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走失的王子
關燈
小
中
大
的一生隻有驿站,沒有歸宿。
人的心靈不可能有永久的居所……我每次看到那些流浪漢和打工者就要想起莊周,總覺得他就在這些人中間,如今已是形貌難辨。
我覺得奇怪的是,這會兒竟認為莊周這個人天生就該是破衣爛衫、滿面悲怆,而以前的衣冠楚楚西裝革履不過是一種臨時的裝飾。
那還是小甯出生前的事情,我從立交橋下回來,告訴梅子:莊周失蹤了。
梅子淡淡應一句:“知道。
” 李咪跟梅子很熟,看來她這之前已經找過了梅子——梅子果然說是李咪告訴的,還說她仍然沒有失望,因為李咪不相信一個過得好好的男人一擡腿就沒了。
“要知道我們有孩子,有個家,他爸、他媽,一家人都等着他呢。
” 我當時沒有說什麼,因為我不知說什麼才好……一轉眼,橡樹路上的王子已經走失了這麼久。
“莊周父親打來好幾次電話,他找你呢。
” 莊周的父親是一個相當傲慢的人,這人在很多方面極像嶽父,隻不過比嶽父更加難以接近。
我心裡在想:莊周對父母和妻子不辭而别,對我和呂擎陽子也守口如瓶,顯然是下了非同尋常的決心。
這隻能是一種決絕之心。
我竭力回憶,想找出他出走前的一些蛛絲馬迹…… 梅子在一邊長歎一聲:“他不愛她了。
” 3 莊周的父親莊明離休前一直是整個“上層建築”的負責人,許多人背後不無揶揄地叫他“教父”。
莊周與李咪婚後并沒有重新開辟一個小窩,他們一直住在橡樹路,住在莊明的樓上。
這是一幢灰色樓房,看上去很舊了。
它處于整個橡樹路的心髒地帶,一二百年前就是這樣:洋房,大樹,教堂,潔白的木栅欄和碧綠的草地。
那時這些式樣獨特的樓房之間,動不動就晃出一個大鼻子,成為這座城市的西洋景。
外國人走了,另一些達官貴人、一些金融家和大富豪又在這兒安營紮寨。
軍閥也來了,背槍的人其實來得更早,因為據說沒有他們外國人連窩兒也不會挪呢。
再後來又是戰争,又是外國人、又是富豪和達官貴人。
就這樣輪換了許多茬,一百多年就過去了。
一百多年裡橡樹路上住過的人脾氣差異巨大,性格迥然不同,一代與另一代、一茬與另一茬,簡直就是不共戴天的仇人。
可是他們對橡樹路的嗜好卻是一樣的。
這兒樹木茂盛,房屋疏朗,空地很多。
一幢幢灰樓從外面看模樣新異,盡管陳舊,但一眼看上去就知道是洋人手筆,随處都透着一股難言的安逸和奢華。
沒有辦法,無論風雨怎麼洗滌和摧殘,就是不能改變資産階級貪圖享樂的腐臭氣息。
用革命的辦法,比如冷酷的非常手段,也還是收效甚微。
在最憤怒的年代裡,有人就提出砍掉大樹用作建設的倡議,結果隻幹了一個星期就住手了,這兒仍然還遺留下許多橡樹。
還有人發了更大的脾氣,讓人一口氣拆掉了一座教堂、幾幢特别招眼的房子——可惜沒有進行得徹底也被制止了。
看來仍然有人喜歡異國情調,處心積慮地保留過去的痕迹。
果然,所有的勝利者都先後住進了橡樹路,對大多數人來說,這兒終成陌生之地,讓平民百姓望而卻步。
有許多年,通向橡樹路的所有路口都有崗樓哨所;後來雖然開禁,但區内最重要的一些院落仍然是封閉的。
莊明就住在一個封閉的區内,這也是大家平時不願到莊周家串門的原因。
莊周住在父親的樓内,他們一家三口占據了二樓東邊三間,還有一個大客廳——我記得客廳裡鋪了一塊漂亮的駝色地毯。
莊明長得細瘦,嚴厲,高個子。
而莊周即便在外形上也明顯地區别于父親:壯實,中等偏上的個子。
我很少到這裡來,即便有事要來,也盡量是快來快走。
我那時最怕在一樓的走廊裡遇到莊明兩口子。
沒有辦法,我總是害怕與一些重權在握的人物相處,橫豎都不得勁兒。
權力常常會把人變成陌生的東西,又冷又硬,就像污泥裡的石頭。
莊明和我的嶽父差不多,眼瞅着變成了一個硬邦邦的家夥:目光、肌肉、牙齒,都硬邦邦的。
我親眼見他有一次吃牛肉,牛肉做得不太爛,别人正皺眉頭,他放進嘴裡卻是一陣從容的咀嚼。
在他眼裡,所有來找兒子的人隻不過是尋個借口與老子取得聯系罷了。
所以當我和莊周待在客廳時,總是把門關得嚴嚴實實。
李咪隻有一米五多一點,豐滿勻稱,神氣特異,鼻子翹得很高,眼窩也深,眉毛長得很怪,整個是一副狐狸臉。
漂亮可愛是不必說了,盡管整個人顯得太小了點。
她平常就像丈夫的尾巴,裡裡外外總跟在茁壯的莊周後面。
在街頭,在朋友當中,所有人都要不由自主地多看他們兩眼。
莊周一說起李咪總是這樣的口氣:“那個小家夥”;再不就說:“我那個小愛人兒”……李咪能以最快的速度跟一切生人熟稔起來,并且像對待家人一樣把氣氛搞得極其融洽。
她踮起腳尖拍打客人的肩膀,拍打着,這樣那樣,說東道西,非常自然,毫無拘束。
她整個人顯得那麼随和,親切而又妥帖,使人很快就覺得像在自己家裡一樣。
莊周自從那個黑色九月之後就變了。
李咪不停地抱怨。
她是一個離不開丈夫的人,莊周如果回來晚了,或者是在外面開會停留一兩天,她就會像熱鍋上的螞蟻。
以前的莊周隻是忙。
他不僅要組織各種活動,送往迎來,還有内部管理、下面幾個委員會的工作,一大攤子。
最讓人頭疼的是财政部門對所有的委員會都大幅削減經費,這一下全亂了套。
這個年頭幹什麼都需要錢,一個幾十人編制的單位,本來每年财政上給的錢除了人頭費所剩無幾,現在更是雪上加霜。
莊周不得不把一大部分精力用來弄錢,為此專門成立了一個部門,
人的心靈不可能有永久的居所……我每次看到那些流浪漢和打工者就要想起莊周,總覺得他就在這些人中間,如今已是形貌難辨。
我覺得奇怪的是,這會兒竟認為莊周這個人天生就該是破衣爛衫、滿面悲怆,而以前的衣冠楚楚西裝革履不過是一種臨時的裝飾。
那還是小甯出生前的事情,我從立交橋下回來,告訴梅子:莊周失蹤了。
梅子淡淡應一句:“知道。
” 李咪跟梅子很熟,看來她這之前已經找過了梅子——梅子果然說是李咪告訴的,還說她仍然沒有失望,因為李咪不相信一個過得好好的男人一擡腿就沒了。
“要知道我們有孩子,有個家,他爸、他媽,一家人都等着他呢。
” 我當時沒有說什麼,因為我不知說什麼才好……一轉眼,橡樹路上的王子已經走失了這麼久。
“莊周父親打來好幾次電話,他找你呢。
” 莊周的父親是一個相當傲慢的人,這人在很多方面極像嶽父,隻不過比嶽父更加難以接近。
我心裡在想:莊周對父母和妻子不辭而别,對我和呂擎陽子也守口如瓶,顯然是下了非同尋常的決心。
這隻能是一種決絕之心。
我竭力回憶,想找出他出走前的一些蛛絲馬迹…… 梅子在一邊長歎一聲:“他不愛她了。
” 3 莊周的父親莊明離休前一直是整個“上層建築”的負責人,許多人背後不無揶揄地叫他“教父”。
莊周與李咪婚後并沒有重新開辟一個小窩,他們一直住在橡樹路,住在莊明的樓上。
這是一幢灰色樓房,看上去很舊了。
它處于整個橡樹路的心髒地帶,一二百年前就是這樣:洋房,大樹,教堂,潔白的木栅欄和碧綠的草地。
那時這些式樣獨特的樓房之間,動不動就晃出一個大鼻子,成為這座城市的西洋景。
外國人走了,另一些達官貴人、一些金融家和大富豪又在這兒安營紮寨。
軍閥也來了,背槍的人其實來得更早,因為據說沒有他們外國人連窩兒也不會挪呢。
再後來又是戰争,又是外國人、又是富豪和達官貴人。
就這樣輪換了許多茬,一百多年就過去了。
一百多年裡橡樹路上住過的人脾氣差異巨大,性格迥然不同,一代與另一代、一茬與另一茬,簡直就是不共戴天的仇人。
可是他們對橡樹路的嗜好卻是一樣的。
這兒樹木茂盛,房屋疏朗,空地很多。
一幢幢灰樓從外面看模樣新異,盡管陳舊,但一眼看上去就知道是洋人手筆,随處都透着一股難言的安逸和奢華。
沒有辦法,無論風雨怎麼洗滌和摧殘,就是不能改變資産階級貪圖享樂的腐臭氣息。
用革命的辦法,比如冷酷的非常手段,也還是收效甚微。
在最憤怒的年代裡,有人就提出砍掉大樹用作建設的倡議,結果隻幹了一個星期就住手了,這兒仍然還遺留下許多橡樹。
還有人發了更大的脾氣,讓人一口氣拆掉了一座教堂、幾幢特别招眼的房子——可惜沒有進行得徹底也被制止了。
看來仍然有人喜歡異國情調,處心積慮地保留過去的痕迹。
果然,所有的勝利者都先後住進了橡樹路,對大多數人來說,這兒終成陌生之地,讓平民百姓望而卻步。
有許多年,通向橡樹路的所有路口都有崗樓哨所;後來雖然開禁,但區内最重要的一些院落仍然是封閉的。
莊明就住在一個封閉的區内,這也是大家平時不願到莊周家串門的原因。
莊周住在父親的樓内,他們一家三口占據了二樓東邊三間,還有一個大客廳——我記得客廳裡鋪了一塊漂亮的駝色地毯。
莊明長得細瘦,嚴厲,高個子。
而莊周即便在外形上也明顯地區别于父親:壯實,中等偏上的個子。
我很少到這裡來,即便有事要來,也盡量是快來快走。
我那時最怕在一樓的走廊裡遇到莊明兩口子。
沒有辦法,我總是害怕與一些重權在握的人物相處,橫豎都不得勁兒。
權力常常會把人變成陌生的東西,又冷又硬,就像污泥裡的石頭。
莊明和我的嶽父差不多,眼瞅着變成了一個硬邦邦的家夥:目光、肌肉、牙齒,都硬邦邦的。
我親眼見他有一次吃牛肉,牛肉做得不太爛,别人正皺眉頭,他放進嘴裡卻是一陣從容的咀嚼。
在他眼裡,所有來找兒子的人隻不過是尋個借口與老子取得聯系罷了。
所以當我和莊周待在客廳時,總是把門關得嚴嚴實實。
李咪隻有一米五多一點,豐滿勻稱,神氣特異,鼻子翹得很高,眼窩也深,眉毛長得很怪,整個是一副狐狸臉。
漂亮可愛是不必說了,盡管整個人顯得太小了點。
她平常就像丈夫的尾巴,裡裡外外總跟在茁壯的莊周後面。
在街頭,在朋友當中,所有人都要不由自主地多看他們兩眼。
莊周一說起李咪總是這樣的口氣:“那個小家夥”;再不就說:“我那個小愛人兒”……李咪能以最快的速度跟一切生人熟稔起來,并且像對待家人一樣把氣氛搞得極其融洽。
她踮起腳尖拍打客人的肩膀,拍打着,這樣那樣,說東道西,非常自然,毫無拘束。
她整個人顯得那麼随和,親切而又妥帖,使人很快就覺得像在自己家裡一樣。
莊周自從那個黑色九月之後就變了。
李咪不停地抱怨。
她是一個離不開丈夫的人,莊周如果回來晚了,或者是在外面開會停留一兩天,她就會像熱鍋上的螞蟻。
以前的莊周隻是忙。
他不僅要組織各種活動,送往迎來,還有内部管理、下面幾個委員會的工作,一大攤子。
最讓人頭疼的是财政部門對所有的委員會都大幅削減經費,這一下全亂了套。
這個年頭幹什麼都需要錢,一個幾十人編制的單位,本來每年财政上給的錢除了人頭費所剩無幾,現在更是雪上加霜。
莊周不得不把一大部分精力用來弄錢,為此專門成立了一個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