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機密文書
關燈
小
中
大
楊浣青道:“叔叔,這文書上說些什麼?”
杜複笑道:“我以為是對付咱們金雞嶺的,卻原來不是,是要對付青龍幫的。
” 楊浣青吃了一驚,問道:“他們要怎樣對付青龍幫?” 杜複說道:“這是完顔長之送去給涼州總管李益壽的密函,要他秘密調兵遣将,在中秋之夕,會合他從大都派來的高手,偷襲祁連山的青龍幫總舵。
” 楊浣青道:“既是這樣,咱們就該給青龍幫報訊呀!” 杜複苦笑道:“這個理所當然,不過,附近可沒有咱們金雞嶺的兄弟。
”原來杜複所受的傷,雖不太重,卻也不輕,要他千裡奔波,趕往祁連山報訊,那是勢所不能的了。
楊浣青笑道:“杜叔叔,你怎說沒有咱們的人,我不是嗎?我雖然沒有入夥,但在柳姑姑與你們列位叔伯,早已是好像一家人了。
你還不能把我當做‘金雞嶺的弟兄’嗎?” 杜複正是要她說這幾句話,當下笑道:“好,那我也就不和你客氣了,你替我走一趟吧。
”說罷,将那封文書交給了她。
楊浣青正待要走,杜複忽地想起一事,說道:“且慢!” 楊浣青道:“杜叔叔有何交待?” 社複說道:“你知道涼州總管李益壽是個什麼人嗎?” 楊浣青道:“不知道。
” 杜複說道:“他本來是西夏國的皇弟,金國滅了西夏,将西夏的大半疆上改制設立州縣,恢複昔日涼州之名。
西夏國王已被處死,金國立皇弟李益壽作涼州總管。
” 楊浣青道:“那麼這李益壽是不是假意投降金國,實則是忍辱負重,暗中圖謀恢複西夏的?” 杜複說道:“這倒不是,至少表面的迹象不似。
他是唯完顔長之命是從的,所以完顔長之才這樣信任他。
他之所以能夠做涼州總管,就是因為有完顔長之做他的大靠山。
” 楊浣青道:“那麼叔叔說他作甚。
” 杜複說道:“但李益壽的兒子,和他的父親卻不是一樣的心思。
” 楊浣青道:“他是瞞着父親和耶律完宜有往來的。
耶律完宜是西夏以前禦林軍統領之子,國亡之後,占山為王。
他和咱們金雞嶺也是有聯絡的。
” 楊浣青道:“原來如此,那麼杜叔叔的意思是——” 社複說道:“咱們不妨來個雙管齊下之策。
” 楊浣青道:“如何雙管齊下?” 社複說道:“一面策反敵人,一面加強防禦,這就是雙管齊下了。
但你隻須把李益壽父子不同心之事告訴青龍幫的龍幫主,龍幫主雄才大略,他自然會知道怎樣去做的了。
用不着咱們借箸代籌。
” 兩人分手之後,楊浣青藏好文書,兼程趕路,心中又是歡喜,又是愁煩。
歡喜的是,她把這封信送到祁連山的青龍幫總舵,就可以光明正大的見着耿電,用不着再找其它借口。
可是見了耿電之後,如何開口,卻又是另一個難題了。
“他還未知道世上有我這個人,甚至根本就不知道有這樣一樁事情,那又怎麼辦呢?”楊浣青想到難為情處,歡喜之中,又禁不住兼有幾分愁煩了。
楊浣青猜中了一半,耿電确實并不知道世上有她這個人,但卻知道有這樣一樁事情。
他與青龍幫的“四大金剛”從浙東前往涼州,彼此交換見聞,縱談豪傑,一路上談談笑笑,倒是頗不寂寞。
但耿電的心事,卻還沒有向他們吐露。
青龍幫這四個人之中,羅浩威跟耿電同年,年紀相若,意氣也比較相投,羅浩威察覺耿電藏有心事,耿電也察有羅浩威有心事。
這一天他們開始踏入涼州地界,估計還有四五天路程,就可以到祁連山了。
忙于趕路,錯過宿頭,黃昏之後,天就下着浙浙瀝瀝的細雨,幸好他們在荒山上找到一座古廟,雖然破破爛爛,也還可以聊避風雨。
他們折了一些枯枝,在廟中生起火來,濕了的枯枝,冒起一陣陣青煙,嗆得他們都有點難受。
但在這樣的雨夜,志同道和的朋友圍着火堆聊天,倒也别有風味。
耿電忽地若有所思,用手上的一根幹柴撥弄炭火,灼熱的灰沾着他的手他才知道。
楊守義笑道:“耿公子,生火造飯的事你是弄不慣的,讓我來吧。
” 耿電笑道:“你不知道我自小就是過着苦日子的,剛才隻不過偶然不小心罷了。
” 羅浩威忽道:“耿公子可是想着什麼?” 耿電心裡想道:“他們見聞廣博,我何不向他們打聽,打聽,隻打聽楊家的人,不說那樁事情也就是了。
”于是點了點頭,說道:“不錯,我是想起家父的一位朋友。
” 楊守義道:“不知這位前輩是誰?” 耿電說道:“姓楊名雁聲,是我外祖父的弟子。
” 楊守義道:“我和他沒見過面,但他有一位師兄名叫李家駿,是金雞嶺的一位頭目,和我倒是頗有交情。
去年我和李家駿還見過面。
” 耿電說道:“他可曾和你提起過他的這位師弟?” 楊守義點了點頭,說道:“據他說,楊雁聲已經死了将近十年了。
” 耿電說道:“不知道他可留下子女?” 楊守義道:“這個他沒說及,我就不知道了。
令尊可是要公子找尋他門麼?” 耿電歎了口氣,說道:“我小時候是和家母在他家中避難的,我離開楊叔叔的那年才隻三歲有多,四歲未滿。
不過我還隐約記得當年的一些事情,他們家裡很窮,每到風雨之夜,一家就要忙着堵窗補漏,不能睡覺。
他們怕凍壞了我,總是生起一堆火來,給我取暖。
他們夫婦做好防雨的工作,常常坐在火堆旁邊閑話家常。
就象咱們現在這樣。
隻不過他們在破屋,咱們在破廟罷了。
我想起以前的事情,怎能不希望找着他們?唉,可惜我已是不能向楊叔叔道謝了。
”
” 楊浣青吃了一驚,問道:“他們要怎樣對付青龍幫?” 杜複說道:“這是完顔長之送去給涼州總管李益壽的密函,要他秘密調兵遣将,在中秋之夕,會合他從大都派來的高手,偷襲祁連山的青龍幫總舵。
” 楊浣青道:“既是這樣,咱們就該給青龍幫報訊呀!” 杜複苦笑道:“這個理所當然,不過,附近可沒有咱們金雞嶺的兄弟。
”原來杜複所受的傷,雖不太重,卻也不輕,要他千裡奔波,趕往祁連山報訊,那是勢所不能的了。
楊浣青笑道:“杜叔叔,你怎說沒有咱們的人,我不是嗎?我雖然沒有入夥,但在柳姑姑與你們列位叔伯,早已是好像一家人了。
你還不能把我當做‘金雞嶺的弟兄’嗎?” 杜複正是要她說這幾句話,當下笑道:“好,那我也就不和你客氣了,你替我走一趟吧。
”說罷,将那封文書交給了她。
楊浣青正待要走,杜複忽地想起一事,說道:“且慢!” 楊浣青道:“杜叔叔有何交待?” 社複說道:“你知道涼州總管李益壽是個什麼人嗎?” 楊浣青道:“不知道。
” 杜複說道:“他本來是西夏國的皇弟,金國滅了西夏,将西夏的大半疆上改制設立州縣,恢複昔日涼州之名。
西夏國王已被處死,金國立皇弟李益壽作涼州總管。
” 楊浣青道:“那麼這李益壽是不是假意投降金國,實則是忍辱負重,暗中圖謀恢複西夏的?” 杜複說道:“這倒不是,至少表面的迹象不似。
他是唯完顔長之命是從的,所以完顔長之才這樣信任他。
他之所以能夠做涼州總管,就是因為有完顔長之做他的大靠山。
” 楊浣青道:“那麼叔叔說他作甚。
” 杜複說道:“但李益壽的兒子,和他的父親卻不是一樣的心思。
” 楊浣青道:“他是瞞着父親和耶律完宜有往來的。
耶律完宜是西夏以前禦林軍統領之子,國亡之後,占山為王。
他和咱們金雞嶺也是有聯絡的。
” 楊浣青道:“原來如此,那麼杜叔叔的意思是——” 社複說道:“咱們不妨來個雙管齊下之策。
” 楊浣青道:“如何雙管齊下?” 社複說道:“一面策反敵人,一面加強防禦,這就是雙管齊下了。
但你隻須把李益壽父子不同心之事告訴青龍幫的龍幫主,龍幫主雄才大略,他自然會知道怎樣去做的了。
用不着咱們借箸代籌。
” 兩人分手之後,楊浣青藏好文書,兼程趕路,心中又是歡喜,又是愁煩。
歡喜的是,她把這封信送到祁連山的青龍幫總舵,就可以光明正大的見着耿電,用不着再找其它借口。
可是見了耿電之後,如何開口,卻又是另一個難題了。
“他還未知道世上有我這個人,甚至根本就不知道有這樣一樁事情,那又怎麼辦呢?”楊浣青想到難為情處,歡喜之中,又禁不住兼有幾分愁煩了。
楊浣青猜中了一半,耿電确實并不知道世上有她這個人,但卻知道有這樣一樁事情。
他與青龍幫的“四大金剛”從浙東前往涼州,彼此交換見聞,縱談豪傑,一路上談談笑笑,倒是頗不寂寞。
但耿電的心事,卻還沒有向他們吐露。
青龍幫這四個人之中,羅浩威跟耿電同年,年紀相若,意氣也比較相投,羅浩威察覺耿電藏有心事,耿電也察有羅浩威有心事。
這一天他們開始踏入涼州地界,估計還有四五天路程,就可以到祁連山了。
忙于趕路,錯過宿頭,黃昏之後,天就下着浙浙瀝瀝的細雨,幸好他們在荒山上找到一座古廟,雖然破破爛爛,也還可以聊避風雨。
他們折了一些枯枝,在廟中生起火來,濕了的枯枝,冒起一陣陣青煙,嗆得他們都有點難受。
但在這樣的雨夜,志同道和的朋友圍着火堆聊天,倒也别有風味。
耿電忽地若有所思,用手上的一根幹柴撥弄炭火,灼熱的灰沾着他的手他才知道。
楊守義笑道:“耿公子,生火造飯的事你是弄不慣的,讓我來吧。
” 耿電笑道:“你不知道我自小就是過着苦日子的,剛才隻不過偶然不小心罷了。
” 羅浩威忽道:“耿公子可是想着什麼?” 耿電心裡想道:“他們見聞廣博,我何不向他們打聽,打聽,隻打聽楊家的人,不說那樁事情也就是了。
”于是點了點頭,說道:“不錯,我是想起家父的一位朋友。
” 楊守義道:“不知這位前輩是誰?” 耿電說道:“姓楊名雁聲,是我外祖父的弟子。
” 楊守義道:“我和他沒見過面,但他有一位師兄名叫李家駿,是金雞嶺的一位頭目,和我倒是頗有交情。
去年我和李家駿還見過面。
” 耿電說道:“他可曾和你提起過他的這位師弟?” 楊守義點了點頭,說道:“據他說,楊雁聲已經死了将近十年了。
” 耿電說道:“不知道他可留下子女?” 楊守義道:“這個他沒說及,我就不知道了。
令尊可是要公子找尋他門麼?” 耿電歎了口氣,說道:“我小時候是和家母在他家中避難的,我離開楊叔叔的那年才隻三歲有多,四歲未滿。
不過我還隐約記得當年的一些事情,他們家裡很窮,每到風雨之夜,一家就要忙着堵窗補漏,不能睡覺。
他們怕凍壞了我,總是生起一堆火來,給我取暖。
他們夫婦做好防雨的工作,常常坐在火堆旁邊閑話家常。
就象咱們現在這樣。
隻不過他們在破屋,咱們在破廟罷了。
我想起以前的事情,怎能不希望找着他們?唉,可惜我已是不能向楊叔叔道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