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少年殺手的蛻變

關燈
抓的情況下,它是怎麼脫身的? 這就如同摘手套,你總得一手抓着另一隻手的手套尖,才脫得下來。

    而今這螳螂的舊皮既然不能先站穩在樹枝上,難道是用不斷甩動的方式,把舊皮摔掉的嗎? 我注意檢查它的六隻腳,除了前面兩隻大鉗子,還有一小部分沒脫幹淨,其餘四隻腳确實有三隻半已經脫出來了。

    稍稍拉了拉那沒脫幹淨的半隻腳,一層薄皮便掉下來。

    隻是它必定經過了一翻掙紮,腳雖然全出來,後面兩條腿,和中間的大腿,卻都折傷了。

     更麻煩的是翅膀,書上說螳螂在"脫身"之後,都會改為"頭朝上,屁股朝下"的方式站着,使原先團在一起的翅膀能像花瓣一樣舒展開,又說這是最神奇的一刻,可是現在它沒能挂在枝梢,讓體液流入翅膀,更沒有足夠的空間,讓清風把那潮濕的翅膀吹幹,而是委在地面,趴在盒子的一角。

    怪不得那翅膀看來像幾片髒髒的抹布,抒成一團。

     照心理學,童年過的無助與恐懼,可以再用遊戲的方式表演一遍,且在表演當中把原來無助的情勢逆轉,就能克服心底潛藏的恐懼。

     我現在也要為它作這樣的治療。

     首行旬折斷的三肢,得趁着外骨胳還沒定型,先為它矯治。

    這小東西當然不能綁繃帶、打石膏,我找來了膠條,把那折成九十度角的細腿拉直,并固定在膠條裡。

    我常為不小心弄斷的花做這種事,而今"園藝家"改行當"獸醫",道理應該是一樣的。

     接着找來一根細線,把它由胸部綁起來,再挂到昙花樹枝上。

    這樣做也有道理,想想,它的六肢折傷了三肢,前面兩隻大鉗子,又剛用小鑷子,一點一點把舊殼剝下來,當然不可能站立,更甭提攀爬了。

    而它的翅膀若不挂起來"利用地心啄力",就無法伸展;剛矯正的腿若強迫站立,更不可能複健。

     當然隻好用挂的。

     接着是使時光倒流,為了怕它着涼,我用毛筆蘸水,把"那團"翅膀弄濕,再撫平,希望像是回到剛裉出舊殼的時間,站在枝頭伸展雙翼。

     哦!其實不能稱為雙翼,如同晴蜒,它是四支翅膀的。

    兩支綠褐色的在身體第二截的背上,另兩支褐紅色的在第三截,也就是所謂"腹"的背面,當它斂翅的時候,綠的應該蓋在紅的上面。

    所以整隻螳螂就看來是綠褐色的了。

     我也作了退一步打算,如果翅膀能展得開,固然好。

    若果還是沒辦法,與其讓它拖着這麼一大團,不如動手術切掉。

    螳螂本來就不需要飛,飛多半是為逃跑,既然已經成為我的盒中物,未來半生自可以在盒子裡稱王,每天等着吃香的、喝辣的。

    又何需翅膀? 至于那些折傷的腳,如果膠條有效,大概不緻殘障。

    要是已經傷筋斷骨,無法複健,恐怕我隻好狠心地把它處死。

     這也不是狠心,而是仁心。

    與其讓它餓死,或放到外面,讓它的仇家螞蟻們咬死,不如來個痛快的。

    如同馬,傷了腳,既然是隻馬,卻不能跑,不如射殺。

    請不要覺得我殘酷,螳螂畢竟不是人,殘障的人還能思考,哈佛的那位寫《時間簡史》,還休掉他老婆,另結新歡的史蒂芬·霍金(StephenW.Hawking),不就是嚴重的殘障嗎?據說還被認為是愛因斯坦之後最偉大的科學家呢! 但這螳螂能思想嗎?不能思想、又不能獵殺的螳螂,它的存在還有什麼意義?突然想起項羽,很能殺,卻不能思想。

    其實他也非不能思想,而是思想時多了幾分仁慈。

    獵殺的人有了仁慈,就如同妓女在做生意時有一"快感",反而是最可怕而下賤的事。

     我告訴自己,既然養它,是為了看它殺、欣賞它殺,讓它用殺來娛樂我,它不能殺,我就該殺它。

     如同許多曆史上的"明主",我不能有仁慈。

    複健九月一日 一起床,就沖去看它,原以為應該已經自己爬上樹幹、恢複神威的殺手,居然還一動不動地吊在空中。

    倒是昨天卷屈成一團的翅膀,已經變得又平又直。

    挂在身體後面,好像披了一件綠鬥篷。

     是不是死了?我吹了它一下。

    立刻四腳擺動起來。

    隻是動歸動,就是沒辦法抓住身邊的樹枝,逆光看去,被繩子挂着掙紮的一個軀體,好像西部電影裡看到的吊刑。

    也想到墨索裡尼和他情婦被倒吊起來,任群衆吐口水的畫面。

     英雄最偉大的結束是死在戰場上,其次是壽終正寝在任上,再其次是退休之後好好地死去,最糟糕的莫過于死在敵人的刑場上。

     英雄理當死得像英雄,就算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