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關燈
了她一下。

    她掩上了嘴。

     臨上岸時,船長用猥亵的目光看了看他們,但仍然非常殷勤。

    “什麼時候家還呢?” 曲予轉臉看着闵葵。

    闵葵含着淚花搖搖頭。

     海北有曲府的産業,不大,但已足夠安頓他們的了。

    他們知道這樣不久曲府就會知道下落,但即便是繩索也捆不走他們了。

    曲予将多年的積蓄随身攜來,正尋機會重新開辟自己的事業。

    現在他已經是有家口的人了。

    他開始試着做木材生意,後來又投資藥材買賣,結果總算賺了一筆。

     大約一年以後海那邊傳過話來,說如果他們能返回,過去的一切都不追究了。

    老爺和老太太日夜想念他們,老爺疾病加重,連一直是健康的老太太也病了好幾場。

    他們無動于衷。

     曲予有一天很激動,對闵葵說:“我過去的同學和朋友要來看看你了。

    ”闵葵慌得不知怎樣才好。

    她試了好幾遍衣服,最後選中了一身火紅色的旗袍。

     來了兩個,都是久别重逢的同學,其中一個在曲予初來海北的那次旅行中給他帶過路。

    他們看了闵葵一會兒,說她像叢林中的火焰。

    “火焰将把整個腐朽的世界燒掉,讓它長出全新的春芽!”一個瘦瘦的、唇上有小胡子的同學說。

     闵葵笑着。

    她在男人耳旁說:“他們淨說一些怪話兒。

    ”男人小聲告訴她:“不是怪話兒,而是書上的話,他們正看一些與我們完全不同的書。

    ” 氣氛熱烈得很。

    最後朋友的神色才沉重起來。

    有一陣他兩人都在桌旁踱步。

    還是那個瘦瘦的唇上有小胡子的同學問:“難道就這樣生活下去嗎?” 曲予不能夠回答。

    他的眉頭緊蹙。

     “我們其中的兩位同志犧牲了……他們都不足三十歲。

    有一個你還見過。

    ” “誰?” “……” 曲予回憶着那次長旅、那一次聚會。

    他覺得一顆心都被揪去了。

    “我能做什麼?我能為你們做點什麼?”他兩手有些顫抖。

     “你代表我們回到平原去吧。

    我們需要曲府,同志們需要。

    ” “可是我不需要!闵葵不需要!”曲予很固執。

    他眼中閃爍着憤憤的光。

    他覺得他的朋友提出的要求太過分了。

     這場聚會不歡而散了。

    後來又有類似的聚會,都不太愉快。

    他與他們的分歧是:每個人都有權力選擇自己的方式去幫助民衆——隻要是真正的幫助。

    他隐含的意思是,眼下有人正試圖強加給别人一種方式。

     那些夜晚他一次次地吟誦着屈原悲傷絕望的詩句。

    他明白自己是對的,雖然他還并沒有做什麼,這正是朋友們指責他的依據。

     也就是這些長夜裡,他想到了一個人……有一次闵葵病了,他尋到了最好的一家醫院,這家醫院是西醫,可以給人動手術。

    這在整個海北還是僅有的一家。

    那個令人稱道的大夫是個荷蘭人,中年,藍眼睛給人很忠厚的感覺。

    據說這個人救了無數的人,其中有一些是絕對需要幫助的窮人。

    他急急地扳過妻子的肩膀,鄭重地告訴她:我想當一個醫生。

    我要找荷蘭人了。

     闵葵贊成他的一切決定,無論是理解的還是不理解的。

     第二天他就千方百計地去實現自己的願望。

    費盡周折之後總算成功了一半:被應允在那個醫院的消毒室做事。

    他接近那個人的機會多了。

    又過了半年,他終于成為荷蘭人的助手。

     曲予成了一個特别忙碌又特别幸福的人。

    他親眼看到了工作的意義:成功地挽救生命。

    那個荷蘭人漸漸喜歡上了這個小夥子,認為這是一個優秀的中國人,這個人不僅僅是聰慧——聰慧的中國人可太多了;這個人的優秀是因為他有比聰慧更為重要的東西,比如獻身精神、責任感、宗教般的虔誠……荷蘭人常常喜歡地拍打他的肩膀。

     闵葵把他們那個小家收拾得有條不紊。

    她找到了自己最好的歸宿。

    她什麼奢望也沒有。

    她不停地忽閃的大黑眼睛裡隻有男人、他的事業。

    每天她都設法做一點讓他高興的事:更動一下屋裡的陳設、買回一件小東西、做一頓可口的飯菜……之後就專心等他,等一個稱贊和歡欣。

     一天黃昏,直到很晚了曲予才回來。

    闵葵焦躁極了。

    他走進門來,一臉的疲憊。

    “怎麼了?”她害怕聽到什麼。

    他撫摸着她的頭發: “父親去世了。

    剛剛傳來消息,讓我們快些去。

    ” “啊!走嗎?” “不……” “那樣就剩下老太太一個人了……” “就她一個人吧!” 原來,接到這個消息時,曲予在醫院南面的山坡上轉了好久。

    他決定了什麼,才回家告訴妻子…… 他繼續到醫院去。

    他再也沒有提起曲府的事情。

    這時他正努力學習荷蘭語,語言上的進步使所有助手都驚歎不已。

     大約又是半年多的時間,一個不大不小的變故讓曲予為難起來:荷蘭大夫要回國待一段,時間也許會很長,因為醫院裡的托管人都找好了,而且又從荷蘭邀來了他以前的一個助手主持日常事務。

    曲予的學業正處于非常重要的關頭,而且那個荷蘭醫生也舍不得這個學生。

     好一段躊躇,曲予終于決定随他到荷蘭去;如果可能的話,再攜上闵葵。

    荷蘭人同意了,但最後闵葵沒有被應允同行。

    闵葵沒有哭。

    她隻好等待了。

     曲予為她盡可能地安排好日子,讓人照料她;為驅除寂寞,又為她找了一所女子學堂,她每周可以花上三個半天去識字練琴。

     她就這樣等了兩年。

    這兩年宛若二十年的漫長。

    她隻從那個荷蘭人開的醫院裡得到極少的一點消息,得知男人去荷蘭不久就在老師的保薦下上了一所醫科學校。

    她為他祝福,在心裡說:菩薩看好了你,你是菩薩最好的孩子。

    誰也傷不了你,你還要給那些有病傷的人治病醫傷…… 世上再也沒有什麼比一個好女人的祝願更靈驗的了。

    兩年後曲予順利歸來。

    與他同歸的還有那個荷蘭醫生。

    那一天是闵葵一生中最重要的節日。

    為了這一天,兩年的盼望和等待煎熬都值了。

    她不停地泣哭,兩隻小手在男人開闊的胸前活動着。

     荷蘭人放手讓曲予去做了。

    他在旁邊看着這個年輕人,很興奮。

    這個年輕人手術時刀法漂亮極了,手很快。

    簡直無懈可擊。

     就在這年春天,海那邊傳來的消息又讓曲予一怔:老太太過世了。

     他有忍不住的悲傷。

    無論如何他還是悲傷。

     那一天他沒有吃一粒米,隻喝了一點水。

    他走出屋子向南遙望。

    遠處是一片山城的煙障,什麼也看不到,更看不到海……闵葵看着男人,握緊了他的手。

    “怎麼辦呢?”他問妻子和自己。

     身個嬌小的妻子答一句: “我們回老家吧。

    ” “嗯。

    是時候了,你說得很對。

    ” 5 曲府大院換了主人。

    歸來的這個新主人急于做的事情并不是整理府内已經有些紊亂的事務,而是着手創辦這個海濱城市第一所像樣的醫院。

    他把府内的所有事情都交給了闵葵,自己在外面忙,有時還不得不短期外出,到海北去找那個荷蘭醫生——他的恩師。

     闵葵親手給那幾棵高大的白玉蘭樹澆了水,又整好了殘破的花圃。

    每一棵樹都留有她青春的指印,她從少女時期就生活在這個大院裡。

    她對老太太和老爺仍有說不出的懷念。

    有時她一個人望着那些舊時的家具器物,比如那個精制的小手爐,忍不住就要流下淚來。

    後來她讓人把它們都搬到一個寬敞的屋子裡,集中到一起。

    那裡有老爺和老太太的碳粉畫像,他們的目光充滿了憐憫,一動不動地注視着闵葵。

    “我的公婆……”她小聲念了一句,蹑手蹑腳地離開了。

     在曲予攜闵葵走開的這些日子,正是曲府各地産業急劇衰落的時期。

    待曲予歸來後,差不多有一半已經快要倒閉了。

    他沒有心思去管,因為他正投入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業。

    他永遠也忘不了昔日那些朋友對他的責備,耳旁常常回蕩着他們低沉的聲音。

    他決心選擇一種新的生活,當他與闵葵講起這種選擇時,兩個人激動得徹夜難眠。

    他們盤點了曲府的全部财産,一大部分拿出來辦那所醫院,其餘的就分給了下人,讓他們各自回去安頓自己。

    下人大都不敢相信這會是真的,他們感激不盡,跪謝後就離開了。

    但其中的幾個無論如何也不願走,他們說生生死死都是曲府的人了。

     最執拗的是那個年輕人清。

    他木着臉看着,一聲不吭地回到自己的住處躺下,一直病到該散的散去,這才走出來掃地提水,開始一個下人的日常生活。

    他對曲予和闵葵的勸說無動于衷。

    曲予說:“清,你出去置一份家業,成自己的家吧,你年紀也大了。

    ”清說:“不中。

    ” 還有一個比闵葵長得更為小巧的丫環,是老太太最後那些年召到身邊的,叫小慧子。

    小慧子機靈過人,一雙好看的大眼睛溜溜轉,一個孩子。

    她無家可歸,曲府也就不忍讓她離開。

     另有一位常居的客人。

    她是從老太太在世時就住在曲府中的女人,年紀和闵葵差不多,是本家的遠房親戚,叫淑嫂。

    她男人十三歲去了海參崴,從此一去不歸;前些年還一直捎錢、讓人捎口信,這些年一點音信也沒有了。

    她長得清清爽爽,高高的個子,總是紮了油亮的發髻,全身上下沒有一絲灰氣。

    她隻吃自己做的食物,每天都要洗澡,一天不知要用香皂洗多少遍手。

    她除了與闵葵說話之外,與其餘人很少搭言。

    她第一個注意到闵葵有了身孕,就替她到廚房裡忙,幹一些雜事。

    在這之前她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書房中。

     在大院裡,除了闵葵,就隻有一個淑嫂君臨一切了。

    她懂得應該為這個重要的院落分擔一點什麼。

    曲予——叫少爺或老爺都會遭到拒絕,所以現在所有的人都不得不直呼他的名字——忙于他的“第一流的醫院”,幾乎早已對妻子疏于問候了。

    他注意到即将分娩的闵葵了嗎?淑嫂說:“讓葵子到醫院裡生吧,再不用請接生的人。

    ”曲予說那當然了。

    無論是清還是小慧子,對淑嫂都恭敬得很。

    有一次清對曲予叫了一聲“老爺”,立刻被呵斥了一句。

    他在淑嫂面前哭了。

    淑嫂說:“清,你為什麼改不過來呢?”清說:“不中,改了不中。

    ”“為什麼不中?”“因為他是老爺。

    ” 淑嫂為大院的事不停地操勞,人都累瘦了。

    因為醫院開銷太大,外面産業收支吃緊,大院裡的日常生活再不能那麼闊綽了。

    她精細地打算,一個月的賬目下來就給闵葵過目,闵葵不知怎麼感激她才好。

     闵葵到醫院住下了。

    都說曲府的人就是高貴自己,生個把孩子還要到醫院哩。

    初生嬰兒的啼哭把個嶄新的醫院驚動了,都知道這是曲府老爺——院長先生的太太生了。

    他們千方百計看上闵葵一眼,離開時都說:“太太挺小的,臉盤兒真俊。

    ”曲予有了一個女兒。

    他在這之前一個月就給她取好了名字:曲。

     從此闵葵的所有心思都在孩子身上了。

    她在海北女子學堂養成的讀書習慣也中止了,現在頂多看看從大城市訂閱的一兩份畫報。

    外面的風氣已經十分開化,畫報上不斷出現一些外國影星的*劇照,有時還出現一些*的藝術攝影。

    她總是自己看,看過了,就全部鎖好。

    有時淑嫂來借,她就說:讓誰取走了。

     醫院給一個盲人做了眼科手術,那個人竟然恢複了光明。

    他高興得在大街上手舞足蹈,說神靈轉世了,曲予老爺是菩薩派來的神人。

    有人問他疼不疼?他說不疼,整個過程比拔火罐還舒服哩。

    醫院的名聲大震,接上又有了好幾例小手術,都非常成功。

    對于那些窮人,隻收取極少的費用;如果連這筆費用也繳不起,那就免費。

    而對那些富商、官府的人,卻收很高的診金。

    病人來自四面八方,最遠的來自省會,甚至來自江南。

    醫院的經濟狀況大變,設備也不斷更新;如果不是後來的時局混亂,也許還會大大擴建。

     曲予的名聲已經超過了曲府前幾代主人許多倍。

    他赢得了這個城市的普遍愛戴。

    當時好多派别支持的各種組織——婦女、碼頭工人、青年等行會,都邀請他去講演。

    有的還請他擔任名譽職務。

    他差不多一概謝絕了。

    隻有幾次講演他是答應的,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是出席外國人的飛機轟炸這座城市之後,抗敵協會組織的聲讨大會。

    那一天講演的人士有從省會來的高級參事甯周義,有當地政要;但最受歡迎的還是曲予。

    人們為他歡呼,他洪亮的聲音一次次被巨大的聲浪所打斷。

    他不斷地揮動右手,請他們安靜下來……他後來從前幾排聽衆中竟發現抱了女兒的闵葵——她旁邊就站了淑嫂。

    他在台上發現淑嫂的大眼睛像星星一樣明亮,正深深地注視着自己。

    後來他就盡可能快地結束了自己的講話。

     也就是這一次,他結識了高級參事甯周義。

    甯參事被邀到曲府,兩人暢談了很久,十分投機。

    簡樸的宴席是淑嫂為他們準備的,連幼小的曲也為客人敬了一杯。

    甯周義把她抱起來,在她的臉龐上親了一下。

     很久以來曲府都沒有舉行這樣的宴會了。

    而且破天荒第一次,曲予讓府中所有人都參加。

    這一下清難壞了,他對前去喊他的小慧子連連說:“不中!不中!”小慧子說:“你不去才‘不中’。

    ”他還是拒絕,身上都有些抖了。

    當時淑嫂正在廚房裡忙,小慧子就來求她,她扔下鏟子就去了,說了句:“别氣曲先生了,快些洗洗手去吧。

    ”清沒說出什麼,猶豫了一會兒,說了句:“那中吧。

    ” 淑嫂好不容易才讓清相信“先生”與“老爺”差不多,甚至比後者更好聽一些。

    開始清還是堅持要叫“老爺”,說他“不受用‘先生’”。

    淑嫂再勸,他才應下來,但私下裡一有機會還是“老爺老爺”的。

     這一天都喝了一點酒,淑嫂、小慧子和闵葵,也在曲予的勸導下喝了一點。

    晚上,甯周義與曲予在院中散步,他們不舍得那輪明晃晃的月亮。

    闵葵和淑嫂在屋裡交談,小慧子領上子出去玩了。

    淑嫂說:“你是最有福的人了,曲先生這樣的人,滿世界上不會有第二個了。

    ”闵葵說:“瞧你誇的。

    他就是一股心思為民衆做事。

    ”淑嫂又說:“你真有福啊。

    ”闵葵說:“我也承認。

    他去國外那兩年,我差一點沒有挨過來……”她好像突然意識到了淑嫂是一個人過,趕緊煞住了話頭。

    淑嫂說:“你太有福了。

    ” 這天晚上她們談了好久。

    淑嫂說她這輩子也不會離開曲府了——那個男人别說回不來,就是回來了也領不走她。

    那個人讓她冷透了心。

    她如今是曲府的人了,一生一世都是。

    她在心中一直這麼看,并把闵葵當成親妹妹看。

    闵葵哭了:“天哪,淑嫂,我真是個有福的人。

    我從小沒有親人,先是遇上好心人救下,接上又遇上先生,現在又有了個姊妹。

    我這輩子過得真值。

    我再不會抱怨什麼,遇上什麼不好的事都不抱怨了——我這話是真的。

    ” 淑嫂在透過窗棂的月光下看到了她臉上的淚珠。

    淑嫂為其擦去,又握住了她的手,說:“我擔着心,我怕你嫌我……我怕……”闵葵驚得大睜了眼:“好姐姐,你怎麼這樣說?你别說……”淑嫂閉了嘴。

    她還是握着闵葵的手。

    闵葵歎息着:“我早把你看成親姐姐了——也許還進一步,看成和我自己差不多呢!” 這一回是淑嫂流出了眼淚。

    她怕對方看到,悄悄地轉過身。

    這時正好兩個高個子男人散步回來了,他們正向這邊走來。

    皎潔的月光下,一切都非常清晰,玉蘭樹的葉子上有晶瑩的露珠。

    她看着那兩個一邊走一邊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