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殺手和他的主子
關燈
小
中
大
。
當她生産時從不哭喊,當她做愛時也不叫床。
她是端莊的淑女,讓人不由得想起中世紀宮廷穿着蓬蓬裙,搖着羽扇,微微傾身,與賓客寒暄的貴婦。
她甚至是會飛的天使。
但不到必要,絕不展示。
她是莊姜,《詩經》中最美的女子。
高高的個兒、寬寬的額、螓首蛾眉、美目盼兮。
她也如莊姜一般"衣錦美衣",裡面穿着華麗的錦鍛,外面罩件褐色的單袍。
那錦鍛裙子穿在腰的位置,罩袍稍高一些,有時候還绲個綠邊。
當她把這四片薄如翅的衣衫揚起時,有綠條、有紅花,還有金粟,真是美極了。
更美的,是當她"執行任務"時。
褐綠色的罩袍,在樹林中成為最佳的"迷彩衣"。
她淩波微步,一寸寸向目标接近。
她的眼裡沒有柔情也沒有仇恨;她的手穩得不會發出一點震顫;她的心如平常一般跳動;她的呼吸依舊那麼均勻。
她冷冷地看着,不是看人、不是看物、不是看一個有生命的東西,隻是瞄準"目标"。
對每個職業殺手而言,都隻有"目标",沒有"人"。
因為有了人,就有了情,有了情,造成一點猶疑,就是殺手被毀滅的時刻。
終老故鄉的殺手不多。
能夠終老的都看來不再像殺手。
而像慈眉善目的老人。
殺手晚年的平靜,如同少年時扣扳機時的平靜,像沒有一絲波紋的湖水。
所以殺手也是不易生皺紋的。
沒有哭、沒有笑的臉,平平的、靜靜的,像是入定。
入定的手最穩,能直指人心。
入定的臉最年輕,所以派蒂雖然已經壯年,依然年輕得像是少女——無邪的少女,不必設防。
鬥智十月五日 昨天我想"殺手"這個詞,又想了一夜。
這世界上有誰是真正的殺手?又有誰是被獵殺的對象呢? 英文裡也有所謂"掠奪者(predator)和"被撲食的動物(prey)",這些詞就更武斷了。
最起碼,那是隻從一個角度來看事情。
如果由整體看,這世上有哪個"殺手"不是被"獵殺者",又有哪個"被獵殺者"不是"殺手"呢? 所謂"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就說出了螳螂同時被黃雀獵殺的對象。
所謂"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也是同樣的道理。
整個宇宙就是個周而複始的東西,一個吃一個、一個養一個。
誰知道我們不是被更高等的某個主宰所養的小動物?且像"鬥蛐蛐"一樣,故意挑撥出一些紛争,灑點水、噴口氣,制造一些天滅;用天滅逼出人禍,然後看一群人打打殺殺、改朝換代。
說不定我們隻是被更高主宰者養在地球上的小東西。
我們也被替換、被獵殺、被疼愛、被遺棄或被拯救。
每天在花園裡,為派蒂的飲食奔勞。
或趴在地上挖蟋蟀的洞,或翻開瓜葉找大黑蜂、或爬到樹上捕捉大黃蜂。
我漸漸發現,别看這麼一個小院子,裡面也有許多争戰、許多厮殺。
所幸這厮殺也像人的世界,隻是偶爾在某些地區發生。
經過長期的鬥争,弱者早被淘汰了。
剩下的,則各自劃分勢力範圍,盡量保持"接觸而不沖突",或"各自表述"的狀态。
于是你可以看見同一朵大花,上面停了三種不同的蜂,各吃各的,誰也不咬誰。
你也可以看見一朵小花,裡面停了一隻蜜蜂,外面一隻特大的虎頭蜂飛來飛去,硬是耐心地等,等小蜜蜂吃足了,再進去吃。
要生存,就得知道"忍"、知道"讓"。
知道把"所有權"先放到一邊,共同捕魚、共同開發。
因為這世上根本沒有真正的獨占,隻有共同的所有。
當每個人都想作"唯一的所有者"時,紛争就會不斷,到最後誰也不得安甯。
"物競天擇,适者生存"!這"适者"不是最強的,而是最能适應者、最能妥協者。
大概也因為這千年萬代的妥協,每種昆蟲的個性、食性和飛行的方法都不一樣。
當我剛開始抓它們的時候,因為不了解,總是撲空。
直到經過一個多月的練習,搞清每隻蟲的個性之後,才變得易如反掌。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
如果我在花叢上"罩到"一隻蜜蜂,它一定是往上飛,飛進我的袋子。
相反地,如果我罩到一隻蒼蠅,它八成往下鑽,從花的葉子間跑得無影無蹤。
我常想:蜜蜂就像馬,馬是逆風的動物,"馬鳴風蕭蕭",馬總是迎風長嘶。
至于蒼蠅,則像牛。
牛是順風的動物,"俯首甘為為孺子牛",牛總是低着頭、順風走,任人牽,任人騎。
我想每個人都會願意作"迎風長嘶"的馬,而不願作"順風俯首"的牛。
隻是從捕捉蜜蜂和蒼蠅的經驗中,我了解為什麼那皮膚又軟又沒有武裝、更不團結的蒼蠅,能存活到今天,而且比蜜蜂散布得更廣。
會鑽洞的蒼蠅,當然比隻會向着光明高飛的蜜蜂,更能适應這個現實的世界。
會吃糞的小人,也當然比隻吃蜜的蜜蜂,更能"多福、多壽、多子孫"。
連我,都甯願抓蜜蜂,而不愛抓蒼蠅。
除了要弄清蟲子的個性,還得了解它們出現的時辰。
譬如下雨天,蟲都躲起來,抓不到;夏天中午,大太陽的時候,蟲也可能怕熱而不出動。
隻有一大早和傍晚,一個是因為餓了一夜,它們急着找東西吃;"一個是馬上要天黑,如同準備收攤的小販,急着做最後一筆生意,所以蟲子特别多。
(按:此處的蟲子,主要指蜂蝶之類。
)同樣的道理,在連續幾天大雨,突然放晴的日子,它們也特别勤快,大家熙來攘往地,忙着在花間穿梭。
連續幾個大太陽天之後,如果你在地上灑些水,又會有不少飛蟲趕來喝水。
不看它們喝水,你絕不能了解它們有多渴,也不會同情這些可憐蟲。
當一隻虎頭蜂在草地上飛來飛去的時候,大約有兩種可能一—— 如果那是個潮濕的日子,你大約可以猜,它是在找其他蟲的屍體。
虎頭蜂吃"葷",它們不但在現場吃,而且會把蟲屍,一小塊、一小塊地運回家裡,喂它們的孩子。
如果當天是個大旱天,那虎頭蜂就八成是在找水喝。
它們會鑽進葉鞘裡吸水,或咬多汁的花朵來解渴。
它們也會飛進樹林,找地上的行葉。
那些變變卷起來的葉子裡,常會積存雨水,加上樹林裡陰暗、不易蒸發,裡面的水可以積上好幾天。
萬一幹旱的時間太長,連這種朽葉和葉鞘裡都喝不到水,附近又沒有任何水塘或多汁的植物,那虎頭蜂就會抓狂了。
這時候,我隻要在地上灑一點水,立刻就會飛來一大批小家夥。
虎頭蜂、黃夾克、
當她生産時從不哭喊,當她做愛時也不叫床。
她是端莊的淑女,讓人不由得想起中世紀宮廷穿着蓬蓬裙,搖着羽扇,微微傾身,與賓客寒暄的貴婦。
她甚至是會飛的天使。
但不到必要,絕不展示。
她是莊姜,《詩經》中最美的女子。
高高的個兒、寬寬的額、螓首蛾眉、美目盼兮。
她也如莊姜一般"衣錦美衣",裡面穿着華麗的錦鍛,外面罩件褐色的單袍。
那錦鍛裙子穿在腰的位置,罩袍稍高一些,有時候還绲個綠邊。
當她把這四片薄如翅的衣衫揚起時,有綠條、有紅花,還有金粟,真是美極了。
更美的,是當她"執行任務"時。
褐綠色的罩袍,在樹林中成為最佳的"迷彩衣"。
她淩波微步,一寸寸向目标接近。
她的眼裡沒有柔情也沒有仇恨;她的手穩得不會發出一點震顫;她的心如平常一般跳動;她的呼吸依舊那麼均勻。
她冷冷地看着,不是看人、不是看物、不是看一個有生命的東西,隻是瞄準"目标"。
對每個職業殺手而言,都隻有"目标",沒有"人"。
因為有了人,就有了情,有了情,造成一點猶疑,就是殺手被毀滅的時刻。
終老故鄉的殺手不多。
能夠終老的都看來不再像殺手。
而像慈眉善目的老人。
殺手晚年的平靜,如同少年時扣扳機時的平靜,像沒有一絲波紋的湖水。
所以殺手也是不易生皺紋的。
沒有哭、沒有笑的臉,平平的、靜靜的,像是入定。
入定的手最穩,能直指人心。
入定的臉最年輕,所以派蒂雖然已經壯年,依然年輕得像是少女——無邪的少女,不必設防。
鬥智十月五日 昨天我想"殺手"這個詞,又想了一夜。
這世界上有誰是真正的殺手?又有誰是被獵殺的對象呢? 英文裡也有所謂"掠奪者(predator)和"被撲食的動物(prey)",這些詞就更武斷了。
最起碼,那是隻從一個角度來看事情。
如果由整體看,這世上有哪個"殺手"不是被"獵殺者",又有哪個"被獵殺者"不是"殺手"呢? 所謂"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就說出了螳螂同時被黃雀獵殺的對象。
所謂"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也是同樣的道理。
整個宇宙就是個周而複始的東西,一個吃一個、一個養一個。
誰知道我們不是被更高等的某個主宰所養的小動物?且像"鬥蛐蛐"一樣,故意挑撥出一些紛争,灑點水、噴口氣,制造一些天滅;用天滅逼出人禍,然後看一群人打打殺殺、改朝換代。
說不定我們隻是被更高主宰者養在地球上的小東西。
我們也被替換、被獵殺、被疼愛、被遺棄或被拯救。
每天在花園裡,為派蒂的飲食奔勞。
或趴在地上挖蟋蟀的洞,或翻開瓜葉找大黑蜂、或爬到樹上捕捉大黃蜂。
我漸漸發現,别看這麼一個小院子,裡面也有許多争戰、許多厮殺。
所幸這厮殺也像人的世界,隻是偶爾在某些地區發生。
經過長期的鬥争,弱者早被淘汰了。
剩下的,則各自劃分勢力範圍,盡量保持"接觸而不沖突",或"各自表述"的狀态。
于是你可以看見同一朵大花,上面停了三種不同的蜂,各吃各的,誰也不咬誰。
你也可以看見一朵小花,裡面停了一隻蜜蜂,外面一隻特大的虎頭蜂飛來飛去,硬是耐心地等,等小蜜蜂吃足了,再進去吃。
要生存,就得知道"忍"、知道"讓"。
知道把"所有權"先放到一邊,共同捕魚、共同開發。
因為這世上根本沒有真正的獨占,隻有共同的所有。
當每個人都想作"唯一的所有者"時,紛争就會不斷,到最後誰也不得安甯。
"物競天擇,适者生存"!這"适者"不是最強的,而是最能适應者、最能妥協者。
大概也因為這千年萬代的妥協,每種昆蟲的個性、食性和飛行的方法都不一樣。
當我剛開始抓它們的時候,因為不了解,總是撲空。
直到經過一個多月的練習,搞清每隻蟲的個性之後,才變得易如反掌。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
如果我在花叢上"罩到"一隻蜜蜂,它一定是往上飛,飛進我的袋子。
相反地,如果我罩到一隻蒼蠅,它八成往下鑽,從花的葉子間跑得無影無蹤。
我常想:蜜蜂就像馬,馬是逆風的動物,"馬鳴風蕭蕭",馬總是迎風長嘶。
至于蒼蠅,則像牛。
牛是順風的動物,"俯首甘為為孺子牛",牛總是低着頭、順風走,任人牽,任人騎。
我想每個人都會願意作"迎風長嘶"的馬,而不願作"順風俯首"的牛。
隻是從捕捉蜜蜂和蒼蠅的經驗中,我了解為什麼那皮膚又軟又沒有武裝、更不團結的蒼蠅,能存活到今天,而且比蜜蜂散布得更廣。
會鑽洞的蒼蠅,當然比隻會向着光明高飛的蜜蜂,更能适應這個現實的世界。
會吃糞的小人,也當然比隻吃蜜的蜜蜂,更能"多福、多壽、多子孫"。
連我,都甯願抓蜜蜂,而不愛抓蒼蠅。
除了要弄清蟲子的個性,還得了解它們出現的時辰。
譬如下雨天,蟲都躲起來,抓不到;夏天中午,大太陽的時候,蟲也可能怕熱而不出動。
隻有一大早和傍晚,一個是因為餓了一夜,它們急着找東西吃;"一個是馬上要天黑,如同準備收攤的小販,急着做最後一筆生意,所以蟲子特别多。
(按:此處的蟲子,主要指蜂蝶之類。
)同樣的道理,在連續幾天大雨,突然放晴的日子,它們也特别勤快,大家熙來攘往地,忙着在花間穿梭。
連續幾個大太陽天之後,如果你在地上灑些水,又會有不少飛蟲趕來喝水。
不看它們喝水,你絕不能了解它們有多渴,也不會同情這些可憐蟲。
當一隻虎頭蜂在草地上飛來飛去的時候,大約有兩種可能一—— 如果那是個潮濕的日子,你大約可以猜,它是在找其他蟲的屍體。
虎頭蜂吃"葷",它們不但在現場吃,而且會把蟲屍,一小塊、一小塊地運回家裡,喂它們的孩子。
如果當天是個大旱天,那虎頭蜂就八成是在找水喝。
它們會鑽進葉鞘裡吸水,或咬多汁的花朵來解渴。
它們也會飛進樹林,找地上的行葉。
那些變變卷起來的葉子裡,常會積存雨水,加上樹林裡陰暗、不易蒸發,裡面的水可以積上好幾天。
萬一幹旱的時間太長,連這種朽葉和葉鞘裡都喝不到水,附近又沒有任何水塘或多汁的植物,那虎頭蜂就會抓狂了。
這時候,我隻要在地上灑一點水,立刻就會飛來一大批小家夥。
虎頭蜂、黃夾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