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當殺手走到生命的盡頭
關燈
小
中
大
氣短
一月三十日
昨天夜裡下了雪,早晨拉開窗簾,卻是大太陽。
這種太陽是假的,雖然因為樹葉全落光了,又經過雪地的反射,而顯得特别亮,卻連屋檐上垂的冰柱都無法融化。
在北方最能感受季節的變化,也就是最能知道陽光的斜度。
春夏秋冬,說穿了,都是因為日照的時間和角度不同造成的。
我把派蒂的罐子,從書櫃移到窗邊,沐浴在一片早晨的陽光裡。
夏天我是不能這樣做的,因為螳螂是"陰殺之蟲",天生就愛躲在葉子下面。
而且陽光曬進玻璃罐,産生"溫室效應",足以把派蒂烤死。
所以隻有到下午,陽光照不進窗裡,我才會把派蒂移過去。
蟋蟀也一樣,它們更是屬于陰暗和夜晚的昆蟲,我手上的蟋蟀都是寵物商店特别培養的,所以能活在冬天。
它們被我放在屋子的角落,倒也自得其樂,尤其公的,總叫個不停,有時候我抓它們喂派蒂,很殘酷地把蟋蟀瓶子就放在旁邊,看着派蒂捕殺,它們也不驚恐,仍然喝水、吃東西、唱歌。
在這個嚴冬時節,本來就不應該有蟋蟀,它們能夠被生、被養,也就寫了被殺。
"命運苟如此,且随天地歌"。
不歌,又如何? 派蒂在罐子裡,看一片白皚皚的世界。
她的老家——那棵牡丹花,早落盡了葉子,像是幾根枯枝,立在雪中。
窗前的長青灌木叢,也凍得垂下了葉子。
許多植物,能随着溫度的變化,調整它們葉子的斜度,愈冷愈垂頭,像是卑微的奴隸,站在風雪裡,聽候命運的差遺。
昆蟲都對陽光特别靈敏;過去我抓的小蟲,尤其是蜜蜂,放進派蒂的罐子裡,總是朝着同一個角度沖,那角度必定是太陽的方向。
即使當天台風下雨,陰暗得如同有日蝕,它們都不會認錯"太陽應該的位置"。
我也就利用這一點,當派蒂站在某個角落時,就把那個角落對準太陽的方向,讓飛蟲們飛到派蒂面前,被吃掉。
派蒂是不認方向的,如同人,有些人信天命、拜鬼神;有些人自以為是天命,甚至自己在扮演鬼神,也就不信這些冥冥中的主宰。
小民們信法、守法、崇拜英雄;英雄們立法、修法,自己信自己。
派蒂是英雄,很漠然地看她出身的故鄉,也很漠然地看雪地上的陽光。
一個垂老的英雄,仍然不信天;一隻垂老的螳螂,依然是"陰殺之蟲"。
派蒂是真老了,老得不再能攀上玻璃隻能挂在紗布上。
也可能因為紗布上有她的卵,她在守護着自己的孩子。
多麼幸運的媽媽啊!當所有的螳螂媽媽都死了、掩在厚厚的白雪之下,她居然還能搖動着自己嬰兒的床。
昨天剩下的那隻蟋蟀,已經被她咬死了,隻咬死,沒吃下去。
我就又丢進三隻,看看她的反應。
三隻蟋蟀進了瓶子,還以為到了樂土,遍地的屍體,在它們眼中,或許是遍地的佳肴。
隻見它們在蟲屍間鑽來鑽去。
冬天,開暖氣,空氣特别幹,那些蟲屍也就都被烤成了肉幹,當蟋蟀們走過時,發出"沙沙沙沙"的秋林朽葉的聲音。
派蒂沒有動,隻是回頭看了看,她的"雙鉗"不再舉起,而是向前伸。
如同一個捐出一切的老人,等待那些受贈者,照顧她的晚年。
當人老了,不再能出去買東西,甚至不再能出門,一切的金銀财寶,對他來說,也就沒了什麼意義。
隻是這讓我想起一位著名的收藏家,收藏了一輩子,隻進不出。
臨死,突然大賣收藏。
甚至手腳都不能動了,還躺在病床上和"買家"讨價還價。
據說,他趁着那口氣在,居然高價賣掉不少古董。
他這樣做是有道理的,如果他不賣,而由外行的子女,三文不值兩文地賣了,他一定死不瞑目。
不再舉起雙鉗的螳螂,就如同繳了械的神槍手,失去了一切的威武。
也就如同受傷倒地的盜匪,連婦孺都會過去踹他兩腳。
年輕時的死敵,在你中年成功時,可能成為你的朋友;中年時的死敵,在你年老時,會給你加倍的傷害。
新仇與舊恨,在你成功時,都不會出現;當你失敗時,他們則成為"摧枯拉朽"的力量。
如同年輕時受的肉傷與風寒,年老時便要一一發作。
蟋蟀們顯然看穿了派蒂,先在她的遠處走動,漸漸移到她的身邊。
一隻帶頭的,不斷鼓動翅膀,發出尖銳的聲音。
其餘兩隻也就忽左忽右地穿梭,像是發起一個抗争的遊行。
派蒂沒有動,冷冷地看着它們。
有一隻跳上她的背,她也沒反應。
蟋蟀則更加猖狂,甚至緊緊貼在她的身邊,用力拱她,尤其帶頭那隻,更是沖來沖去,如同一個被神力附體的乩童。
突然間,兩隻蟋蟀跳
這種太陽是假的,雖然因為樹葉全落光了,又經過雪地的反射,而顯得特别亮,卻連屋檐上垂的冰柱都無法融化。
在北方最能感受季節的變化,也就是最能知道陽光的斜度。
春夏秋冬,說穿了,都是因為日照的時間和角度不同造成的。
我把派蒂的罐子,從書櫃移到窗邊,沐浴在一片早晨的陽光裡。
夏天我是不能這樣做的,因為螳螂是"陰殺之蟲",天生就愛躲在葉子下面。
而且陽光曬進玻璃罐,産生"溫室效應",足以把派蒂烤死。
所以隻有到下午,陽光照不進窗裡,我才會把派蒂移過去。
蟋蟀也一樣,它們更是屬于陰暗和夜晚的昆蟲,我手上的蟋蟀都是寵物商店特别培養的,所以能活在冬天。
它們被我放在屋子的角落,倒也自得其樂,尤其公的,總叫個不停,有時候我抓它們喂派蒂,很殘酷地把蟋蟀瓶子就放在旁邊,看着派蒂捕殺,它們也不驚恐,仍然喝水、吃東西、唱歌。
在這個嚴冬時節,本來就不應該有蟋蟀,它們能夠被生、被養,也就寫了被殺。
"命運苟如此,且随天地歌"。
不歌,又如何? 派蒂在罐子裡,看一片白皚皚的世界。
她的老家——那棵牡丹花,早落盡了葉子,像是幾根枯枝,立在雪中。
窗前的長青灌木叢,也凍得垂下了葉子。
許多植物,能随着溫度的變化,調整它們葉子的斜度,愈冷愈垂頭,像是卑微的奴隸,站在風雪裡,聽候命運的差遺。
昆蟲都對陽光特别靈敏;過去我抓的小蟲,尤其是蜜蜂,放進派蒂的罐子裡,總是朝着同一個角度沖,那角度必定是太陽的方向。
即使當天台風下雨,陰暗得如同有日蝕,它們都不會認錯"太陽應該的位置"。
我也就利用這一點,當派蒂站在某個角落時,就把那個角落對準太陽的方向,讓飛蟲們飛到派蒂面前,被吃掉。
派蒂是不認方向的,如同人,有些人信天命、拜鬼神;有些人自以為是天命,甚至自己在扮演鬼神,也就不信這些冥冥中的主宰。
小民們信法、守法、崇拜英雄;英雄們立法、修法,自己信自己。
派蒂是英雄,很漠然地看她出身的故鄉,也很漠然地看雪地上的陽光。
一個垂老的英雄,仍然不信天;一隻垂老的螳螂,依然是"陰殺之蟲"。
派蒂是真老了,老得不再能攀上玻璃隻能挂在紗布上。
也可能因為紗布上有她的卵,她在守護着自己的孩子。
多麼幸運的媽媽啊!當所有的螳螂媽媽都死了、掩在厚厚的白雪之下,她居然還能搖動着自己嬰兒的床。
昨天剩下的那隻蟋蟀,已經被她咬死了,隻咬死,沒吃下去。
我就又丢進三隻,看看她的反應。
三隻蟋蟀進了瓶子,還以為到了樂土,遍地的屍體,在它們眼中,或許是遍地的佳肴。
隻見它們在蟲屍間鑽來鑽去。
冬天,開暖氣,空氣特别幹,那些蟲屍也就都被烤成了肉幹,當蟋蟀們走過時,發出"沙沙沙沙"的秋林朽葉的聲音。
派蒂沒有動,隻是回頭看了看,她的"雙鉗"不再舉起,而是向前伸。
如同一個捐出一切的老人,等待那些受贈者,照顧她的晚年。
當人老了,不再能出去買東西,甚至不再能出門,一切的金銀财寶,對他來說,也就沒了什麼意義。
隻是這讓我想起一位著名的收藏家,收藏了一輩子,隻進不出。
臨死,突然大賣收藏。
甚至手腳都不能動了,還躺在病床上和"買家"讨價還價。
據說,他趁着那口氣在,居然高價賣掉不少古董。
他這樣做是有道理的,如果他不賣,而由外行的子女,三文不值兩文地賣了,他一定死不瞑目。
不再舉起雙鉗的螳螂,就如同繳了械的神槍手,失去了一切的威武。
也就如同受傷倒地的盜匪,連婦孺都會過去踹他兩腳。
年輕時的死敵,在你中年成功時,可能成為你的朋友;中年時的死敵,在你年老時,會給你加倍的傷害。
新仇與舊恨,在你成功時,都不會出現;當你失敗時,他們則成為"摧枯拉朽"的力量。
如同年輕時受的肉傷與風寒,年老時便要一一發作。
蟋蟀們顯然看穿了派蒂,先在她的遠處走動,漸漸移到她的身邊。
一隻帶頭的,不斷鼓動翅膀,發出尖銳的聲音。
其餘兩隻也就忽左忽右地穿梭,像是發起一個抗争的遊行。
派蒂沒有動,冷冷地看着它們。
有一隻跳上她的背,她也沒反應。
蟋蟀則更加猖狂,甚至緊緊貼在她的身邊,用力拱她,尤其帶頭那隻,更是沖來沖去,如同一個被神力附體的乩童。
突然間,兩隻蟋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