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嬰兒期:動力機制的概念—第二部分

關燈
方面特别有用;在有些情況下&mdash&mdash我希望尤其是在當前的情況下&mdash&mdash用詞語來進行溝通不會太糟。

    但是,它就是構成話語的聲音模式、重音模式等。

     錄音設備很可能會顯示出,你在早上(這時,你剛從一夜美夢中醒來,感到精神非常飽滿、精力非常充沛)對相對常用之話語的發音,與晚上(這時,你很想睡覺,感到非常疲憊,如果喝醉酒的話)對相同字詞的發音是完全不同的。

    這些錄音設備所記錄下來的聲音是你在平常的講話中發出的,它們在細節上有驚人的不同,這些不同可以用物理設備記錄下來。

    不過,除非你疲勞到了極點,或是喝醉了酒,以至于幹擾了你喉嚨和口腔的精細運動,否則,盡管發音确實有些不同,但在你聽來,你的發音卻沒有什麼不同,而且對于聽者來說,也同樣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當然,也有這樣的可能性,即過度的疲勞嚴重妨礙了詞的發音,因此其清晰度被認為有所欠缺,對它們的理解程度也被削弱;當詞、音節或音素(尤其在一個人原先學了其他某種語言的情況下,更是如此)不再屬于無意義變化的範圍時,上述情況便會發生。

     從上述關于分類學、音樂和詞的冗長讨論中,我相信,你們至少已經了解了我的定義中的某種東西:模式是無意義的特定差異的外殼&mdash&mdash其限定的範圍是從三維或多維的意義上說的。

    隻要這些特定差異的一緻性是無意義的,那麼,不管讨論的内容是什麼,都否符合該模式,你可以說,這個模式為它提供了意義(meaning)、真實性(authenticity)或同一性(identity)。

     精神病學中的動力機制 有機體都是通過繁殖而開始其生命的;然後,生長、成熟、抵制或修複傷害(這種傷害是由有機體所遇到的某些有害影響所導緻)、繁殖下一代;之後,至少在生命的高級表現形式中衰退,并以死亡來宣告生命的結束。

    這些能量轉化的模式構成了整個生命的特征,但它們隻是相對持久的。

    這些模式(至少在生命的高級形式中)通過成熟來顯現;它們随着生長和有利或不利的影響而産生各種變化;而且,在一切可見的細節中,很可能沒有哪兩種表現是完全一樣的。

    我們感興趣的動力機制是相對持久的模式,這些模式至少在某些情況下通過成熟來表現其後天的起源,而且這些模式在所有情況下,都通過在一些事件(在其中,這些模式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中的經驗而發生改變。

    以非常粗略的方式,我們可以說,動力機制的生長或衰亡是其經常出現之表現形式所導緻的一種結果,但是,這樣的說法真的相當神秘。

    但是,當我們說動力機制是通過經驗來發生改變時(從某種重要的意義上說,是由于其表現形式而引起改變),我們便可以更加确信我們正在談論的内容了。

     在這裡,有關動力機制的問題,我特别想強調的一點是,在有機體的生活中,它們的表現形式是有機體的經驗(experience,從我們最初使用該術語的意義上說)。

    而且,從稍後會變得清楚一點的某種意義上說,有機體的這種經驗與正在發揮作用的特定動力機制的表現形式有關,且非常顯著,盡管從一個模式的視角看,動力機制的變化沒有什麼意義。

    不過,我們很快就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一點:雖然就模式而言,這些變化沒有什麼意義,但是就生活而言,它們卻十分重要。

    我之所以重申模式的概念,是為了強調這樣一種觀點,即模式這樣的概念可以保持有效,但客觀上觀察到的表現形式卻可能迥然不同。

     我們曾稍稍評論過嬰兒的經驗通過分化而獲得增長的情況,這種分化是從未分化的一般經驗中分化出特定的、有用的感覺模式,它們是未加工的知覺原料。

    我把這些模式稱為符号(signs),它們很快會出現在大多數情況下,概括各種經驗項目(itemsofexperience),并由各種相互作用區來加以标記。

    讓我們來做更進一步的解釋:雖然嬰兒早期某一特定經驗往往并不是由一個以上的相互作用區來标記的&mdash&mdash盡管有時候可能會出現這種情況&mdash&mdash但是,符号在通常情況下卻可以概括各種由各個區域分别标記的經驗。

    這種由各個區域标記的對經驗的概括(通常包括視覺和聽覺),于是就變成了以不完善模式的經驗。

    例如,當視覺和聽覺在某種意義上與産生自嘴唇周圍的觸覺、溫度覺或動覺器官的經驗相結合時,那麼我們所得到的一種關于經驗的詳細闡釋便超越了未分化經驗的範疇&mdash&mdash未分化經驗是最早的經驗類型&mdash&mdash而且事實上,已成為一種不完善模式的經驗。

    最早時期的符号的&ldquo有效性&rdquo在于它們促進了需要的滿足,這種促進作用是通過回憶和預見的功能實現的。

    這些符号改變了整合的傾向,後者關系到對繼後發生的特定人際情境的整合和維持;這些情境包括為獲得滿足而進行的活動,意味着由一種整合傾向來整合的情境的概念。

     對精神病學特别有益的動力機制有兩種:一種是主要涉及各種一再發生之緊張的動力機制,它們表現為整合的、分離的和孤立的傾向;第二種是主要涉及特定相互作用區所特有的能量轉化的動力機制。

    第一種動力機制将在後面關于害怕的思考中得到論證,也會在關于自我系統這個反焦慮系統(anti-anxietysystem)中得到論證&mdash&mdash自我系統是一個有關感覺到的人際安全的維持系統,還會在有關情欲(lust)的思考中得到論證,情欲是我用來談及特定的生殖器緊張或與生殖器有關之緊張的特定術語,它有一段極好的曆史背景。

    第二種動力機制可在我們有關口部動力機制的讨論中得到例證。

    我們可以說,任何一種可以觀察到的行為,都體現了這兩種動力機制的相伴活動,就像睡眠中所涉及的意識的時相變化那樣。

     我已經強調了動力機制的模式要素,而且,我也強調了這樣一個事實,即動力機制是一種相對持久的能量轉化模式。

    我曾試圖暗示,盡管這樣一種模式相對持久,但它不存在任何靜止不變的東西,而且,生活在這種反複出現的模式中,每一種反複出現的表現形式都會帶來變化(不管這種變化是多麼的微不足道)。

    我試圖弄懂,動力機制中的這種變化&mdash&mdash如果你願意的話,還可以包括它的成長或衰退&mdash&mdash是如何被概念化的。

    我還談到了嬰兒在接觸生活的過程中所推斷出的早期符号,并表明這些符号是&ldquo有用的&rdquo,它們在回憶和預見中的作用表現為促進、加速(取決于重要标準是什麼)情境(在這些情境中,有某種潛在的需要可以得到滿足)的整合,并使得這種整合變得更為容易。

    因此,我已經提示了這樣一點,即動力機制可能也确實&ldquo包括&rdquo(對于使用地理學上的這個詞,我有點猶豫不決)符号和象征,而且,我還試圖讓你們了解,符号的累積、有關經驗如何變成符号的詳細闡釋是如何促進生活并同時影響有關動力機制的。

     我已經向你們呈現了動力機制的兩大部分,即兩種動力機制,它們都是有用的概念。

    人們認為,動力機制主要與反複幹擾生物欣快的緊張有關,而且,它們在人際關系中表現為某種特定類型的整合、分離或孤立傾向。

    動力機制的第二種概念同樣重要,它以某個特定相互作用區所特有的能量轉化為基礎。

    随着讨論的展開,我們将會對這些動力機制做更深一層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