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 藝圃匾聯粗拟就 征詩文啟早傳揚
關燈
小
中
大
是說的不差,但是嫁人乃父母所命,不是桑間濮上,有什麼臊?若私偷私摸,人盡為夫,不但害臊,也不齒于人類。
”梅影道:“我每每聽見人說,怎麼不做這事,就同少了飯吃的一般,這卻不懂。
”瑤華道:“我們還不到這個時候,所以不懂得。
” 梅影道:“我還有一事告訴郡主,昨日新換小衣,忽然覺得濕漉漉的,私自一看,竟是一大些血,想是這裡邊流出來的,是什麼緣故?”瑤華笑道:“你真有些呆,女子十四癸水來,這就是天癸水,以後就要發身了。
”梅影道:“發身便怎麼?”瑤華道:“癸水一通,兩乳就要高了,便可親近男人,這叫做發身。
”梅影道:“郡主的癸水可曾來過?”瑤華道:“我比你早,還是正月裡來起的。
”說了一回,遂各睡熟,不題。
再說汴城内開封府知府趙大成,是直隸應天松江府人氏,有人閨女排行第三,大家隻以三姑稱之,并無小字,他學叫鬘衍,表字如也,自幼上學攻書,詩詞歌賦無不娴習。
趙太守愛如掌珠,必得擇一佳媚,故至今未字。
自見了瑤華的征詩啟,意欲來會文,猶恐父親不依,因與素日唱和的兩個閨中詩友商量。
這兩個詩友是誰,一個是祥符縣典史楊瑞成之妹,學名叫楊靜姝,表字貞山,山西人氏,是個寡居。
一個是本地缙紳李禦史之女,名叫李素濤,表字揚清。
鬘衍随父到任,罕有詩伴,千方百計才請得這兩個來作為詩友,彼此往還唱和,遂成莫逆。
楊貞山聽鬘衍說出意思,便道:“此事須得我哥哥拿我名頭,在太尊前說知,看尊大人之意若何。
肯就肯,不肯也難勉強。
”鬘衍道:“姐姐,你可與令兄說知,且在家君面前探試,成否也不打緊。
” 貞山回去,就傳知是趙小姐的意思,楊典史自然湊趣,卻說得好。
他在趙太守跟前說道:“前日藩王送了些征詩啟,其意要延請閨秀與其郡主唱和,不知有人去否?”趙太守道:“藩王的意思自然如此,我聞得這位郡主,才情大好,等閑的閨秀不敢去,若大有名的又不屑去,看來去的也少。
”楊典史道:“卑職聽得外邊人說,藩王早知憲台有位千金能詩,所以特有此舉。
”趙太守道:“小女恐還不能與郡主唱和,且沒有伴,一人也不便去。
”楊典史道:“如千金肯去,舍妹常在憲署伴讀,自當陪奉。
一行還有李缙紳之令愛,亦是常相往為。
三位同去也不寂寞了。
”趙太守道:“幸喜藩王出征去了,可令小女前去一走,就煩足下代為料理,一兩日内起身便了。
”楊典史領命。
隻要此老一肯,以下之事有什麼難辦。
三人約齊,即便起身,不數日已到王莊,先令人通知,一面送進見禮。
令史傳将入來,無礙子即令派出之人迎接,到書房坐下,然後把禮節教導,瑤華令這八個子女簇擁出去,他們三個詩客鋪下紅毯,必定要請郡主上坐參谒,瑤華再三推遜半日,才分賓主行禮坐下。
茶畢,趙三姑開口道:“方才家君備有些薄禮,不堪之至,要請郡主收下。
”瑤華謝了,又道:“還有一首拙作,在果盒之内,郡主可肯賜教?”瑤華道:“卻未捧讀。
”即令素蘭進去,取出展開,朗誦道: 汴京捧誦征詩啟,引得詩人特地來。
我願驅馳親色笑,誰雲畢竟是詩才。
瑤華讀罷稱贊不已。
趙三姑道:“既已來此,少不得要獻醜,不如先呈的為妙,郡主幸勿見笑。
”瑤華道:“趙小姐過謙了。
”又看到後邊寫:“雲間如也女史趙鬘衍草稿。
”瑤華道“尊名尊号甚為别緻,自是大家的規模。
”三姑道:“見笑。
”遂問:“這二位的大名還未請教。
”三姑道:“小妹早對這兩位姐姐說,你們也各做一首,不必定要好詩,無非通個名姓,免臨時動問,又耽擱了多少功夫。
”說得衆人都笑起來。
那兩個各自通了名姓。
遂擺上茶果,瑤華邀請坐下,楊貞山年長,坐了第一位,第二趙三姑,第三李揚清,瑤華坐了主位,自有婢女送茶,又令分送茶果。
趙三姑見有兩個桂園結在一處,悄地取來遞與李揚清,揚清知道取笑他,把趙三姑毒看了一眼,瑤華不知,便問揚清,趙三姑忽然笑将起來,不知所笑何事?且看下回便見。
”梅影道:“我每每聽見人說,怎麼不做這事,就同少了飯吃的一般,這卻不懂。
”瑤華道:“我們還不到這個時候,所以不懂得。
” 梅影道:“我還有一事告訴郡主,昨日新換小衣,忽然覺得濕漉漉的,私自一看,竟是一大些血,想是這裡邊流出來的,是什麼緣故?”瑤華笑道:“你真有些呆,女子十四癸水來,這就是天癸水,以後就要發身了。
”梅影道:“發身便怎麼?”瑤華道:“癸水一通,兩乳就要高了,便可親近男人,這叫做發身。
”梅影道:“郡主的癸水可曾來過?”瑤華道:“我比你早,還是正月裡來起的。
”說了一回,遂各睡熟,不題。
再說汴城内開封府知府趙大成,是直隸應天松江府人氏,有人閨女排行第三,大家隻以三姑稱之,并無小字,他學叫鬘衍,表字如也,自幼上學攻書,詩詞歌賦無不娴習。
趙太守愛如掌珠,必得擇一佳媚,故至今未字。
自見了瑤華的征詩啟,意欲來會文,猶恐父親不依,因與素日唱和的兩個閨中詩友商量。
這兩個詩友是誰,一個是祥符縣典史楊瑞成之妹,學名叫楊靜姝,表字貞山,山西人氏,是個寡居。
一個是本地缙紳李禦史之女,名叫李素濤,表字揚清。
鬘衍随父到任,罕有詩伴,千方百計才請得這兩個來作為詩友,彼此往還唱和,遂成莫逆。
楊貞山聽鬘衍說出意思,便道:“此事須得我哥哥拿我名頭,在太尊前說知,看尊大人之意若何。
肯就肯,不肯也難勉強。
”鬘衍道:“姐姐,你可與令兄說知,且在家君面前探試,成否也不打緊。
” 貞山回去,就傳知是趙小姐的意思,楊典史自然湊趣,卻說得好。
他在趙太守跟前說道:“前日藩王送了些征詩啟,其意要延請閨秀與其郡主唱和,不知有人去否?”趙太守道:“藩王的意思自然如此,我聞得這位郡主,才情大好,等閑的閨秀不敢去,若大有名的又不屑去,看來去的也少。
”楊典史道:“卑職聽得外邊人說,藩王早知憲台有位千金能詩,所以特有此舉。
”趙太守道:“小女恐還不能與郡主唱和,且沒有伴,一人也不便去。
”楊典史道:“如千金肯去,舍妹常在憲署伴讀,自當陪奉。
一行還有李缙紳之令愛,亦是常相往為。
三位同去也不寂寞了。
”趙太守道:“幸喜藩王出征去了,可令小女前去一走,就煩足下代為料理,一兩日内起身便了。
”楊典史領命。
隻要此老一肯,以下之事有什麼難辦。
三人約齊,即便起身,不數日已到王莊,先令人通知,一面送進見禮。
令史傳将入來,無礙子即令派出之人迎接,到書房坐下,然後把禮節教導,瑤華令這八個子女簇擁出去,他們三個詩客鋪下紅毯,必定要請郡主上坐參谒,瑤華再三推遜半日,才分賓主行禮坐下。
茶畢,趙三姑開口道:“方才家君備有些薄禮,不堪之至,要請郡主收下。
”瑤華謝了,又道:“還有一首拙作,在果盒之内,郡主可肯賜教?”瑤華道:“卻未捧讀。
”即令素蘭進去,取出展開,朗誦道: 汴京捧誦征詩啟,引得詩人特地來。
我願驅馳親色笑,誰雲畢竟是詩才。
瑤華讀罷稱贊不已。
趙三姑道:“既已來此,少不得要獻醜,不如先呈的為妙,郡主幸勿見笑。
”瑤華道:“趙小姐過謙了。
”又看到後邊寫:“雲間如也女史趙鬘衍草稿。
”瑤華道“尊名尊号甚為别緻,自是大家的規模。
”三姑道:“見笑。
”遂問:“這二位的大名還未請教。
”三姑道:“小妹早對這兩位姐姐說,你們也各做一首,不必定要好詩,無非通個名姓,免臨時動問,又耽擱了多少功夫。
”說得衆人都笑起來。
那兩個各自通了名姓。
遂擺上茶果,瑤華邀請坐下,楊貞山年長,坐了第一位,第二趙三姑,第三李揚清,瑤華坐了主位,自有婢女送茶,又令分送茶果。
趙三姑見有兩個桂園結在一處,悄地取來遞與李揚清,揚清知道取笑他,把趙三姑毒看了一眼,瑤華不知,便問揚清,趙三姑忽然笑将起來,不知所笑何事?且看下回便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