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回 劍仙陰護空中至 長史窮途意外逢
關燈
小
中
大
,忙合掌向空道:“如果師父來救弟子,萬望現形明示。
”卻又一無影響,甚是煩悶。
忽聞外房阿巧在榻上喊道:“好了!”瑤華忙問道:“你怎麼就好了?”阿巧道:“我正睡着昏沉沉的,眼前忽然亮了,見一位女娘,在我身上撫摸了一回,對我說道:你的災難已過,我來救你,好伏侍你主人。
又在我面上吹了口氣,覺得一陣花香,渾身就松爽了。
故此好說了。
”瑤華心上明白,必是無礙子來相救。
遂立起身來,又望空拜謝。
又令阿巧往外間看視楊桑二人可曾好些?恰好貞山進房來聽見,回道:“他們兩個人都在昏昏沉沉之際,并不見輕松。
”又見阿巧,道:“姐姐你倒好了?”阿巧道:“夢裡見一位女娘來救我的。
”貞山道:“既如此,他們兩位也容易好的。
”瑤華遂留貞山在房内,他仍然打坐。
不題。
再說阿新去太原,與典内說明,并又付二十萬兩号票,令其往京轉一回。
一面促令催車,載運現在二十萬兩,傳述公主之意,付交汾州庫府。
眼見辦理齊全,始辭回複命,仍舊駕雲而回。
行到山崗,正要落下雲頭,隻見一道黑氣,從南邊山中騰起飛入廟中,甚覺駭異,且不落下,遂直往這道黑氣所起之處。
瞬息之間已到,見在深山一個草庵内,遂下雲頭,悄入庵内,見有四五個僧人,着地坐在佛座下,默誦咒語。
又見佛案上,用草紮着五個人形,俱有符書壓鎮在人形之上,這段黑氣就從符内騰出。
又細看那幾個僧人,似乎都在廟内見過的。
心上想道:怎麼又在這裡?猛然想起道:這些僧人都赴水逃遁,原來卻在這裡。
又聞楊靜夫曾拷究那個僧人說:内中一個僧人會詛咒法。
想必就在這裡詛咒了。
不知廟中可曾着他的道兒?想着這些秃驢實在可惡,若不剪除還了得麼!遂起了一陣惡風,将草房刮倒,将這一衆僧人,在空中一個一個的摔下來,都跌得粉身碎骨。
又吐一口心火,把這些人形都燒毀了。
然後撥轉雲頭,才入齋來。
阿巧見阿新回來,忙把報知瑤華。
瑤華正在打會,亦即起身,走出房來。
阿新也迎面而至,将往太原之事回明白了。
瑤華亦将楊靜夫三人起病緣由說了一遍,并說自己也遇着黑氣撲來,想是我師父暗中保佑,故不病倒。
阿新也将所為之事一一回明。
瑤華道:“師父也說,俟你回來,即可消此厄難。
這些秃驢已死,他們兩個也可不藥而愈。
”阿新道:“隻須婢子與他們解退魔氣,就可起床。
”瑤華道:“水消退了沒有?”阿新道:“也隻在這幾天便可消涸了。
”說罷,遂去看楊桑二人,将魔氣解退,令其漸漸調養。
又耽擱了三四日,水才消退。
楊桑二人亦已痊愈。
瑤華遂令楊靜夫,往汾州報知地方官,說我往五台山進香,途次遇水,暫避僧寺,因見百姓遭此大難,心甚不忍,帶有銀兩在此,可以赈濟,以救一方生靈。
速令地方官查明被災處所,速速造冊報來,以便給銀赈濟。
并撥一名推官來,勘問寺僧不法之事。
靜夫領命而往。
又令阿新往探太原銀兩曾否運到。
遂各分頭而去。
一面令阿巧、桑二、楊貞山三個收拾行裝,各人俱濃妝以待。
隔了半日,靜來帶同府縣及推官來寺中請安,随後又有營伍将弁皆來請安,備有轎馬,請進城下行館安歇。
瑤華令桑二傳話出來,令知府速督各縣,分查戶口,造冊具報,以便以帑赈濟災民,不必在此等候。
府縣皆諾諾而退,又将僧人交與推官,審勘辦理不法之事。
被搶藏窖婦女,亦發交各家領回,惟楊貞山留侍左右。
阿新亦回來報知,銀兩已運交府庫。
瑤華令将弁等護送進城。
遂即啟行,下了行館,催促趕辦。
暗暗又寫信與梅影,如主上問及赈濟之事,照此情形奏複。
仍令阿新馳送而去。
瑤華在汾州赈了兩個月,又值青黃不接,又赈了兩個月,見地方人民稍稍安貼,方才停止。
瑤華住在汾州四個多月,彼處大小文武,無為尊敬,被災人民俱捧香叩謝,日無間斷,甚覺快意。
這一晚,右臂嬌貴針浮動,急自收斂,遂擇日啟行。
一面送楊貞山回家,又與桑二商量,須行個遮眼法,作回河南光景。
卻好阿新也回,這五人仍舊改裝,往陝西進發。
瑤華欲令阿新去探流賊消息,阿新道:“流賊東奔西竄,從何探聽?公主且自奔前程。
”瑤華聽了,也索性聽從,惟在路悲傷不已。
數月間,已抵
”卻又一無影響,甚是煩悶。
忽聞外房阿巧在榻上喊道:“好了!”瑤華忙問道:“你怎麼就好了?”阿巧道:“我正睡着昏沉沉的,眼前忽然亮了,見一位女娘,在我身上撫摸了一回,對我說道:你的災難已過,我來救你,好伏侍你主人。
又在我面上吹了口氣,覺得一陣花香,渾身就松爽了。
故此好說了。
”瑤華心上明白,必是無礙子來相救。
遂立起身來,又望空拜謝。
又令阿巧往外間看視楊桑二人可曾好些?恰好貞山進房來聽見,回道:“他們兩個人都在昏昏沉沉之際,并不見輕松。
”又見阿巧,道:“姐姐你倒好了?”阿巧道:“夢裡見一位女娘來救我的。
”貞山道:“既如此,他們兩位也容易好的。
”瑤華遂留貞山在房内,他仍然打坐。
不題。
再說阿新去太原,與典内說明,并又付二十萬兩号票,令其往京轉一回。
一面促令催車,載運現在二十萬兩,傳述公主之意,付交汾州庫府。
眼見辦理齊全,始辭回複命,仍舊駕雲而回。
行到山崗,正要落下雲頭,隻見一道黑氣,從南邊山中騰起飛入廟中,甚覺駭異,且不落下,遂直往這道黑氣所起之處。
瞬息之間已到,見在深山一個草庵内,遂下雲頭,悄入庵内,見有四五個僧人,着地坐在佛座下,默誦咒語。
又見佛案上,用草紮着五個人形,俱有符書壓鎮在人形之上,這段黑氣就從符内騰出。
又細看那幾個僧人,似乎都在廟内見過的。
心上想道:怎麼又在這裡?猛然想起道:這些僧人都赴水逃遁,原來卻在這裡。
又聞楊靜夫曾拷究那個僧人說:内中一個僧人會詛咒法。
想必就在這裡詛咒了。
不知廟中可曾着他的道兒?想着這些秃驢實在可惡,若不剪除還了得麼!遂起了一陣惡風,将草房刮倒,将這一衆僧人,在空中一個一個的摔下來,都跌得粉身碎骨。
又吐一口心火,把這些人形都燒毀了。
然後撥轉雲頭,才入齋來。
阿巧見阿新回來,忙把報知瑤華。
瑤華正在打會,亦即起身,走出房來。
阿新也迎面而至,将往太原之事回明白了。
瑤華亦将楊靜夫三人起病緣由說了一遍,并說自己也遇着黑氣撲來,想是我師父暗中保佑,故不病倒。
阿新也将所為之事一一回明。
瑤華道:“師父也說,俟你回來,即可消此厄難。
這些秃驢已死,他們兩個也可不藥而愈。
”阿新道:“隻須婢子與他們解退魔氣,就可起床。
”瑤華道:“水消退了沒有?”阿新道:“也隻在這幾天便可消涸了。
”說罷,遂去看楊桑二人,将魔氣解退,令其漸漸調養。
又耽擱了三四日,水才消退。
楊桑二人亦已痊愈。
瑤華遂令楊靜夫,往汾州報知地方官,說我往五台山進香,途次遇水,暫避僧寺,因見百姓遭此大難,心甚不忍,帶有銀兩在此,可以赈濟,以救一方生靈。
速令地方官查明被災處所,速速造冊報來,以便給銀赈濟。
并撥一名推官來,勘問寺僧不法之事。
靜夫領命而往。
又令阿新往探太原銀兩曾否運到。
遂各分頭而去。
一面令阿巧、桑二、楊貞山三個收拾行裝,各人俱濃妝以待。
隔了半日,靜來帶同府縣及推官來寺中請安,随後又有營伍将弁皆來請安,備有轎馬,請進城下行館安歇。
瑤華令桑二傳話出來,令知府速督各縣,分查戶口,造冊具報,以便以帑赈濟災民,不必在此等候。
府縣皆諾諾而退,又将僧人交與推官,審勘辦理不法之事。
被搶藏窖婦女,亦發交各家領回,惟楊貞山留侍左右。
阿新亦回來報知,銀兩已運交府庫。
瑤華令将弁等護送進城。
遂即啟行,下了行館,催促趕辦。
暗暗又寫信與梅影,如主上問及赈濟之事,照此情形奏複。
仍令阿新馳送而去。
瑤華在汾州赈了兩個月,又值青黃不接,又赈了兩個月,見地方人民稍稍安貼,方才停止。
瑤華住在汾州四個多月,彼處大小文武,無為尊敬,被災人民俱捧香叩謝,日無間斷,甚覺快意。
這一晚,右臂嬌貴針浮動,急自收斂,遂擇日啟行。
一面送楊貞山回家,又與桑二商量,須行個遮眼法,作回河南光景。
卻好阿新也回,這五人仍舊改裝,往陝西進發。
瑤華欲令阿新去探流賊消息,阿新道:“流賊東奔西竄,從何探聽?公主且自奔前程。
”瑤華聽了,也索性聽從,惟在路悲傷不已。
數月間,已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