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怎樣做父親⑴
關燈
小
中
大
本位應在幼者,卻反在長者;置重應在将來,卻反在過去。
前者做了更前者的犧牲,自己無力生存,卻苛責後者又來專做他的犧牲,毀滅了一切發展本身的能力。
我也不是說,--如他們攻擊者所意想的,--孫子理應終日痛打他的祖父,女兒必須時時咒罵他的親娘。
是說,此後覺醒的人,應該先洗淨了東方古傳的謬誤思想,對于子女,義務思想須加多,而權力思想卻大可切實核減,以準備改作幼者本位的道德。
況且幼者受了權力,也并非永久占有,将來還要對于他們的幼者,仍盡義務,隻是前前後後,都做一切過付的經手人罷了。
“父子間沒有什麼恩”這一個斷語,實是招緻“聖人之徒”面紅耳赤的一大原因。
他們的誤點,便在長者本位與利己思想,權力思想很重,義務思想和責任心卻很輕。
以為父子關系,隻須“父兮生我⑺”一件事,幼者的全部,便應為長者所有。
尤其堕落的,是因此責望報償,以為幼者的全部,理該做長者的犧牲。
殊不知自然界的安排,卻件件與這要求反對,我們從古以來,逆天行事,于是人的能力,十分萎縮,社會的進步,也就跟着停頓。
我們雖不能說停頓便要滅亡,但較之進步,總是停頓與滅亡的路相近。
自然界的安排,雖不免也有缺點,但結合長幼的方法,卻并無錯誤。
他并不用“恩”,卻給予生物以一種天性,我們稱他為“愛”。
動物界中除了生子數目太多一一愛不周到的如魚類之外,總是摯愛他的幼子,不但絕無利益心情,甚或至于犧牲了自己,讓他的将來的生命,去上那發展的長途。
人類也不外此,歐美家庭,大抵以幼者弱者為本位,便是最合于這生物學的真理的辦法。
便在中國,隻要心思純白,未曾經過“聖人之徒”作踐的人,也都自然而然的能發現這一種天性。
例如一個村婦哺乳嬰兒的時候,決不想到自己正在施恩;一個農夫取妻的時候,也決不以為将要放債。
隻是有了子女,即天然相愛,願他生存;更進一步的,便還要願他比自己更好,就是進化。
這離絕了交換關系利害關系的愛,便是人倫的索子,便是所謂“綱”。
倘如舊說,抹殺了“愛”,一味說“恩”,又因此責望報償,那便不但敗壞了父子間的道德,而且也大反于做父母的實際的真情,播下乖剌的種子。
有人做了樂府,說是“勸孝”,大意是什麼“兒子上學堂,母親在家磨杏仁,預備回來給他喝,你還不孝麼⑻”之類,自以為“拼命衛道”。
殊不知富翁的杏酪和窮人的豆漿,在愛情上價值同等,而其價值卻正在父母當時并無求報的心思;否則變成買賣行為,雖然喝了杏酪,也不異“人乳喂豬⑼”,無非要豬肉肥美,在人倫道德上,絲毫沒有價值了。
所以我現在心以為然的,便隻是“愛”。
無論何國何人,大都承認“愛己”是一件應當的事。
這便是保存生命的要義,也就是繼續生命的根基。
因為将來的運命,早在現在決定,故父母的缺點,便是子孫滅亡的伏線,生命的危機。
易蔔生做的《群鬼》(有潘家洵君譯本,載在《新朝》一卷五号)雖然重在男女問題,但我們也可以看出遺傳的可怕。
歐士華本是要生活,能創作的人,因為父親的不檢,先天得了病毒,中途不能做人了。
他又很愛母親,不忍勞他服侍,便藏着嗎啡,想待發作時候,由使女瑞琴幫他吃下,毒殺了自己;可是瑞琴走了。
他于是隻好托他母親了。
歐“母親,現在應該你幫我的忙了。
” 阿夫人“我嗎?” 歐“誰能及得上你。
” 阿夫人“我!你的母親!” 歐“正為那個。
” 阿夫人“我,生你的人!” 歐“我不曾教你生我。
并且給我的是一種什麼日子?我不要他!你拿回去罷!”這一段描寫,實在是我們做父親的人應該震驚戒懼佩服的;決不能昧了良心,說兒子理應受罪。
這種事情,中國也很多,隻要在醫院做事,便能時時看見先天梅毒性病兒的慘狀;而且傲然的送來的,又大抵是他的父母。
但可怕的遺傳,并不隻是梅毒,另外許多精神上體質上的缺點,也可以傳之子孫,而且久而久之,連社會都蒙着影響。
我們且不高談人群,單為子女說,便可以說凡是不愛己的人,實在欠缺做父親的資格。
就令硬做了父親,也不過如古代的草寇稱王一般,萬萬算不了正統。
将來學問發達,社會改造時,他們僥幸留下的苗裔,恐怕總不免要受善種學(Eugenics⑽)者的處置。
倘若現在父母并沒有将什麼精神上體質上的缺點交給子女,又不遇意外的事,子女便當然健康,總算已經達到了繼續生命的目的。
但父母的責任還沒有完,因為生命雖然繼續了,卻是停頓不得,所以還須教這新生命去發展。
凡動物較高等的,對于幼雛,除了養育保護以外,往往還教他們生存上必需的本領。
例如飛禽便教飛翔,鸷獸便教搏擊。
人類更高幾等,便也有願意子孫更進一層的天性。
這也是愛。
上文所說的是對于現在,這是對于将來。
隻要
前者做了更前者的犧牲,自己無力生存,卻苛責後者又來專做他的犧牲,毀滅了一切發展本身的能力。
我也不是說,--如他們攻擊者所意想的,--孫子理應終日痛打他的祖父,女兒必須時時咒罵他的親娘。
是說,此後覺醒的人,應該先洗淨了東方古傳的謬誤思想,對于子女,義務思想須加多,而權力思想卻大可切實核減,以準備改作幼者本位的道德。
況且幼者受了權力,也并非永久占有,将來還要對于他們的幼者,仍盡義務,隻是前前後後,都做一切過付的經手人罷了。
“父子間沒有什麼恩”這一個斷語,實是招緻“聖人之徒”面紅耳赤的一大原因。
他們的誤點,便在長者本位與利己思想,權力思想很重,義務思想和責任心卻很輕。
以為父子關系,隻須“父兮生我⑺”一件事,幼者的全部,便應為長者所有。
尤其堕落的,是因此責望報償,以為幼者的全部,理該做長者的犧牲。
殊不知自然界的安排,卻件件與這要求反對,我們從古以來,逆天行事,于是人的能力,十分萎縮,社會的進步,也就跟着停頓。
我們雖不能說停頓便要滅亡,但較之進步,總是停頓與滅亡的路相近。
自然界的安排,雖不免也有缺點,但結合長幼的方法,卻并無錯誤。
他并不用“恩”,卻給予生物以一種天性,我們稱他為“愛”。
動物界中除了生子數目太多一一愛不周到的如魚類之外,總是摯愛他的幼子,不但絕無利益心情,甚或至于犧牲了自己,讓他的将來的生命,去上那發展的長途。
人類也不外此,歐美家庭,大抵以幼者弱者為本位,便是最合于這生物學的真理的辦法。
便在中國,隻要心思純白,未曾經過“聖人之徒”作踐的人,也都自然而然的能發現這一種天性。
例如一個村婦哺乳嬰兒的時候,決不想到自己正在施恩;一個農夫取妻的時候,也決不以為将要放債。
隻是有了子女,即天然相愛,願他生存;更進一步的,便還要願他比自己更好,就是進化。
這離絕了交換關系利害關系的愛,便是人倫的索子,便是所謂“綱”。
倘如舊說,抹殺了“愛”,一味說“恩”,又因此責望報償,那便不但敗壞了父子間的道德,而且也大反于做父母的實際的真情,播下乖剌的種子。
有人做了樂府,說是“勸孝”,大意是什麼“兒子上學堂,母親在家磨杏仁,預備回來給他喝,你還不孝麼⑻”之類,自以為“拼命衛道”。
殊不知富翁的杏酪和窮人的豆漿,在愛情上價值同等,而其價值卻正在父母當時并無求報的心思;否則變成買賣行為,雖然喝了杏酪,也不異“人乳喂豬⑼”,無非要豬肉肥美,在人倫道德上,絲毫沒有價值了。
所以我現在心以為然的,便隻是“愛”。
無論何國何人,大都承認“愛己”是一件應當的事。
這便是保存生命的要義,也就是繼續生命的根基。
因為将來的運命,早在現在決定,故父母的缺點,便是子孫滅亡的伏線,生命的危機。
易蔔生做的《群鬼》(有潘家洵君譯本,載在《新朝》一卷五号)雖然重在男女問題,但我們也可以看出遺傳的可怕。
歐士華本是要生活,能創作的人,因為父親的不檢,先天得了病毒,中途不能做人了。
他又很愛母親,不忍勞他服侍,便藏着嗎啡,想待發作時候,由使女瑞琴幫他吃下,毒殺了自己;可是瑞琴走了。
他于是隻好托他母親了。
歐“母親,現在應該你幫我的忙了。
” 阿夫人“我嗎?” 歐“誰能及得上你。
” 阿夫人“我!你的母親!” 歐“正為那個。
” 阿夫人“我,生你的人!” 歐“我不曾教你生我。
并且給我的是一種什麼日子?我不要他!你拿回去罷!”這一段描寫,實在是我們做父親的人應該震驚戒懼佩服的;決不能昧了良心,說兒子理應受罪。
這種事情,中國也很多,隻要在醫院做事,便能時時看見先天梅毒性病兒的慘狀;而且傲然的送來的,又大抵是他的父母。
但可怕的遺傳,并不隻是梅毒,另外許多精神上體質上的缺點,也可以傳之子孫,而且久而久之,連社會都蒙着影響。
我們且不高談人群,單為子女說,便可以說凡是不愛己的人,實在欠缺做父親的資格。
就令硬做了父親,也不過如古代的草寇稱王一般,萬萬算不了正統。
将來學問發達,社會改造時,他們僥幸留下的苗裔,恐怕總不免要受善種學(Eugenics⑽)者的處置。
倘若現在父母并沒有将什麼精神上體質上的缺點交給子女,又不遇意外的事,子女便當然健康,總算已經達到了繼續生命的目的。
但父母的責任還沒有完,因為生命雖然繼續了,卻是停頓不得,所以還須教這新生命去發展。
凡動物較高等的,對于幼雛,除了養育保護以外,往往還教他們生存上必需的本領。
例如飛禽便教飛翔,鸷獸便教搏擊。
人類更高幾等,便也有願意子孫更進一層的天性。
這也是愛。
上文所說的是對于現在,這是對于将來。
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