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詩社共吟題裡句 枕函如對鏡中人

關燈
第十二回詩社共吟題裡句枕函如對鏡中人 七言律句詩曰: 閨中韻友喜來臨,刻燭分題助快吟。

    已愛師生勤款接,更憐仆婢亦知音。

    聽來戲谑供歡笑,問到工夫識淺深。

    誰道主人存别意,好從枕畔話同心。

     卻說瑤華問着揚清,趙三姑因何而笑,揚清道:“郡主不要睬他。

    ”瑤華遂也不問。

    細看楊貞山,年紀約莫三十五六,生得面如鵝卵,兩道修眉,十分清秀,兩頰腮有幾點微麻,略嫌口闊齒露,穿着一身缟素。

    又看趙三姑是個瓜子臉,眉目俊秀,鼻梁稍陷,櫻桃小口,頤颌甚闊,未語先笑,卻甚有豐緻,衣飾亦甚鮮明。

    再看李揚清是圓面廣額,眉還纖細,眼睛微帶着瞟,鼻口還端正,一雙好手,衣飾不如趙三姑,卻有舊家氣象。

    這三人也把瑤華細看。

     瑤華又令使女們送茶送果,又問了各人的官閥,他三個一一回答了。

    瑤華問楊貞山道:“楊姐姐的服色是何人的?”貞山道:“小妹已是未亡人,故屏除豔服。

    ”瑤華道:“青年遭此,亦甚可傷。

    ”貞山道:“薄命人應當如此。

    ”趙三姑道:“我們楊家姐姐是個大能人,可惜隻身了。

    ”瑤華又問:“李姐姐額際像是新開的?”趙三姑代言道:“結缡才彌月,乘其歸甯之便,就拉了他來。

    ”楊貞山道:“趙小姐真個不情。

    ”大家又笑了一回。

     隻見蕉葉手中拿了一大些帖,三四個本頭來,禀道:“令史傳知,四個義學教授都訪請了,這是他們的手本,那是各人送的詩文稿本。

    ”瑤華道:“說我知道就是了。

    把這些東西送去師父看。

    ”蕉葉遂送往裡間去了。

     三姑道:“請問師父是那一位?”瑤華道:“就是小妹學業的師父。

    ”這三個道:“莫非是女師父麼?”瑤華道:“正是。

    ”三姑道:“我們不知,連禮都沒有備得。

    ”随喚仆婦道:“你去對家丁說,王府裡還有一位師父,着他們先代備我們三個人的帖子,并老爺們的腳色手本,速速送來,好去拜見。

    ”遂各各立起身來,執事人連桌擡下,款待下人。

    瑤華讓他們在西間裡坐了閑話。

     不多時,仆婦送到帖子,三姑就對瑤華道:“相懇郡主差一位尊使,引這老妪去師父那邊投帖,小妹們還求郡主引進。

    ”瑤華道了不當,遂叫桃紅引了進去。

    一會兒出來道:“師父說:“不敢當各位小姐的駕,且請到園内少坐,随後便來拜見。

    ”這三個道:“理該小妹們先去叩拜才是。

    ”瑤華道:“敝業師本不敢當,他既說到花園相會,就依他便了,且請到園中閑步閑步。

    ”遂吩咐這四個小厮先去知會。

     瑤華同了這四婢陪進園來,各處走了一走,就在仁知軒坐下,就有副史的女人獻茶。

    大家問些所學,三姑道:“郡主學習詩文,難道就沒有幾個伴讀的麼?”瑤華指着這八個子女道:“這都是小妹的伴讀。

    ”貞山道:“他們的功夫自然也好的了。

    ”瑤華道:“這八個子女,與小妹差不多的年紀,很大的也不過一歲,自四五歲上一齊學業長大,小妹所學的,他們都會。

    ”三人吃驚道:“這工夫就深了,不是王爺府上,誰家能夠培植?”三姑們走到這八個子女跟前,就要行禮,瑤華再三辭讓,才各就位。

    貞山說道:“少間做詩,這八位哥兒、姐兒少不得也要請教。

    ”瑤華道:“小妹在家中亂道,原有他們的分兒。

    今日尊客在前,如何敢放肆。

    ”三姑道:“郡主休如此說,小妹們到王爺這裡,就同哥兒、姐兒們一般,何也稱客。

    況詩乃韻事,既能詩,豈有不請教之理?” 忽見周青黛來說:“師父來了。

    ”貞山忙叫下人鋪設氈毯,三人整衣齊立,道:“是這位師父,必定是六七十歲的老婆子。

    ”遠遠望見遊廊中來的一位,不過是三十來歲的佳人,衆人還道不是,又望後邊來的。

    瑤華知覺,遂對這三個說道:“這來的就是敝業師。

    ”這三個說道:“吓!還是這樣後生麼?”說着,已見到了。

    各人迎上來,請無礙子上坐,意欲參拜,無礙子連忙推遜,大家平拜了,撤去氈毯,分賓主坐下。

    這三個那裡肯坐,瑤華上前道:“三位姐姐究竟是客,敝業師住在這裡,自無僭坐的道理。

    ”再四說了,才各坐下。

     三個人仔細把無礙子一看,覺得另是一樣,各人肚裡自忖:怪不道瑤華學力富厚,原來得了這個名師,自然與衆不同了。

     無礙子問瑤華各位的姓氏,瑤華一一宣明。

    無礙子道:“難得三位到來,王爺因小徒未有廣見,故有征詩之舉,其實所學甚淺。

    ”三個人道:“師父過謙了。

    女學生們都是來求師父和郡主教導的。

    ”各人謙抑了一回,就擺上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