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回 大閱歸來傳相術 陛辭就道耀兵威

關燈
第十九回大閱歸來傳相術陛辭就道耀兵威 填詞曲調〔黃莺兒〕詞曰: 莫笑女嬌娃,受皇恩意氣,排雄兵十萬塵埃拜。

    叱風雲口開,揮須眉手擡,一番威武,旋旌旆過長街。

    精明相士,直與寫形骸。

     話說軍營内,一隊将官上前恭谒,即時揮去,軍政司早送上名冊,仍點兵部侍郎錢人龍。

    軍政司即将宣令、号旗交付。

    那錢人龍跪接了令旗,遂往下一展,陣内早有十餘員将官,飛奔前來迎接宣令官,那錢人龍就下樓去,也是一般公座了。

    又點上一名總兵官,即到當廳跪下,然後将令旗傳下來交付。

     那總兵接了令旗,就站在将台之東角,将旗一展,炮聲轟起,軍中鼓樂齊鳴,隊伍陣腳即時挪動,人馬齊齊調轉,排成陣勢,各展技能,真個雷霆布令,山嶽動搖。

    不一回,蟻聚蜂屯變化不測。

    約有兩個時辰,陣完歸隊,又發号令,各兵将試演雜技,如馬步箭、一切器械之類。

    瑤華看有技藝出衆之兵将,于冊内暗暗用筆記出。

    又有三四個時辰才完。

     遂有軍政司請入閱武樓後暫時休息。

    一會兒,排下膳來,瑤華于用膳之頃,将冊内記出之兵将,發交兵部堂官,按名再加挑選足額,定為出師弁兵。

    用膳畢,已據各官,将令繳回,禀明挑選齊全,另結隊伍伺候。

    又一會,兵部軍政司禀請祭纛神。

    瑤華遂下樓,坐馬到教場之中,祭了纛神,回身就在第三層公座,早有随營文武分做兩班禀恭。

     瑤華見固原鎮總兵祖世英,氣象峥嵘,點為中軍。

    又點大名鎮總兵孫朝貴與保定鎮總兵葉新同挂先鋒印,就當廳給付紮谕。

    又宣了号令,着軍政司立了榜文,如有違反條款,即按軍法從事。

    曉谕于二十三日辰時啟行,各各遵依。

     遂即起身,入朝複旨。

    有旨傳出,暫免朝見,俟陛辭時另有谕旨。

    瑤華遵旨回第。

    一路上看的人比前一發多了,你道為何?就是那日進新屋之時,衆人見了這一位花容月貌的公主,,又是出征的經略使,且其手下一班子女,個個都是畫上人兒,一傳兩,兩傳十,遂把個京師城都哄動了。

    這日又聽見要代皇帝閱兵,料想是戎裝打扮,騎馬下教場,比那一日坐轎更看得滋味,所以不止城中人,連城外遠鄉的人都來看熱鬧,如何不擠。

    前面這些步兵,拿着皮鞭、木棍,一味混打,那裡打得開,除非打死,要躲避退讓,斷沒有一點空隙,那中軍沒了法,隻得傳了一百名馬兵,放辔沖開,才得回到府中。

    進到裡面,還聽得外邊人聲沸騰,直到二更後,才得清靜。

     再說瑤華一到樓下,連連的喚婢女來,快些替我把盔除下。

    随将盔除了,又令人速速卸甲,這幾個手忙腳亂,才卸下去了甲,即奔入房間,倒在榻上喘息。

    婢女們也各卸除了盔甲,梅影連忙的進來,問道:“公主怎麼不自在?”瑤華道:“我長了十六歲,那裡受這般苦。

    這那裡是盔,分明是腦箍,甲也不是甲,隻算捆縛了一天,若穿戴了這個東西,還想去殺賊,隻好去送把賊殺。

    ”梅影道:“公主是金枝玉葉,自然禁受不起,就是婢子們,雖是下賤,卻自幼伴着公主長大,又何曾受過這樣拘束,如今事已到此,恐還不止這一日哩。

    ” 正說着,素蘭們三個也進房來問安,瑤華隻是躺着,問起情由,大家都一齊叫苦。

    隻見周青黛來道:“我也打聽了,這兵部送來的盔甲,原是藏着不穿戴的,遇有什麼迎喜神迎霜降時,叫人擡着把人看的。

    要穿須要自家另做襯盔軟甲,才能時常穿戴,我們那裡曉得。

    後日起程,聽見說還要這樣裝束哩。

    ” 瑤華道:“這班死人,沒有一個打聽了,進來回一聲的。

    快叫張其德來。

    ”周青黛應了出去,隔了老大一會,才同張其德進來,已有人來請用膳了。

     瑤華歇息了一回,覺得平複了,才起來到廳上用膳。

    已見張其德進來,便問道:“你在那裡?叫這半天不來。

    ”其德笑道:“在大門口,聽那些街上人在那裡議論公主,到說得好笑,故此站着呆聽。

    ”瑤華道:“他們談論些什麼?”其德道:“他們說:這一位公主,前日坐在轎内,我們看得文文雅雅,絕風流嬌嫩的一位美人。

    今日戎裝了,坐在馬上,不知怎樣,就有一種威武氣象,令人畏懼。

    就是手下的這些姐兒個、小爺們,前日也各清清秀秀,粉嫩絕嬌的臉蛋子,今日怎麼都是雄糾糾,威武逼人,這也奇怪。

    又一個人說道:你們都沒有看清,所以疑惑。

    這些人道:我同你一樣的一雙眼睛,一樣的看過兩遍,怎麼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