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廖衛一家
關燈
小
中
大
不了他當時哭得多麼厲害。
他大概在想那隻鳥兒走失以後,鳥兒的一家人會多麼難過着急吧,所以他對爸爸特别生氣,也很失望……” 廖萦衛無可奈何地搖搖頭。
妍子說下去:“你看,我們一直很謹慎地對待他。
他多麼善良,為一隻鳥哭成那樣——這個脾性像誰呀?我覺得他爸和我都是粗粗拉拉的人。
我們卻生出了這樣一個孩子。
他長到這麼大還從來沒受過太大的刺激,所以駱明的事情就讓他受不了。
他和駱明成天在一起,交換書籍看、去影院,一塊兒到林子裡玩。
還有唐小岷——他們三個真是太好了……” 廖萦衛說:“他們三個在一塊兒談論看過的影片,談音樂、莫紮特,”他說着瞥了妍子一眼,“當然是受我們影響……” 我卻在想:在這樣的一片平原上,從小談論莫紮特的孩子太少太少了,這在當地大概一個都不會有吧。
還有鋼琴,這屋子裡的擺設和氣氛,都與當地人差距甚大。
這其實隻是一種概念——一種來自西方的“概念化的生活”,是他們兩個人讀書時形成的,這會兒正一點點營造和追求,并努力使之落到實處。
這在他們來說是勉為其難的,但他們不願放棄。
我的目光不由得轉到了那架鋼琴上——那時廖若和幾個同學就圍在旁邊,它叮叮咚咚的敲擊聲把三個孩子越引越遠,他們像蒲公英的種子一樣在風中飛升,隻等有一天回到泥土上生根……這樣的念頭隻是一閃而過,又有些自責。
不過有誰比我更了解這個平原呢? 5 去不去林泉必須權衡——林泉是精神病專科醫院,這對廖若也許沒有壞處。
我知道從精神病學的範疇來講,連平常的緊張失眠也都屬于這類疾患。
最後我總算提出了一個建議:按廖若目前的狀況看,他應該去林泉診斷一下。
妍子還在固執地反對:“我過去的一個同事就去過林泉,結果更糟。
你知道不到萬不得已還是應該采取環境和心理療法。
你不知道,再正常的人到了那個地方也受不了。
那些人在一塊兒,真是奇形怪狀,有的……太吓人了……”她的臉紅了,但還是把話說完:“有的病人還要接受電擊——多可怕呀,通電時全身痙攣……我不能讓廖若到林泉去。
” 我一時無語。
當然,如果是輕微的精神疾患,最好的辦法可能還是親人的撫慰,讓他的神經在一種環境中慢慢松弛下來;而那些很重的病人就必須到林泉去,因為别無選擇……我這會兒也沒了主意。
廖萦衛歎了一口氣,一直注視着牆壁。
鋼琴上方有一幅貝多芬的畫像,再旁邊是莫紮特、柴可夫斯基……“時間能使一切淡化下來——但願這個過程能快一些,”他自言自語,“事情離得太近了,他一時還不能解脫。
活生生的小夥伴一眨眼沒了,他絕對沒法接受……駱明是多好的孩子,又聰明又漂亮……我有時想,大概就因為這個世界太髒了,老天爺才不忍心把他留在這裡。
” 廖萦衛的聲音裡透出了激憤。
妍子看着丈夫。
“我們倆都不善于料理孩子。
他一點點長起來,真不容易。
家裡突然添了一個小家夥讓人一下子沒有準備。
什麼身上起痱子了,頭上發炎了、起膿疱了,這得一點一點學着照顧……我們一夜一夜吓得不能睡覺,老覺得孩子不會呼吸了——他躺在那兒一點兒聲音也沒有。
我們開燈看看,見孩子挺好地在那兒睡着,這才躺下;可睡着了又擔心翻身的時候把孩子壓傷。
半夜孩子哭了、撒尿了,這本來都很正常,可我們還是擔心,因為不懂,總覺得孩子要給憋壞什麼的。
最怕的是孩子得病,抱着他去排隊、去擠醫院給孩子打針……你知道,小孩子驗血要從脖子那兒抽血,多麼吓人!針紮進孩子身體的那一刻就像紮進了自己的心髒。
妍子扭着頭不敢看。
那麼小的一個嫩芽,怎麼能把一根金屬長針紮進裡面去?直到現在我還怕回想那一針。
我們知道把一個孩子養大有多難。
駱明……他是死在廖若的懷裡呀。
你想一想,一個死在另一個的懷裡,一個看着另一個掙紮了好幾個小時……” 我聽着,十分難過。
我在想,如果有哪個科學家發明了分段抹除記憶的方法,一定會被人永遠地感激——任何人都可以把某一段可怕的記憶抹掉,如果人類能夠做到這一點該是多好。
而現在隻能把一切都交給時光——可時光是萬能的嗎?時間能夠幫助一個人篩選記憶嗎?我們知道,無論如何,它還是不會把真正沉重的記憶變得無足輕重,而頂多隻是将它們沉澱到心的底層。
眼前這一對夫婦因為絕望和孤獨,像抓一根救命稻草一樣抓住了身邊的朋友。
他們好像在當地并沒有很多的朋友,隻對我和肖潇寄托了莫大的希望,希望我們更多地陪伴他們并能夠出一些主意。
這其間我一直沒有見到老駱一家。
那兒永遠是大鎖把門。
後來招待所裡的人告訴我:因為出了這件大事,他們大概一時半會兒不會回到這個傷心的地方來了。
我問:“為什麼?”“因為難過啊,他們不是去了親戚家,就是去了别的地方……”
他大概在想那隻鳥兒走失以後,鳥兒的一家人會多麼難過着急吧,所以他對爸爸特别生氣,也很失望……” 廖萦衛無可奈何地搖搖頭。
妍子說下去:“你看,我們一直很謹慎地對待他。
他多麼善良,為一隻鳥哭成那樣——這個脾性像誰呀?我覺得他爸和我都是粗粗拉拉的人。
我們卻生出了這樣一個孩子。
他長到這麼大還從來沒受過太大的刺激,所以駱明的事情就讓他受不了。
他和駱明成天在一起,交換書籍看、去影院,一塊兒到林子裡玩。
還有唐小岷——他們三個真是太好了……” 廖萦衛說:“他們三個在一塊兒談論看過的影片,談音樂、莫紮特,”他說着瞥了妍子一眼,“當然是受我們影響……” 我卻在想:在這樣的一片平原上,從小談論莫紮特的孩子太少太少了,這在當地大概一個都不會有吧。
還有鋼琴,這屋子裡的擺設和氣氛,都與當地人差距甚大。
這其實隻是一種概念——一種來自西方的“概念化的生活”,是他們兩個人讀書時形成的,這會兒正一點點營造和追求,并努力使之落到實處。
這在他們來說是勉為其難的,但他們不願放棄。
我的目光不由得轉到了那架鋼琴上——那時廖若和幾個同學就圍在旁邊,它叮叮咚咚的敲擊聲把三個孩子越引越遠,他們像蒲公英的種子一樣在風中飛升,隻等有一天回到泥土上生根……這樣的念頭隻是一閃而過,又有些自責。
不過有誰比我更了解這個平原呢? 5 去不去林泉必須權衡——林泉是精神病專科醫院,這對廖若也許沒有壞處。
我知道從精神病學的範疇來講,連平常的緊張失眠也都屬于這類疾患。
最後我總算提出了一個建議:按廖若目前的狀況看,他應該去林泉診斷一下。
妍子還在固執地反對:“我過去的一個同事就去過林泉,結果更糟。
你知道不到萬不得已還是應該采取環境和心理療法。
你不知道,再正常的人到了那個地方也受不了。
那些人在一塊兒,真是奇形怪狀,有的……太吓人了……”她的臉紅了,但還是把話說完:“有的病人還要接受電擊——多可怕呀,通電時全身痙攣……我不能讓廖若到林泉去。
” 我一時無語。
當然,如果是輕微的精神疾患,最好的辦法可能還是親人的撫慰,讓他的神經在一種環境中慢慢松弛下來;而那些很重的病人就必須到林泉去,因為别無選擇……我這會兒也沒了主意。
廖萦衛歎了一口氣,一直注視着牆壁。
鋼琴上方有一幅貝多芬的畫像,再旁邊是莫紮特、柴可夫斯基……“時間能使一切淡化下來——但願這個過程能快一些,”他自言自語,“事情離得太近了,他一時還不能解脫。
活生生的小夥伴一眨眼沒了,他絕對沒法接受……駱明是多好的孩子,又聰明又漂亮……我有時想,大概就因為這個世界太髒了,老天爺才不忍心把他留在這裡。
” 廖萦衛的聲音裡透出了激憤。
妍子看着丈夫。
“我們倆都不善于料理孩子。
他一點點長起來,真不容易。
家裡突然添了一個小家夥讓人一下子沒有準備。
什麼身上起痱子了,頭上發炎了、起膿疱了,這得一點一點學着照顧……我們一夜一夜吓得不能睡覺,老覺得孩子不會呼吸了——他躺在那兒一點兒聲音也沒有。
我們開燈看看,見孩子挺好地在那兒睡着,這才躺下;可睡着了又擔心翻身的時候把孩子壓傷。
半夜孩子哭了、撒尿了,這本來都很正常,可我們還是擔心,因為不懂,總覺得孩子要給憋壞什麼的。
最怕的是孩子得病,抱着他去排隊、去擠醫院給孩子打針……你知道,小孩子驗血要從脖子那兒抽血,多麼吓人!針紮進孩子身體的那一刻就像紮進了自己的心髒。
妍子扭着頭不敢看。
那麼小的一個嫩芽,怎麼能把一根金屬長針紮進裡面去?直到現在我還怕回想那一針。
我們知道把一個孩子養大有多難。
駱明……他是死在廖若的懷裡呀。
你想一想,一個死在另一個的懷裡,一個看着另一個掙紮了好幾個小時……” 我聽着,十分難過。
我在想,如果有哪個科學家發明了分段抹除記憶的方法,一定會被人永遠地感激——任何人都可以把某一段可怕的記憶抹掉,如果人類能夠做到這一點該是多好。
而現在隻能把一切都交給時光——可時光是萬能的嗎?時間能夠幫助一個人篩選記憶嗎?我們知道,無論如何,它還是不會把真正沉重的記憶變得無足輕重,而頂多隻是将它們沉澱到心的底層。
眼前這一對夫婦因為絕望和孤獨,像抓一根救命稻草一樣抓住了身邊的朋友。
他們好像在當地并沒有很多的朋友,隻對我和肖潇寄托了莫大的希望,希望我們更多地陪伴他們并能夠出一些主意。
這其間我一直沒有見到老駱一家。
那兒永遠是大鎖把門。
後來招待所裡的人告訴我:因為出了這件大事,他們大概一時半會兒不會回到這個傷心的地方來了。
我問:“為什麼?”“因為難過啊,他們不是去了親戚家,就是去了别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