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一個殺手的老去

關燈
逃家 十二月二十一日 "派蒂不見了!" 接到老婆電話,說昨天早上發現派蒂的罐子空了,一定是夜裡脫逃。

    她和女兒找遍屋裡的每個角落,又把每盆花的葉子翻開來看,怕派蒂藏在葉子下面,結果都沒有。

     "紗布蓋得好好的,它又咬不開,為什麼會脫逃呢?"我問。

     老婆遲疑了一下,說:"從她生完蛋,好像就不如以前那麼精神了。

    你不是說螳螂下完蛋就會死嗎?所以我前天喂她完東西,就隻把紗布蓋上,沒用橡皮筋綁起來。

    誰叫你的螳螂那麼鬼,才一晚上沒綁好,就溜掉了。

     "說不定順着牆,爬進了暖氣口,暖氣一動,就烤死了。

    "我說:"她走,也不一定是要越獄,說不定是該死了,不願意死在我們面前。

    " 許多動物似乎都有獨自面對死亡的個性。

    從小到大,我養過許多貓狗,每隻狗都死在眼前,死前還睜開眼睛看看我。

    卻沒有一隻貓,是在我眼前死掉的。

     其實我愛貓甚于愛狗,那些貓天天跟我一起睡,還坐在我腿上陪我做功課。

    可是為什麼它們都要偷偷跑掉,死在一個我不知道的地方? 對此,我母親曾有個解釋,說貓不死在家裡,知道自己要死,就會獨自跑出去。

    隻是我一直想不通,它們到底跑去了哪裡?為什麼讓我找不到? 我也曾懷疑,是"大人"把它的屍體藏起來,免得我看了傷心。

    可是自從經曆我最疼愛的一隻大黃貓的死,我就相信"貓會獨自面對死亡"這件事。

     那隻黃貓叫"劉貓",是我用眼藥瓶裝牛奶喂大的。

    冬天睡在我和妻的腳下,夏天睡在我們的枕頭上。

    但是它死那天,隻在半夜對着我的房門大叫了幾聲,我的母親還特别對它說"我們知道你生病不舒服,快睡吧!"然後它就一連幾天,不再出現。

    屋子關得很緊,我相信它一定躲在房子的地闆下,或死在了什麼地方。

     日本式的房子,有幾十坪大,下面全是空的,我怎麼找呢?我決定試着翻開一片榻榻米,再撬起下面的地闆,找找看。

    在撬開地闆之前,我祈禱:"劉貓,你要早死了,就死在我撬起的這塊地闆下面吧,不要讓我太為難。

    " 地闆撬起來,它的屍體正僵僵硬硬地躺在下面。

    而那裡,恰巧是我的床邊。

     我後來常想,貓真是有靈性的動物,它們或許會死在一個你找不到的地方,但是它的心靈總與你相通。

    "長相左右",或許每個死去的寵物的靈,都會與我們"長相左右"。

    于是,我現在想,派蒂會不會也自知将死,而不願死在主人的面前? 寵物有兩種不同的個性,一種像狗,是你的愛人,總聽你使喚、與你溫存,它們願意死在你的懷中。

    另一種像貓,并非呼之即來、揮之即去;它們有自己的個性,活着的時候,很獨立;死的時候,也很獨立。

    它們默默地離開,獨自面對生命的大限。

     人何嘗不如此?有些人重病,會希望老朋友去探望,會要親人日夜守在身邊。

    又有些人,會拒絕會客,甯願留給大家最美的印象。

    還有些,不願等到昏迷,被當作植物一般搶救,顯露出自己臨終的醜态。

    竟主動地投入死亡,或一個人藏起來,偷偷地死去。

     川端康成、張愛玲、三毛……不都是這樣嗎? 死本來就是隻能自己面對的事,沒有人能夠幫你接受死亡,更不會有人能真正告訴你以後是什麼樣子。

    死是我們從出生就每時每刻"走向"的,也是我們經常思想、好奇,并恐懼的一件事。

    死是一扇門,望着、望着,望了一輩子,隻見别人進去,不見人出來,終于有一天輪到我們自己。

    它多像一個謎底揭曉或彩券開獎、真相大白的時刻!隻是,當我們知道死是怎麼回事的時候,我們已經死了。

     所以我們可以說,死是"最大的痛苦",也是"所有痛苦的結束"。

    我們一生的痛苦,到這一刻都結束了。

    如果死後有另一個世界,死就沒什麼好恐懼,因為那隻是進入另一個空間。

    如果死後就完全消失了,也不會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