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茶壺風暴
關燈
小
中
大
1一個隐憂
不久前的那次會面當中,薛淩就有一種直覺:劉憶如很強勢,不太容易合作。
本來和海泰基金合作是卓榮泰拍闆定案的,薛淩隻是受他委派與劉憶如接觸,就算合作無法達到預期效果,那也不該由薛淩來承擔責任,薛淩大可不必認真。
但是事情沒有面上這麼簡單。
面對巨大利益人難免會有些私心,即使在她哥卓榮泰面前,薛淩也隐瞞了不少東西。
卓榮泰是上市公司中河煤業的大股東,股權分置改革以後,他不再隻關心那點股權收入,他開始将更多的關注集中到了二級市場股票的溢價。
那部分利益是極誘人的,尤其當下大牛市中,其重要性要遠大于持有中河煤業股權本身。
可是問題關鍵在于,他那部分股權要到來年五月才能“解禁”,資本市場瞬息萬變,那時候還不知道行情會如何演化。
薛淩清楚卓榮泰這方面顧慮很深,于是主動提出一套應對方案:先将解禁了的那部分股票到二級市場出掉,回收部分現金,再想辦法從其他股東手裡低價買回還沒解禁的股權,補足先前流失掉的股權份額。
這樣既能保證持股份額不變,又能回收大量現金,唯一犧牲的隻是股票解禁的期限。
卓榮泰本不懂資本運作,但聽薛淩這麼一說,頓生“茅塞頓開”之感,不由對此方案大加贊賞,立刻批示執行。
眼下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就是“高位出貨”問題,薛淩的辦法是:拿一個億坐把短莊。
其實就是用這筆錢哄擡股價,掩護後面的大部隊出貨。
卓榮泰根本不跟她含糊,立即調來6000萬的巨資,直接交由薛淩操盤,剩餘的4000萬,不日即可到賬。
拿到這筆巨款,薛淩卻遲疑了。
自己從未做過如此大手筆的買進賣出,這第一回能有多大把握?整個過程全由自己主導,真要是有什麼閃失,那幹系就大了。
再說,無非就是拉高出貨,有必要自己親自操盤嗎?薛淩很自然的想到海泰基金,要是能和此類金融機構達成“君子協議”,不僅能有效放大“拉擡行情”的效果,還使操作風險相對減少許多。
而且基金後繼資金充足,這事隻要海泰用心去做,幾乎十拿九穩,或許自己還能坐享一筆紅利。
暗自拿定主意,薛淩立即開始行動。
為了給卓榮泰一個交代,薛淩找人僞造了資金賬戶已經到賬6000萬的資金對賬單,而卓榮泰看過資金對賬單後信以為真,遂将另外4000萬解彙到薛淩賬戶。
做完這一切後,薛淩又打起卓榮泰的旗号私下和劉憶如與何渙談判。
但她隐約感到劉憶如的合作意願不是很高,席間幾次提到了卓榮泰,似乎對她還有點不信任。
這是一個隐憂,應該及早解決,以防生變。
薛淩和海泰基金内部不少人私交不錯,其中掌管海泰主題先鋒的基金經理葉宜津對她尤為熱情,多次向她提出合作要求,隻是一直沒找到合适的機會。
看來,這次可以找葉宜津談談。
2因妒生恨 葉宜津這人一貫的“消極上進”。
幾年前留學英國時,葉宜津曾相當努力地争取校方設立的留學生特别獎學金,可是連續幾年都沒成功,而且每次就差那麼一點。
他主觀認為是同級中國學生讀書太猛,把自己給擠兌掉了。
于是葉宜津開始學西方國家選舉時政治人物的那套做法,明裡暗裡栽贓抹黑對手,意圖使可能的競争者通不過考核,這樣自己就進步了。
那時葉宜津想娶個英國太太,本來已經鎖定好了目标,後來卻被一台灣同學搶了先。
願望落空的葉宜津妒火中燒,就為了給那橫刀奪愛者一點晦氣,他竟熬更守夜編了一個花圈給那台灣同學送去。
當時那台灣同學在英國做生意的老爸剛出車禍身故,正要操辦後事,見同學葉宜津送來花圈,頓時感激涕零,一把鼻涕一把淚說:“英國哪有賣這個的,葉兄如此周到,真不知道說什麼好。
嗚嗚嗚嗚……” 後在海泰基金做了基金經理,葉宜津看到年輕的土鼈碩士何渙升任投資總監,心裡很不平衡,後又看到本和自己一條線的李鴻源也開始獨當一面,主持籌建能參與國際金融市場交易的理财産品——海泰國際配置,胸中妒火越發旺了。
因妒生恨,葉宜津認為劉憶如對他實在不公,劉憶如不下台,自己永遠出不了頭。
這次和薛淩一會面,葉宜津覺得報複的機會來了。
葉宜津挑撥說:“薛總,你那個事要是換在其他基金公司或者海泰基金其他高層手裡,早辦妥了。
哪會拖到現在?” 薛淩似乎并不領情:“我說小葉,平時看你挺老實的,怎麼出了公司,就拆你們劉總的台?這太不厚道了。
” 葉宜津很不以為然:“薛總,其實你早看不慣劉憶如那作為了,你還佯裝為她辯護。
是不是不信任在下?” 薛淩沉下臉說:“你這話是不是有些不太妥當?” “那是因為咱們現在走上了一條線。
” “呵呵!我怎麼不覺得?” “不然,你怎麼會向我透露那些……” 薛淩臉上浮起些微神采,她微舉起酒杯:“算你聰明。
幹杯!” 沉默片刻,葉宜津很直白:“要是咱們能夠聯手,
本來和海泰基金合作是卓榮泰拍闆定案的,薛淩隻是受他委派與劉憶如接觸,就算合作無法達到預期效果,那也不該由薛淩來承擔責任,薛淩大可不必認真。
但是事情沒有面上這麼簡單。
面對巨大利益人難免會有些私心,即使在她哥卓榮泰面前,薛淩也隐瞞了不少東西。
卓榮泰是上市公司中河煤業的大股東,股權分置改革以後,他不再隻關心那點股權收入,他開始将更多的關注集中到了二級市場股票的溢價。
那部分利益是極誘人的,尤其當下大牛市中,其重要性要遠大于持有中河煤業股權本身。
可是問題關鍵在于,他那部分股權要到來年五月才能“解禁”,資本市場瞬息萬變,那時候還不知道行情會如何演化。
薛淩清楚卓榮泰這方面顧慮很深,于是主動提出一套應對方案:先将解禁了的那部分股票到二級市場出掉,回收部分現金,再想辦法從其他股東手裡低價買回還沒解禁的股權,補足先前流失掉的股權份額。
這樣既能保證持股份額不變,又能回收大量現金,唯一犧牲的隻是股票解禁的期限。
卓榮泰本不懂資本運作,但聽薛淩這麼一說,頓生“茅塞頓開”之感,不由對此方案大加贊賞,立刻批示執行。
眼下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就是“高位出貨”問題,薛淩的辦法是:拿一個億坐把短莊。
其實就是用這筆錢哄擡股價,掩護後面的大部隊出貨。
卓榮泰根本不跟她含糊,立即調來6000萬的巨資,直接交由薛淩操盤,剩餘的4000萬,不日即可到賬。
拿到這筆巨款,薛淩卻遲疑了。
自己從未做過如此大手筆的買進賣出,這第一回能有多大把握?整個過程全由自己主導,真要是有什麼閃失,那幹系就大了。
再說,無非就是拉高出貨,有必要自己親自操盤嗎?薛淩很自然的想到海泰基金,要是能和此類金融機構達成“君子協議”,不僅能有效放大“拉擡行情”的效果,還使操作風險相對減少許多。
而且基金後繼資金充足,這事隻要海泰用心去做,幾乎十拿九穩,或許自己還能坐享一筆紅利。
暗自拿定主意,薛淩立即開始行動。
為了給卓榮泰一個交代,薛淩找人僞造了資金賬戶已經到賬6000萬的資金對賬單,而卓榮泰看過資金對賬單後信以為真,遂将另外4000萬解彙到薛淩賬戶。
做完這一切後,薛淩又打起卓榮泰的旗号私下和劉憶如與何渙談判。
但她隐約感到劉憶如的合作意願不是很高,席間幾次提到了卓榮泰,似乎對她還有點不信任。
這是一個隐憂,應該及早解決,以防生變。
薛淩和海泰基金内部不少人私交不錯,其中掌管海泰主題先鋒的基金經理葉宜津對她尤為熱情,多次向她提出合作要求,隻是一直沒找到合适的機會。
看來,這次可以找葉宜津談談。
2因妒生恨 葉宜津這人一貫的“消極上進”。
幾年前留學英國時,葉宜津曾相當努力地争取校方設立的留學生特别獎學金,可是連續幾年都沒成功,而且每次就差那麼一點。
他主觀認為是同級中國學生讀書太猛,把自己給擠兌掉了。
于是葉宜津開始學西方國家選舉時政治人物的那套做法,明裡暗裡栽贓抹黑對手,意圖使可能的競争者通不過考核,這樣自己就進步了。
那時葉宜津想娶個英國太太,本來已經鎖定好了目标,後來卻被一台灣同學搶了先。
願望落空的葉宜津妒火中燒,就為了給那橫刀奪愛者一點晦氣,他竟熬更守夜編了一個花圈給那台灣同學送去。
當時那台灣同學在英國做生意的老爸剛出車禍身故,正要操辦後事,見同學葉宜津送來花圈,頓時感激涕零,一把鼻涕一把淚說:“英國哪有賣這個的,葉兄如此周到,真不知道說什麼好。
嗚嗚嗚嗚……” 後在海泰基金做了基金經理,葉宜津看到年輕的土鼈碩士何渙升任投資總監,心裡很不平衡,後又看到本和自己一條線的李鴻源也開始獨當一面,主持籌建能參與國際金融市場交易的理财産品——海泰國際配置,胸中妒火越發旺了。
因妒生恨,葉宜津認為劉憶如對他實在不公,劉憶如不下台,自己永遠出不了頭。
這次和薛淩一會面,葉宜津覺得報複的機會來了。
葉宜津挑撥說:“薛總,你那個事要是換在其他基金公司或者海泰基金其他高層手裡,早辦妥了。
哪會拖到現在?” 薛淩似乎并不領情:“我說小葉,平時看你挺老實的,怎麼出了公司,就拆你們劉總的台?這太不厚道了。
” 葉宜津很不以為然:“薛總,其實你早看不慣劉憶如那作為了,你還佯裝為她辯護。
是不是不信任在下?” 薛淩沉下臉說:“你這話是不是有些不太妥當?” “那是因為咱們現在走上了一條線。
” “呵呵!我怎麼不覺得?” “不然,你怎麼會向我透露那些……” 薛淩臉上浮起些微神采,她微舉起酒杯:“算你聰明。
幹杯!” 沉默片刻,葉宜津很直白:“要是咱們能夠聯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