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結識

關燈
我一時無話可說。

    生活中有多少陷阱,它讓人惶恐而無奈,即便是眼前的這個“王子”,也活在如此的焦灼之中。

    我心裡為凹眼姑娘難過,但已經沒有任何辦法。

    一切隻有等待,等待冥冥中有什麼來搭救她吧。

     陽子已經幾次約我去呂擎那兒,我一直遲疑。

    對于這個沉默的細高個子,一開始會覺得他是一個拒人于千裡之外的人,接觸長了才知道不是那麼回事。

    這其實是一個内心火熱的人,是可以與之交心的朋友。

    陽子說他在學校的工作并不需要坐班,而他正好幹得松松垮垮,大多數時間就待在家裡。

    與莊周不同的是,呂擎的那些朋友很少居住在橡樹路,嚴格來講他這個人的朋友壓根兒就很少——“他不太摻和這裡的事情,從一開始就不是他們一夥的。

    ”我說:“可他也住在那個區啊。

    ”陽子搖搖頭:“那可不一樣。

    你去了他家就知道了,那不是一回事。

    ” 陽子說呂擎的家在橡樹路的邊緣地帶,是一座老式四合院,前些年才落實政策歸還他們,其中臨街的一排房子已經損毀了,現在隻剩下一幢正房和兩個耳房。

    好在小院保留完好,住起來還算舒服。

    這房子是當年呂擎的父親買下來的,那是一個大學者,死于三十多年前。

    如今隻有呂擎陪伴老母親住在那兒。

     除了陽子的提議,呂擎也邀請過我不止一次。

    于是在一個周末,我就和陽子一起去了那裡。

     我還是第一次從西向東穿過整個橡樹路。

    這片城區其實并不大,它的西部我已經相當熟悉了。

    靠近東部的教堂、一幢幢的尖頂樓房,也就是它的縱深地帶,我隻一直遠遠地望着。

    就是它們讓人想象,引誘着那些無緣進入内部的人。

    這片城區塵土飛揚的現象極少,所以無論是柏油路還是許久以前鋪就的石頭路,都幹幹淨淨。

    比起我所熟悉的城區西部,這兒算是東部,樹木更為茂密,草地保護得更為完好,看上去真的就像一大張綠毯。

    一片茵茵草地在我眼裡就像夢境一般,因為這在整座破破爛爛的城市裡實在算個異數,于是也就美得虛幻迷人。

    越往前走,街道越是好看,因為老房子越來越多,那些顯然是經曆了漫長歲月的建築式樣特異。

    它們往往有堅固的石頭牆、同樣厚重敦實的門窗。

    窗戶上大多垂了白色紗簾,有的窗台上還擺放了盆花。

    走進來才知道,這個區的内裡還有一座座圍了圍牆的大院,院門有穿制服的人持槍站崗。

    陽子小聲說:那才是首長們居住的地方。

    我問什麼首長?他說各種首長。

    我明白了,所謂鬧鬼的兇宅,極有可能就隐在這些大院深處。

    我從門口望去時驚訝極了:長長的林蔭路仿佛沒有盡頭。

    這說明在橡樹路的内部還有一個核,它就是這些大院,這兒才是整個城市的核心。

    我想,當年凹眼姑娘要領我進入的,可能就是這些大院。

    我在心裡驚歎:一個多麼冒失的姑娘啊,竟然闖到了這裡來。

     3 我們穿過整個樹木蓊郁的城區,來到了它的東部。

    這兒樹木漸漸少了一些,已近邊緣。

    平整的柏油路出現了坑窪,老式石頭路也不見了。

    往東望去,可以看到一幢幢與大多數街巷差不多的平頂水泥樓,一律五層或六層,灰秃秃的十分熟悉。

    再往東下去,可能就是一般的市區,而更邊緣處,比如十幾公裡之外,大概就是城市郊區了。

    可以想見早在幾百年前,這片童話般的城堡區域剛剛擇址時,一定是選在了一座無可救藥的城市之郊,隻是經過了百年變遷,現在就被包裹在更為闊大的城市之中了。

     這一路,令我最為沉迷的不僅是樹與草,還有它的靜谧。

    聽不到一聲小商小販的叫賣,也沒有其他嘈雜,汽車從不高聲鳴笛。

    這裡顯然是另一個世界。

    這個世界離我們如此切近又如此遙遠。

    這一次,我是一個初來乍到的訪客,一個小心翼翼掩藏着滿心驚訝的人。

    對這兒來說,我心裡最明白不過的是,自己永遠都是一個外人。

     呂擎家的四合院就坐落在橡樹路與一般城區的接合部,隻是在理論上仍屬于這個城堡區——從過去到現在人們就這樣劃分,因為這一帶仍然是十分講究的建築,它們都不太高,是三兩層的别墅或平房四合院。

    但這裡也實在是一個過渡帶,因為樹與草銳減,并遙遙相對了從四面八方隐隐傳來的城市轟鳴。

     一幢可愛的青磚院落。

    深棕色的木質院門。

    淺黑色的門框上方有一個按鈕,陽子熟練地按了一下。

     開門的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姑娘,戴了眼鏡,微黑而美麗的面容令人過目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