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東巡·一
關燈
小
中
大
始皇坐在那兒,眼睛卻一刻也沒有離開闆壁上的一張軍事圖表。
那上面畫了高山峻嶺、河流、城廓,分别寫了燕、趙、魏、楚、韓、齊。
如今的六國山頭已被秦旗如數覆蓋了。
他看着那張圖,忽然發出一聲長吟,低沉而悠遠。
小宦官兩手一抖,同時知道這場按摩也該結束了。
始皇抖抖身子,穿上衮袍,戴上皇冠。
他足蹬一雙奇特的高底木靴,這立刻顯得高大了許多。
皇冠緊扣前額,他輕輕往後一扶,使頭皮抻緊,兩隻眼睛于是向上方吊起來,像一雙鷹眼。
他走出宮來,跨出二門,兩旁是幾個等待晉見的文武官員,他們跪在那兒呼喚陛下。
他神色依舊,如入無人之境,隻繼續往前。
幾個武官立刻在幾百步遠的地方布下崗哨。
他一直走出宮牆。
前面是一片遼闊的大水。
這片大水是五年前從渭河中引入的,号稱“東海”,水中分别建了三個島嶼,取名“蓬萊”、“瀛洲”、“方丈”,即傳說中的三仙山。
大水在深秋裡仿佛冒着熱氣,那是一片缭繞的霧氣。
為建這處“東海”,當年從六國征調了二十萬民工,曆時三年方才告竣。
它最初是一個齊國方士的設想,那個人盡情描繪了東海神仙境界,說上面居住了仙人,他們藏有長生不死的仙藥。
“如何采得仙藥?”始皇提出了日夜挂念心頭的事情。
方士答:“這還需假以時日,陛下不妨一邊差人去尋,一邊在鹹陽仿造一個東海,在海裡築起三仙山,如此日久,說不定神仙也就不請自來了。
”他對這個建議特别贊同,因為想象中的神仙也像人一樣,也會喜歡離宮别苑,就像朕的興樂宮、六英宮、甘泉宮和長楊宮…… 在興建“東海”之初,派往齊國尋覓長生不老藥的隊伍就出發了。
那全是由一些方士們組成的,他們個個自告奮勇,人人一馬當先,仿佛此事唾手可得。
他可不敢那麼輕信,為求事成,每個方士行前都贈予重金。
五年一晃而過,幾乎沒有一個方士凱旋歸來,有的甚至連影子都不見了。
這五年裡他隻在鹹陽的“東海”暢遊,坐在富麗堂皇的樓船上,一次又一次登臨“三仙山”。
然而這裡從來沒有一個仙人光顧。
“蓬萊”、“瀛洲”、“方丈”,他遠望着這片無邊的大水,輕輕呼出了聲音。
他沿岸邊往前,剛走了幾步就蹲下來。
小宦官趕緊湊過去,見始皇正面對着一群黑壓壓的螞蟻發呆。
“螞蟻搬家,要下雨啦!”小宦官咕哝了一句。
密密麻麻的螞蟻,成千上萬,順着一條土埂流動。
始皇看着,看着。
小宦官親眼見他細長的眼睛飛快地挑了挑,背手站起。
始皇兩眼往旁掃了掃,又看看天際,說:“不知李斯他們準備得如何?” 小宦官這才想起今天将有一場閱兵。
從水邊走開,他們一直往前。
那些衛士們也要跟上,始皇一揮手,兵士們立刻退遠。
小宦官知道,他這會兒隻想兩個人在一起。
他們走了很遠,一直走到一些曲折的街巷。
街市上熙熙攘攘,賣柴的,賣米的,還有賣鹽的。
所有人都衣衫褴褛,神色慌張,面容憔悴。
始皇看着他們,有時候低頭問一問米鹽的價錢,有時還拍一拍這些人的肩膀,對答幾句,故意把聲音弄得别别扭扭。
小宦官發覺他會說街巷俚語,怪僻土話也懂不少;他還親眼見始皇從一個沒有牙的老人手裡接過一塊鍋餅——要知道這在鹹陽城裡還很少有人吃這種食物,大概是從胡人那裡傳來的。
始皇低頭嗅這粗糙的食物時被嗆着了,咳起來,咳的聲音很大,以至于好多人都投過目光,以為發生了什麼大事。
他們繼續往前。
前面的街巷更加曲折,賣東西的,讨要的,耍把戲的,還有賣甜米粥的。
一個老婆婆跪在那裡,手扯不足兩歲的孩子向行人磕頭讨要。
始皇眼睛裡滲出了淚水,後來一隻手向小宦官伸來。
小宦官趕緊從衣兜裡掏出了一把錢币。
始皇捏了捏,放在那個老婆婆手裡。
始皇走開時,步履變得沉重了。
有一會兒,那此起彼伏的吆喝聲竟讓他止步不前。
他撓撓下巴,在小宦官的耳邊說了幾句,就匆匆地往回走了…… 天際傳來了雷聲,然後就淅淅瀝瀝下起雨來。
小宦官這之前就跑出宮門望了幾次,一直擔心變天呢——變了天,閱兵怎麼搞?他正這樣想時,大将王贲來叩門了。
王贲虎背熊腰,年輕英俊,是大将王翦的兒子,曾經随父率大軍六十萬滅楚,後又入齊,軍功蓋世,是始皇最喜歡的一個将軍。
小宦官知道他是為什麼事來的,就問: “你是為下雨的事,對吧?” “就是呀,陛下今天要閱兵,可是你看這天氣,眼見得雨越下越大。
是不是禀報一下,改日再……” 小宦官知道這不可以,故意問:“你帶來多少将士?” “離鹹陽不遠的蒙恬将軍的那一部分,督修長城的,全給我調來了,一共十幾萬人呢。
” “他們都在哪裡?”
那上面畫了高山峻嶺、河流、城廓,分别寫了燕、趙、魏、楚、韓、齊。
如今的六國山頭已被秦旗如數覆蓋了。
他看着那張圖,忽然發出一聲長吟,低沉而悠遠。
小宦官兩手一抖,同時知道這場按摩也該結束了。
始皇抖抖身子,穿上衮袍,戴上皇冠。
他足蹬一雙奇特的高底木靴,這立刻顯得高大了許多。
皇冠緊扣前額,他輕輕往後一扶,使頭皮抻緊,兩隻眼睛于是向上方吊起來,像一雙鷹眼。
他走出宮來,跨出二門,兩旁是幾個等待晉見的文武官員,他們跪在那兒呼喚陛下。
他神色依舊,如入無人之境,隻繼續往前。
幾個武官立刻在幾百步遠的地方布下崗哨。
他一直走出宮牆。
前面是一片遼闊的大水。
這片大水是五年前從渭河中引入的,号稱“東海”,水中分别建了三個島嶼,取名“蓬萊”、“瀛洲”、“方丈”,即傳說中的三仙山。
大水在深秋裡仿佛冒着熱氣,那是一片缭繞的霧氣。
為建這處“東海”,當年從六國征調了二十萬民工,曆時三年方才告竣。
它最初是一個齊國方士的設想,那個人盡情描繪了東海神仙境界,說上面居住了仙人,他們藏有長生不死的仙藥。
“如何采得仙藥?”始皇提出了日夜挂念心頭的事情。
方士答:“這還需假以時日,陛下不妨一邊差人去尋,一邊在鹹陽仿造一個東海,在海裡築起三仙山,如此日久,說不定神仙也就不請自來了。
”他對這個建議特别贊同,因為想象中的神仙也像人一樣,也會喜歡離宮别苑,就像朕的興樂宮、六英宮、甘泉宮和長楊宮…… 在興建“東海”之初,派往齊國尋覓長生不老藥的隊伍就出發了。
那全是由一些方士們組成的,他們個個自告奮勇,人人一馬當先,仿佛此事唾手可得。
他可不敢那麼輕信,為求事成,每個方士行前都贈予重金。
五年一晃而過,幾乎沒有一個方士凱旋歸來,有的甚至連影子都不見了。
這五年裡他隻在鹹陽的“東海”暢遊,坐在富麗堂皇的樓船上,一次又一次登臨“三仙山”。
然而這裡從來沒有一個仙人光顧。
“蓬萊”、“瀛洲”、“方丈”,他遠望着這片無邊的大水,輕輕呼出了聲音。
他沿岸邊往前,剛走了幾步就蹲下來。
小宦官趕緊湊過去,見始皇正面對着一群黑壓壓的螞蟻發呆。
“螞蟻搬家,要下雨啦!”小宦官咕哝了一句。
密密麻麻的螞蟻,成千上萬,順着一條土埂流動。
始皇看着,看着。
小宦官親眼見他細長的眼睛飛快地挑了挑,背手站起。
始皇兩眼往旁掃了掃,又看看天際,說:“不知李斯他們準備得如何?” 小宦官這才想起今天将有一場閱兵。
從水邊走開,他們一直往前。
那些衛士們也要跟上,始皇一揮手,兵士們立刻退遠。
小宦官知道,他這會兒隻想兩個人在一起。
他們走了很遠,一直走到一些曲折的街巷。
街市上熙熙攘攘,賣柴的,賣米的,還有賣鹽的。
所有人都衣衫褴褛,神色慌張,面容憔悴。
始皇看着他們,有時候低頭問一問米鹽的價錢,有時還拍一拍這些人的肩膀,對答幾句,故意把聲音弄得别别扭扭。
小宦官發覺他會說街巷俚語,怪僻土話也懂不少;他還親眼見始皇從一個沒有牙的老人手裡接過一塊鍋餅——要知道這在鹹陽城裡還很少有人吃這種食物,大概是從胡人那裡傳來的。
始皇低頭嗅這粗糙的食物時被嗆着了,咳起來,咳的聲音很大,以至于好多人都投過目光,以為發生了什麼大事。
他們繼續往前。
前面的街巷更加曲折,賣東西的,讨要的,耍把戲的,還有賣甜米粥的。
一個老婆婆跪在那裡,手扯不足兩歲的孩子向行人磕頭讨要。
始皇眼睛裡滲出了淚水,後來一隻手向小宦官伸來。
小宦官趕緊從衣兜裡掏出了一把錢币。
始皇捏了捏,放在那個老婆婆手裡。
始皇走開時,步履變得沉重了。
有一會兒,那此起彼伏的吆喝聲竟讓他止步不前。
他撓撓下巴,在小宦官的耳邊說了幾句,就匆匆地往回走了…… 天際傳來了雷聲,然後就淅淅瀝瀝下起雨來。
小宦官這之前就跑出宮門望了幾次,一直擔心變天呢——變了天,閱兵怎麼搞?他正這樣想時,大将王贲來叩門了。
王贲虎背熊腰,年輕英俊,是大将王翦的兒子,曾經随父率大軍六十萬滅楚,後又入齊,軍功蓋世,是始皇最喜歡的一個将軍。
小宦官知道他是為什麼事來的,就問: “你是為下雨的事,對吧?” “就是呀,陛下今天要閱兵,可是你看這天氣,眼見得雨越下越大。
是不是禀報一下,改日再……” 小宦官知道這不可以,故意問:“你帶來多少将士?” “離鹹陽不遠的蒙恬将軍的那一部分,督修長城的,全給我調來了,一共十幾萬人呢。
” “他們都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