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營養協會

關燈
1 我長久地坐在黃科長為我準備好的那張黃色的、簡陋的木椅上,傾聽自己平靜的喘息。

    那些亂七八糟的關于營養學方面的剪報和資料已經看膩了,什麼人體與微量元素、藥膳功能、巧用大黃……我不會對它們有什麼興趣。

    黃科長每次進來,見我伏案看那些資料,就發出了欣慰的笑聲。

    他笑得越來越厲害,可笑聲還是那麼細膩。

    這時候我才明白:我這副認真工作的模樣并沒有博得他多少贊許,相反讓他覺得很有趣。

    他果然說道:“這些材料麼,看看也罷,不過也不必看得太細。

    ” 原來他對協會也就是那麼回事罷了。

    我發覺他的絕大多數時間都用來寫自己的那份“自傳”。

    但我相信那是一本誰也不需要的東西。

    正像他贊許的那位首長一樣,那其實是一種自娛活動,一種安度晚年的方法罷了。

    黃科長後來倒喜歡和我聊天,海闊天空,話題無所不包。

    這就使我想到:我的主要工作就是陪他聊天。

    他動不動就扯到了那位首長身上,說: “作為一位領導,重要的就是要發現人才,物盡其用。

    ” 當他說這句話的時候,我察覺到他身上有一種奇怪的氣味;接着又看到了露在外面的一小撮鼻毛。

    這使我有點厭惡。

    “人能安靜下來,就可以健身。

    有的高人會一種‘内視法’,看到自己的五髒六腑……”他搖頭晃腦說得來勁,不過一旦安靜下來,模樣很像動畫片裡那隻打敗了的老鼠。

     小冷在外面喊:“你怎麼回事?你怎麼老是忘呢?湯放涼了也不喝,再這樣不行!” 小冷一聲高似一聲。

    黃科長笑眯眯坐着,仍然在談“安靜下來”的原理。

    他站起,小聲咕哝一句:“你聽聽多兇。

    不過這可是個好姑娘。

    ” 他說着往外走去。

    我從窗上望了望,發現小冷從一邊端出一個冒着白氣的碗。

    我想那一定是什麼營養湯水。

    小冷已經把自己交給了這個煙火氣十足的小四合院;有時候她免不了要為一些細小的事情吵幾句,但我一走到院子裡,她立刻就停嘴,隻有那雙嚴厲的眼睛時不時地刺一下黃科長。

    黃科長笑着,總是和藹。

    不過這隻是一種表象,我很快發現小冷要絕對服從他,她甚至有點怕這個男人。

    當然,黃科長有着過人的細膩和溫柔。

    他們在一塊兒的時候,他總是發出一種軟綿綿的勸慰和安撫的聲音:“你看,怎麼能這樣呢?聽話孩子,嗯,這就對了。

    聽話……大叔不願意了……” 原來這個黃科長在小冷面前總以“大叔”自居。

    這讓人覺得有趣。

    開始的日子我有些好奇,後來也就習慣了。

     坐在辦公室裡多麼平靜。

    陽子他們無論如何也想不到我此刻正在這樣一個地方上班。

    我終于把那些喧鬧、不安,把一切都遠遠地隔開了。

    我需要這樣淡淡的無聊和莫名的沉靜。

    這連我自己也感到奇怪。

     梅子和嶽父嶽母像我一樣松了口氣。

     這兒聽不見街上的喧鬧,它地處一個安靜角落,遠離主要街道,所以那些車輛的鳴笛很難傳到這兒。

    這是一個少有的安靜之地,我坐在這間小耳房裡,嘗試着用一種“内視法”。

    但我似乎看到的是有什麼東西正在我體内酣然入睡。

    謝天謝地,它還在睡着。

    我在睡夢中被牽引:一開始是梅子纖細的手,再後來是嶽父嶽母的手,而今是一雙陌生的手。

    它們牽引我走上新世紀的街頭,踉踉跄跄。

     我翻動那一沓又一沓資料,不僅動作輕微,呼吸也放得平緩,生怕驚醒了它。

    可是偶爾總有什麼在心頭泛起——每逢這時我就打個戰栗,噗噗心跳,左看右看,然後站起。

    我倚在牆壁上喘息一會兒,等待那陣驚恐和刺痛漸漸消失。

    可是這一來又要好久才能平靜下來,要等待一會兒。

    難以言說的激動和懼怕使我久久站立。

    我一時竟不敢坐到寫字台前。

     怎樣才能忘掉?怎樣才能遺忘?在這個時刻,這個黃昏,究竟怎樣才能——繼續下去? 到底怎樣才能——永遠在這座城市的街巷随波逐流、飄忽而行? 我想起了讀過的什麼,那是西班牙一個不算偏僻的鄉村——莫古爾村,哦,那兒曾經有過它自己的詩人希門内斯,他在那兒曾經發出這樣的吟哦:“……我認出了你/因為看到了你留在路上的足迹/我那被踐踏的心房疼痛異常/我發瘋般地奔跑/整日尋覓/恰好似喪家之犬……” 我閉上了眼睛,有澀澀的東西被夾住了。

    天啊,繼續沉睡吧,遺忘吧,我渴求。

    我再也不想奔波,不想尋覓和追逐。

    我就想在這個人所不知的角落裡,告别那種“發瘋般地奔跑”。

     多少年了,好像自出生以來,我的大部分日子都用來奔走——“發瘋般地奔跑”。

    我竟有一多半時間是在那片平原和山區度過的。

    我那個時候無法更多地待在城裡的小窩,好像一直要用那種奔跑,驅趕着無所不在的疼痛。

     可是我……為什麼疼痛?哀傷的由來? “我認出了你,因為我看到了你留在路上的足迹!” 請原諒我——不,沒有人能夠原諒我。

    我親手埋下了傷痛的種子,卻沒法壓制它的生長,它正頂開心膜,越長越高。

    我沒法逃脫,沒法躲藏。

    即便在這個偏僻的四合院裡,我也沒法掩藏自己。

     “……你已經離去/倉皇逃逸的時候/你的腳踐踏着我的心房/我的心就好像一條平坦大道/一直把你送走/永無轉來的希望。

    ” 永無轉來的希望。

    果真如此。

    我祈求,我希望,我在向着冥冥中的神靈禱告。

     2 還記得那一天,當我居住的那所海邊茅屋剛剛迎來晚霞的顔色,就突然聽到了一聲奇怪的吆喝聲。

    我看看狂叫的狗,一個人走出了屋子。

    向西走了沒有多遠——大約就在茅屋西側的雜樹林子裡,一百多米遠處,我認出了一個人。

     他盡管蓬頭垢面,比想象中還要蒼老十倍,滿臉灰痕,穿了一件又臭又髒的破棉衣,上面的棉絮已經變成了泥灰色,但我還是很快将這個人辨認出來。

    他的眼睛還泛着光亮,那曾是無比熟悉的機智之光。

    此刻這雙眼睛悲哀、急切,帶着絕望的神色。

    他的脖子上挂着一個黑乎乎的錫壺,仰起頭來叫喊一聲: “有買錫壺的嗎?——” 喊過之後就蹲下來。

    我剛剛走近了一步,他就低低地、熱切地呼喚一聲: “老甯!” 他雙手顫抖,可這手終于沒有伸出。

    原來他明白,在我們四周的雜樹林子裡就有令人懼怕的眼睛。

    他把脖子上的錫壺搖動了一下,舉在我的面前。

    遠遠看來就像兩個人在談生意。

    他這樣舉着錫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