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 嬌容莫辨真堪笑 武藝超群盡吃驚
關燈
小
中
大
第十回嬌容莫辨真堪笑武藝超群盡吃驚
調倚〔燭影搖紅〕詞曰:
想相春容,不須對鏡,知嬌面。
你窺我視,識鮮妍,惑煞旁人眩。
隻認衣衫深淺,偶然間,直教難辨。
親生嚴父,随侍丫鬟,猶多錯喚。
嬌小纖柔,何來武藝,偏專擅。
精娴騎射,已心驚,縱躍還輕軟。
深透此中應變,赴疆場,竟難具選。
癡呆觀者,狂喜王孫,哄然欽羨。
話說福王沉思了一回,道:“今日試武,乃郡主和丫頭們,本不叫外人觀看,幸而郡主們年輕小,也罷,準他們進來看罷。
”副史答應去了。
隻見一隊騎馬的使女,引導着一輛小車飛奔而來,問是無礙子将到箭廳。
福王正要站起身來,隻見騎馬的各使女,将他遮護,竟入帳房内去了。
随後四個小厮騎着馬,引着瑤華,馳驟而來,到箭廳前下馬,直上廳來。
福王又見各女使從帳房走出,也上廳來,俱穿各色宋錦小袖緊身窄襖,外罩猩紅一口鐘,各蹬小靴。
遂令瑤華在旁坐下,那些婢女一字兒的站在背後,小厮們則站在滴水檐下。
另有兩上婢女年紀又大些,福王便問:“這兩個大的婢女,是那裡撥來的?”瑤華道:“也是宮中所撥,因女兒們習練武藝時,都是這兩個伺候,所以帶他們來。
”福王道:“他們也會些武藝麼?”瑤華道:“隻能騎射,别樣不能。
”福王道:“也好,如今先從那一樣演起?”瑤華道:“從騎射、步箭、彈弓三樣先演起,免得再換衣妝。
”福王道:“就從馬箭起。
”瑤華應了一聲,遂率同這班婢女、小厮直下廳階,走入帳房裡去。
福王已在正面案桌上坐下觀看,沒多一會,見各人俱卸去一口鐘,紮起裙幅,都走出帳房來,跨馬往教場南頭去了。
早有兩個太監拿着五個彩畫皮球,于馬道旁勻勻的擺下。
福王一人孤零零,傳汴梁長史同莊上令副各史,上廳答話。
各人上得廳來,已見一馬飛出,就搭上一箭,射那皮球有三四尺高,一連五箭,箭箭皆然。
這頭的馬方得收住,那頭的馬又上馬道了,皆一樣手法,并無一箭虛發。
福王傳令太監,禀知師父,說:“我眼力不濟,遠望不能清楚,教他們收馬後,都到廳前來站一站,我好認識。
”太監去了,隻見帳房内走出一老婢,向收馬處去了。
不多時,就有一個婢女來站着報箭,福王又認不得,說道:“再喚一兩個宮内認識的人來,報我知道。
” 太監又去了一回,隻見帳房内走了兩個婦人出來,一個認得是殷彩霞,那一個也認得,是韓秋桂。
福王道:“好,你們站在我身後,來報箭的是誰,說我知道。
”話言未了,又一個來報箭,韓秋桂道:“是宮女黃金钏。
”福王見過,就下去了。
擡頭見馬道上的馬,如同走馬燈一般,并沒有停一刻,真跑得滑溜輕捷。
這邊又來了一個報箭的,韓秋桂道:“這是郡主。
”福王看一眼,就下去了。
一回又來一個,韓秋桂說是小厮柳枝。
趕着又來了一個,韓秋桂道:“婢女梅影。
”福王一看,道:“你報錯了,這又是郡主。
”韓秋桂道:“郡主穿的是黃錦襖,他穿的白錦襖。
他倆個面龐原是一樣的,婢女們于宮中整天在一塊,沒有留心得穿甚衣服,往往也要認錯。
”福王道:“這又奇了,天下一樣的也有,等到見面,總有些兩樣,那有竟不能分别的?” 以後報箭其多,不能悉數。
忽見子女們都上廳來,馬道上已沒有馬上來了。
福王道:“馬箭完了麼?”瑤華上前回道:“馬箭每人三趟,都遍了。
”福王道:“如今演甚麼?”瑤華道:“射步箭,再打彈。
”福王道:“好,就是這樣。
” 殷彩霞在旁,瑤華将眼對他一看,彩霞知覺,遂對這些長史們道:“你們老爺們好站下廳去伺候,讓郡主們射箭。
”遂哄的都下去了,又将福王的案桌向東擺了,以便看箭的架式。
隻見白于玉拿着個靶子,是一根竹竿,上頂着一個鐵圈,将五色紬纏了中間,懸着一個小金鐘,沒有酒盅大。
黃金钏也拿着一根竹竿,上拴着十多條五色線。
福王道:“這是什麼用處?”金钏道:“是射鴨舌箭的靶子。
”福王道:“這怎麼射?”金钏道:“要把這線勻做三次射斷了,才算合式。
”福王搖頭道:“難、難、難。
”遂下令一個太監前去安設。
又見兩個太監拿了一把小竹筒,在那對面牆上,排排的一字兒釘着。
福王又問:“這釘的竹筒何用?”瑤華道:“這是打彈丸的靶子。
”福王道:“怎麼一
你窺我視,識鮮妍,惑煞旁人眩。
隻認衣衫深淺,偶然間,直教難辨。
親生嚴父,随侍丫鬟,猶多錯喚。
嬌小纖柔,何來武藝,偏專擅。
精娴騎射,已心驚,縱躍還輕軟。
深透此中應變,赴疆場,竟難具選。
癡呆觀者,狂喜王孫,哄然欽羨。
話說福王沉思了一回,道:“今日試武,乃郡主和丫頭們,本不叫外人觀看,幸而郡主們年輕小,也罷,準他們進來看罷。
”副史答應去了。
隻見一隊騎馬的使女,引導着一輛小車飛奔而來,問是無礙子将到箭廳。
福王正要站起身來,隻見騎馬的各使女,将他遮護,竟入帳房内去了。
随後四個小厮騎着馬,引着瑤華,馳驟而來,到箭廳前下馬,直上廳來。
福王又見各女使從帳房走出,也上廳來,俱穿各色宋錦小袖緊身窄襖,外罩猩紅一口鐘,各蹬小靴。
遂令瑤華在旁坐下,那些婢女一字兒的站在背後,小厮們則站在滴水檐下。
另有兩上婢女年紀又大些,福王便問:“這兩個大的婢女,是那裡撥來的?”瑤華道:“也是宮中所撥,因女兒們習練武藝時,都是這兩個伺候,所以帶他們來。
”福王道:“他們也會些武藝麼?”瑤華道:“隻能騎射,别樣不能。
”福王道:“也好,如今先從那一樣演起?”瑤華道:“從騎射、步箭、彈弓三樣先演起,免得再換衣妝。
”福王道:“就從馬箭起。
”瑤華應了一聲,遂率同這班婢女、小厮直下廳階,走入帳房裡去。
福王已在正面案桌上坐下觀看,沒多一會,見各人俱卸去一口鐘,紮起裙幅,都走出帳房來,跨馬往教場南頭去了。
早有兩個太監拿着五個彩畫皮球,于馬道旁勻勻的擺下。
福王一人孤零零,傳汴梁長史同莊上令副各史,上廳答話。
各人上得廳來,已見一馬飛出,就搭上一箭,射那皮球有三四尺高,一連五箭,箭箭皆然。
這頭的馬方得收住,那頭的馬又上馬道了,皆一樣手法,并無一箭虛發。
福王傳令太監,禀知師父,說:“我眼力不濟,遠望不能清楚,教他們收馬後,都到廳前來站一站,我好認識。
”太監去了,隻見帳房内走出一老婢,向收馬處去了。
不多時,就有一個婢女來站着報箭,福王又認不得,說道:“再喚一兩個宮内認識的人來,報我知道。
” 太監又去了一回,隻見帳房内走了兩個婦人出來,一個認得是殷彩霞,那一個也認得,是韓秋桂。
福王道:“好,你們站在我身後,來報箭的是誰,說我知道。
”話言未了,又一個來報箭,韓秋桂道:“是宮女黃金钏。
”福王見過,就下去了。
擡頭見馬道上的馬,如同走馬燈一般,并沒有停一刻,真跑得滑溜輕捷。
這邊又來了一個報箭的,韓秋桂道:“這是郡主。
”福王看一眼,就下去了。
一回又來一個,韓秋桂說是小厮柳枝。
趕着又來了一個,韓秋桂道:“婢女梅影。
”福王一看,道:“你報錯了,這又是郡主。
”韓秋桂道:“郡主穿的是黃錦襖,他穿的白錦襖。
他倆個面龐原是一樣的,婢女們于宮中整天在一塊,沒有留心得穿甚衣服,往往也要認錯。
”福王道:“這又奇了,天下一樣的也有,等到見面,總有些兩樣,那有竟不能分别的?” 以後報箭其多,不能悉數。
忽見子女們都上廳來,馬道上已沒有馬上來了。
福王道:“馬箭完了麼?”瑤華上前回道:“馬箭每人三趟,都遍了。
”福王道:“如今演甚麼?”瑤華道:“射步箭,再打彈。
”福王道:“好,就是這樣。
” 殷彩霞在旁,瑤華将眼對他一看,彩霞知覺,遂對這些長史們道:“你們老爺們好站下廳去伺候,讓郡主們射箭。
”遂哄的都下去了,又将福王的案桌向東擺了,以便看箭的架式。
隻見白于玉拿着個靶子,是一根竹竿,上頂着一個鐵圈,将五色紬纏了中間,懸着一個小金鐘,沒有酒盅大。
黃金钏也拿着一根竹竿,上拴着十多條五色線。
福王道:“這是什麼用處?”金钏道:“是射鴨舌箭的靶子。
”福王道:“這怎麼射?”金钏道:“要把這線勻做三次射斷了,才算合式。
”福王搖頭道:“難、難、難。
”遂下令一個太監前去安設。
又見兩個太監拿了一把小竹筒,在那對面牆上,排排的一字兒釘着。
福王又問:“這釘的竹筒何用?”瑤華道:“這是打彈丸的靶子。
”福王道:“怎麼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