼晚矣!狀若甚苦。
有間,複曰,吾既以吾物暨吾康健,悉付希臘矣。
今更付之吾生。
他更何有?遂死,時千八百二十四年四月十八日夕六時也。
今為反念前時,則裴倫抱大望而來,将以天縱之才,緻希臘複歸于往時之榮譽,自意振臂一呼,人必将靡然向之。
蓋以異域之人,猶憑義憤為希臘緻力,而彼邦人,縱堕落腐敗者日久,然舊澤尚存,人心未死,豈意遂無情愫于故國乎?特至今茲,則前此所圖,悉如夢迹,知自由苗裔之奴,乃果不可猝救有如此也。
次日,希臘獨立政府為舉國民喪,市肆悉罷,炮台鳴炮三十七,如裴倫壽也。
吾今為案其為作思惟,索詩人一生之内,則所遇常抗,所向必動,貴力而尚強,尊己而好戰,其戰複不如野獸,為獨立自由人道也,此已略言之前分矣。
故其平生,如狂濤如厲風,舉一切僞飾陋習,悉與蕩滌,瞻顧前後,素所不知;精神郁勃,莫可制抑,力戰而斃,亦必自救其精神;不克厥敵,戰則不止。
而複率真行誠,無所諱掩,謂世之毀譽褒貶是非善惡,皆緣習俗而非誠,因悉措而不理也。
蓋英倫爾時,虛僞滿于社會,以虛文缛禮為真道德,有秉自由思想而探究者,世辄謂之惡人。
裴倫善抗,性又率真,夫自不可以默矣,故托凱因而言曰,惡魔者,說真理者也。
遂不恤與人群敵。
世之貴道德者,又即以此交非之。
遏克曼亦嘗問瞿提以裴倫之文,有無教訓。
瞿提對曰,裴倫之剛毅雄大,教訓即函其中;苟能知之,斯獲教訓。
若夫純潔之雲,道德之雲,吾人何問焉。
蓋知偉人者,亦惟偉人焉而已。
裴倫亦嘗評朋思(R.Burns)(93)曰,斯人也,心情反張(94),柔而剛,疏而密,精神而質,高尚而卑,有神聖者焉,有不淨者焉,互和合也。
裴倫亦然,自尊而憐人之為奴,制人而援人之獨立,無懼于狂濤而大做于乘馬,好戰崇力,遇敵無所寬假,而于累囚之苦,有同情焉。
意者摩羅為性,有如此乎?且此亦不獨摩羅為然,凡為偉人,大率如是。
即一切人,若去其面具,誠心以思,有純禀世所謂善性而無惡分者,果幾何人?遍觀衆生,必幾無有,則裴倫雖負摩羅之号,亦人而已,夫何詫焉。
顧其不容于英倫,終放浪颠沛而死異域者,特面具為之害耳。
此即裴倫所反抗破壞,而迄今猶殺真人而未有止者也。
嗟夫,虛僞之毒,有如是哉!裴倫平時,其制詩極誠,嘗曰,英人評骘,不介我心。
若以我詩為愉快,任之而已。
吾何能阿其所好為?吾之握管,不為婦孺庸俗,乃以吾全心全情感全意志,與多量之精神而成詩,非欲聆彼輩柔聲而作者也。
夫如是,故凡一字一辭,無不即其人呼吸精神之形現,中于人心,神弦立應,其力之曼衍于歐土,例不能别求之英詩人中;僅司各德所為說部,差足與相倫比而已。
若問其力奈何?則意太利希臘二國,已如上述,可毋贅言。
此他西班牙德意志諸邦,亦悉蒙其影響。
次複入斯拉夫族而新其精神,流澤之長,莫可闡述。
至其本國,則猶有修黎(PercyByssheShelley)一人。
契支(JohnKeats)(95)雖亦蒙摩羅詩人之名,而與裴倫别派,故不述于此。
六 修黎生三十年而死,其三十年悉奇迹也,而亦即無韻之詩。
時既艱危,性複狷介,世不彼愛,而彼亦不愛世,人不容彼,而彼亦不容人,客意太利之南方,終以壯齡而夭死,謂一生即悲劇之實現,蓋非誇也。
修黎者,以千七百九十二年生于英之名門,姿狀端麗,夙好靜思;比入中學,大為學友暨校師所不喜,虐遇不可堪。
詩人之心,乃早萌反抗之朕兆;後作說部,以所得值飨其友八人,負狂人之名而去。
次入惡斯佛大學(96),修愛智之學,屢馳書乞教于名人。
而爾時宗教,權悉歸于冥頑之牧師,因以妨自由之崇信。
修黎蹶起,著《無神論之要》一篇,略謂惟慈愛平等三,乃使世界為樂園之要素,若夫宗教,于此無功,無有可也。
書成行世,校長見之大震,終逐之;其父亦驚絕,使謝罪返校,而修黎不從,因不能歸。
天地雖大,故鄉已失,于是至倫敦,時年十八,顧已孤立兩間,歡愛悉絕,不得不與社會戰矣。
已而知戈德文(W.Godwin)(97),讀其著述,博愛之精神益張。
次年入愛爾蘭,檄其人士,于政治宗教,皆欲有所更革,顧終不成。
逮千八百十五年,其詩《阿剌斯多》(Alastor)(98)始出世,記懷抱神思之人,索求美者,遍曆不見,終死曠原,如自叙也。
次年乃識裴倫于瑞士;裴倫深稱其人,謂奮迅如獅子,又善其詩,而世猶無顧之者。
又次年成《伊式闌轉輪篇》(TheRevoltofIslam)。
凡修黎懷抱,多抒于此。
篇中英雄曰羅昂,以熱誠雄辯,警其國民,鼓吹自由,擠擊壓制,顧正義終敗,而壓制于以凱還,羅昂遂為正義死。
是詩所函,有無量希望信仰,暨無窮之愛,窮追不舍,終以殒亡。
蓋羅昂者,實詩人之先覺,亦即修黎之化身也。
至其傑作,尤在劇詩;尤偉者二,一曰《解放之普洛美迢斯》(PrometheusUnbound)(99),一曰《煔希》(TheCenci)。
前者事本希臘神話,意近裴倫之《凱因》。
假普洛美迢為人類之精神,以愛與正義自由故,不恤艱苦,力抗壓制主者僦畢多(100),竊火贻人,受絷于山頂,猛鹫日啄其肉,而終不降。
僦畢多為之辟易;普洛美迢乃眷女子珂希亞,獲其愛而畢。
珂希亞者,理想也。
《煔希》之篇,事出意太利,記女子煔希之父,酷虐無道,毒虐無所弗至,煔希終殺之,與其後母兄弟,同戮于市。
論者或謂之不倫。
顧失常之事,不能絕于人間,即中國《春秋》(101),修自聖人之手者,類此之事,且數數見,又多直書無所諱,吾人獨于修黎所作,乃和衆口而難之耶?上述二篇,詩人悉出以全力,嘗自言曰,吾詩為衆而作,讀者将多。
又曰,此可登諸劇場者。
顧詩成而後,實乃反是,社會以謂不足讀,伶人以謂不可為;修黎抗僞俗弊習以成詩,而詩亦即受僞俗弊習之天阏,此十九棟(102)上葉精神界之戰士,所為多抱正義而骈殒者也。
雖然,往時去矣,任其自去,若夫修黎之真值,則至今日而大昭。
革新之潮,此其巨派,戈德文書出,初啟其端,得詩人之聲,乃益深入世人之靈府。
凡正義自由真理以至博愛希望諸說,無不化而成醇,或為羅昂,或為普洛美迢,或為伊式闌之壯士,現于人前,與舊習對立,更張破壞,無稍假借也。
舊習既破,何物斯存,則惟改革之新精神而已。
德詩宗瞿提,亦謂為絕世之文,在英國文章中,此為至上之作;後之勸遏克曼(J.P.Eckermann)(64)治英國語言,蓋即冀其直讀斯篇雲。
《約》又記凱因既流,亞當更得一子,曆歲永永,人類益繁,于是心所思惟,多涉惡事。
主神乃悔,将殄之。
有挪亞獨善事神,神令緻亞斐木為方舟,(65)将眷屬動植,各從其類居之。
遂作大雨四十晝夜,洪水泛濫,生物滅盡,而挪亞之族獨完,水退居地,複生子孫,至今日不絕。
吾人記事涉此,當覺神之能悔,為事至奇;而人之惡撒但,其理乃無足詫。
蓋既為挪亞子孫,自必力斥抗者,敬事主神,戰戰兢兢,繩其祖武(66),冀洪水再作之日,更得密诏而自保于方舟耳。
抑吾聞生學家言,有雲反種(67)一事,為生物中每現異品,肖其遠先,如人所牧馬,往往出野物,類之不拉(Zebra)(68),蓋未馴以前狀,複現于今日者。
撒但詩人之出,殆亦如是,非異事也。
獨衆馬怒其不伏箱(69),群起而交踀之,斯足憫歎焉耳。
四 裴倫名喬治戈登(GeorgeGordon),系出司堪第那比亞(70)海賊蒲隆(Burun)族。
其族後居諾曼(71),從威廉入英,遞顯理二世時,始用今字。
裴倫以千七百八十八年一月二十二日生于倫敦,十二歲即為詩;長遊堪勃力俱大學(72)不成,漸決去英國,作汗漫遊,始于波陀牙,東至希臘突厥(73)及小亞細亞,曆審其天物之美,民俗之異,成《哈洛爾特遊草》(ChildeHarold'sPilgrimage)(74)二卷,波谲雲詭,世為之驚絕。
次作《不信者》(TheGiaour)(75)暨《阿畢陀斯新婦行》(TheBrideofAbydos)二篇,皆取材于突厥。
前者記不信者(對回教而言)通哈山之妻,哈山投其妻于水,不信者逸去,後終歸而殺哈山,詣廟自忏;絕望之悲,溢于毫素,讀者哀之。
次為女子蘇黎加愛舍林,而其父将以婚他人,女偕舍林出奔,已而被獲,舍林鬥死,女亦終盡;其言有反抗之音。
迫千八百十四年一月,賦《海賊》(TheCorsair)之詩。
篇中英雄曰康拉德,于世已無一切眷愛,遺一切道德,惟以強大之意志,為賊渠魁,領其從者,建大邦于海上。
孤舟利劍,所向悉如其意。
獨家有愛妻,他更無有;往雖有神,而康拉德早棄之,神亦已棄康拉德矣。
故一劍之力,即其權利,國家之法度,社會之道德,視之蔑如。
權力若具,即用行其意志,他人奈何,天帝何命,非所問也。
若問定命之何如?則曰,在鞘中,一旦外輝,彗且失色而已。
然康拉德為人,初非元惡,内秉高尚純潔之想,嘗欲盡其心力,以緻益于人間;比見細人蔽明,讒谄害聰,凡人營營,多猜忌中傷之性,則漸冷淡,則漸堅凝,則漸嫌厭;終乃以受自或人之怨毒,舉而報之全群,利劍輕舟,無間人神,所向無不抗戰。
蓋複仇一事,獨貫注其全精神矣。
一日攻塞特,敗而見囚,塞特有妃愛其勇,助之脫獄,泛舟同奔,遇從者于波上,乃大呼曰,此吾舟,此吾血色之旗也,吾運未盡于海上!然歸故家,則銀釭暗而愛妻逝矣。
既而康拉德亦失去,其徒求之波間海角,蹤迹奇然,獨有以無量罪惡,系一德義之名,永存于世界而已。
裴倫之祖約翰(76),嘗念先人為海王,因投海軍為之帥;裴倫賦此,緣起似同;有即以海賊字裴倫者,裴倫聞之竊喜,則篇中康拉德為人,實即此詩人變相,殆無可疑已。
越三月,又作賦曰《羅羅》(Lara),記其人嘗殺人不異海賊,後圖起事,敗而傷,飛矢來貫其胸,遂死。
所叙自尊之夫,力抗不可避之定命,為狀慘烈,莫可比方。
此他猶有所制,特非雄篇。
其詩格多師司各德,而司各德由是銳意于小說,不複為詩,避裴倫也。
已而裴倫去其婦,世雖不知去之之故,然争難之,每臨會議,嘲罵即四起,且禁其赴劇場。
其友穆亞為之傳,評是事曰,世于裴倫,不異其母,忽愛忽惡,無判決也。
顧窘戮天才,殆人群恒狀,滔滔皆是,甯止英倫。
中國漢晉以來,凡負文名者,多受謗毀,劉彥和為之辯曰,人禀五才,修短殊用,自非上哲,難以求備,然将相以位隆特達,文士以職卑多诮,此江河所以騰湧,涓流所以寸析者。
(77)東方惡習,盡此數言。
然裴倫之禍,則緣起非如前陳,實反由于名盛,社會頑愚,仇敵窺覗,乘隙立起,衆則不察而妄和之;若頌高官而厄寒士者,其污且甚于此矣。
顧裴倫由是遂不能居英,自曰,使世之評骘誠,吾在英為無值,若評骘謬,則英于我為無值矣。
吾其行乎?然未已也,雖赴異邦,彼且蹑我。
已而終去英倫,千八百十六年十月,抵意太利。
自此,裴倫之作乃益雄。
裴倫在異域所為文,有《哈洛爾特遊草》之續,《堂祥》(DonJuan)(78)之詩,及三傳奇稱最偉,無不張撒但而抗天帝,言人所不能言。
一曰《曼弗列特》(Manfred),記曼以失愛絕歡,陷于巨苦,欲忘弗能,鬼神見形問所欲,曼雲欲忘,鬼神告以忘在死,則對曰,死果能令人忘耶?複衷疑而弗信也。
後有魅來降曼弗列特,而曼忽以意志制苦,毅然斥之曰,汝曹決不能誘惑滅亡我。
(中略)我,自壞者也。
行矣,魅衆!死之手誠加我矣,然非汝手也。
意蓋謂己有善惡,則褒貶賞罰,亦悉在己,神天魔龍,無以相淩,況其他乎?曼弗列特意志之強如是,裴倫亦如是。
論者或以拟瞿提之傳奇《法斯忒》(Faust)(79)雲。
二曰《凱因》(Cain),典據已見于前分,中有魔曰盧希飛勒(80),導凱因登太空,為論善惡生死之故,凱因悟,遂師摩羅。
比行世,大遭教徒攻擊,則作《天地》(HeavenandEarth)以報之,英雄為耶彼第,博愛而厭世,亦以诘難教宗,鳴其非理者。
夫撒但何由癙乎?以彼教言,則亦天使之大者,徒以陡起大望,生背神心,敗而堕獄,是雲魔鬼。
由是言之,則魔亦神所手創者矣。
已而潛入樂園,至善美安樂之伊甸,以一言而立毀,非具大能力,易克至是?伊甸,神所保也,而魔毀之,神安得雲全能?況自創惡物,又從而懲之,且更瓜蔓以懲人,其慈又安在?故凱因曰,神為不幸之因。
神亦自不幸,手造破滅之不幸者,何幸福之可言?而吾父曰,神全能也。
問之曰,神善,何複惡邪,則曰,惡者,就善之道爾。
神之為善,誠如其言:先以凍餒,乃與之衣食;先以疠疫,乃施之救援;手造罪人,而曰吾赦汝矣。
人則曰,神可頌哉,神可頌哉!營營而建伽蘭焉。
盧希飛勒不然,曰吾誓之兩間,吾實有勝我之強者,而無有加于我之上位。
彼勝我故,名我曰惡,若我緻勝,惡且在神,善惡易位耳。
此其論善惡,正異尼耙。
尼耙意謂強勝弱故,弱者乃字其所為曰惡,故惡實強之代名;此則以惡為弱之冤谥。
故尼耙欲自強,而并頌強者;此則亦欲自強,而力抗強者,好惡至不同,特圖強則一而已。
人謂神強,因亦至善。
顧善者乃不喜華果,特嗜腥膻,凱因之獻,純潔無似,則以旋風振而落之。
人類之始,實由主神,一拂其心,即發洪水,并無罪之禽蟲卉木而殄之。
人則曰,爰滅罪惡,神可頌哉!耶彼第乃曰,汝得救孺子衆!汝以為脫身狂濤,獲天幸欤?汝曹偷生,逞其食色,目擊世界之亡,而不生其憫歎;複無勇力,敢當大波,與同胞之人,共其運命;偕厥考逃于方舟,而建都邑于世界之墓上,竟無慚耶?然人竟無慚也,方伏地贊頌,無有休止,以是之故,主神遂強。
使衆生去而不之理,更何威力之能有?人既授神以力,複假之以厄撒但;而此種人,又即主神往所殄滅之同類。
以撒但之意觀之,其為頑愚陋劣,如何可言?将曉之欤,則音聲未宣,衆已疾走,内容何若,不省察也。
将任之欤,則非撒但之心矣,故複以權力現于世。
神,一權力也;撒但,亦一權力也。
惟撒但之力,即生于神,神力若亡,不為之代;上則以力抗天帝,下則以力制衆生,行之背馳,莫甚于此。
顧其制衆生也,即以抗故。
倘其衆生同抗,更何制之雲?裴倫亦然,自必居人前,而怒人之後于衆。
蓋非自居人前,不能使人勿後于衆故;任人居後而自為之前,又為撒但大恥故。
故既揄揚威力,頌美強者矣,複曰,吾愛亞美利加,此自由之區,神之綠野,不被壓制之地也。
由是觀之,裴倫既喜拿坡侖之毀世界,亦愛華盛頓之争自由,既心儀海賊之橫行,亦孤援希臘之獨立,壓制反抗,兼以一人矣。
雖然,自由在是,人道亦在是。
五 自尊至者,不平恒繼之,忿世嫉俗,發為巨震,與對郯之徒争衡。
蓋人既獨尊,自無退讓,自無調和,意力所如,非達不已,乃以是漸與社會生沖突,乃以是漸有所厭倦于人間。
若裴倫者,即其一矣。
其言曰,硗确之區,吾侪奚獲耶?(中略)凡有事物,無不定以習俗至謬之衡,所謂輿論,實具大力,而輿論則以昏黑蔽全球也。
(81)此其所言,與近世諾威文人伊孛生(H.Ibsen)所見合,伊氏生于近世,憤世俗之昏迷,悲真理之匿耀,假《社會之敵》(82)以立言,使醫士斯托克曼為全書主者,死守真理,以拒庸愚,終獲群敵之谥。
自既見放于地主(83),其子複受斥于學校,而終奮鬥,不為之搖。
末乃曰,吾又見真理矣。
地球上至強之人,至獨立者也!其處世之道如是。
顧裴倫不盡然,凡所描繪,皆禀種種思,具種種行,或以不平而厭世,遠離人群,甯與天地為侪偶,如哈洛爾特;或厭世至極,乃希滅亡,如曼弗列特;或被人天之楚毒,至于刻骨,乃鹹希破壞,以複仇雠,如康拉德與盧希飛勒;或棄斥德義,蹇視淫遊,以嘲弄社會,聊快其意,如堂祥。
其非然者,則尊俠尚義,扶弱者而平不平,颠仆有力之蠢愚,雖獲罪于全群無懼,即裴倫最後之時是已。
彼當前時,經曆一如上述書中衆士,特未欷s[斷望,願自逖于人間,如曼弗列特之所為而已。
故懷抱不平,突突上發,則倨傲縱逸,不恤人言,破壞複仇,無所顧忌,而義俠之性,亦即伏此烈火之中,重獨立而愛自繇,苟奴隸立其前,必衷悲而疾視,衷悲所以哀其不幸,疾視所以怒其不争,此詩人所為援希臘之獨立,而終死于其軍中者也。
蓋裴倫者,自繇主義之人耳,嘗有言曰,若為自由故,不必戰于宗邦,則當為戰于他國。
(84)是時意太利适制于土奧(85),失其自由,有秘密政黨起,謀獨立,乃密與其事,以擴張自由之元氣者自任,雖狙擊密偵之徒,環繞其側,終不為廢遊步馳馬之事。
後秘密政黨破于土奧人,企望悉已,而精神終不消。
裴倫之所督勵,力直及于後日,趙馬志尼(86),起加富爾(87),于是意之獨立成(88)。
故馬志尼日,意太利實大有賴于裴倫。
彼,起吾國者也!蓋誠言已。
裴倫平時,又至有情愫于希臘,思想所趣,如磁指南。
特希臘時自由悉喪,入突厥版圖,受其羁縻,不敢抗拒。
詩人惋惜悲憤,往往見于篇章,懷前古之光榮,哀後人之零落,或與斥責,或加激勵,思使之攘突厥而複興,更睹往日耀燦莊嚴之希臘,如所作《不信者》暨《堂祥》二詩中,其怨憤谯責之切,與希冀之誠,無不曆然可征信也。
比千八百二十三年,倫敦之希臘協會(89)馳書托裴倫,請援希臘之獨立。
裴倫平日,至不滿于希臘今人,嘗稱之曰世襲之奴,曰自由苗裔之奴,因不即應;顧以義憤故,則終諾之,遂行。
而希臘人民之堕落,乃誠如其說,勵之再振,為業至難,因羁滞于克茀洛尼亞島(90)者五月,始向密淑倫其(91)。
其時海陸軍方奇困,聞裴倫至,狂喜,群集迓之,如得天使也。
次年一月,獨立政府任以總督,并授軍事及民事之全權,而希臘是時,财政大匮,兵無宿糧,大勢幾去。
加以式列阿忒(92)傭兵見裴倫寬大,複多所要索,稍不滿,辄欲背去;希臘堕落之民,又誘之使窘裴倫。
裴倫大憤,極诋彼國民性之陋劣;前所謂世襲之奴,乃果不可猝救如是也。
而裴倫志尚不灰,自立革命之中樞,當四圍之艱險,将士内讧,則為之調和,以己為楷模,教之人道,更設法舉債,以振其窮,又定印刷之制,且堅堡壘以備戰。
内争方烈,而突厥果攻密淑倫其,式列阿忒傭兵三百人,複乘亂占要害地。
裴倫方病,聞之泰然,力平黨派之争,使一心以面敵。
特内外迫拶,神質劇勞,久之,疾乃漸革。
将死,其從者持楮墨,将錄其遺言。
裴倫曰否,時已過矣。
不之語,已而微呼人名,終乃曰,吾言已畢。
從者曰,吾不解公言。
裴倫曰,籲,不解乎?嗚呼晚矣!狀若甚苦。
有間,複曰,吾既以吾物暨吾康健,悉付希臘矣。
今更付之吾生。
他更何有?遂死,時千八百二十四年四月十八日夕六時也。
今為反念前時,則裴倫抱大望而來,将以天縱之才,緻希臘複歸于往時之榮譽,自意振臂一呼,人必将靡然向之。
蓋以異域之人,猶憑義憤為希臘緻力,而彼邦人,縱堕落腐敗者日久,然舊澤尚存,人心未死,豈意遂無情愫于故國乎?特至今茲,則前此所圖,悉如夢迹,知自由苗裔之奴,乃果不可猝救有如此也。
次日,希臘獨立政府為舉國民喪,市肆悉罷,炮台鳴炮三十七,如裴倫壽也。
吾今為案其為作思惟,索詩人一生之内,則所遇常抗,所向必動,貴力而尚強,尊己而好戰,其戰複不如野獸,為獨立自由人道也,此已略言之前分矣。
故其平生,如狂濤如厲風,舉一切僞飾陋習,悉與蕩滌,瞻顧前後,素所不知;精神郁勃,莫可制抑,力戰而斃,亦必自救其精神;不克厥敵,戰則不止。
而複率真行誠,無所諱掩,謂世之毀譽褒貶是非善惡,皆緣習俗而非誠,因悉措而不理也。
蓋英倫爾時,虛僞滿于社會,以虛文缛禮為真道德,有秉自由思想而探究者,世辄謂之惡人。
裴倫善抗,性又率真,夫自不可以默矣,故托凱因而言曰,惡魔者,說真理者也。
遂不恤與人群敵。
世之貴道德者,又即以此交非之。
遏克曼亦嘗問瞿提以裴倫之文,有無教訓。
瞿提對曰,裴倫之剛毅雄大,教訓即函其中;苟能知之,斯獲教訓。
若夫純潔之雲,道德之雲,吾人何問焉。
蓋知偉人者,亦惟偉人焉而已。
裴倫亦嘗評朋思(R.Burns)(93)曰,斯人也,心情反張(94),柔而剛,疏而密,精神而質,高尚而卑,有神聖者焉,有不淨者焉,互和合也。
裴倫亦然,自尊而憐人之為奴,制人而援人之獨立,無懼于狂濤而大做于乘馬,好戰崇力,遇敵無所寬假,而于累囚之苦,有同情焉。
意者摩羅為性,有如此乎?且此亦不獨摩羅為然,凡為偉人,大率如是。
即一切人,若去其面具,誠心以思,有純禀世所謂善性而無惡分者,果幾何人?遍觀衆生,必幾無有,則裴倫雖負摩羅之号,亦人而已,夫何詫焉。
顧其不容于英倫,終放浪颠沛而死異域者,特面具為之害耳。
此即裴倫所反抗破壞,而迄今猶殺真人而未有止者也。
嗟夫,虛僞之毒,有如是哉!裴倫平時,其制詩極誠,嘗曰,英人評骘,不介我心。
若以我詩為愉快,任之而已。
吾何能阿其所好為?吾之握管,不為婦孺庸俗,乃以吾全心全情感全意志,與多量之精神而成詩,非欲聆彼輩柔聲而作者也。
夫如是,故凡一字一辭,無不即其人呼吸精神之形現,中于人心,神弦立應,其力之曼衍于歐土,例不能别求之英詩人中;僅司各德所為說部,差足與相倫比而已。
若問其力奈何?則意太利希臘二國,已如上述,可毋贅言。
此他西班牙德意志諸邦,亦悉蒙其影響。
次複入斯拉夫族而新其精神,流澤之長,莫可闡述。
至其本國,則猶有修黎(PercyByssheShelley)一人。
契支(JohnKeats)(95)雖亦蒙摩羅詩人之名,而與裴倫别派,故不述于此。
六 修黎生三十年而死,其三十年悉奇迹也,而亦即無韻之詩。
時既艱危,性複狷介,世不彼愛,而彼亦不愛世,人不容彼,而彼亦不容人,客意太利之南方,終以壯齡而夭死,謂一生即悲劇之實現,蓋非誇也。
修黎者,以千七百九十二年生于英之名門,姿狀端麗,夙好靜思;比入中學,大為學友暨校師所不喜,虐遇不可堪。
詩人之心,乃早萌反抗之朕兆;後作說部,以所得值飨其友八人,負狂人之名而去。
次入惡斯佛大學(96),修愛智之學,屢馳書乞教于名人。
而爾時宗教,權悉歸于冥頑之牧師,因以妨自由之崇信。
修黎蹶起,著《無神論之要》一篇,略謂惟慈愛平等三,乃使世界為樂園之要素,若夫宗教,于此無功,無有可也。
書成行世,校長見之大震,終逐之;其父亦驚絕,使謝罪返校,而修黎不從,因不能歸。
天地雖大,故鄉已失,于是至倫敦,時年十八,顧已孤立兩間,歡愛悉絕,不得不與社會戰矣。
已而知戈德文(W.Godwin)(97),讀其著述,博愛之精神益張。
次年入愛爾蘭,檄其人士,于政治宗教,皆欲有所更革,顧終不成。
逮千八百十五年,其詩《阿剌斯多》(Alastor)(98)始出世,記懷抱神思之人,索求美者,遍曆不見,終死曠原,如自叙也。
次年乃識裴倫于瑞士;裴倫深稱其人,謂奮迅如獅子,又善其詩,而世猶無顧之者。
又次年成《伊式闌轉輪篇》(TheRevoltofIslam)。
凡修黎懷抱,多抒于此。
篇中英雄曰羅昂,以熱誠雄辯,警其國民,鼓吹自由,擠擊壓制,顧正義終敗,而壓制于以凱還,羅昂遂為正義死。
是詩所函,有無量希望信仰,暨無窮之愛,窮追不舍,終以殒亡。
蓋羅昂者,實詩人之先覺,亦即修黎之化身也。
至其傑作,尤在劇詩;尤偉者二,一曰《解放之普洛美迢斯》(PrometheusUnbound)(99),一曰《煔希》(TheCenci)。
前者事本希臘神話,意近裴倫之《凱因》。
假普洛美迢為人類之精神,以愛與正義自由故,不恤艱苦,力抗壓制主者僦畢多(100),竊火贻人,受絷于山頂,猛鹫日啄其肉,而終不降。
僦畢多為之辟易;普洛美迢乃眷女子珂希亞,獲其愛而畢。
珂希亞者,理想也。
《煔希》之篇,事出意太利,記女子煔希之父,酷虐無道,毒虐無所弗至,煔希終殺之,與其後母兄弟,同戮于市。
論者或謂之不倫。
顧失常之事,不能絕于人間,即中國《春秋》(101),修自聖人之手者,類此之事,且數數見,又多直書無所諱,吾人獨于修黎所作,乃和衆口而難之耶?上述二篇,詩人悉出以全力,嘗自言曰,吾詩為衆而作,讀者将多。
又曰,此可登諸劇場者。
顧詩成而後,實乃反是,社會以謂不足讀,伶人以謂不可為;修黎抗僞俗弊習以成詩,而詩亦即受僞俗弊習之天阏,此十九棟(102)上葉精神界之戰士,所為多抱正義而骈殒者也。
雖然,往時去矣,任其自去,若夫修黎之真值,則至今日而大昭。
革新之潮,此其巨派,戈德文書出,初啟其端,得詩人之聲,乃益深入世人之靈府。
凡正義自由真理以至博愛希望諸說,無不化而成醇,或為羅昂,或為普洛美迢,或為伊式闌之壯士,現于人前,與舊習對立,更張破壞,無稍假借也。
舊習既破,何物斯存,則惟改革之新精神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