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五千年的湯

關燈
1 這是東部的一座中型城市,幾年不見已變得令人咋舌:大路高樓,霓虹燈玻璃幕牆,等等。

    似曾相識。

    與我們所居住的那座大城市相比,這兒是藍天綠水,沙灘潔白。

    我們那兒煙塵多,幹燥,樹也長不旺。

    沒辦法,大有大的難處。

    人一到了東部海濱中小城市就快活得要死,心想人的一生不待在這兒可真是虧透了,這真是一輩子所犯的最大最不可饒恕的錯誤。

    可如果逗留日久,稍稍深入一下内部,一眼看到小街小巷裡那些黑乎乎的小房子、破爛不堪的路面,還有蹲在門前曬太陽的老少,各種按摩屋和*,嗡嗡震耳的高分貝音箱,又恨不得趕緊逃離。

    如果再到城郊鄉村看一看,随着離城越來越遠,破敗的陋巷會越來越多。

    大房小房參差不齊,最小的房子超出人的想象,可一家三代都擠在裡面。

    許多房子裡甚至沒有幾件木頭家具,紅薯和芋頭之類就晾在屋内,細糧裝在泥做的囤子裡。

    一眼望去,這樣的鄉村在田野上無邊無際。

     華麗的海濱城市與頹陋的鄉村離得太近。

    高大的樓房與低矮的市民小屋離得太近。

    這使人覺得在此擇居仍然不安:生活在巨大的差異中畢竟不妙。

    而我們的那座大城市雖然也有這樣的問題,但因為規模浩瀚,空氣濃濁,一睜眼也望不了多遠,加上街巷過于繁瑣,人們已經無暇厘清了。

    海邊中小城市可不行,這兒太透明太敞亮,一眼看上去什麼都清清楚楚,所謂的小蔥拌豆腐一清二白——這馬上會使人心生疑窦,疑心有人将四周一大片土地上的錢全搜刮到這裡,在顯眼處蓋了幾條光鮮的大街而已。

     紀及因為以前來過不止一次,所以并無多少驚訝。

    以前我們接受的那個立傳項目,恰好傳主的老家就在這一地區,屬于這個城市管轄的一個鄉村。

    他的那幾次東部之行糟透了,以至于情緒從未有過的惡劣。

    結果我們那次合作就停下了。

    而這一次可能有所不同,有我和他一起呢。

    他自己嘛,要獨自辦成什麼事兒也許很難,因為他太刻闆,太認死理,再加上長了一副天生的愁相……我笑着看他一眼,沒有說話。

     這會兒我們坐在一輛豪華車中,飛馳在去市政大樓的路上。

    春末了,蓉花樹星星點點開放了。

    這種花隻要一開就香氣撲鼻,望一望它火紅的、小燈盞一樣的花束,聞聞那種氣味,無論誰都會高興。

    往前望去,大路如此開敞,車輛一點都不擁擠,看看天空,則是瓦藍一片。

    車速在市内竟可以開到每小時一百五十公裡,風馳電掣,*,還有某種權威感。

    我閉着眼睛,偶爾睜開瞥瞥紀及:這家夥木木的,青中泛紫的臉上像落了一片陰雲。

    你到現在都不高興,那麼這輩子高興的幾率就寥寥無幾了。

    沒辦法,好人哪,不過性格決定命運。

     來接我們的是一位副秘書長,叫唐再加。

    我聽了這個名字就覺得實在太甜了。

    可是他不苟言笑,舉手投足間透着一股持重,矜持有餘。

    這通常是權高位重的人常有的一種氣質。

    整個從住地到市府的路上他幾乎沒有與我們說上幾句話,無非是一見面說明是某領導派他來接我們,要與我們會談和宴請之類。

     一座大樓突兀地出現了。

    老天,它大得像一座山,雄偉地踞于城市東郊。

    多麼大的廣場,廣場正北是高聳的主樓,兩側是副建築。

    主樓基礎高大得超乎想象,不知由多少層台階托起,讓人想起布達拉宮或某個國家的總統府——不,就我狹小的視野而言,還從沒有看到如此赫然的隆大建築——它與周圍的一切沒有任何聯系和呼應,獨自傲立。

    再看四周,隻有一些矮小的樹木,有堆積的假山。

    特别顯眼的是精雕細刻的花崗岩圍欄,欄内是聳立的晶亮的不鏽鋼旗杆。

    這片廣場一色由绛紅花崗岩鋪成,所以陽光下灼灼一片,寸草不生。

    車子往層層台階那兒開去時,唐副秘書長嘴巴一努,司機立刻打一下方向盤。

    原來車子可以直接旋到台階上。

    正門前有筆挺的警衛站崗,他們一齊敬禮。

     從這座大樓映入眼簾的那一刻就得不斷忍住心中的驚訝,進入大門之後因為目不暇接,再加上四周全是炫人眼目的飾物,讓人視覺上極難适應。

    我的眼睛直盯在前頭領路的唐的後腦,那裡有一個沒被頭發蓋住的秃旋兒,像一個靶心。

    偶爾瞥了一眼紀及,心裡佩服起來:他永遠是同一個表情。

    電梯到了,這兒也有警衛人員。

    打敬禮。

    十八樓。

    厚厚的紅地毯一直延伸往前,一眼望不到頭。

    一直盯住靶心,擔心脫靶再也找不到路徑。

    這座大樓啊,愁死活人,迷宮中的迷宮,如果有哪個盜賊膽敢闖進來,那他算是倒了黴——他連出逃之路都找不到。

    副秘書長在撥電話,“哦,徐福廳?知道了。

    ”我沒有聽錯,小聲湊在紀及耳邊說:“聽到了?人家徐福在這兒有一個專門的廳!”他無動于衷。

     一扇雕花大門,上方門楣赫然刻了三個大字:徐福廳。

    豔麗的長袍小姐打開大門,嚯咦,即便是大白天,幾百平米的大廳内還是華燈齊明,一大束直徑足有兩米的鮮花簇團,兩個頭發梳得溜光锃亮的男人——不,一角還有兩個不太起眼的角色恭立。

    兩個男人站起的同時,我發現唐的兩眼射出光束,一臉甜笑。

    “我們書記,我們部長……”“哦,歡迎!歡迎!”兩個男人隻說話,兩腳一動不動,微微伸着手。

    我們走過去,兩人與我們一一握手。

    閃光燈不停。

    “這是最好的古航海專家!最好的寫作家!”唐再加說。

    紀及不吭一聲,但我忍不住,還是說:“我不是什麼寫作家,隻是一名編輯。

    ”“唔,媒體的,”其中的部長接過了話頭,“你們可是上級領導親自派來的啊,我們表示熱烈歡迎!” 會談開始了。

    剛開始書記突然問了一句題外話:“兩位專家住在哪裡?”副秘書長回答:“賓館,嬴政賓舍。

    ”書記歪頭看一眼身旁的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