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超級殺手的養成
關燈
小
中
大
亂世
十月一日
突然,秋天就到了!前兩天深夜,屋裡的暖氣動起來,吹出整個夏天的灰塵,搞得全家敏感了好幾天。
葉子也開始變色了,日本丹楓由綠漸漸轉紅;加拿大糖楓(sugarMaple),從樹梢開始染上一塊、一塊的豔紅;橡樹(Oak)的葉子開始脫水,因為少了水分,而變成焦紅色。
高高的桦樹(sweetBirch),則一下子全轉成了黃色;風一吹,就滿天飛舞。
傍晚和清晨有"嘎嘎嘎"的大雁,成群從天際掠過。
早晨和晚上是例行的飛翔訓練,為它們即将來到的"遠征"熱身;其他時候則在公園裡徜徉,拉得滿地一條條綠色的糞便。
以前我家請了一位從上海來的管家,什麼菜都會燒,就是用鹽、用油特多,又愛帶着我八十多歲的老母出遊。
有一次居然發了奇想,要我老娘幫她到公園捉大雁回來烤。
結果被公園裡的人說了。
我希望是"說",不是"罵"。
若是挨罵,就太丢中國人臉了。
保育野生物是這些年來最熱門的話題,當我住在灣邊(Bayside)的時候,附近的公園曾經挂出一個告示,說政府批下大筆經費,要作全面的整修。
接下來一年多,就見挖土機進進出出,先把湖邊的大石塊搬走,又推了好多土到水裡。
等那公園改建完成,隻見湖邊多了一大片比人還高的蘆葦,水邊長了許多兼蔑,乍看還以為到了野外。
相對地,給孩子和大人遊憩的地方,不但未見擴大,反而變小了。
然後,大雁多了、野鴨多了,還不知從哪兒飛來幾隻天鵝。
再隔些時,天鵝後面又跟了幾隻小天鵝。
想必它們都在那一大叢蘆葦裡築巢、孵蛋。
我家門前的這個公園,也接着一大片蘆蕩,一直伸,從海灣伸到内陸,接上愛麗湖(alleyPond),再由愛麗湖往西延伸,一路經過曾經辦過世界傅覽會的可樂娜公園到達曼哈頓的邊緣。
除了可樂娜公園和其間幾小塊經過開發,是"有人煙"的樣子,其他全是"野地"。
靠水的野地是徑地(Marsh),也是沼澤,據說最能淨化水土。
有毒的廢水,經過這兒,被植物吸收、細菌分解而淨化了。
各種鳥類在這兒聚集、繁殖,又利用下面"河口"的沙灘曬太陽、覓食。
當退潮的時候,我常帶着女兒順着沙灘走,走很遠,看白鴛鴛、綠頭鴨(mallardDuck、夜鹭(NightHeron)、海鷗和長腳的麻(Rittern),在那裡玩耍、找東西吃。
河口,是浮遊生物聚集的地方,也就吸引了許多吃浮遊生物的魚蝦。
退潮,好多小魚、小暇都露出來,還有淡菜和蚝。
聰明的海鷗總把那些介殼類的東西叼起來;飛得高高的,再扔下。
一邊扔、一面往下俯沖、一面大聲叫,意思是:"這是我扔下去的,掉在地上打碎,好吃裡面的肉,你們千萬不準搶。
" 尤其是冬天,地上積了雪,軟軟的,摔不破硬殼。
海鷗就往鏟過雪的停車場扔,"啪啪啪"之聲不絕于耳。
又有一回,停車場沒鏟雪,我鏟了雪,它們居然扔到我家來,還對我大聲叫。
我的院子裡,夜間也常有防客,好幾次看見浣熊爬到窗外的大樹上,對着我看。
據說有些人家的門鈴按鈕發亮,它們還會去按鈴。
熊是夠聰明的,連吃東西,都識貨,自從嘗了我家的垃圾,就不去鄰居家了,專來我這兒——找中國食物。
野兔和雉雞也常在窗外散步,有一隻雉雞是瘸子,從來沒見過它飛,我實在搞不懂,它平常住在哪裡?還有那灰灰的野兔,常在我慢跑時蹲在路上,想必數量不少,它們又是在哪裡挖洞,怎麼過冬呢? 野兔的天敵,我沒見過,但是常聽它"嗚嗚嗚"的叫聲,一般說貓頭鷹隻在夜裡哭,不知為什麼,我家的貓頭鷹總在白天叫。
我猜它一定吃了不少小野兔,再不然就是地鼠,因為在松樹的下面,常看到它吃剩下的骨頭,有這血淋淋,帶着肉,十分恐怖。
在城市裡能見到野生的小動物,不但因為人們為它們保留"野地",更因為這些野地能相互連接。
于是一隻小鹿可以從曼哈頓那頭,跑幾十英裡,跑過
葉子也開始變色了,日本丹楓由綠漸漸轉紅;加拿大糖楓(sugarMaple),從樹梢開始染上一塊、一塊的豔紅;橡樹(Oak)的葉子開始脫水,因為少了水分,而變成焦紅色。
高高的桦樹(sweetBirch),則一下子全轉成了黃色;風一吹,就滿天飛舞。
傍晚和清晨有"嘎嘎嘎"的大雁,成群從天際掠過。
早晨和晚上是例行的飛翔訓練,為它們即将來到的"遠征"熱身;其他時候則在公園裡徜徉,拉得滿地一條條綠色的糞便。
以前我家請了一位從上海來的管家,什麼菜都會燒,就是用鹽、用油特多,又愛帶着我八十多歲的老母出遊。
有一次居然發了奇想,要我老娘幫她到公園捉大雁回來烤。
結果被公園裡的人說了。
我希望是"說",不是"罵"。
若是挨罵,就太丢中國人臉了。
保育野生物是這些年來最熱門的話題,當我住在灣邊(Bayside)的時候,附近的公園曾經挂出一個告示,說政府批下大筆經費,要作全面的整修。
接下來一年多,就見挖土機進進出出,先把湖邊的大石塊搬走,又推了好多土到水裡。
等那公園改建完成,隻見湖邊多了一大片比人還高的蘆葦,水邊長了許多兼蔑,乍看還以為到了野外。
相對地,給孩子和大人遊憩的地方,不但未見擴大,反而變小了。
然後,大雁多了、野鴨多了,還不知從哪兒飛來幾隻天鵝。
再隔些時,天鵝後面又跟了幾隻小天鵝。
想必它們都在那一大叢蘆葦裡築巢、孵蛋。
我家門前的這個公園,也接着一大片蘆蕩,一直伸,從海灣伸到内陸,接上愛麗湖(alleyPond),再由愛麗湖往西延伸,一路經過曾經辦過世界傅覽會的可樂娜公園到達曼哈頓的邊緣。
除了可樂娜公園和其間幾小塊經過開發,是"有人煙"的樣子,其他全是"野地"。
靠水的野地是徑地(Marsh),也是沼澤,據說最能淨化水土。
有毒的廢水,經過這兒,被植物吸收、細菌分解而淨化了。
各種鳥類在這兒聚集、繁殖,又利用下面"河口"的沙灘曬太陽、覓食。
當退潮的時候,我常帶着女兒順着沙灘走,走很遠,看白鴛鴛、綠頭鴨(mallardDuck、夜鹭(NightHeron)、海鷗和長腳的麻(Rittern),在那裡玩耍、找東西吃。
河口,是浮遊生物聚集的地方,也就吸引了許多吃浮遊生物的魚蝦。
退潮,好多小魚、小暇都露出來,還有淡菜和蚝。
聰明的海鷗總把那些介殼類的東西叼起來;飛得高高的,再扔下。
一邊扔、一面往下俯沖、一面大聲叫,意思是:"這是我扔下去的,掉在地上打碎,好吃裡面的肉,你們千萬不準搶。
" 尤其是冬天,地上積了雪,軟軟的,摔不破硬殼。
海鷗就往鏟過雪的停車場扔,"啪啪啪"之聲不絕于耳。
又有一回,停車場沒鏟雪,我鏟了雪,它們居然扔到我家來,還對我大聲叫。
我的院子裡,夜間也常有防客,好幾次看見浣熊爬到窗外的大樹上,對着我看。
據說有些人家的門鈴按鈕發亮,它們還會去按鈴。
熊是夠聰明的,連吃東西,都識貨,自從嘗了我家的垃圾,就不去鄰居家了,專來我這兒——找中國食物。
野兔和雉雞也常在窗外散步,有一隻雉雞是瘸子,從來沒見過它飛,我實在搞不懂,它平常住在哪裡?還有那灰灰的野兔,常在我慢跑時蹲在路上,想必數量不少,它們又是在哪裡挖洞,怎麼過冬呢? 野兔的天敵,我沒見過,但是常聽它"嗚嗚嗚"的叫聲,一般說貓頭鷹隻在夜裡哭,不知為什麼,我家的貓頭鷹總在白天叫。
我猜它一定吃了不少小野兔,再不然就是地鼠,因為在松樹的下面,常看到它吃剩下的骨頭,有這血淋淋,帶着肉,十分恐怖。
在城市裡能見到野生的小動物,不但因為人們為它們保留"野地",更因為這些野地能相互連接。
于是一隻小鹿可以從曼哈頓那頭,跑幾十英裡,跑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