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華幼亭老先生是個小個兒,可是坐得挺穩重,眼睛正直地看着前面,看來叫人感到他的莊嚴。
他常常有禮貌地拱手,并且還親手把茶食碟子端到客人跟前去。
“請用一點,請用一點。
這個桂圓是一個敝友從福建帶來的:真正的興化産。
” 他椅子正放在《孔子問禮圖》的石拓下面,旁邊紅木茶幾上點着的龍涎香慢吞吞地袅着煙:這些都給别人一個特别的感覺——竟想不到這個世界還有人做歹事,做卑鄙的勾當了。
這位主人手裡不住在摩挲一塊雞血石,說起話來一點不含糊: “丁仲老請放心:我決不借錢給唐啟昆那種人。
小人之愛人以姑息①,那我斷斷乎辦不到。
我曉得他是個纨袴子,纨袴子:這種人我連見都怕見他。
” ①小人之愛人以姑息:語出《禮記·檀弓》,原文是:“君子愛人也以德,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
” 随後他竟換了一個地位,仿佛唐老二想要借錢的地方不是他這裡,倒是丁家了。
“萬萬不能借給他,”他繃着臉,嗓子略為提高了些。
“一借就壞事,真是要小心哩。
第一是這種人沒得信義,滿口胡說。
而況——而況——朋友通财是憑的交情呀。
你憑什麼要答應他呢,憑什麼呢,請問?……據說唐啟昆最好吹,好給人戴高帽子,以從中取利。
我是——”他有點憤激起來了,“我是——既不會吹,也最不歡喜戴高帽子!我不怕他!——他無隙可乘!嗯!……我怎麼要怕他呢?……這種小人你切莫理他。
……我是不怕的!” 丁家的人放心了。
芳姑太簡直覺得天下什麼大事都已經安排好,她跟祝壽子娘兒倆的前途己經有了擔保的樣子。
她不再去滴溜這些别扭。
也許她自己也跟老太太小鳳子她們一樣——可以關起門來過她的安閑日子了。
出門之後她實在想要對老太太她們表示幾句感激的話,表示一點兒謝過的意思,因為她以前竟怪過她們不理會她寡婦孤兒。
可是她一句也說不出。
“我真對姆媽不起……”她對自己說。
想着這些——她自己有點不高興自己。
于是,把臉子繃着,好象在生着她們的氣似的。
老太太跟小鳳子可在評論華家兩位姨太太的品貌。
做娘的認為大姨太太很叫人看不順眼:腦頂上脫了幾根頭發,她怎麼不想想法子呢?光秃秃的真是難看。
可是女兒以為二姨太太的臉蛋不如大的那個。
臉子是圓的。
一個女人家臉子長得圓圓的,這怎麼作興嘎!不過她們過日子可過得大方:要什麼不缺什麼。
她們用錢是怎麼用法的呢?也發月費麼?——一個月多少錢呢,那麼? 那位家長可正帶着驕傲的臉色談起他的朋友: “華幼老倒真是個君子,真是個君子,哪個都曉得。
他——他——嗯,真是個血性人。
……他頂讨厭的是荒唐鬼。
……好人總是不得意,唉。
不過他倒還過得去:華家裡那家錢莊雖然倒掉了,田倒還留着七八百。
……他待朋友真好,書房裡也擺設得好看。
……嗨,糟糕!——我倒忘記問他那隻方表多少錢了!糟糕!” 這時候華幼亭老先生送了客回到裡面。
“唉,想不到唐家裡如今敗到這樣子!”他感慨地說。
“這到底是天作孽是自作孽呢?” 地方上的人都知道這位華老先生向來肯幫朋友的忙,處處替别人設想。
丁家一談到他們姑太太的切身利害,他就認為他也應當替她顧及到。
同時唐家兩叔侄也天不天上他的門,請他注意唐啟昆的困難。
二少爺趕着他叫老伯。
“我曉得老伯一定肯幫我這個忙的,”他說。
“改一天我要請老伯吃一頓便飯,談一談。
” 到二十那天,唐啟昆的請帖給送來了。
地點在宴賓樓。
這家館子有幾色菜是華幼亭老先生特别賞識的。
并且還聲明——連主客隻有三個人。
他老人家對那張石印的紅字帖了想了一會。
“去罷。
” 一輩子他沒謝絕過别人的邀請,也沒跟誰擺過什麼下不去的臉色,他覺得做人總得講講這些禮節的。
于是他穿起那件熟羅的長衫,上面還加上一件黑馬褂。
雖然天氣已經很熱,他可還戴一頂瓜皮帽,上面尖尖的,好象給那顆紅帽結一把抓緊了一樣。
這些一配上他那小小的身坯,看來仿佛是一把銳利的鑽子。
右手拿着折扇,慢條斯理地晃着打手勢。
談吐也是一個音一個音拖得相當長,并且有時候還欠起身來拱拱手。
唐季樵愁眉苦臉地跟他談到現在這個世界。
“我怎麼能夠懂呢,我怎麼能夠懂呢——如今這個世界簡直是害了瘟病了。
” “是,是,唉!”那位客人搖搖頭,打一個小小錦袋裡掏出那塊雞血石來,在手裡揉着。
“想不到,想不到。
恐怕——恐怕——連季翁你也為始料所不及,這個世道人心……” 當主人的可跟茶房在旁邊交涉什麼。
他剛剪了頭發,正面象構成了宋體的“目”字形——正繃得闆闆的,仰起了點兒,用着又精細又體面的派頭,吩咐着對方。
為了禮貌的緣故,他嗓子壓着不叫人聽見,可是一個個字音象有彈性那麼跳蹦着,有時候那位客人竟掉過臉來瞟這麼一下。
“蟹
他常常有禮貌地拱手,并且還親手把茶食碟子端到客人跟前去。
“請用一點,請用一點。
這個桂圓是一個敝友從福建帶來的:真正的興化産。
” 他椅子正放在《孔子問禮圖》的石拓下面,旁邊紅木茶幾上點着的龍涎香慢吞吞地袅着煙:這些都給别人一個特别的感覺——竟想不到這個世界還有人做歹事,做卑鄙的勾當了。
這位主人手裡不住在摩挲一塊雞血石,說起話來一點不含糊: “丁仲老請放心:我決不借錢給唐啟昆那種人。
小人之愛人以姑息①,那我斷斷乎辦不到。
我曉得他是個纨袴子,纨袴子:這種人我連見都怕見他。
” ①小人之愛人以姑息:語出《禮記·檀弓》,原文是:“君子愛人也以德,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
” 随後他竟換了一個地位,仿佛唐老二想要借錢的地方不是他這裡,倒是丁家了。
“萬萬不能借給他,”他繃着臉,嗓子略為提高了些。
“一借就壞事,真是要小心哩。
第一是這種人沒得信義,滿口胡說。
而況——而況——朋友通财是憑的交情呀。
你憑什麼要答應他呢,憑什麼呢,請問?……據說唐啟昆最好吹,好給人戴高帽子,以從中取利。
我是——”他有點憤激起來了,“我是——既不會吹,也最不歡喜戴高帽子!我不怕他!——他無隙可乘!嗯!……我怎麼要怕他呢?……這種小人你切莫理他。
……我是不怕的!” 丁家的人放心了。
芳姑太簡直覺得天下什麼大事都已經安排好,她跟祝壽子娘兒倆的前途己經有了擔保的樣子。
她不再去滴溜這些别扭。
也許她自己也跟老太太小鳳子她們一樣——可以關起門來過她的安閑日子了。
出門之後她實在想要對老太太她們表示幾句感激的話,表示一點兒謝過的意思,因為她以前竟怪過她們不理會她寡婦孤兒。
可是她一句也說不出。
“我真對姆媽不起……”她對自己說。
想着這些——她自己有點不高興自己。
于是,把臉子繃着,好象在生着她們的氣似的。
老太太跟小鳳子可在評論華家兩位姨太太的品貌。
做娘的認為大姨太太很叫人看不順眼:腦頂上脫了幾根頭發,她怎麼不想想法子呢?光秃秃的真是難看。
可是女兒以為二姨太太的臉蛋不如大的那個。
臉子是圓的。
一個女人家臉子長得圓圓的,這怎麼作興嘎!不過她們過日子可過得大方:要什麼不缺什麼。
她們用錢是怎麼用法的呢?也發月費麼?——一個月多少錢呢,那麼? 那位家長可正帶着驕傲的臉色談起他的朋友: “華幼老倒真是個君子,真是個君子,哪個都曉得。
他——他——嗯,真是個血性人。
……他頂讨厭的是荒唐鬼。
……好人總是不得意,唉。
不過他倒還過得去:華家裡那家錢莊雖然倒掉了,田倒還留着七八百。
……他待朋友真好,書房裡也擺設得好看。
……嗨,糟糕!——我倒忘記問他那隻方表多少錢了!糟糕!” 這時候華幼亭老先生送了客回到裡面。
“唉,想不到唐家裡如今敗到這樣子!”他感慨地說。
“這到底是天作孽是自作孽呢?” 地方上的人都知道這位華老先生向來肯幫朋友的忙,處處替别人設想。
丁家一談到他們姑太太的切身利害,他就認為他也應當替她顧及到。
同時唐家兩叔侄也天不天上他的門,請他注意唐啟昆的困難。
二少爺趕着他叫老伯。
“我曉得老伯一定肯幫我這個忙的,”他說。
“改一天我要請老伯吃一頓便飯,談一談。
” 到二十那天,唐啟昆的請帖給送來了。
地點在宴賓樓。
這家館子有幾色菜是華幼亭老先生特别賞識的。
并且還聲明——連主客隻有三個人。
他老人家對那張石印的紅字帖了想了一會。
“去罷。
” 一輩子他沒謝絕過别人的邀請,也沒跟誰擺過什麼下不去的臉色,他覺得做人總得講講這些禮節的。
于是他穿起那件熟羅的長衫,上面還加上一件黑馬褂。
雖然天氣已經很熱,他可還戴一頂瓜皮帽,上面尖尖的,好象給那顆紅帽結一把抓緊了一樣。
這些一配上他那小小的身坯,看來仿佛是一把銳利的鑽子。
右手拿着折扇,慢條斯理地晃着打手勢。
談吐也是一個音一個音拖得相當長,并且有時候還欠起身來拱拱手。
唐季樵愁眉苦臉地跟他談到現在這個世界。
“我怎麼能夠懂呢,我怎麼能夠懂呢——如今這個世界簡直是害了瘟病了。
” “是,是,唉!”那位客人搖搖頭,打一個小小錦袋裡掏出那塊雞血石來,在手裡揉着。
“想不到,想不到。
恐怕——恐怕——連季翁你也為始料所不及,這個世道人心……” 當主人的可跟茶房在旁邊交涉什麼。
他剛剪了頭發,正面象構成了宋體的“目”字形——正繃得闆闆的,仰起了點兒,用着又精細又體面的派頭,吩咐着對方。
為了禮貌的緣故,他嗓子壓着不叫人聽見,可是一個個字音象有彈性那麼跳蹦着,有時候那位客人竟掉過臉來瞟這麼一下。
“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