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約傳
關燈
小
中
大
下來了,不再會産生其他的想法。
君王在上很賢明,臣子們在下面很忠誠,怎麼還會有人敢和您一起作亂呢?”梁武帝同意了沈約的看法。
沈約出去後,梁武帝召見範雲并告訴他沈約的意見,範雲的回答也和沈約的觀點基本一緻。
梁武帝說:“看來聰明人的看法無意中一緻了,你明天早晨和沈約一起再來。
”範雲出來告訴沈約,沈約說:“你一定要等我一起去。
”範雲答應了他的要求。
而第二天沈約偷偷在範雲的前面進宮去見梁武帝,梁武帝讓他先籌劃有關事項,沈約從懷中取出寫好的诏書和官員設置情況的文書,梁武帝基本沒有改動。
過了一會兒範雲從外面來,到宮殿門前沒法進去,在壽光閣外面來回走動,口中不停地說“怪事”。
沈約出來後,範雲問他說:“結果怎麼樣?”沈約把手擡起來指向左邊,範雲笑着說:“沒有辜負我們的希望。
”過了一會,梁武帝便召見範雲并對他說:“平時和沈約待在一起,沒有發現他有什麼不同于别人的地方。
今天才能和智慧發揮得淋漓盡緻,真算得上見解高明的人。
”範雲說:“您重新認識了沈約,也和沈約現在重新認識了您是一樣啊!”梁武帝說:“我從發兵起義到現在已經三年了,有功的臣子和将領,确實有他們的功勞,然而完成帝王大業,功在你和沈約兩位。
” 梁台建立後,沈約擔任散騎常侍、吏部尚書,還兼任右仆射。
梁武帝祭天登上帝位後,沈約被任命為尚書仆射,封為建昌縣侯,食邑千戶。
接到诏書的當天,右仆射範雲等二十多人都來拜望祝賀,當官的和老百姓都以此為榮耀,感到很光彩。
很快被提升為尚書左仆射,仍然任散騎常侍。
不久又兼任領軍,加上侍中官職。
天監二年(503),沈約的母親去世,皇上親自前往憑吊。
因沈約年老體衰,不能因悲傷過度死去,所以派中書舍人斷客節哀。
沈約任鎮軍将軍、丹陽尹,設置佐史。
服喪完畢,提升為侍中、右光祿大夫,領太子詹事、揚州大中正,關尚書八條事,後提升為尚書令,仍兼任原來的侍中、太子詹事,揚州大中正等職。
沈約多次上書請求辭官,改任尚書左仆射、中書令、前将軍,設置佐史,仍兼任侍中,不久又提升為尚書令,兼太子少傅。
九年(510),改任左光祿大夫,仍兼任侍中、太子少傅。
起初,沈約長期擔任宰相職位,而自己對禦史台的工作有興趣,不少人也都認為他适合在禦史台任職,但梁武帝始終不取用他,于是沈約請求辭職,又得不到梁武帝的同意。
沈約與徐勉向來很好,便給徐勉寫信告知他的實情:“我幼年喪父,孤苦無依無靠,幾乎不能生存,從早到晚勤苦勞作仍處于困難的境地,好不容易做了一個小辟,也并非自己的本意,隻希望得到一點俸祿,将來告老還鄉衣食有些着落。
過了十幾年,承蒙照顧,本人不才,任襄陽縣令,從公家和個人的情況看,都不能令人滿意,用自己的身體換得必須的生活物資,也隻好服從命令。
永明末年,就任東陽郡太守,個人以為就此為止也很滿足。
而從建武初年開始,人世交錯紛亂,糾纏不清,齊朝大勢已去,無法挽救。
到昏猜王蕭寶卷執政的時候,一人一個主張,政令不統一,所以我想辭官不幹,幾乎快達到了自己的請求,曾托人将我的這一想法告訴徐縣令,想必您至今一定記得。
梁朝興起,我碰上了好運氣,以往隐居的志向和願望又成為泡影了。
今年剛開始,我請求辭職,實在是皇帝對我恩重如山,讓人消受不了。
我不能弘揚淳樸的民風,宣傳國家的仁政,發揚光大朝廷的德行,還是想做一些文書之類的事,對現實發表一些看法。
但開年以來,病情加重,憂慮加深,精力不足,操勞過度,總而言之是人老了才會出現這些凋謝枯竭的症狀。
起居行走都需要人牽扶,但仍努力勤政。
在外人看來好像還是一個健全的人,
君王在上很賢明,臣子們在下面很忠誠,怎麼還會有人敢和您一起作亂呢?”梁武帝同意了沈約的看法。
沈約出去後,梁武帝召見範雲并告訴他沈約的意見,範雲的回答也和沈約的觀點基本一緻。
梁武帝說:“看來聰明人的看法無意中一緻了,你明天早晨和沈約一起再來。
”範雲出來告訴沈約,沈約說:“你一定要等我一起去。
”範雲答應了他的要求。
而第二天沈約偷偷在範雲的前面進宮去見梁武帝,梁武帝讓他先籌劃有關事項,沈約從懷中取出寫好的诏書和官員設置情況的文書,梁武帝基本沒有改動。
過了一會兒範雲從外面來,到宮殿門前沒法進去,在壽光閣外面來回走動,口中不停地說“怪事”。
沈約出來後,範雲問他說:“結果怎麼樣?”沈約把手擡起來指向左邊,範雲笑着說:“沒有辜負我們的希望。
”過了一會,梁武帝便召見範雲并對他說:“平時和沈約待在一起,沒有發現他有什麼不同于别人的地方。
今天才能和智慧發揮得淋漓盡緻,真算得上見解高明的人。
”範雲說:“您重新認識了沈約,也和沈約現在重新認識了您是一樣啊!”梁武帝說:“我從發兵起義到現在已經三年了,有功的臣子和将領,确實有他們的功勞,然而完成帝王大業,功在你和沈約兩位。
” 梁台建立後,沈約擔任散騎常侍、吏部尚書,還兼任右仆射。
梁武帝祭天登上帝位後,沈約被任命為尚書仆射,封為建昌縣侯,食邑千戶。
接到诏書的當天,右仆射範雲等二十多人都來拜望祝賀,當官的和老百姓都以此為榮耀,感到很光彩。
很快被提升為尚書左仆射,仍然任散騎常侍。
不久又兼任領軍,加上侍中官職。
天監二年(503),沈約的母親去世,皇上親自前往憑吊。
因沈約年老體衰,不能因悲傷過度死去,所以派中書舍人斷客節哀。
沈約任鎮軍将軍、丹陽尹,設置佐史。
服喪完畢,提升為侍中、右光祿大夫,領太子詹事、揚州大中正,關尚書八條事,後提升為尚書令,仍兼任原來的侍中、太子詹事,揚州大中正等職。
沈約多次上書請求辭官,改任尚書左仆射、中書令、前将軍,設置佐史,仍兼任侍中,不久又提升為尚書令,兼太子少傅。
九年(510),改任左光祿大夫,仍兼任侍中、太子少傅。
起初,沈約長期擔任宰相職位,而自己對禦史台的工作有興趣,不少人也都認為他适合在禦史台任職,但梁武帝始終不取用他,于是沈約請求辭職,又得不到梁武帝的同意。
沈約與徐勉向來很好,便給徐勉寫信告知他的實情:“我幼年喪父,孤苦無依無靠,幾乎不能生存,從早到晚勤苦勞作仍處于困難的境地,好不容易做了一個小辟,也并非自己的本意,隻希望得到一點俸祿,将來告老還鄉衣食有些着落。
過了十幾年,承蒙照顧,本人不才,任襄陽縣令,從公家和個人的情況看,都不能令人滿意,用自己的身體換得必須的生活物資,也隻好服從命令。
永明末年,就任東陽郡太守,個人以為就此為止也很滿足。
而從建武初年開始,人世交錯紛亂,糾纏不清,齊朝大勢已去,無法挽救。
到昏猜王蕭寶卷執政的時候,一人一個主張,政令不統一,所以我想辭官不幹,幾乎快達到了自己的請求,曾托人将我的這一想法告訴徐縣令,想必您至今一定記得。
梁朝興起,我碰上了好運氣,以往隐居的志向和願望又成為泡影了。
今年剛開始,我請求辭職,實在是皇帝對我恩重如山,讓人消受不了。
我不能弘揚淳樸的民風,宣傳國家的仁政,發揚光大朝廷的德行,還是想做一些文書之類的事,對現實發表一些看法。
但開年以來,病情加重,憂慮加深,精力不足,操勞過度,總而言之是人老了才會出現這些凋謝枯竭的症狀。
起居行走都需要人牽扶,但仍努力勤政。
在外人看來好像還是一個健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