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嬰兒期:動力機制的概念—第一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面詞語來代替它們時,它們之間的差異便暴露無遺了(請記住,書寫詞語是口頭語言的符号),這種差異乃是使用上的差異&mdash&mdash也就是,它們作為工具的用途、它們對使用者而言的含義,以及它們對什麼有用。
同樣,嬰兒饑餓時的啼哭,不論從外部看與寒冷時的啼哭多麼難以區分,就嬰兒和嬰兒的經驗而言,兩者是完全不同的行為。
因此,一個人的行動,不論它們給觀察者留下了何種印象,最為重要的是,它們都受制于行為者的&ldquo意圖&rdquo,也就是說,它們都受制于所涉及的一般動機模式(generalpatternofmotivation),受制于對當事人而言非常重要的東西,而與觀察者可能會産生什麼樣的印象無關。
由于忽視了這一事實,因此,精神病學中出現了許多錯誤。
這些錯誤中有一些在實際中産生了很大的破壞性,例如,古老的迷信認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行為從本質上說是非心理的。
我們還可以滔滔不絕地說出很多這樣讓人感到悲傷的事情。
而事實上,不論在華爾街某金融機構的職員眼裡一個爪哇獵頭(Javanesehead-hunter)的表現如何,這個職員的看法僅僅具有娛樂或談資的價值;它們對爪哇獵頭來說幾乎沒有任何的重要性。
嬰兒饑餓時啼哭的經驗從很早的時候起就往前往後,也就是将回憶和預見與期望吮吸和吞咽的嘴唇&mdash乳頭經驗的&ldquo出現&rdquo聯系起來。
我曾說過,饑餓時啼哭常常會喚來乳頭,從而有可能獲得慰藉。
現在,我想讨論兩個特例,在這兩個例子中,言語行為的神奇力量在很早的時候就出了問題。
在我開始讨論之前,希望你們對神奇力量不要有任何的先入之見。
我想提醒大家,當我們說神奇力量時,很可能是指&mdash&mdash我覺得這樣說可能比較恰當&mdash&mdash我們對實際上正在發生的一切的把握非常不适當。
當你做某件能夠勝任的事情時,它也許就像用手指輕輕按壓開關打開電燈一樣。
電燈神奇地亮了,因為你按壓了開關&mdash&mdash如果你對電和電路一竅不通,那麼一按開關燈就亮這件事情就似乎有點神奇了;但是,如果電燈不亮,那麼,這種異常就表明肯定是某個地方出了問題。
不過,如果你很了解可能是哪裡出了問題,那麼,你就相當熟悉現實了。
我還想補充一點&mdash&mdash很可能與嬰兒饑餓時啼哭和獲得食物之間的關系有點相似&mdash&mdash有時候即使按壓了開關,但電燈也不亮,但即便如此,今後當你需要燈光時,你通常還是會去按壓開關;而且,你依然深信,當你需要燈光時,按壓開關會産生很神奇的力量,盡管這并不一定總行得通。
在生活中,諸如此類的例子有很多。
現在,我想特别讨論一下這種罕見(infrequent)事件的早期經驗。
第一種經驗是饑餓時啼哭的失敗,(正如我們所看到的)主要原因在于必不可少的成人(在我們看來,實際上是乳頭的提供者)不在場。
讓我們稍稍離題一下,大家都記得,幼小的嬰兒無法把握我們稱之為獨立者(independentpersons,不管這些獨立者有沒有乳頭,也不管那些乳頭是否會流出乳汁)的那些現實方面;這完全不屬于幼小嬰兒合理命題的範圍。
現在,讓我們假設一下,嬰兒湊巧被一群男性圍着&mdash&mdash很可能嬰兒的母親正好外出購物或做别的什麼事情去了。
因此,這時的饑餓時啼哭便不會以其慣常的神奇方式産生有乳頭塞入嬰兒嘴裡的情況(這是嬰兒期滿足饑渴的活動的最初表現)。
在這種情況下,饑餓時啼哭就會一直持續到乳頭出現為止,或者直到恐懼的累積導緻情感淡漠,緻使嬰兒最終入睡。
一旦嬰兒醒過來,饑餓時啼哭就會重新開始。
現在,這是一系列重要事件的開始,而這一系列重要的事件是我們一輩子都要處理的。
我想讨論的另一個特例是,焦慮在其中是一個複雜因素的特例。
我們來舉一個例子,在這個例子中,饑餓時啼哭已經讓嬰兒獲得乳頭,但是這種成功(它對于吮吸和饑渴的滿足來說還是初步的)卻由于現實中攜帶乳頭的那個人的焦慮而在嬰兒身上引發了焦慮,從而使情況變得複雜了起來。
在這樣的情況下,随着乳頭的出現而産生滿足的結果并不會出現。
将乳頭含在唇間、吮吸、吞咽或者這樣或那樣的哺育附屬行為,都可能由于嬰兒在饑餓時啼哭的同時産生了焦慮而被打亂,而嬰兒的這種焦慮是由于撫育者的焦慮引起的。
嬰兒可以經常用神奇的方式赢得乳頭,以至于這成了一種正常的期望(你可能會這樣描述&mdash&mdash這是饑餓時啼哭所具有的力量的證據),但是這次卻出現了嚴重的問題。
我所提到的第一個特例&mdash&mdash饑餓時啼哭的時候,沒有人溫柔地圍在他身邊&mdash&mdash便是偶發的不适當或無能為力的早期經驗,這種不适當或無能為力是與操縱我們後來稱之為現實的适當行為相比較而言的。
嬰兒在饑餓時啼哭,但結果除了他繼續啼哭以外,什麼事情也沒有發生,于是他慢慢地變得情感淡漠并且入睡,而且醒來之後仍會重新啼哭。
正如我曾說過的,這是整個一生中或多或少會經常反複發生的情境的一個早期例子,在此情境中,通常适當、合宜的一系列的活動,也就是行為被證明是不适當的,而且已證明這個行為沒有力量産生通常完全足以産生的東西。
這種經驗(如我們所說,這是一種意料之外的無能為力的經驗)是一個出乎意料的罕見事件;換句話說,它是我們已經習慣的某事的一個例外,是我們多次做了某事就會獲得正确結果的一個例外。
伴随這些無能為力經驗的東西有很多。
這種無能為力經驗的意義在出生之後不久便增加了,直到個體發展出了适當的方式來處理這類經驗為止,我用适當(adequate)一詞,主要是從避免不悅情緒的意義上說的。
這種早期的經驗如果長時持續的話,毫無疑問會對嬰兒正在發展的人格産生非常顯著的影響,不過,在這裡,情感淡漠機制的幹預在某種程度上調和了無能為力的情況,這有點兒像是古老的幻燈片&mdash&mdash你們一定都還記得,有些東西會逐漸地淡出,之後有些東西會逐漸地出現。
因此,情感淡漠過程的幹預(我在前面已經提到過這一點)會防止嬰兒無能為力的相對罕見的事例對他用啼哭來呼喚乳頭所産生的嚴重影響。
我希望我已清楚地表明:即使在生命的早期,經常的成功也會在決定預見的特征方面産生非常有力的影響。
我相信,即使我相當輕率地說出下面這番話時,也不會誤導你們,即,如果有一種迫切的需要正在增長,那麼非常幼小的嬰兒不會累積負面例子也是不足為奇的;無論在何種情況下,負面例子的累積都沒有多大意義,因為情感淡漠對事件具有淡化的影響,而醒後繼續啼哭的成功幾率又相當高。
因此,相對常見、相當一緻的成功為啼哭的神奇力量打下了烙印;而偶爾的失敗(由于母親不在而導緻的失敗等)并不會嚴重損害這種不斷增強的信念,即我們後來稱之為因果關系的東西,這可以表達為&mdash&mdash用很小的嬰兒的話來說&mdash&mdash&ldquo當我遭遇某種悲傷時,我就會哭,哭會帶來某種不同的東西,這種東西與悲傷的緩解相關聯&rdquo。
這種緩解的需要絕對不會一直發生,因為對于世界上關系的這種信念在嬰兒身上是根深蒂固的。
如果這讓人覺得懷疑的話,那麼我可以說,在關于人格的廣泛研究中,我們所看到的最為引人注目的情況乃是奇妙的輕松(ease),正是由于這種輕松,許多年來,數不清的負面例子在更為嚴重的個人問題領域中就被忽視了。
甚至在某些情況下,盡管不是在嬰兒早期,但一次純屬偶然的成功&mdash&mdash它非常複雜,以至于人們認為它純粹出于偶然&mdash&mdash也有可能産生這樣的堅定信念,即肯定存在某種重要的因果關系,要是他重複此事,他就會得到想要的結果(這種結果最初僅僅是靠最為純粹、極其複雜的偶然性才獲得的)。
因此,排除消極經驗(negativeexperience)的效應并不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從生命的早期起也是如此。
注66 我到目前為止所說的内容涉及的是第一個特例,在這個例子中,嬰兒的饑餓時啼哭失敗了&mdash&mdash原因是乳頭的提供者不在場。
而第二個特例(即乳頭的出現在嬰兒身上引發了焦慮的情況)對嬰兒來說是一種完全不同的經驗。
适當、合宜的饑餓時啼哭喚來了乳頭,但在此過程中也引發了焦慮;我在這裡完全是從嬰兒的角度來講的,他無法分辨出由于母親的焦慮而引發的焦慮&mdash&mdash實際上,所有這一切都超出了嬰兒的理解範圍。
但是,随着母親将乳頭靠向嬰兒,換句話說,當從嬰兒的角度看,饑餓時啼哭的強大力量快要産生結果時,瞧,欣快,即大體的幸福感嚴重下降,這就是焦慮。
由此可見,在這個例子中,雖然饑餓時啼哭獲得了第一步的成功,即乳頭含在了口中,但它同時也引發了焦慮&mdash&mdash這是一種非常嚴重的緊張,它幹擾了為滿足對水和食物的需要而做出的行為。
如果要問在嬰兒期經驗中,這種情況必定像什麼的話,那麼,我認為,在這種情況下,饑餓時啼哭喚出了一個不同的(adifferent)乳頭;就嬰兒而言,這時出現的乳頭不是原先的乳頭。
嘴唇&mdash乳頭結構現在已經成了一種新的東西,而絕不是通常産生的讓人滿足的嘴唇&mdash乳頭結構;事實上,它成了一種不能發揮作用的結構,一種不能起到緩解作用的結構。
用非常廣泛的術語來說,它是一種讓人讨厭的不測事件(evileventuality),其産生與口部相互作用區有關,盡管我們(與嬰兒截然不同)知道這種焦慮與口部區沒有根本的關系,也沒有必要的關系。
相反,當第一次發生這種事情時,我們完全可以肯定,引發嬰兒焦慮的母親的焦慮,與嬰兒攝取營養沒有任何的關系。
在此之後,母親的焦慮可能會與喂食的困難發生某種關聯,這種喂食行為具有她第一次和嬰兒在一起感到焦慮時的特征。
但是,不論我們怎樣思考嬰兒的經驗,這都是完全超出嬰兒經驗範圍的,因為嬰兒還沒有能力區分焦慮的根源。
焦慮就在那裡,而且令人非常不悅;一般說來,過去适當的事情并非總是适當,由此而無意産生的經驗&mdash&mdash也就是,乳頭和嘴唇的聯結&mdash&mdash實際上可能會變得明顯不同,以至嬰兒拒絕這個特定的乳頭,拒絕把它含在口中,因而也不會吮吸它。
焦慮與人際互動的整個領域有關;也就是說,在母親身上,無論關于何種事情的焦慮,都會引發嬰兒的焦慮。
它無需與嬰兒或哺育情境有任何關系。
例如,正如我在前面提到過的,如果一份電報宣告了某件對母親的聲望有嚴重影響的事情,或者攪動了母親的平靜心境,這份電報就會使母親處于焦慮的狀态,而母親的焦慮又會引發嬰兒的焦慮;就她而言,嬰兒的焦慮表現為他難以得到哺育,而這種困難是出乎意料且令人非常不滿意的。
現在,從嬰兒的視角來看這個問題,我們可以斷定,隻有在這種特定的情況下,饑餓時通常适當且合宜的行為&mdash&mdash也就是饑餓時啼哭&mdash&mdash的結果,導緻了錯誤的乳頭,也即一種讓人讨厭的情境,結果讓人十分不悅,不能令人滿意。
口部的拒絕(oralrejection,即嬰兒不去尋找乳頭,也不去緊緊地抓着乳頭)并不是應對這種特定的讓人讨厭的情境或壞乳頭的适當且合宜的方法。
因為它無論如何都不會減弱由于
同樣,嬰兒饑餓時的啼哭,不論從外部看與寒冷時的啼哭多麼難以區分,就嬰兒和嬰兒的經驗而言,兩者是完全不同的行為。
因此,一個人的行動,不論它們給觀察者留下了何種印象,最為重要的是,它們都受制于行為者的&ldquo意圖&rdquo,也就是說,它們都受制于所涉及的一般動機模式(generalpatternofmotivation),受制于對當事人而言非常重要的東西,而與觀察者可能會産生什麼樣的印象無關。
由于忽視了這一事實,因此,精神病學中出現了許多錯誤。
這些錯誤中有一些在實際中産生了很大的破壞性,例如,古老的迷信認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行為從本質上說是非心理的。
我們還可以滔滔不絕地說出很多這樣讓人感到悲傷的事情。
而事實上,不論在華爾街某金融機構的職員眼裡一個爪哇獵頭(Javanesehead-hunter)的表現如何,這個職員的看法僅僅具有娛樂或談資的價值;它們對爪哇獵頭來說幾乎沒有任何的重要性。
嬰兒饑餓時啼哭的經驗從很早的時候起就往前往後,也就是将回憶和預見與期望吮吸和吞咽的嘴唇&mdash乳頭經驗的&ldquo出現&rdquo聯系起來。
我曾說過,饑餓時啼哭常常會喚來乳頭,從而有可能獲得慰藉。
現在,我想讨論兩個特例,在這兩個例子中,言語行為的神奇力量在很早的時候就出了問題。
在我開始讨論之前,希望你們對神奇力量不要有任何的先入之見。
我想提醒大家,當我們說神奇力量時,很可能是指&mdash&mdash我覺得這樣說可能比較恰當&mdash&mdash我們對實際上正在發生的一切的把握非常不适當。
當你做某件能夠勝任的事情時,它也許就像用手指輕輕按壓開關打開電燈一樣。
電燈神奇地亮了,因為你按壓了開關&mdash&mdash如果你對電和電路一竅不通,那麼一按開關燈就亮這件事情就似乎有點神奇了;但是,如果電燈不亮,那麼,這種異常就表明肯定是某個地方出了問題。
不過,如果你很了解可能是哪裡出了問題,那麼,你就相當熟悉現實了。
我還想補充一點&mdash&mdash很可能與嬰兒饑餓時啼哭和獲得食物之間的關系有點相似&mdash&mdash有時候即使按壓了開關,但電燈也不亮,但即便如此,今後當你需要燈光時,你通常還是會去按壓開關;而且,你依然深信,當你需要燈光時,按壓開關會産生很神奇的力量,盡管這并不一定總行得通。
在生活中,諸如此類的例子有很多。
現在,我想特别讨論一下這種罕見(infrequent)事件的早期經驗。
第一種經驗是饑餓時啼哭的失敗,(正如我們所看到的)主要原因在于必不可少的成人(在我們看來,實際上是乳頭的提供者)不在場。
讓我們稍稍離題一下,大家都記得,幼小的嬰兒無法把握我們稱之為獨立者(independentpersons,不管這些獨立者有沒有乳頭,也不管那些乳頭是否會流出乳汁)的那些現實方面;這完全不屬于幼小嬰兒合理命題的範圍。
現在,讓我們假設一下,嬰兒湊巧被一群男性圍着&mdash&mdash很可能嬰兒的母親正好外出購物或做别的什麼事情去了。
因此,這時的饑餓時啼哭便不會以其慣常的神奇方式産生有乳頭塞入嬰兒嘴裡的情況(這是嬰兒期滿足饑渴的活動的最初表現)。
在這種情況下,饑餓時啼哭就會一直持續到乳頭出現為止,或者直到恐懼的累積導緻情感淡漠,緻使嬰兒最終入睡。
一旦嬰兒醒過來,饑餓時啼哭就會重新開始。
現在,這是一系列重要事件的開始,而這一系列重要的事件是我們一輩子都要處理的。
我想讨論的另一個特例是,焦慮在其中是一個複雜因素的特例。
我們來舉一個例子,在這個例子中,饑餓時啼哭已經讓嬰兒獲得乳頭,但是這種成功(它對于吮吸和饑渴的滿足來說還是初步的)卻由于現實中攜帶乳頭的那個人的焦慮而在嬰兒身上引發了焦慮,從而使情況變得複雜了起來。
在這樣的情況下,随着乳頭的出現而産生滿足的結果并不會出現。
将乳頭含在唇間、吮吸、吞咽或者這樣或那樣的哺育附屬行為,都可能由于嬰兒在饑餓時啼哭的同時産生了焦慮而被打亂,而嬰兒的這種焦慮是由于撫育者的焦慮引起的。
嬰兒可以經常用神奇的方式赢得乳頭,以至于這成了一種正常的期望(你可能會這樣描述&mdash&mdash這是饑餓時啼哭所具有的力量的證據),但是這次卻出現了嚴重的問題。
我所提到的第一個特例&mdash&mdash饑餓時啼哭的時候,沒有人溫柔地圍在他身邊&mdash&mdash便是偶發的不适當或無能為力的早期經驗,這種不适當或無能為力是與操縱我們後來稱之為現實的适當行為相比較而言的。
嬰兒在饑餓時啼哭,但結果除了他繼續啼哭以外,什麼事情也沒有發生,于是他慢慢地變得情感淡漠并且入睡,而且醒來之後仍會重新啼哭。
正如我曾說過的,這是整個一生中或多或少會經常反複發生的情境的一個早期例子,在此情境中,通常适當、合宜的一系列的活動,也就是行為被證明是不适當的,而且已證明這個行為沒有力量産生通常完全足以産生的東西。
這種經驗(如我們所說,這是一種意料之外的無能為力的經驗)是一個出乎意料的罕見事件;換句話說,它是我們已經習慣的某事的一個例外,是我們多次做了某事就會獲得正确結果的一個例外。
伴随這些無能為力經驗的東西有很多。
這種無能為力經驗的意義在出生之後不久便增加了,直到個體發展出了适當的方式來處理這類經驗為止,我用适當(adequate)一詞,主要是從避免不悅情緒的意義上說的。
這種早期的經驗如果長時持續的話,毫無疑問會對嬰兒正在發展的人格産生非常顯著的影響,不過,在這裡,情感淡漠機制的幹預在某種程度上調和了無能為力的情況,這有點兒像是古老的幻燈片&mdash&mdash你們一定都還記得,有些東西會逐漸地淡出,之後有些東西會逐漸地出現。
因此,情感淡漠過程的幹預(我在前面已經提到過這一點)會防止嬰兒無能為力的相對罕見的事例對他用啼哭來呼喚乳頭所産生的嚴重影響。
我希望我已清楚地表明:即使在生命的早期,經常的成功也會在決定預見的特征方面産生非常有力的影響。
我相信,即使我相當輕率地說出下面這番話時,也不會誤導你們,即,如果有一種迫切的需要正在增長,那麼非常幼小的嬰兒不會累積負面例子也是不足為奇的;無論在何種情況下,負面例子的累積都沒有多大意義,因為情感淡漠對事件具有淡化的影響,而醒後繼續啼哭的成功幾率又相當高。
因此,相對常見、相當一緻的成功為啼哭的神奇力量打下了烙印;而偶爾的失敗(由于母親不在而導緻的失敗等)并不會嚴重損害這種不斷增強的信念,即我們後來稱之為因果關系的東西,這可以表達為&mdash&mdash用很小的嬰兒的話來說&mdash&mdash&ldquo當我遭遇某種悲傷時,我就會哭,哭會帶來某種不同的東西,這種東西與悲傷的緩解相關聯&rdquo。
這種緩解的需要絕對不會一直發生,因為對于世界上關系的這種信念在嬰兒身上是根深蒂固的。
如果這讓人覺得懷疑的話,那麼我可以說,在關于人格的廣泛研究中,我們所看到的最為引人注目的情況乃是奇妙的輕松(ease),正是由于這種輕松,許多年來,數不清的負面例子在更為嚴重的個人問題領域中就被忽視了。
甚至在某些情況下,盡管不是在嬰兒早期,但一次純屬偶然的成功&mdash&mdash它非常複雜,以至于人們認為它純粹出于偶然&mdash&mdash也有可能産生這樣的堅定信念,即肯定存在某種重要的因果關系,要是他重複此事,他就會得到想要的結果(這種結果最初僅僅是靠最為純粹、極其複雜的偶然性才獲得的)。
因此,排除消極經驗(negativeexperience)的效應并不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從生命的早期起也是如此。
注66 我到目前為止所說的内容涉及的是第一個特例,在這個例子中,嬰兒的饑餓時啼哭失敗了&mdash&mdash原因是乳頭的提供者不在場。
而第二個特例(即乳頭的出現在嬰兒身上引發了焦慮的情況)對嬰兒來說是一種完全不同的經驗。
适當、合宜的饑餓時啼哭喚來了乳頭,但在此過程中也引發了焦慮;我在這裡完全是從嬰兒的角度來講的,他無法分辨出由于母親的焦慮而引發的焦慮&mdash&mdash實際上,所有這一切都超出了嬰兒的理解範圍。
但是,随着母親将乳頭靠向嬰兒,換句話說,當從嬰兒的角度看,饑餓時啼哭的強大力量快要産生結果時,瞧,欣快,即大體的幸福感嚴重下降,這就是焦慮。
由此可見,在這個例子中,雖然饑餓時啼哭獲得了第一步的成功,即乳頭含在了口中,但它同時也引發了焦慮&mdash&mdash這是一種非常嚴重的緊張,它幹擾了為滿足對水和食物的需要而做出的行為。
如果要問在嬰兒期經驗中,這種情況必定像什麼的話,那麼,我認為,在這種情況下,饑餓時啼哭喚出了一個不同的(adifferent)乳頭;就嬰兒而言,這時出現的乳頭不是原先的乳頭。
嘴唇&mdash乳頭結構現在已經成了一種新的東西,而絕不是通常産生的讓人滿足的嘴唇&mdash乳頭結構;事實上,它成了一種不能發揮作用的結構,一種不能起到緩解作用的結構。
用非常廣泛的術語來說,它是一種讓人讨厭的不測事件(evileventuality),其産生與口部相互作用區有關,盡管我們(與嬰兒截然不同)知道這種焦慮與口部區沒有根本的關系,也沒有必要的關系。
相反,當第一次發生這種事情時,我們完全可以肯定,引發嬰兒焦慮的母親的焦慮,與嬰兒攝取營養沒有任何的關系。
在此之後,母親的焦慮可能會與喂食的困難發生某種關聯,這種喂食行為具有她第一次和嬰兒在一起感到焦慮時的特征。
但是,不論我們怎樣思考嬰兒的經驗,這都是完全超出嬰兒經驗範圍的,因為嬰兒還沒有能力區分焦慮的根源。
焦慮就在那裡,而且令人非常不悅;一般說來,過去适當的事情并非總是适當,由此而無意産生的經驗&mdash&mdash也就是,乳頭和嘴唇的聯結&mdash&mdash實際上可能會變得明顯不同,以至嬰兒拒絕這個特定的乳頭,拒絕把它含在口中,因而也不會吮吸它。
焦慮與人際互動的整個領域有關;也就是說,在母親身上,無論關于何種事情的焦慮,都會引發嬰兒的焦慮。
它無需與嬰兒或哺育情境有任何關系。
例如,正如我在前面提到過的,如果一份電報宣告了某件對母親的聲望有嚴重影響的事情,或者攪動了母親的平靜心境,這份電報就會使母親處于焦慮的狀态,而母親的焦慮又會引發嬰兒的焦慮;就她而言,嬰兒的焦慮表現為他難以得到哺育,而這種困難是出乎意料且令人非常不滿意的。
現在,從嬰兒的視角來看這個問題,我們可以斷定,隻有在這種特定的情況下,饑餓時通常适當且合宜的行為&mdash&mdash也就是饑餓時啼哭&mdash&mdash的結果,導緻了錯誤的乳頭,也即一種讓人讨厭的情境,結果讓人十分不悅,不能令人滿意。
口部的拒絕(oralrejection,即嬰兒不去尋找乳頭,也不去緊緊地抓着乳頭)并不是應對這種特定的讓人讨厭的情境或壞乳頭的适當且合宜的方法。
因為它無論如何都不會減弱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