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少年殺手的蛻變
關燈
小
中
大
蛻變
八月三十一日
早晨沒去看它,猜它已經死了。
古人說"疾不問、死不吊",大概也是同樣的心理吧!即然知其必死,藥石網效,既然病者已形容枯槁,完全失去了昔日的風采,既然英雄已經拿不起武器,倒不如讓他自己安安靜靜地去死,也給我留下"當年美好"的回憶。
想起張愛玲,從一九七二年開始隐居,又不斷地搬家,不打電話,甚至很少寫信、很少正眼看陌生人。
偉大的作家居然不再有桌子,隻用幾個紙盒當書桌。
也不再有書架,甚至連自己的作品都扔到一角。
當然也可以這樣想,既然已經不是作家,又何必用書桌;既然作品已經完成,且不打算鑒往如來,又何必回頭看。
既然在人們心中早留下美好的才女印象,又何必用憔悴的容顔去破壞? 這螳螂雖然不太像螳螂,更稱不上什麼英雄。
但螳螂畢竟是螳螂,那相貌自然雄武,教人起敬。
如同綠野仙蹤(TheWizardofOz)裡的獅子,雖然無膽,畢竟是隻獅子,是獅子就多少有些與生俱來的尊榮,應該以獅子的禮來對待,不可對之吐口水,應該用上等棺木。
嘿嘿!想起溥儀,末代皇帝,讨了不少老婆,後來被分配看管花園,但怎麼說,他還是博儀,沒被當做普通人,而有了特别的待遇。
再看看,許多名人、偉人之後,管他上不上路,不也被認為該有些特别的氣質,該享些特殊的禮遇嗎? 一念及此,我想還是該去探視一下這沒種的螳螂,為它辦個小小的葬禮。
我一邊走向書房,一邊想:其實很簡單,像阿瑪迪斯一樣,把玻璃盒子打開,往抓到它的那個樹叢裡一倒,就解決了,而且算是還葬故鄉。
至于那隻還沒死的虎頭蜂、大螞蟻和蒼蠅,既然硬是走運,遇上個笨主子,沒被咬下頭來,而且日日等殺地拖到今天,還能留得一口氣,就應該被釋放。
所以,為主子辦喪事的時候,也正是為犯人辦喜事的時候,許多政治犯不都這樣嗎?說話得罪了聖上,甚或隻是為主子捶重了些,就被拖出去關了。
這主子死,不是天大的好事嗎? 這下可以了解了,太子誕生可以大赦天下。
新主子登基,也可以大赦天下,看來都是喜事,其實大有不同,何必說"新主子登基"?應該稱"舊主子下台"。
舊主子即然下台了,許多功過都可以重新認定,許多忠奸也可以再來評估。
何不表示寬厚,将"舊主子"關起來的人犯,一并赦了吧! "感謝天、感謝地、感謝祖宗爺爺奶奶!我的主子死了。
我有救了!"那虎頭蜂和蒼蠅、螞蟻被釋放的時候,不知會不會這樣喊。
來到書架前,往玻璃盒裡看。
吓一跳:大哪!怎麼一隻變兩隻了?隻見兩隻螳螂緊緊抱在一起,貼着盒底睡着,一動也不動。
難道是我那八十九歲的老母,又抓來一隻螳螂,偷偷放了進去?我猜,家裡就她這個老頑童,有可能。
小心翼翼地擡玻璃盒端到亮處,見到"一屍一鬼"。
原來那兩隻螳螂,一隻是死的"它",一隻是"它的鬼魂"。
可不是嗎?那鬼魂是半透明的,一模一樣地伸着腳、翹着屁股,隻是頭不太清楚,像脫下的面具,被卷在一起。
再搖搖,"它"還動,沒死!突然靈光一閃: "天哪!敢情它脫皮了。
" 跟着是悔恨:我怎麼那樣糊塗呢?它不吃不喝、不打不鬥,原來是等着脫皮。
還有,它不斷爬來爬去,又把頭緊緊靠在盒底,原來是為尋找個脫皮的好地方。
書上不是寫了嗎?因為身體要長大,外面的皮卻長不大,螳螂一生要脫五次皮。
每次都先不吃東西、懶洋洋好幾天,再找個樹枝,好好抓緊,頭朝下地從"舊衣服裡"鑽出來。
提到"舊衣服",使我想起"蟬衣",也就是"蟬蛻",那張牙舞爪挂在樹上的空殼,明明主子早不要它了,還緊抓着樹皮不放。
這不放是有道理的,隻有"死殼"不放,才能讓"新身"得以脫離,好整以暇地從舊衣服裡慢慢鑽出來,連每次個腳趾頭都完好無缺地"脫"出來。
再站在舊殼上休息,把翅膀晾幹。
現在訂了。
我趕快把玻璃盒子打開,将它拿出來,舊皮輕如無物地飄落,手上"四肢無力"的是新生的螳螂。
我真想知道,在無物可
古人說"疾不問、死不吊",大概也是同樣的心理吧!即然知其必死,藥石網效,既然病者已形容枯槁,完全失去了昔日的風采,既然英雄已經拿不起武器,倒不如讓他自己安安靜靜地去死,也給我留下"當年美好"的回憶。
想起張愛玲,從一九七二年開始隐居,又不斷地搬家,不打電話,甚至很少寫信、很少正眼看陌生人。
偉大的作家居然不再有桌子,隻用幾個紙盒當書桌。
也不再有書架,甚至連自己的作品都扔到一角。
當然也可以這樣想,既然已經不是作家,又何必用書桌;既然作品已經完成,且不打算鑒往如來,又何必回頭看。
既然在人們心中早留下美好的才女印象,又何必用憔悴的容顔去破壞? 這螳螂雖然不太像螳螂,更稱不上什麼英雄。
但螳螂畢竟是螳螂,那相貌自然雄武,教人起敬。
如同
嘿嘿!想起溥儀,末代皇帝,讨了不少老婆,後來被分配看管花園,但怎麼說,他還是博儀,沒被當做普通人,而有了特别的待遇。
再看看,許多名人、偉人之後,管他上不上路,不也被認為該有些特别的氣質,該享些特殊的禮遇嗎? 一念及此,我想還是該去探視一下這沒種的螳螂,為它辦個小小的葬禮。
我一邊走向書房,一邊想:其實很簡單,像阿瑪迪斯一樣,把玻璃盒子打開,往抓到它的那個樹叢裡一倒,就解決了,而且算是還葬故鄉。
至于那隻還沒死的虎頭蜂、大螞蟻和蒼蠅,既然硬是走運,遇上個笨主子,沒被咬下頭來,而且日日等殺地拖到今天,還能留得一口氣,就應該被釋放。
所以,為主子辦喪事的時候,也正是為犯人辦喜事的時候,許多政治犯不都這樣嗎?說話得罪了聖上,甚或隻是為主子捶重了些,就被拖出去關了。
這主子死,不是天大的好事嗎? 這下可以了解了,太子誕生可以大赦天下。
新主子登基,也可以大赦天下,看來都是喜事,其實大有不同,何必說"新主子登基"?應該稱"舊主子下台"。
舊主子即然下台了,許多功過都可以重新認定,許多忠奸也可以再來評估。
何不表示寬厚,将"舊主子"關起來的人犯,一并赦了吧! "感謝天、感謝地、感謝祖宗爺爺奶奶!我的主子死了。
我有救了!"那虎頭蜂和蒼蠅、螞蟻被釋放的時候,不知會不會這樣喊。
來到書架前,往玻璃盒裡看。
吓一跳:大哪!怎麼一隻變兩隻了?隻見兩隻螳螂緊緊抱在一起,貼着盒底睡着,一動也不動。
難道是我那八十九歲的老母,又抓來一隻螳螂,偷偷放了進去?我猜,家裡就她這個老頑童,有可能。
小心翼翼地擡玻璃盒端到亮處,見到"一屍一鬼"。
原來那兩隻螳螂,一隻是死的"它",一隻是"它的鬼魂"。
可不是嗎?那鬼魂是半透明的,一模一樣地伸着腳、翹着屁股,隻是頭不太清楚,像脫下的面具,被卷在一起。
再搖搖,"它"還動,沒死!突然靈光一閃: "天哪!敢情它脫皮了。
" 跟着是悔恨:我怎麼那樣糊塗呢?它不吃不喝、不打不鬥,原來是等着脫皮。
還有,它不斷爬來爬去,又把頭緊緊靠在盒底,原來是為尋找個脫皮的好地方。
書上不是寫了嗎?因為身體要長大,外面的皮卻長不大,螳螂一生要脫五次皮。
每次都先不吃東西、懶洋洋好幾天,再找個樹枝,好好抓緊,頭朝下地從"舊衣服裡"鑽出來。
提到"舊衣服",使我想起"蟬衣",也就是"蟬蛻",那張牙舞爪挂在樹上的空殼,明明主子早不要它了,還緊抓着樹皮不放。
這不放是有道理的,隻有"死殼"不放,才能讓"新身"得以脫離,好整以暇地從舊衣服裡慢慢鑽出來,連每次個腳趾頭都完好無缺地"脫"出來。
再站在舊殼上休息,把翅膀晾幹。
現在訂了。
我趕快把玻璃盒子打開,将它拿出來,舊皮輕如無物地飄落,手上"四肢無力"的是新生的螳螂。
我真想知道,在無物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