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十一王傳

關燈
簡文帝(太宗)王皇後生下哀太子蕭大器,南郡王蕭大連;妃子陳淑容生下尋陽王蕭大心;左夫人生下南海王蕭大臨,安陸王蕭大春;謝夫人生下浏陽公蕭大雅;張夫人生下新興王蕭大莊;妃子包昭華生下西陽王蕭大鈞;範夫人生下武甯王蕭大威;妃子褚修華生下建平王蕭大球;陳夫人生下義安王蕭大昕;朱夫人生下綏建王蕭大摯。

    其餘各子,本書不予記載。

     尋陽王蕭大心,字仁恕。

    小時候就很聰明,善于寫文章。

    梁武帝中大通四年(532),大心憑皇孫的身份被封為當陽公,食邑一千五百戶。

    大同元年(535),被任命為使持節、都督郢、南、北、司、定、新六州諸軍事、輕車将軍、郢州刺史,當時大心才十三歲。

    簡文帝見他年紀小,恐怕他不能通達民情,便教導他說:“政事無論大小,都交給專職官員去辦,絲毫不必挂在心上。

    ”蕭大心即使沒有親自處理州郡政務,但談論起來常常通情達理,衆人都很佩服他。

    大同七年(541),蕭大心又被任命為侍中,兼任石頭戍軍事。

    太清元年(547),又被任命為雲麾将軍、江州刺史。

    太清二年(548),侯景叛軍侵入京城,蕭大心搜集士兵,遠近都來歸附他,部衆達數萬人,大心率領他們和長江中遊來的各路大軍一起趕去增援建康守軍。

    第二年,建康城陷落,上甲侯蕭韶南逃出城,宣讀梁武帝密令,加封蕭大心為散騎常侍,并加号平南将軍。

    簡文帝大寶元年(550),大心又被冊封為尋陽王,食邑二千戶。

     起初,曆陽太守莊鐵舉城投降侯景,随後又帶着他母親來投靠蕭大心,大心看他是朝廷老将,給予他很高的禮遇,行軍打仗的事,都委托給他,并且任命他為豫章内史。

    侯景多次派兵西侵,大心總是命令莊鐵帶兵打敗他們,叛軍未能得逞。

    當時鄱陽王蕭範率兵放棄合肥,退守栅口,想等到援兵會齊了再大舉反攻。

    蕭大心聞訊,派人邀請蕭範西上,把他們安置在湓城,并分配給他們很優厚的糧饷,和他們合力同心對付侯景。

    适逢莊鐵在豫章謀反,蕭大心命令中兵參軍韋約等率兵攻擊他,莊鐵失敗後,再一次向大心請求投降。

    鄱陽王蕭範的長子蕭嗣原來與莊鐵處過事,便向父親稱贊莊鐵才華橫溢,足智多謀,而且又是朝廷舊将,他現在想舉大事,應該助他一臂之力,如果他向江州刺史蕭大心投降,必定不能保全性命,蕭嗣于是請求帶兵去援助他。

    鄱陽王蕭範依從了兒子,便命令大将侯王真率精兵五千人前往救助莊鐵,夜間突然襲擊,攻破韋約等的營帳。

    蕭大心聞知此事,大為驚恐,于是鄱陽王與蕭大心之間發生了争端,戰禍橫起,軍心渙散。

    侯景部下任約已侵至湓城,蕭大心派司馬韋質抵抗,被打得大敗。

    當時蕭大心手下還有勇士千餘人,他們都勸蕭大心道:“我們已經糧絕,難以固守,如果輕騎趕往建州,還可以圖謀日後大舉,是為上策。

    ”蕭大心拿不定主意,他的親生母親陳淑容說:“即日皇上因為年老,就要冊立太子,你很久沒有見過他們的面了,也不想要去朝廷裡看一看。

    再說我已經年老體弱,而你卻想率兵長途跋涉,前路艱險,而糧草又難以保證供應,你讓我去受這份罪,怎麼稱得上是孝子,反正我是不會跟你走的。

    ”說完撫胸痛哭,蕭大心隻好罷了。

    最後不得不與任約講和。

    大寶二年(551)秋天,蕭大心被害,當時他年僅二十九歲。

     南海王蕭大臨,字仁宣。

    梁武帝大同二年(536),被封為甯國縣公,食邑一千五百戶。

    蕭大臨小時候就很聰明。

    十一歲那年,親生母親左夫人去世,他終日痛哭,因極度悲傷而形容憔悴,以孝行聞名。

    後來,蕭大臨進了國學,其明經和射策成績都相當不錯,被任命為中書侍郎,後又升任給事黃門侍郎。

    大同十一年(545),擔任給事黃門侍郎的領頭兼侍中。

    又被任命為輕車将軍,琅笽、彭城兩郡的太守。

    侯景之亂爆發後,大臨被任命為使持節、宣惠将軍,駐紮在新亭。

    不久又征回,駐紮在端門,都督城南諸軍事。

    當時朝臣們都勸武帝收取外面的财物,用來應付賞賜,蕭大臨卻說:“财物可以用來賞賜士人,而牛卻可以用來犒勞軍隊。

    ”于是命令收牛,一共得到了一千多頭,城内士卒賴以活命。

    梁簡文帝大寶元年(550),蕭大臨被任命為南海郡王,食邑二千戶。

    擔任使持節,都督揚、南徐二州諸軍事,安南将軍,揚州刺史。

    又被授予安東将軍、吳郡太守之職。

    當時張彪在會稽郡舉兵反侯景,吳人陸令公、颍川人庾孟卿等人勸蕭大臨投奔張彪。

    蕭大臨說:“張彪如果成功了,他不會認為是借了我的力;如果失敗了,他定要以我為說辭,我不能去投靠他。

    ”大寶二年(551)秋天,蕭大臨在吳郡被害,當時他年僅二十五歲。

     南郡王蕭大連,字仁靖。

    小時候就長得眉清目秀,又善于寫文章,言談舉止盡顯風流,頗有心計,精通音樂,還擅長繪畫。

    梁武帝大同二年(536),被冊封為臨城縣公,食邑一千五百戶。

    大同七年(541),蕭大連和南海王蕭大臨都進入國學,射策中了頭名,被任命為中書侍郎。

    大同十年(544),梁武帝蕭衍巡幸朱方,蕭大連與其兄蕭大臨都跟了去。

    武帝問他倆說:“你們學過騎馬嗎?”大連回答說:“臣等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