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炜你在高原審稿六記

關燈
彰顯,或深藏含蘊;時而濃墨重繪,時而淡然止聲。

    它以四五百萬字的巨制,将中國的百年曆史給予了最為充分的表達。

     四是它描繪的令人震驚的衆生相。

    即便作為一部巨幅曆史和生活畫卷,它的規模比起質地而言,其意義仍然是退居次位的。

    正因為《你在高原》藝術上的精湛與思想的深邃,才使其綿長的文字具備了超越的意義。

    它與一般系列長卷作品有一個質的區别,即在于是一個完整的生命軀幹。

    正如作家在序中所說:十部書雖然每部可以相對獨立,卻跳動着“同一顆心髒,有着同一副神經網絡和血脈循環系統”。

    在這個世界中活躍着形形色色的人物,知識分子、實業家、政治人物、流浪漢、市民與鄉黨、邊地異人,其數量多達幾百個。

    甯伽、梅子、呂摯、甯周義、甯珂、曲綪、阿萍、莊周、武早、林蕖、小白、象蘭、四哥、羅玲、肖潇、毛玉、太史、瓷眼、三先生等等,這些使人心動難忘的角色可以開出一串長長的名單。

    書中特别以濃墨繪制了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出生的“樞紐式”人物――他們的基因圖譜,或許是認識中國當下與未來的鑰匙。

     五是它藝術探索的難度與勇氣。

    作為一次高難度的、複雜的文學實踐,《你在高原》可以說集中了十九世紀至今中外主要的文學試驗和探索成果,第一次囊括了西方十九世紀現實主義和現代主義運動以來的技法,更深得中國古典文學的氣韻,其大開大合氣勢磅礴的構築,每每令人驚歎。

    全書至少包含了幾百個精妙的細節、幾十個性格迥異的人物,無數的重大場景和曆史傳奇,這種交織演繹的難度可想而知。

    那曠闊的格局與缜密嚴謹的細部,幾近兩極狀态,卻能夠形成深層的和諧與完美。

    語言之精緻細膩,運思之綿密邈遠,都是作家以往創作所未能抵達的。

    在網絡時代的書寫呈現斑駁破敗、文學閱讀變得越來越困難的時候,辨析和維護真正的文學語言,确立書寫的标準和高度,已經是十分迫切的了。

    也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你在高原》純正嚴謹的文學語言,更顯示出它彌足珍貴的貢獻:依仗對語言的苛求和抵達的高度,使之成為一部精美之書,一份誕生在世紀之初的沉重的精神禮物。

    在藝術制作極為商業化娛樂化、浮躁急就幾近常态的情勢之下,作家的大匠之心令人敬重。

     六是它和作家其他作品形成的奇妙關系。

    坦言之,《你在高原》對于一般人的閱讀習慣極具挑戰性,這不僅有閱讀者的文學修養、生活閱曆、感悟能力等因素的差異,同時也存在閱讀時間是否充裕等條件的問題。

    好在張炜之前出版的兩本書《芳心似火》和《在半島上遊走》,為這部大書作了極好的诠釋和導讀。

    《芳心似火》以散文的方式濃縮了《你在高原》的精神内核:人類發展的曆史證明,片面的物質财富積累是有限的,甚至是危險的,而精神文明的積累相對物質積累,具有更加恒久的意義和價值。

    在某種意義上,《芳心似火》可稱為《你在高原》的導語。

    《在半島上遊走》以散文和文論的形式,不僅宣示了作家的文學立場,而且真實描述了作家本人在創作《你在高原》時的某些場景和狀态,這對于深入解讀這部巨著頗有幫助。

    我想,有了這樣兩本小冊子的幫助,解讀《你在高原》會更加容易,也不失為一種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