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自我系統的起始

關燈
問題的&mdash&mdash主要指向于回避和最小化這種斷斷續續的焦慮緊張,因而也間接地用來保護嬰兒免遭有害的、與追求滿足(緩解一般緊張或區域緊張)相關的不測事件。

     因此,我們可以預期(至少在整個生命曆程中),自我系統的成分将一直存在,并且表現出與如下兩種需要相關的功能活動:一種是每個人都具有的一般需要,另一種則是為各種相互作用區提供過剩能量的區域需要。

    自我系統&ldquo部門&rdquo(sector)與任何特定的一般需要或區域需要之間的關系是多麼明顯,或者說,它的表現是多麼頻繁,都純粹是當事人過去經驗(pastexperience)的一種功能。

     我曾說過,在經驗的組織中,自我系統始于育兒者的禁止姿勢,而且,這些禁止姿勢是壞母親人格化的提煉;這似乎表明了一點,即自我系統是通過壞母親的并入(incorporation)或内投(introjection),或者說隻是通過母親的内投而逐漸形成的。

    我們在談到自我系統時,通常不用并入和内投這兩個術語,而在談及精神分析的超我(psychoanalyticsuperego)時經常會用到(超我與我談到的自我系統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

    但是,如果我至此的讨論恰當成分的話,那麼,顯然,在談到自我系統的發展時用這兩個術語是相當草率和過于簡單化的(若是沒有十分神奇的言語姿勢,其意義就不可能很明晰)。

    我還說過,自我系統是逐漸形成的,其原因在于,追求一般需要和區域需要之滿足的過程日益受到那些試圖訓練幼兒的育兒者的幹涉。

    所以說,自我系統(絕非像育兒者的功能或同一性那樣的東西)是為避免日益增強的焦慮程度(這些焦慮程度與教育過程有關)而出現的一種經驗組織。

    但是,對嬰兒來說,在嬰兒後期(這種情境在人生任何時候的大多數情形下都是相似的),這些焦慮程度并不意味着育兒者(使嬰兒社會化的人)從她灌輸給嬰兒的文化視角看,相信她所意指的内容或她真實代表的意思。

    一個人以某種方式從另一個人身上汲取組成其人格的成分,這一觀點是不可取的,因為它忽視了這樣的事實,即在一個無疑真實的&ldquo外在物體&rdquo(externalobject)與一個無疑真實的&ldquo我的心靈&rdquo(mymind)之間,存在着一組過程&mdash&mdash感知活動、理解等&mdash&mdash這組過程是屬于插入式的(intercalated),高度從屬于過去經驗,且越來越從屬于對不遠将來的預見。

    因此,如果我們對另一個人在任何一個重要方面的知覺都是精确的或準确的,那麼,這事實上将是自古以來的一大奇迹。

    所以,在這一點上,我竭盡全力地勸你們,不要把你們的思想禁锢在這樣一種觀念上,不要認為我論述的這些東西,就好像是接受他人的價值标準等。

    相反,我正在談論的是經驗的組織,這個組織與在成為一個人的過程中相對成功的教育相關,它會在嬰兒後期開始顯現。

     我在談論自我系統時,想讓大家都清楚地知道一點,即我正在談論的是一種動力機制,這種動力機制在對人際關系的理解中會逐漸變得極其重要。

    這種動力機制是一個解釋性的概念;它并非一種東西、一個領域,也不是諸如超我、自我、伊底(本我)等概念。

    注82在這一概念所解釋的東西中,有一種可以被描述為準實體(quasientity)的東西,即自我的人格化。

    這個自我的人格化便是當你說你自己是&ldquo我&rdquo(I)時所談及的東西,也是當你談論&ldquo我&rdquo(me)和&ldquo我的&rdquo(my)時通常(如果不是總是如此的話)所指的東西。

    不過,我想非常清楚地表明一點:人格化與被人格化者之間的關系始終是複雜的,有時候是多重的;人格化并不是對被人格化者的恰當描述。

    在我努力地想清楚表明這一點的過程中,我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被迫在我的講授中将個體發展史方面的起始内容向後推,以便從近便的觀點看,關鍵性的偏離變得更加明顯了。

    因此,我現在所讨論的極其重要的自我動力機制的起始是一個時間點,在這個時候&mdash&mdash此時還遠不存在自我的人格化&mdash&mdash隻有好我和壞我的初步人格化,以及更不成熟的非我的人格化。

    這些最初的人格化絕不構成你們在成年後彼此談及你們自己時認為自己所表現出來(你們相信其服務于此目的)的自我的人格化。

     自我系統的必要方面和不幸方面 可以說,自我系統的根源在于文化的非理性特征(irrationalcharacter),或者更具體地說,在于社會的非理性特征。

    如果不是因為這樣的事實,即為了與同伴維持可行、有利且令人滿意的關系,人們不得不延續許多規定的行事方式,或者,如果有關維持同伴關系之行為類型方面的規定是完全合理的,那麼,就我所知而言,在成為一個人的過程中,任何類似于我們經常遇到的自我系統這樣的東西不可能有進展。

    如果作為任何特定社會之特征的文化規定更好地适應于人類生活,那麼,有關合并或内投一個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