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殺手的困頓與掙紮
關燈
小
中
大
求生的勝利者。
在廢墟裡、在産道裡、在手術台上,他雖沒得到全勝,但得到了半勝,于是能被救,能活下去。
這世界上有什麼比活下去更重要的事? 想起二次大戰,納粹猶太人集中營,進營之前先經過體檢,看你還健康,可以當奴工,叫你到一邊,讓你多活幾天。
看你已經差不多了,活着隻能耗口糧,就叫你到另一邊,排隊、脫衣服、進去大屋子洗澡、消毒。
然後從淋浴的噴頭裡噴出毒氣,再一車車運去燒掉。
也想起一位外科名醫對我說,分割"連體嬰",最困難的是如果兩個孩子隻有三條腿,到底把中間那條腿給誰。
"給那比較弱的。
"我猜。
"錯了!給比較強壯的。
"他說:"比較強的比較可能存活下去,不如讓他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至于另一個,就看造化了。
這樣總比兩個都死了,來得好,不是嗎?"甚至連移植器官,美國醫學界都有個趨勢,不是移給最病危的,而是移給病較輕、較能救的。
免得移植之後,還是死,浪費了有限的"器官"。
這就叫"天助自助者"。
要人救你,你先得自己救自己,讓人覺得你比較可以救。
于是,我不得不佩服這螳螂,它活到了。
我當然也佩服那蒼蠅和螞蟻,它們不像蜜蜂、虎頭蜂和大黑蜂,不斷地拍翅膀,結果沒兩天就累死了。
真能在亂世活下去的,常不是最勇敢和最強壯的,而是最能忍耐的。
譬如長壽的烏龜、鳄魚和龍蝦,就都是最不愛動的。
螳螂也不愛動,它是以靜制動;相信它也不會出汗,所以能幾天不喝水,也不口幹。
其實據昆蟲書上說,螳螂隻偶爾喝一點露水,平常的水分完全靠從食物當中攝取。
隻是我這個人不太信專家寫的書,我自有教育我自己小孩的方法,我相信它一定渴了,渴了就應該喝水,而不能喂食,餓久了,突然大吃大喝,會像杜甫一樣得"急食症"死掉。
所以,我要先喂它喝水。
我先去找了一個眼藥瓶,小時候,我常從路邊撿回"棄貓",如果是眼睛沒張開的"貓嬰",就用眼藥瓶裝牛奶,把它們喂大。
現在我要用同樣的方法。
先把眼藥瓶洗幹淨,裝上水,再打開塑膠盒蓋,大概今天動作慢了些,讓蒼蠅飛了出來,我尊重它,決定讓它逃跑。
反正逃也逃不出屋子,終究要死在裡面,或被我嶽母的蒼蠅拍打死。
大螞蟻也爬了出來,而且爬得很快。
我過去一腳,踩在地毯上,把它踩了個半死,在那裡扭來扭去地掙紮,不一腳踩死它,是有道理的,因為螳螂喝完飲料就要吃漢堡了,留個半活的"漢堡螞蟻"給他,多妙! 開始喂水了。
我把眼藥瓶的小口對準它的嘴伸過去,它吓一跳,猛扭頭地躲開。
再伸過去,并擠出一滴水,它發現了。
那是水,似乎有意吃。
可是這眼藥瓶真不濟事。
那水一直滴、一直滴,淋得它一頭,倒像為它洗臉了。
靈機一動,想起個好工具——我用來作美術設計的"鴨嘴筆"。
趕緊去櫃子裡拿來,再把眼藥瓶裡的水滴進"筆鋒"中間。
而後扭動旁邊的小螺絲,調整筆鋒的距離。
一個毫米的寬度應該是恰當的,能裝的水多,而且前面的開口,正好可以像一隻母鴨子的嘴,略略張開,喂小鴨子。
我把"鴨嘴筆"伸過去,它又一驚,跳了開去,再伸過去,還跳開。
它一定以為這是個怪獸,準備來攻擊。
問題是,真碰到攻擊,又能如何。
除了俯首就擒、伸着頸子待砍,還能怎麼樣?難道還要把主子弄毛了,把原本可以痛快的"斬首"改成"淩遲"? 它必定是想通了這一點,當我第三次"奉茶"的時候,它居然不躲了,而且嘴開始動,"螳螂喝水了,"我對女兒喊:"快來看。
" 它不但喝,而且喝得挺快,鴨嘴筆裡的水,一下子就光了。
我又滴了兩滴下去,再喝光。
又滴,還喝光,前後一共喝了七次。
連肚子都變大了。
誰說螳螂不愛喝水?我不是證實了它不但能喝,而且可以牛飲嗎? 或許它的上肢不能動,是缺水。
我想,脫皮之後大概需要水分。
如同人在手術之後,要打點滴。
這屋于裡有冷氣,特别幹,說不定它就因為水不夠,造成循環不良、不能舒活筋骨。
我仿佛見到一線曙光,有了希望,興緻也益發高昂了。
找來一隻小鑷子,不大不小的頭,跟它的鉗子差不多,希望它能把這鑷子看成自己的義肢。
我用"義腳"夾起那半死的螞蟻,送到它嘴前。
喝完水,大概精神來了,它居然伸起一隻手臂來擋,隻是那手臂還僵硬,沒擋成,自己先摔倒了。
趴在地上,一時起不來,我就趁勢,再把螞蟻遞過去。
有什麼好怕呢?我心裡說,這螞蟻已經不動了,何不撿個現成?茶來
在廢墟裡、在産道裡、在手術台上,他雖沒得到全勝,但得到了半勝,于是能被救,能活下去。
這世界上有什麼比活下去更重要的事? 想起二次大戰,納粹猶太人集中營,進營之前先經過體檢,看你還健康,可以當奴工,叫你到一邊,讓你多活幾天。
看你已經差不多了,活着隻能耗口糧,就叫你到另一邊,排隊、脫衣服、進去大屋子洗澡、消毒。
然後從淋浴的噴頭裡噴出毒氣,再一車車運去燒掉。
也想起一位外科名醫對我說,分割"連體嬰",最困難的是如果兩個孩子隻有三條腿,到底把中間那條腿給誰。
"給那比較弱的。
"我猜。
"錯了!給比較強壯的。
"他說:"比較強的比較可能存活下去,不如讓他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至于另一個,就看造化了。
這樣總比兩個都死了,來得好,不是嗎?"甚至連移植器官,美國醫學界都有個趨勢,不是移給最病危的,而是移給病較輕、較能救的。
免得移植之後,還是死,浪費了有限的"器官"。
這就叫"天助自助者"。
要人救你,你先得自己救自己,讓人覺得你比較可以救。
于是,我不得不佩服這螳螂,它活到了。
我當然也佩服那蒼蠅和螞蟻,它們不像蜜蜂、虎頭蜂和大黑蜂,不斷地拍翅膀,結果沒兩天就累死了。
真能在亂世活下去的,常不是最勇敢和最強壯的,而是最能忍耐的。
譬如長壽的烏龜、鳄魚和龍蝦,就都是最不愛動的。
螳螂也不愛動,它是以靜制動;相信它也不會出汗,所以能幾天不喝水,也不口幹。
其實據昆蟲書上說,螳螂隻偶爾喝一點露水,平常的水分完全靠從食物當中攝取。
隻是我這個人不太信專家寫的書,我自有教育我自己小孩的方法,我相信它一定渴了,渴了就應該喝水,而不能喂食,餓久了,突然大吃大喝,會像杜甫一樣得"急食症"死掉。
所以,我要先喂它喝水。
我先去找了一個眼藥瓶,小時候,我常從路邊撿回"棄貓",如果是眼睛沒張開的"貓嬰",就用眼藥瓶裝牛奶,把它們喂大。
現在我要用同樣的方法。
先把眼藥瓶洗幹淨,裝上水,再打開塑膠盒蓋,大概今天動作慢了些,讓蒼蠅飛了出來,我尊重它,決定讓它逃跑。
反正逃也逃不出屋子,終究要死在裡面,或被我嶽母的蒼蠅拍打死。
大螞蟻也爬了出來,而且爬得很快。
我過去一腳,踩在地毯上,把它踩了個半死,在那裡扭來扭去地掙紮,不一腳踩死它,是有道理的,因為螳螂喝完飲料就要吃漢堡了,留個半活的"漢堡螞蟻"給他,多妙! 開始喂水了。
我把眼藥瓶的小口對準它的嘴伸過去,它吓一跳,猛扭頭地躲開。
再伸過去,并擠出一滴水,它發現了。
那是水,似乎有意吃。
可是這眼藥瓶真不濟事。
那水一直滴、一直滴,淋得它一頭,倒像為它洗臉了。
靈機一動,想起個好工具——我用來作美術設計的"鴨嘴筆"。
趕緊去櫃子裡拿來,再把眼藥瓶裡的水滴進"筆鋒"中間。
而後扭動旁邊的小螺絲,調整筆鋒的距離。
一個毫米的寬度應該是恰當的,能裝的水多,而且前面的開口,正好可以像一隻母鴨子的嘴,略略張開,喂小鴨子。
我把"鴨嘴筆"伸過去,它又一驚,跳了開去,再伸過去,還跳開。
它一定以為這是個怪獸,準備來攻擊。
問題是,真碰到攻擊,又能如何。
除了俯首就擒、伸着頸子待砍,還能怎麼樣?難道還要把主子弄毛了,把原本可以痛快的"斬首"改成"淩遲"? 它必定是想通了這一點,當我第三次"奉茶"的時候,它居然不躲了,而且嘴開始動,"螳螂喝水了,"我對女兒喊:"快來看。
" 它不但喝,而且喝得挺快,鴨嘴筆裡的水,一下子就光了。
我又滴了兩滴下去,再喝光。
又滴,還喝光,前後一共喝了七次。
連肚子都變大了。
誰說螳螂不愛喝水?我不是證實了它不但能喝,而且可以牛飲嗎? 或許它的上肢不能動,是缺水。
我想,脫皮之後大概需要水分。
如同人在手術之後,要打點滴。
這屋于裡有冷氣,特别幹,說不定它就因為水不夠,造成循環不良、不能舒活筋骨。
我仿佛見到一線曙光,有了希望,興緻也益發高昂了。
找來一隻小鑷子,不大不小的頭,跟它的鉗子差不多,希望它能把這鑷子看成自己的義肢。
我用"義腳"夾起那半死的螞蟻,送到它嘴前。
喝完水,大概精神來了,它居然伸起一隻手臂來擋,隻是那手臂還僵硬,沒擋成,自己先摔倒了。
趴在地上,一時起不來,我就趁勢,再把螞蟻遞過去。
有什麼好怕呢?我心裡說,這螞蟻已經不動了,何不撿個現成?茶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