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林泉
關燈
小
中
大
1
從海邊回來,廖若的情緒仍然時好時壞。
廖萦衛夫婦的心情壞到了極點,再無心做任何事情。
同事們來看望,他們也隻會唉聲歎氣。
肖潇把越來越多的時間用來陪妍子。
有一次她去屋裡談了很久,出來時小聲對我說:現在他們已經有些灰心了,不知道怎樣才能救他們的孩子…… 我知道那是怎樣的一種心情。
但我不知道該怎樣做、又能為他們做些什麼。
肖潇說:“廖若和駱明唐小岷以前都是我這個班裡的學生。
我一直相信他們都是最好的孩子。
可是不知為什麼,在駱明出事前廖若就常常躲着我,有點反常……我不知該不該把前後聯系起來考慮,我沒有說……如果廖若真的精神失常了,這兩口子就太可憐了……” 我當然明白事情的後果,我說:“可是……”我想說關于孩子的一切主意最終還是要家長來拿,隻可惜他們過于謹慎了。
肖潇歎息:“他們要能再頑強一點就好了。
他們甚至打不起精神。
我跟他們談了好多,他們隻是應付我。
做父母的一旦對孩子失去了希望,那是最糟的了。
不過他們非常信賴我們……” 然而這是多麼沉重的信賴!雖然我将盡力為他們去做點什麼,可是我知道自己并不比廖萦衛夫婦頑強多少。
我朦朦胧胧覺得自己和他們都是一樣的人——就像同一個家族的人。
我們這個家族啊,既脆弱又倔犟,更多的時候是不幸…… 肖潇因為要回學校上課,就提前走了。
看着她的背影,我不知該做點什麼才好。
真想和她多談一會兒——很久了,我覺得心裡的好多話隻有跟她才能談,每一次談話之後,我陰郁的心情都會變得舒展一點,而且會長時間愉快,不再沮喪…… 可能要急于下一個決心吧,這天下午廖萦衛終于約我到林泉去一次。
“我們先去看看吧,如果有可能的話……” 面對着一個焦灼的父親我能說什麼?也許他早就該這樣做了。
我對于林泉并不陌生,因為我的一個朋友以前曾在那裡待了許久。
也正因為如此,當我再次走向它的時候,心情有點格外沉重…… 我們找到醫生,廖萦衛簡單地介紹了廖若的情況。
醫生則堅持要病人親自到醫院裡來一次,說隻有通過詳細的檢查,有些事情才能定下來。
廖萦衛不停地搖頭。
他離開醫生時小聲對我說:“不不。
除非是決定住院,要不就别讓孩子到這個地方來,一次也不要來!” 我們想去病區裡看看這兒的治療情況,未被允許。
後來我找到了一個熟悉的主治醫師,這才被人領進去……正像人們所想象的那樣,無論如何這裡還是多少有點讓人感到可怕、至少是别扭。
一些病人這會兒正在空地上活動,那是一些輕度患者。
看上去這裡的條件倒也蠻好,有石凳,花木,林蔭路。
以前那個好友住在林泉時,我曾不止一次來過這兒。
我每當看到他們癡呆的眼睛、尖利的目光,心裡就要發怵。
我患病的朋友是一位著名的釀酒師,那時他一天到晚最想幹的一件事,就是設法從這裡逃出…… 前邊不遠有一個絡腮胡子坐在石凳上——他穿着病号服,從石凳這一邊很費力地挪蹭到那一邊,兩眼緩緩地轉過來,無比溫柔地看着我和廖萦衛。
這樣看了一會兒,他伸手拍一拍石凳。
我們有些小心地坐下了。
“噢開。
”他說。
廖萦衛看了我一眼,對在我耳朵上咕哝了幾句。
我沒有聽清。
我仔細看了看,發現這個病人的眼睛非常好看,隻可惜那種光澤有點兒不對勁。
它像毛玻璃的泛光,而不像正常人的眼睛那樣真切和深邃。
奇怪的是如果離遠一些看,這目光倒顯得十分溫柔。
他盯住我們看了一會兒,也許終于明白我們是兩個生人,是這裡的局外人,于是突然就冷漠起來——但也隻有一會兒他又重新高興起來,哈哈大笑,兩手合在一塊兒,像禱告似的字字清晰地說道:“很好,一切都很好。
事物就是這樣嘛。
你如果懂得了辯證法,你也就懂得了一切、懂得随便的什麼。
一對粉嘟嘟的*……如果下雨天青蛙不叫然而你又是一個色盲……那就很好了。
幸虧你們倆懂得辯證法。
” 他說這些的時候把手掌翻過來又覆過去,認真對在眼上看。
廖萦衛看着這一切,臉色有點發青,像害冷一樣抖了一下,躲開一點。
病人磨擦了一下胡子:“我剛剛修過面,我自己能修——他們以為我會把臉割一道大口子。
這是個錯誤,很嚴重的錯誤啊。
其實我比他們更小心。
我才不會随便下刀呢。
割自己的臉?沒門兒。
我還不到對自己下刀的時候——那樣我就算有了精神病。
聰明人是不會朝自己下刀的,是吧?” 最後一句在問我們。
我點點頭。
“不過人太聰明了也就和精神病差不多,”他說着把手掌又翻動一下,“這就是辯證法!”他從石頭上站起,做着正步走的樣子,一邊走一邊大聲宣講,“我要組建世界上最大的一支儀仗隊,刷刷刷在操場上走、走。
所有人都要接受我的檢閱——你看所有儀仗隊員都要踩着這樣的步伐,打着鼓點:嘭嘭嘭、嘭嘭嘭。
一律穿上白衣服,戴上高帽子,上面插一個羽毛——要他媽的真正的雄野雞毛、天鵝毛!” 醫生在一邊做個手勢,大概是讓我們離開病人一點。
病人說:“你們不要瞞着我談話了,你們知道這是很不禮貌
廖萦衛夫婦的心情壞到了極點,再無心做任何事情。
同事們來看望,他們也隻會唉聲歎氣。
肖潇把越來越多的時間用來陪妍子。
有一次她去屋裡談了很久,出來時小聲對我說:現在他們已經有些灰心了,不知道怎樣才能救他們的孩子…… 我知道那是怎樣的一種心情。
但我不知道該怎樣做、又能為他們做些什麼。
肖潇說:“廖若和駱明唐小岷以前都是我這個班裡的學生。
我一直相信他們都是最好的孩子。
可是不知為什麼,在駱明出事前廖若就常常躲着我,有點反常……我不知該不該把前後聯系起來考慮,我沒有說……如果廖若真的精神失常了,這兩口子就太可憐了……” 我當然明白事情的後果,我說:“可是……”我想說關于孩子的一切主意最終還是要家長來拿,隻可惜他們過于謹慎了。
肖潇歎息:“他們要能再頑強一點就好了。
他們甚至打不起精神。
我跟他們談了好多,他們隻是應付我。
做父母的一旦對孩子失去了希望,那是最糟的了。
不過他們非常信賴我們……” 然而這是多麼沉重的信賴!雖然我将盡力為他們去做點什麼,可是我知道自己并不比廖萦衛夫婦頑強多少。
我朦朦胧胧覺得自己和他們都是一樣的人——就像同一個家族的人。
我們這個家族啊,既脆弱又倔犟,更多的時候是不幸…… 肖潇因為要回學校上課,就提前走了。
看着她的背影,我不知該做點什麼才好。
真想和她多談一會兒——很久了,我覺得心裡的好多話隻有跟她才能談,每一次談話之後,我陰郁的心情都會變得舒展一點,而且會長時間愉快,不再沮喪…… 可能要急于下一個決心吧,這天下午廖萦衛終于約我到林泉去一次。
“我們先去看看吧,如果有可能的話……” 面對着一個焦灼的父親我能說什麼?也許他早就該這樣做了。
我對于林泉并不陌生,因為我的一個朋友以前曾在那裡待了許久。
也正因為如此,當我再次走向它的時候,心情有點格外沉重…… 我們找到醫生,廖萦衛簡單地介紹了廖若的情況。
醫生則堅持要病人親自到醫院裡來一次,說隻有通過詳細的檢查,有些事情才能定下來。
廖萦衛不停地搖頭。
他離開醫生時小聲對我說:“不不。
除非是決定住院,要不就别讓孩子到這個地方來,一次也不要來!” 我們想去病區裡看看這兒的治療情況,未被允許。
後來我找到了一個熟悉的主治醫師,這才被人領進去……正像人們所想象的那樣,無論如何這裡還是多少有點讓人感到可怕、至少是别扭。
一些病人這會兒正在空地上活動,那是一些輕度患者。
看上去這裡的條件倒也蠻好,有石凳,花木,林蔭路。
以前那個好友住在林泉時,我曾不止一次來過這兒。
我每當看到他們癡呆的眼睛、尖利的目光,心裡就要發怵。
我患病的朋友是一位著名的釀酒師,那時他一天到晚最想幹的一件事,就是設法從這裡逃出…… 前邊不遠有一個絡腮胡子坐在石凳上——他穿着病号服,從石凳這一邊很費力地挪蹭到那一邊,兩眼緩緩地轉過來,無比溫柔地看着我和廖萦衛。
這樣看了一會兒,他伸手拍一拍石凳。
我們有些小心地坐下了。
“噢開。
”他說。
廖萦衛看了我一眼,對在我耳朵上咕哝了幾句。
我沒有聽清。
我仔細看了看,發現這個病人的眼睛非常好看,隻可惜那種光澤有點兒不對勁。
它像毛玻璃的泛光,而不像正常人的眼睛那樣真切和深邃。
奇怪的是如果離遠一些看,這目光倒顯得十分溫柔。
他盯住我們看了一會兒,也許終于明白我們是兩個生人,是這裡的局外人,于是突然就冷漠起來——但也隻有一會兒他又重新高興起來,哈哈大笑,兩手合在一塊兒,像禱告似的字字清晰地說道:“很好,一切都很好。
事物就是這樣嘛。
你如果懂得了辯證法,你也就懂得了一切、懂得随便的什麼。
一對粉嘟嘟的*……如果下雨天青蛙不叫然而你又是一個色盲……那就很好了。
幸虧你們倆懂得辯證法。
” 他說這些的時候把手掌翻過來又覆過去,認真對在眼上看。
廖萦衛看着這一切,臉色有點發青,像害冷一樣抖了一下,躲開一點。
病人磨擦了一下胡子:“我剛剛修過面,我自己能修——他們以為我會把臉割一道大口子。
這是個錯誤,很嚴重的錯誤啊。
其實我比他們更小心。
我才不會随便下刀呢。
割自己的臉?沒門兒。
我還不到對自己下刀的時候——那樣我就算有了精神病。
聰明人是不會朝自己下刀的,是吧?” 最後一句在問我們。
我點點頭。
“不過人太聰明了也就和精神病差不多,”他說着把手掌又翻動一下,“這就是辯證法!”他從石頭上站起,做着正步走的樣子,一邊走一邊大聲宣講,“我要組建世界上最大的一支儀仗隊,刷刷刷在操場上走、走。
所有人都要接受我的檢閱——你看所有儀仗隊員都要踩着這樣的步伐,打着鼓點:嘭嘭嘭、嘭嘭嘭。
一律穿上白衣服,戴上高帽子,上面插一個羽毛——要他媽的真正的雄野雞毛、天鵝毛!” 醫生在一邊做個手勢,大概是讓我們離開病人一點。
病人說:“你們不要瞞着我談話了,你們知道這是很不禮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