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無邊的遊蕩
關燈
小
中
大
1
我與慶連結識時,的确是最為艱難的一段日子。
人在生活中會有許多朋友,但這其中又有幾個注定了要在生活中留下深深的印痕。
那是我在東部苦苦經營的園子終結之日、同時又在城裡舉步維艱的特殊時刻。
我很少那樣的尴尬和困窘,也深深地感受了人與人之間那種背叛的冰冷。
梅子帶着孩子守在家中,度日如年;嶽父與我長時間稍稍遮掩了的那種緊張關系,這會兒悉數顯露。
他積累了十餘年的怒火,這一次得到了集中的爆發。
幾個劍拔弩張的緊急關頭,都是嶽母和梅子從中調停。
這種生活不啻于地獄。
我不願像個困獸一樣待在這座城市裡,幹脆就掮起那個大背囊遠遠走開——再次回到東部,那裡是我的出生地……不同的是這會兒卻再也找不到一個落腳的地方。
落腳點即人生的支點——有人說給他一個支點,他能撬起一個地球。
瞧這口氣啊。
不過支點總要有的。
一個人的出生地就應該是他的支點,而後它還會不斷地變換和移動。
我失去了這個支點。
因此我不得不四處遊蕩。
嚴厲的嶽父不僅出于關切,更多的還有其他,是這些讓他在那些日子裡變得咄咄逼人。
他幹瘦鐵青的臉繃得更緊,像一個冷酷的預言家那樣看着我。
他不愛說話,因為我們之間已經無話可說。
有一次他不在,我從他的寫字台上見到了一張紙條,上面有他暴怒時随手畫下的幾個字,那是幾個地方的名稱,每個後面都畫下了感歎号,并且逐一增加——地質所!雜志社!!葡萄園!!! 老天,除了我們自家人,誰能看懂這張紙條的真正含意?誰能知道這其中隐含了多少絕望和憤怒?是的,這三個地方都是我得而複失的、安身立命之地;換句話也可以說,它們一度曾是我人生的支點。
我有了它們才可以正常地生活下去。
隻可惜,它們都先後失去了。
那逐漸增加的感歎号,每一個都藏下了一些激動人心或憤慨不已的故事。
最初的地質所在别人看來是多麼讓人豔羨的地方啊,可我最後還是離去了,用嶽父的話說就是:“你硬是幹砸了,鬧翻了!”調到雜志社之後,環境寬松,頭兒還是全城有名的大美人兒,“你也橫豎不如意,辭職走人!”最後的葡萄園呢?“荒了,塌了,廢了,完了,卷起鋪蓋回家了!” “如果所有的地方都不好,所有共事的人都不好,那麼你自己是怎樣的,也就清楚了。
”這是嶽父最後的概括,近乎經典。
這與他曾經身居高位的職分、橡樹路上的體面居所,都是相協相配的。
這樣的人就該說這樣的話。
好在他隻對自己的老伴說、對自己的女兒說。
她們聽了一緻沉默。
但她們沒有反駁。
我如果是她們,就會直接回應一句:“不用再說了,他是一個壞人。
”她們沒有這樣,因為她們母女與嶽父不同,對我還沒有那麼絕望。
在深夜失眠時分,我不由得也要憤憤地問自己一句:你不能與整個世界和諧相處,那麼倒黴的也隻能是你了。
的的确确,你正在與整個世界鬧翻,難道不是這樣嗎?我不能回答。
可是漆黑的夜色逼着這一聲回答。
最後我隻好無力地吐出一句:是的。
我這樣回答了,緊接着卻要忍不住在心裡大号一聲:可是,可是即便這樣,那麼到底是這個世界的錯,還是我的錯? 誰來回答我呢?誰來聽一句最後的申訴呢?誰又來給予一個公正的判決呢? 嶽父沉沉的目光盯向我時,讓我覺得正有一句更為尖利的話逼近過來,它即将脫口而出——“你再到哪裡去呢?” 我在心裡将這句話轉化成另一句:“在這個世界上,誰還會收留你呢?” 收留我的,當然不會是橡樹路了。
這兒是整個城市裡名副其實的貴族區,大樹蓊郁,一座座别墅有模有樣,草坪綠得讓人兩眼發藍,一眼看上去還以為是到了哪個歐洲國家呢。
事實上它一開始真的不是我們建的:幾百年前外國人租去的一處飛地,後來一茬茬住上的都是這座城市的勝者。
嶽父當然是勝者一族,他旁邊這一幢幢樓的主人都是。
我能夠經常出入這裡是因為梅子,我們另外還有自己的小窩——我要回到自己的小窩裡去。
我們有三口之家。
可是我還要工作——我不能總是待在家裡。
我如果一直待着,那就等于是一個被打敗了的可憐蟲,隻會一動不動地蜷在洞裡。
嶽父那張紙條上的話一次次從眼前閃過,讓我心上顫栗、惱怒。
多少年了,一切都在失去,惟獨剩下一顆憤怒的心。
生活用一千次的失敗來征服我,讓我屈服;用一萬次的碰壁和挫折來脅迫我,讓我退縮。
将來我的孩子長大了,他是個男孩,我可一定要留給他一個像樣的故事啊。
關于父親的故事總要
人在生活中會有許多朋友,但這其中又有幾個注定了要在生活中留下深深的印痕。
那是我在東部苦苦經營的園子終結之日、同時又在城裡舉步維艱的特殊時刻。
我很少那樣的尴尬和困窘,也深深地感受了人與人之間那種背叛的冰冷。
梅子帶着孩子守在家中,度日如年;嶽父與我長時間稍稍遮掩了的那種緊張關系,這會兒悉數顯露。
他積累了十餘年的怒火,這一次得到了集中的爆發。
幾個劍拔弩張的緊急關頭,都是嶽母和梅子從中調停。
這種生活不啻于地獄。
我不願像個困獸一樣待在這座城市裡,幹脆就掮起那個大背囊遠遠走開——再次回到東部,那裡是我的出生地……不同的是這會兒卻再也找不到一個落腳的地方。
落腳點即人生的支點——有人說給他一個支點,他能撬起一個地球。
瞧這口氣啊。
不過支點總要有的。
一個人的出生地就應該是他的支點,而後它還會不斷地變換和移動。
我失去了這個支點。
因此我不得不四處遊蕩。
嚴厲的嶽父不僅出于關切,更多的還有其他,是這些讓他在那些日子裡變得咄咄逼人。
他幹瘦鐵青的臉繃得更緊,像一個冷酷的預言家那樣看着我。
他不愛說話,因為我們之間已經無話可說。
有一次他不在,我從他的寫字台上見到了一張紙條,上面有他暴怒時随手畫下的幾個字,那是幾個地方的名稱,每個後面都畫下了感歎号,并且逐一增加——地質所!雜志社!!葡萄園!!! 老天,除了我們自家人,誰能看懂這張紙條的真正含意?誰能知道這其中隐含了多少絕望和憤怒?是的,這三個地方都是我得而複失的、安身立命之地;換句話也可以說,它們一度曾是我人生的支點。
我有了它們才可以正常地生活下去。
隻可惜,它們都先後失去了。
那逐漸增加的感歎号,每一個都藏下了一些激動人心或憤慨不已的故事。
最初的地質所在别人看來是多麼讓人豔羨的地方啊,可我最後還是離去了,用嶽父的話說就是:“你硬是幹砸了,鬧翻了!”調到雜志社之後,環境寬松,頭兒還是全城有名的大美人兒,“你也橫豎不如意,辭職走人!”最後的葡萄園呢?“荒了,塌了,廢了,完了,卷起鋪蓋回家了!” “如果所有的地方都不好,所有共事的人都不好,那麼你自己是怎樣的,也就清楚了。
”這是嶽父最後的概括,近乎經典。
這與他曾經身居高位的職分、橡樹路上的體面居所,都是相協相配的。
這樣的人就該說這樣的話。
好在他隻對自己的老伴說、對自己的女兒說。
她們聽了一緻沉默。
但她們沒有反駁。
我如果是她們,就會直接回應一句:“不用再說了,他是一個壞人。
”她們沒有這樣,因為她們母女與嶽父不同,對我還沒有那麼絕望。
在深夜失眠時分,我不由得也要憤憤地問自己一句:你不能與整個世界和諧相處,那麼倒黴的也隻能是你了。
的的确确,你正在與整個世界鬧翻,難道不是這樣嗎?我不能回答。
可是漆黑的夜色逼着這一聲回答。
最後我隻好無力地吐出一句:是的。
我這樣回答了,緊接着卻要忍不住在心裡大号一聲:可是,可是即便這樣,那麼到底是這個世界的錯,還是我的錯? 誰來回答我呢?誰來聽一句最後的申訴呢?誰又來給予一個公正的判決呢? 嶽父沉沉的目光盯向我時,讓我覺得正有一句更為尖利的話逼近過來,它即将脫口而出——“你再到哪裡去呢?” 我在心裡将這句話轉化成另一句:“在這個世界上,誰還會收留你呢?” 收留我的,當然不會是橡樹路了。
這兒是整個城市裡名副其實的貴族區,大樹蓊郁,一座座别墅有模有樣,草坪綠得讓人兩眼發藍,一眼看上去還以為是到了哪個歐洲國家呢。
事實上它一開始真的不是我們建的:幾百年前外國人租去的一處飛地,後來一茬茬住上的都是這座城市的勝者。
嶽父當然是勝者一族,他旁邊這一幢幢樓的主人都是。
我能夠經常出入這裡是因為梅子,我們另外還有自己的小窩——我要回到自己的小窩裡去。
我們有三口之家。
可是我還要工作——我不能總是待在家裡。
我如果一直待着,那就等于是一個被打敗了的可憐蟲,隻會一動不動地蜷在洞裡。
嶽父那張紙條上的話一次次從眼前閃過,讓我心上顫栗、惱怒。
多少年了,一切都在失去,惟獨剩下一顆憤怒的心。
生活用一千次的失敗來征服我,讓我屈服;用一萬次的碰壁和挫折來脅迫我,讓我退縮。
将來我的孩子長大了,他是個男孩,我可一定要留給他一個像樣的故事啊。
關于父親的故事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