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從嬰兒期向童年期過渡:言語獲得

關燈
父母在教育方面之努力的一緻性和明智 在嬰兒後期,父母(尤其是母親)越來越努力地完善嬰兒的社會化或開始社會化。

    在這一社會化的過程中,我想強調一下嬰兒經驗中的頻率(frequency)要素,無論是在發展相對不充分的人類對複雜實體的學習過程中,還是在獲得複雜行為模式的過程中&mdash&mdash這越來越成為嬰兒實際所處的情境,頻率要素都非常重要。

    除頻率要素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要素是一緻性(consistency);我們可以将一緻性視作頻率的一種功能,因為一緻性意味着一種特定事件模式的重複,就好像不一緻性(inconsistency)意味着某一事件模式的出現頻率在減少,或者事件模式發生了較大改變。

    嬰兒自出生第一年末起所表現出來的許多困難,都可以證明是業已适應文化習俗的父母在教嬰兒認物認人等努力方面所出現的不一緻所累積的結果。

    如果父母不能提供一成不變的事件模式,那麼,到了兒童把言語作為其傑作時(比如在3歲時),這種不一緻性便會表現出極大的意義;但是,那時極不一緻的父母影響,猶如1周歲末時完全一緻的影響一樣,都是不可能的。

    因此,我們很難說清楚人際事件的一緻性與頻率的偏差究竟是從何時開始影響人格的發展的。

     現在,除了嬰兒所經曆的人際事件中的一緻性或不一緻性、頻繁或不頻繁等要素之外,還有一個要素必須加以考慮,在找不到更好的詞語來描述的情況下,我姑且先稱之為教育努力的明智(sanity)。

    所謂明智,我的意思是指父母為了與嬰兒在某一既定時刻的觀察、分析和經驗表達等能力相一緻而修改自己的教育努力。

    請允許我舉幾個反面的例子,它們将能論證我要說的問題。

     第一個例子,我們可以将其描述為意志論(thedoctrineofthewill),這是父母給出錯誤信息而導緻的結果,即在這個文明社會中,所有過于容易而無法習得、保持的東西。

    現在,我不能在此詳盡地讨論意志的根源(從這些根源之中,我們會産生這樣的錯覺,即我們或多或少有着某種強有力的,或者至少是神奇的潛力)。

    不過,我真的希望你們能夠注意一下這種對待1歲嬰兒的方式(好像他故意讓大人煩惱一樣)所産生的災難性後果。

    不管我們當中有些人怎樣看待這種意志,我始終認為,我們當中的大多數人并不會把這種強大的意志觀點推而廣之,以至把才12個月大的嬰兒的表現也包括在内。

    不過,有些父母卻正是這樣做的,他們好奇地(如果不是亞精神病的話)進行着一切嘗試:引導、指導、改變、控制這個倔強任性的嬰兒。

     我要說的第二個有關嬰兒12個月以後在社會化影響過程中所遇到的不明智對待的例子,不那麼明顯地以有關人格發展之難以形容的誤解為基礎。

    不明智的對待會使嬰兒受制于一個人,也即受制于養育者,她對于嬰兒必将長大這一事實深感懊喪,并想方設法鼓勵嬰兒保持現狀。

    于是,她以阻止其後代成熟過程的方式提供體驗、獎賞和焦慮。

    除非他們的關系中發生了某種根本的改變,否則她将設法讓孩子一直保持幼稚。

     我想考察的另一個有關缺乏明智之教育努力的例子是這樣一種觀念,即嬰兒滿15個月大時必須保持整潔、幹淨,并将此視作一種不勝驕傲的成就。

    我就曾在許多患有嚴重&mdash&mdash實際上是非常絕望&mdash&mdash障礙的人身上,看到過有關這種早期訓練的相當可靠的證據。

    我認為我這樣說是對的,即能夠使得15個月大的嬰兒既整潔又幹淨的唯一辦法,就是在&ldquo我的身體&rdquo(mybody)這一概念及其與&ldquo我&rdquo(me)這一概念之所有關系的演化過程中,建立起嚴重的焦慮屏障,以阻止嬰兒發展出任何有關會陰區的實用、有益、有助的感覺。

     我在大量出現了障礙、失調的人格中發現了另一種早期訓練所導緻的後果,這種早期訓練我們可以視之為不明智的&mdash&mdash對此,我已做過讨論;它就是我們過去常說的原始的生殖器恐懼:父母被嬰兒擺弄外生殖器的表現弄得焦頭爛額。

    在嬰兒期結束以前,即還沒有出現任何言語行為的時候,所有讓人難以置信的矯正手段&mdash&mdash例如,在睡衣褲内放彈子、綁繃帶,以及這樣那樣的東西&mdash&mdash有時候都會被用來防止嬰兒用手探索外生殖器這種讓人非常讨厭的行為。

    因為這種訓練往往發生在生殖器感覺被整合進經驗之前,所以,它顯然與那些對我們後來的生活有用的事情毫不相幹。

    即使它發生在特殊的生殖器感覺出現之後&mdash&mdash我們必須記住,這種感覺在情欲動力機制成熟之前還是十分有限的&mdash&mdash它也似乎僅僅代表着在&ldquo我體内&rdquo鑿好的一個洞,并且得為後來生活中所遭遇到的一些怪癖負責,如希望由他人來實施手淫,如果自行手淫的話,就會感覺很糟糕,等等。

    這些容易讓人誤解的有關後來所謂性生活的複雜觀點,便是人格發展嚴重偏離(這種嚴重偏離發生于童年期之前)所導緻的結果。

     現在,我呈現在你們面前的這些&ldquo不明智&rdquo的例子可以歸在一個标題之下(我在前面曾談及過這個标題),即父母對嬰兒的期望,這些期望是存在于育兒者身上的嬰兒人格化的一部分。

    即使在父母的純粹期望這個領域裡,在嬰兒期快結束時(此時,嬰兒在某種程度上已經習得了面部的表情姿勢,即所謂的愉悅和不愉悅等表情,并且已經喪失了出生時以及出生後幾個月處于支配地位的很多特殊的面部輪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