裙钗之下

關燈
思。

     那麼,應從高祖的兒子中挑選!但他們被呂後殺死,除代王以外,活着的隻剩趙姬所生淮南王一個人。

     “淮南王,母家又惡。

    ” “代王之母家薄氏謹良。

    ” 從上述選擇過程可知,母親的娘家是否善良成為選擇新皇帝的重要因素。

     漢朝群臣也許對呂氏一族篡權感到痛徹心肺,而且事實上第二個呂後随時都可能出現。

    女權如此強勢,我們的龍鳳,漢武帝本人也是在女性裙钗之下登場的。

     漢武帝之父景帝有13個兒子。

    不言而喻,他們是由多位妻妾所生。

     景帝還是皇太子的時候,祖母薄後就已将薄氏一族的女子立為皇太子妃。

    景帝一登基,皇太子妃就理所當然地成為皇後,這就是薄皇後。

    但這位皇後沒有生孩子,又是祖母強行許配的女人,景帝對她似乎沒有什麼愛戀。

    祖母逝世後,景帝毫不猶豫地廢除了薄皇後,但還沒有馬上立新皇後。

     在景帝的後宮中,數一數生過孩子的女性,可列舉出栗姬、程姬、唐姬、賈夫人,還有本是姐妹的兩個王夫人,多達六個人。

     栗姬所生的榮最為年長,榮已被立為皇太子,因此栗姬升為皇後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事,可實際上景帝對她的寵愛在漸漸地減弱。

    總之,景帝仍将皇後之位空着,他認為沒有着急的理由。

    從表面上看,也許是對已廢皇後薄氏有所顧慮。

     管理後宮的是景帝的胞姐館陶公主,名字叫嫖,因是長女,故稱其為長公主。

    長公主下嫁名叫陳午的人,所生的女兒叫阿嬌。

    長公主溺愛女兒,總盼望阿嬌成為皇太子妃,而且将來還要成為皇後。

     于是,長公主向皇太子榮的母親栗姬提出婚事。

     “不行。

    ”她說。

     栗姬冷淡地拒絕了。

    兒子是皇太子,自己卻怎麼也升不成皇後,這是因為景帝愛着其他許多女人。

    ——栗姬這麼想。

    因此管理皇帝的女人的館陶公主,對栗姬來說是仇敵,怎能将仇敵的女兒許配給自己的兒子呢? 被拒絕的長公主心裡極不舒服。

     “連皇後都不是,還這麼傲慢無理!把我這個皇帝的胞姐當成什麼了?” 如此這般,女流之間的較量開始了。

     長公主這麼想:将阿嬌嫁給栗姬的兒子榮,隻不過對方是皇太子而已。

    那麼不嫁給榮,隻要嫁給皇太子就行。

    因榮是年齡最大的王子而成為皇太子,但并非皇後之子,在這點上他與其他的王子不是一樣嗎?長子繼位不一定是固定不變的鐵則。

     這時候,皇後仍空位的這個事實在長公主腦海裡浮現出來。

     更換皇太子最為名正言順的辦法是,栗姬以外的女人如當了皇後,這個女人所生的兒子即為嫡出,就能成為皇太子。

    那樣的話,就能将那個傲慢的栗姬所生的榮,從皇太子的寶座上趕下來。

     無論如何,現在最重要的是讓景帝疏遠栗姬。

    如果栗姬升為皇後,那麼一切将無法挽回。

     長公主向弟弟景帝不斷地灌輸栗姬的不是。

     “栗姬詛咒後宮其他夫人們,說她們是‘邪媚之道’。

    ” 她有時這麼散布。

    所謂邪媚之道指的是巫術。

     更甚的是,長公主還與入後宮的本是姐妹的兩個王夫人中的姐姐結為同盟。

    姐姐名叫娡,她是深受景帝寵愛的女性。

     “我想使你成為皇後,你的兒子阿徹成為皇太子。

    作為交換,阿徹要娶我家的阿嬌,你看如何?” “可以呀,那就拜托你了。

    ” 她們就這樣結成統一戰線,而栗姬光知道嫉妒,隻能發出無奈的尖叫聲。

    那時她還不是皇後,從身份上來說,她應與其他夫人一樣,但因兒子已成為皇太子,她總覺得自己高人一等,後宮的宮女都因此而反感栗姬。

    即便沒有這些,與長公主締結密約的王夫人也會巧妙地教唆這些姐妹們。

     “我隻能在這兒說,栗姬把你們說得很不像話。

    ……” 王夫人有時與她們低聲耳語。

     到了夜裡,皇帝會去後宮的女人們那裡,那時他不論到哪裡,都會聽到對栗姬的不滿之聲。

     “果然不出我所料,沒有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