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憶①
關燈
小
中
大
總之,我以為國民倘沒有智,沒有勇,而單靠一種所謂“氣”,實在是非常危險的。
現在,應該更進而着手于較為堅實的工作了。
一九二五年六月十六日。
①本篇最初發表于一九二五年六月十九日《莽原》周刊第九期。
②G.Byron拜倫,參看本書《摩羅詩力說》第四、五節及注(24)。
③拜倫的肖像,指英國畫家菲力普斯(T.Phillips)所作的拜倫畫像。
一九二四年四月《小說月報》第十五卷第四期《拜倫逝世百年紀念專号》曾予刊載。
《小說月報》,一九一○年創刊于上海,一九二一年經過改革,成為當時著名文學團體文學研究會主持的刊物。
一九三二年停刊。
④《新羅馬傳奇》梁啟超根據自著的《意大利建國三傑傳》改編的戲曲,其中并無拜倫詩的譯文。
按梁啟超在他所作的小說《新中國未來記》第四回中,曾以戲曲的形式介紹過拜倫長詩《唐·璜》第三篇中的一節:“(沉醉東風)咳!希臘啊,希臘啊!……你本是平和時代的愛嬌。
你本是戰争時代的天驕。
撒芷波歌聲高,女詩人熱情好。
”Sappho,通譯薩福,約公元前六世紀時的希臘女詩人。
日語譯音為サツフオ“ツ”(音芷)在此處不讀音,“撒芷波”系梁啟超的誤譯。
⑤蘇曼殊(1884—1918)名玄瑛,字子谷,廣東中山人,文學家。
二十歲時在惠州人寺為僧,号曼殊。
他曾用古體詩形式翻譯過拜倫的詩五篇:《星耶峰耶俱無生》一篇,收入一九○八年在日本東京出版的《文學因緣》;《贊大海》、《去國行》、《哀希臘》、《答美人贈束發帶詩》四篇,收入一九○九年在日本東京出版的《拜倫詩選》。
“寄彈筝人”,指《寄調筝人》,是蘇曼殊自作的情調頹廢的三首七言絕句,最早發表在一九一○年出版的《南社》第三集,思想風格與所譯拜倫詩異趣。
⑥AdamMickiewicz密茨凱維支;PetofiSándor,裴多菲。
參看本書《摩羅詩力說》第八、九節及有關注。
⑦厘沙路(J.Rizal,1861—1896)通譯黎薩,菲律賓作家,民族獨立運動領袖。
一八九二年發起成立“菲律賓聯盟”,同年被捕;一八九六年第二次被捕後為西班牙殖民政府殺害。
著有長篇小說《不許犯我》、《起義者》等。
他的絕命詩《我的最後的告别》,曾由梁啟超譯成中文,題作《墓中呼聲》。
⑧G.Hauptmann霍普德曼(1862—1946),德國劇作家。
著有《織工》、《沉鐘》等。
H.Sudermann,蘇德曼(1857—1928,德國作家。
著有劇本《故鄉》、小說《憂愁夫人》等。
Ibsen,易蔔生。
⑨《揚州十日記》清代江都王秀楚著,記順治二年(1645)清兵攻入揚州時慘殺漢族人民的實況。
⑩《嘉定屠城記略》清代嘉定朱子素著,記順治二年清兵攻入嘉定時三次屠殺漢族人民的實況。
⑾《朱舜水集》朱之瑜著。
朱之瑜(1600—1682),字魯嶼,号舜水,浙江餘姚人,明末思想家。
明亡後據舟山抗清,力圖恢複,失敗後流亡日本,客死水戶。
他的著作有日本稻葉岩吉編輯的《朱舜水全集》,一九一二年印行;國内有馬浮就稻葉本重訂的《舜水遺書》二十五卷,一九一三年印行。
⑿《張蒼水集》張煌言著。
張煌言(1620—1664),字玄著,号蒼水,浙江鄞縣人,南明抗清義軍領袖,文學家。
他于清順治二年(1645)在浙東起兵抗清,奉魯王(朱以海)監國,兵敗後被俘,不屈而死。
清末章太炎從鄞縣得《奇零草》抄本,上卷雜文,下卷古今體詩,改題《張蒼水集》印行。
⒀《黃蕭養回頭》以鼓吹反清革命為主題的粵劇,署名新廣東武生著,原載于一九○二年(清光緒二十八年)梁啟超主編的《新小說》雜志,後有上海廣智書局單行本。
黃蕭養是明代正統末年廣東農民起義領袖,景泰元年(1450)在戰鬥中中箭犧牲。
劇本内容是說黃帝命黃蕭養的靈魂投生,從事救國運動,使中國進入“富強之邦”。
⒁鄒容(1885—1905)字蔚丹,四川巴縣人,清末革命家。
曾留學日本,積極參加反清鬥争,一九○三年七月被清政府勾結上海英租界當局逮捕,判刑二年,一九○五年四月死于獄中。
《革命軍》是鄒容宣傳反清革命的著名作品,一九○三年作,共七章,約兩萬言,前有章炳麟的序和作者的自序。
自序後署“皇漢民族
現在,應該更進而着手于較為堅實的工作了。
一九二五年六月十六日。
①本篇最初發表于一九二五年六月十九日《莽原》周刊第九期。
②G.Byron拜倫,參看本書《摩羅詩力說》第四、五節及注(24)。
③拜倫的肖像,指英國畫家菲力普斯(T.Phillips)所作的拜倫畫像。
一九二四年四月《小說月報》第十五卷第四期《拜倫逝世百年紀念專号》曾予刊載。
《小說月報》,一九一○年創刊于上海,一九二一年經過改革,成為當時著名文學團體文學研究會主持的刊物。
一九三二年停刊。
④《新羅馬傳奇》梁啟超根據自著的《意大利建國三傑傳》改編的戲曲,其中并無拜倫詩的譯文。
按梁啟超在他所作的小說《新中國未來記》第四回中,曾以戲曲的形式介紹過拜倫長詩《唐·璜》第三篇中的一節:“(沉醉東風)咳!希臘啊,希臘啊!……你本是平和時代的愛嬌。
你本是戰争時代的天驕。
撒芷波歌聲高,女詩人熱情好。
”Sappho,通譯薩福,約公元前六世紀時的希臘女詩人。
日語譯音為サツフオ“ツ”(音芷)在此處不讀音,“撒芷波”系梁啟超的誤譯。
⑤蘇曼殊(1884—1918)名玄瑛,字子谷,廣東中山人,文學家。
二十歲時在惠州人寺為僧,号曼殊。
他曾用古體詩形式翻譯過拜倫的詩五篇:《星耶峰耶俱無生》一篇,收入一九○八年在日本東京出版的《文學因緣》;《贊大海》、《去國行》、《哀希臘》、《答美人贈束發帶詩》四篇,收入一九○九年在日本東京出版的《拜倫詩選》。
“寄彈筝人”,指《寄調筝人》,是蘇曼殊自作的情調頹廢的三首七言絕句,最早發表在一九一○年出版的《南社》第三集,思想風格與所譯拜倫詩異趣。
⑥AdamMickiewicz密茨凱維支;PetofiSándor,裴多菲。
參看本書《摩羅詩力說》第八、九節及有關注。
⑦厘沙路(J.Rizal,1861—1896)通譯黎薩,菲律賓作家,民族獨立運動領袖。
一八九二年發起成立“菲律賓聯盟”,同年被捕;一八九六年第二次被捕後為西班牙殖民政府殺害。
著有長篇小說《不許犯我》、《起義者》等。
他的絕命詩《我的最後的告别》,曾由梁啟超譯成中文,題作《墓中呼聲》。
⑧G.Hauptmann霍普德曼(1862—1946),德國劇作家。
著有《織工》、《沉鐘》等。
H.Sudermann,蘇德曼(1857—1928,德國作家。
著有劇本《故鄉》、小說《憂愁夫人》等。
Ibsen,易蔔生。
⑨《揚州十日記》清代江都王秀楚著,記順治二年(1645)清兵攻入揚州時慘殺漢族人民的實況。
⑩《嘉定屠城記略》清代嘉定朱子素著,記順治二年清兵攻入嘉定時三次屠殺漢族人民的實況。
⑾《朱舜水集》朱之瑜著。
朱之瑜(1600—1682),字魯嶼,号舜水,浙江餘姚人,明末思想家。
明亡後據舟山抗清,力圖恢複,失敗後流亡日本,客死水戶。
他的著作有日本稻葉岩吉編輯的《朱舜水全集》,一九一二年印行;國内有馬浮就稻葉本重訂的《舜水遺書》二十五卷,一九一三年印行。
⑿《張蒼水集》張煌言著。
張煌言(1620—1664),字玄著,号蒼水,浙江鄞縣人,南明抗清義軍領袖,文學家。
他于清順治二年(1645)在浙東起兵抗清,奉魯王(朱以海)監國,兵敗後被俘,不屈而死。
清末章太炎從鄞縣得《奇零草》抄本,上卷雜文,下卷古今體詩,改題《張蒼水集》印行。
⒀《黃蕭養回頭》以鼓吹反清革命為主題的粵劇,署名新廣東武生著,原載于一九○二年(清光緒二十八年)梁啟超主編的《新小說》雜志,後有上海廣智書局單行本。
黃蕭養是明代正統末年廣東農民起義領袖,景泰元年(1450)在戰鬥中中箭犧牲。
劇本内容是說黃帝命黃蕭養的靈魂投生,從事救國運動,使中國進入“富強之邦”。
⒁鄒容(1885—1905)字蔚丹,四川巴縣人,清末革命家。
曾留學日本,積極參加反清鬥争,一九○三年七月被清政府勾結上海英租界當局逮捕,判刑二年,一九○五年四月死于獄中。
《革命軍》是鄒容宣傳反清革命的著名作品,一九○三年作,共七章,約兩萬言,前有章炳麟的序和作者的自序。
自序後署“皇漢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