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年譜

關燈
十八歲 是年從章太炎先生炳麟學,為&ldquo光複會&rdquo會員,并與二弟作人譯域外小說。

     前三年(宣統元年己酋,一九零九年)二十九歲 是年輯印《域外小說集》二冊。

    六月歸國,任浙江兩級師範學堂生理學化學教員。

     前二年(二年庚戌,一九一零年)三十歲 四月初五日祖母蔣太君卒,年六十九。

    八月,任紹興中學堂教員兼監學。

     前一年(三年辛亥,一九一一年)三十一歲 九月紹興光複,任紹興師範學校校長。

    冬,寫成第一篇試作小說《懷舊》,閱二年始發表于《小說月報》第四卷第一号。

     注:以上月份均系陰曆。

     民國元年(一九一二年)三十二歲 一月一日,臨時政府成立于南京,應教育總長蔡元培之招,任教育部部員。

    五月,航海低北京,住宣武門外南半截胡同紹興會館藤花館,任教育部社會教育司第一科科長。

    八月任命為教育部佥事。

     是月公餘纂輯謝承《後漢書》。

     二年(一九一三年)三十三歲 六月,請假由津浦路回家省親,八月由海道返京。

    十月,公餘校《嵇康集》。

     三年(一九一四年)三十四歲 是年公餘研究佛經。

     四年(一九一五年)三十五歲 一月輯成《會稽郡故書雜集》一冊,用二弟作人名印行。

    同月刻《百喻經》成。

    是年公餘喜搜集并研究金石拓本。

     五年(一九一六年)三十六歲 五月,移居會館補樹書屋。

    十二月,請假由津浦路歸省。

    是年仍搜集研究造象及墓志拓本。

     六年(一九一七年)三十七歲 一月初,返北京。

    七月初,因張勳複辟亂作,憤而離職,同月亂平即返部。

    是年仍搜集研究拓本。

     七年(一九一八年)三十八歲 自四月開始創作以後,源源不絕,其第一篇小說《狂人日記》,以魯迅為筆名,載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掊擊家族制度與禮教之弊害,實為文學革命思想之急先鋒。

    是年仍搜羅研究拓本。

     八年(一九一九年)三十九歲 一月發表關于愛情之意見,題曰《随感錄四十》,載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一号,後收入雜感錄《熱風》。

    八月,買公用庫八道灣屋成,十一月修繕之事略備,與二弟作人俱移入。

    十月發表關于改革家庭與解放子女之意見,題曰《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載《新青年》第六卷第六号,後收入論文集《墳》。

    十二月請假經津浦路歸省,奉母偕三弟建人來京。

    是年仍搜羅研究拓本。

     九年(一九二零年)四十歲 一月,譯成日本武者小路實笃著戲曲《一個青年的夢》。

    十月,譯成俄國阿爾志跋綏夫著小說《工人綏惠略夫》。

    是年秋季起,兼任北京大學及北京高等師範學校講師。

    是年仍研究金石拓本。

     十年(一九二一年)四十一歲 二三月又校《嵇康集》。

    仍兼任北京大學,北京高等師範學校講師。

     十一年(一九二二年)四十二歲 二月八月又校《嵇康集》。

    五月譯成俄國愛羅先珂著童話劇《桃色的雲》。

    仍兼任北京大學,北京高等師範學校講師。

     十二年(一九二三年)四十三歲 八月遷居磚塔胡同六十一号。

    九月小說第一集《呐喊》印成。

    十二月買阜成門内西三條胡同二十一号屋。

    同月,《中國小說史略》上卷印成。

    是年秋起,兼任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及世界語專門學校講師。

     十三年(一九二四年)四十四歲 五月,移居西三條胡同新屋。

    六月,《中國小說史略》下卷印成。

    同月又校《嵇康集》,并撰校正《嵇康集》序。

    七月住西安講演,八月返京。

    十月譯成日本廚川白村著論文《苦悶的象征》。

    仍兼任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及世界語專門學校講師。

    是年冬為《語絲》周刊撰文。

     十四年(一九二五年)四十五歲 八月,因教育總長章士钊非法解散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