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火搖曳

關燈
漢武帝之母王皇後是前半生被命運捉弄,後半生依靠自己的力量掌握命運的人。

    像前面所述的那樣,她與館陶公主聯手戰勝了栗姬,使自己成為皇後,使兒子徹成為皇太子。

     王皇後的前半生是如何度過的呢?《史記·外戚世家》等文獻的記述較為簡單,從中難以了解細節。

    恐怕她自己的意識被完全忽視,一定完全按母親的安排行事。

     王皇後的母親名叫臧兒。

    從她是燕王臧荼的孫女來看,娘家可能屬于上流階層。

    臧兒與叫王仲的男人結了婚,生有一男二女。

    因丈夫早亡,她不久再婚。

    再婚的男子姓田,名字不詳。

    臧兒在田家又生兩個男孩。

     一女不侍二夫的儒教意識,在那個時代對婦女的束縛還沒有那麼強,特别是臧兒似乎沒有将世間的常規視為多麼重要。

    在此,我仿佛也看到采桑女羅敷的身影,盡管這種身影有些扭曲。

     再說,臧兒同前夫王仲所生的兩個女兒,姐姐叫娡,妹妹叫兒姁。

    姐姐娡按照母親的命令,已經與叫金王孫的男人結了婚,生有一個女兒。

     可是,臧兒請來占蔔師。

     “您的兩個女兒皆能成為貴人啊。

    ” 她相信占蔔師的話,把已嫁到金家的娡搶回來,将她與妹妹兒姁一起送進皇太子(後來的景帝)的後宮。

     姐妹兩人都深受皇太子的寵愛,娡接連生了三個女孩後,終于又幸得一個男孩,這就是徹。

    妹妹兒姁也生了四個孩子,且都是男孩。

     上述内容記載在《史記·外戚世家》中。

    我讀後不禁産生質疑之念。

     臧兒因再婚,已是田家的人了。

    她與死去的前夫王家,即便沒有斷絕關系,也應沒有指手畫腳做任意安排的資格。

    盡管如此,她還是随心所欲。

    她同前夫之間生的女兒娡已從王家嫁到金家,卻将其強行奪回,這絕非尋常之事。

     臧兒出身于舊王族,因此可能比普通百姓的行動要自由得多。

    盡管這麼考慮,這段插曲也不能完全令人信服。

    想解讀《史記》記述中尚未搞清的部分,我無法回避這種誘惑。

     不可思議之處:首先隻聽信占蔔師所言,就将嫁出去的女兒搶回來,有些過于唐突。

    其次要将兩個女兒都送進皇太子的後宮,能那麼順順當當輕而易舉嗎? 占蔔這類東西原本是荒謬的,以神的啟示和占蔔之詞為借口,即使在當時也是使異常行動正常化所采用的慣常手段。

     皇太子時代的景帝,也許在哪兒初次見過娡和兒姁,才想方設法将這對姐妹弄到手,于是找姐姐館陶公主商量。

     在這裡,浮現出館陶公主在自由陽光下遊來遊去的身影。

     或者說有館陶公主更積極參與的可能性。

    先對姐妹倆感興趣的不是皇太子,應是皇太子這位胞姐才對。

    長公主叫來姐妹倆的母親臧兒。

     龍鳳之國“你的兩個女兒都合我弟弟的口味!如進我弟弟的後宮,一定會有好運,你願意嗎?” “可大的已嫁給人家,還生了孩子呢。

    ” “這點小事兒啊,沒什麼了不起,把她從婆家要回來不就得了。

    ” “那麼,試試看吧。

    ……” 真相,也許意外地就這麼簡單。

     由此可見,娡的前半生是按照母親臧兒的意願度過的。

    娡是否真愛金王孫這個丈夫,無人知曉。

    然而,不論嫁人還是休夫完全不能取決于自己的意志,她一定會感到自己可悲吧。

     因深受皇太子的寵愛,她的境遇并不壞,可現在的待遇并非用自己的力量取得,而是得益于母親的力量。

    她一定學會了母親的行動主義。

     更為重要的東西,她要通過自己之手來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