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邀得劍仙來府第 創成藝圃啟蒙童
關燈
小
中
大
子前走,反從書房後走出,下了幾級山岡,就有粉牆攔截,略轉一點小彎,就有一個小門,将門推開,隻見是五間大樓,樓上也鋪設得齊整,遂各走到當面,憑欄眺望,看得甚遠。
韓氏指着南首道:“這一帶烏簇簇的,好像是個鎮市。
”能覺道:“那塊相近信陽關,原是一個鎮市。
” 往下一看,乃是一個大魚池,池内還有兩隻遊船,泊在樓下石砌邊。
無礙子道:“夫人可要歇足?”韓氏道:“這時候還可以走得。
”無礙子道:“如此,我們下樓,到池那邊雪洞裡去歇足罷。
”遂先下樓梯,韓氏同能覺随着下樓。
到得樓下,隻有三間起座,兩頭的兩間,也來做住房,遂又從西邊轉出,即是一條九曲石闆橋,逶逶宛宛的過了池塘,對面是雪洞,走入裡邊,乃是曲房深院,甚覺深邃。
各走了一遍,看不盡許多陳設事件,仍回到前間内,大家坐下歇腳。
韓氏看上面挂着一幅橫披,乃是雪景,遂對無礙子道:“雪洞裡邊必定要挂雪景的畫兒,才襯得起這個雪字來。
”無礙子道:“夫人沒有細看,雖布置的雪景,其實是畫的一樁古典。
”韓氏道:“怎麼不見人物?”無礙子道:“好幾個人物,在茅舍邊。
”遂将手指道:“這不是麼?”韓氏立起身來,走近畫邊一看,果真有兩個人,三匹馬在牆外,又見牆内草堂中,也有兩個人在那裡坐着,但不知是何古典,遂問無礙子道:“既師父說是古典,自必有名有姓了,我卻看不出來,請師父指示明白。
”無礙子道:“這是三國時古典,牆内草堂坐的兩個人,上首一個是劉玄德,下首就是諸葛孔明。
牆外的兩個人,一個是關夫子,一個是張将軍。
這是劉皇叔三顧茅廬的故事。
”韓氏聽說,也就懂得了,又細看了一回。
無礙子道:“我們再到後邊,枕漱亭上遊玩罷。
”韓氏答應,随各起身,又從雪洞沿牆梧桐樹下往東,約來一箭之地,早見一個亭子蓋在池塘邊,靠着右邊是座假山,看那山石,甚覺玲珑剔透。
能覺道:“那座假山有這樣的玲珑的山石,隻怕是鑿成的罷?”無子礙同韓氏一齊大笑道:“那裡有假山是鑿成的?”能覺道:“若不鑿成,那裡有天生這樣玲珑的?”無礙子道:“天生玲珑的山,也不知多少,卻不能載來堆假山。
這堆假山的,乃是太湖石,将大塊的青石,沉在太湖内,由水流沖激,年深月久,就能如此玲珑了。
”能覺道:“這也奇怪,水何等柔弱,石何等堅硬,到能穿鑿得如此玲珑。
”韓氏道:“所以說,柔能克剛。
” 正說着,已到亭子上,有一個宮女擡頭一看道:“夫人,天色變了,恐怕又有雨來。
”于是大家擡頭一看,韓氏道:“我們走罷,若再阻雨,今晚就不能去庵中了,鋪陳俱未帶來,如何歇宿。
”無礙子道:“可惜花園隻遊得一半。
”韓氏道:“改日再來暢遊一回。
”無礙子道:“這麼就從山洞裡出去,就是我們吃飯的地方了。
” 仍是無礙子先走,曲曲彎彎的走出山洞來,真個就是花廳。
韓氏即吩咐宮女,傳知府史,打轎回再生庵去。
大家仍在花廳上坐了一坐。
一會兒,宮女來報齊集了。
遂同出園門,各各上轎,宮女丫頭也坐上了車。
夫人們恐怕淋雨,飛的趕回,不過一個時辰,已到再生庵了,自有道婆出來開門,能修也随着出來,在大殿檐下站着。
無礙子同韓氏等下轎進庵,一眼就看見能修,道:“你也來了麼,幾時到的?”能修一一見了,忙回答無礙子道:“别了師父,又将兩年了,再不曉得又在此地會着。
”韓氏道:“人生何處不相逢。
大家都道山水也有相逢日,人的聚散是不能預料的。
”能修又對無礙子道:“弟子才來不過幾天,聞得師父到來久了。
”無礙子道:“我同你别後,原要到山陝去一遊,路過此間,風俗到還淳仆,故暫停足。
”韓氏道:“師父實實快樂,想是天下都遊遍的了。
”無礙子道:“也還有未曾到的。
”韓氏道:“遊得倦了,也須安息安息。
”能覺遂邀入方丈坐談。
其時已将黃昏時候,不多時,點燈擺膳。
席間言來語去,甚覺投機。
膳畢後,韓氏邀無礙子同榻,無礙子道:“請夫人自便,我有禅床,可以打坐。
”遂各回房安置。
一宵無話,次早韓氏起身,宮女、丫頭們伺候梳洗了,出房來
韓氏指着南首道:“這一帶烏簇簇的,好像是個鎮市。
”能覺道:“那塊相近信陽關,原是一個鎮市。
” 往下一看,乃是一個大魚池,池内還有兩隻遊船,泊在樓下石砌邊。
無礙子道:“夫人可要歇足?”韓氏道:“這時候還可以走得。
”無礙子道:“如此,我們下樓,到池那邊雪洞裡去歇足罷。
”遂先下樓梯,韓氏同能覺随着下樓。
到得樓下,隻有三間起座,兩頭的兩間,也來做住房,遂又從西邊轉出,即是一條九曲石闆橋,逶逶宛宛的過了池塘,對面是雪洞,走入裡邊,乃是曲房深院,甚覺深邃。
各走了一遍,看不盡許多陳設事件,仍回到前間内,大家坐下歇腳。
韓氏看上面挂着一幅橫披,乃是雪景,遂對無礙子道:“雪洞裡邊必定要挂雪景的畫兒,才襯得起這個雪字來。
”無礙子道:“夫人沒有細看,雖布置的雪景,其實是畫的一樁古典。
”韓氏道:“怎麼不見人物?”無礙子道:“好幾個人物,在茅舍邊。
”遂将手指道:“這不是麼?”韓氏立起身來,走近畫邊一看,果真有兩個人,三匹馬在牆外,又見牆内草堂中,也有兩個人在那裡坐着,但不知是何古典,遂問無礙子道:“既師父說是古典,自必有名有姓了,我卻看不出來,請師父指示明白。
”無礙子道:“這是三國時古典,牆内草堂坐的兩個人,上首一個是劉玄德,下首就是諸葛孔明。
牆外的兩個人,一個是關夫子,一個是張将軍。
這是劉皇叔三顧茅廬的故事。
”韓氏聽說,也就懂得了,又細看了一回。
無礙子道:“我們再到後邊,枕漱亭上遊玩罷。
”韓氏答應,随各起身,又從雪洞沿牆梧桐樹下往東,約來一箭之地,早見一個亭子蓋在池塘邊,靠着右邊是座假山,看那山石,甚覺玲珑剔透。
能覺道:“那座假山有這樣的玲珑的山石,隻怕是鑿成的罷?”無子礙同韓氏一齊大笑道:“那裡有假山是鑿成的?”能覺道:“若不鑿成,那裡有天生這樣玲珑的?”無礙子道:“天生玲珑的山,也不知多少,卻不能載來堆假山。
這堆假山的,乃是太湖石,将大塊的青石,沉在太湖内,由水流沖激,年深月久,就能如此玲珑了。
”能覺道:“這也奇怪,水何等柔弱,石何等堅硬,到能穿鑿得如此玲珑。
”韓氏道:“所以說,柔能克剛。
” 正說着,已到亭子上,有一個宮女擡頭一看道:“夫人,天色變了,恐怕又有雨來。
”于是大家擡頭一看,韓氏道:“我們走罷,若再阻雨,今晚就不能去庵中了,鋪陳俱未帶來,如何歇宿。
”無礙子道:“可惜花園隻遊得一半。
”韓氏道:“改日再來暢遊一回。
”無礙子道:“這麼就從山洞裡出去,就是我們吃飯的地方了。
” 仍是無礙子先走,曲曲彎彎的走出山洞來,真個就是花廳。
韓氏即吩咐宮女,傳知府史,打轎回再生庵去。
大家仍在花廳上坐了一坐。
一會兒,宮女來報齊集了。
遂同出園門,各各上轎,宮女丫頭也坐上了車。
夫人們恐怕淋雨,飛的趕回,不過一個時辰,已到再生庵了,自有道婆出來開門,能修也随着出來,在大殿檐下站着。
無礙子同韓氏等下轎進庵,一眼就看見能修,道:“你也來了麼,幾時到的?”能修一一見了,忙回答無礙子道:“别了師父,又将兩年了,再不曉得又在此地會着。
”韓氏道:“人生何處不相逢。
大家都道山水也有相逢日,人的聚散是不能預料的。
”能修又對無礙子道:“弟子才來不過幾天,聞得師父到來久了。
”無礙子道:“我同你别後,原要到山陝去一遊,路過此間,風俗到還淳仆,故暫停足。
”韓氏道:“師父實實快樂,想是天下都遊遍的了。
”無礙子道:“也還有未曾到的。
”韓氏道:“遊得倦了,也須安息安息。
”能覺遂邀入方丈坐談。
其時已将黃昏時候,不多時,點燈擺膳。
席間言來語去,甚覺投機。
膳畢後,韓氏邀無礙子同榻,無礙子道:“請夫人自便,我有禅床,可以打坐。
”遂各回房安置。
一宵無話,次早韓氏起身,宮女、丫頭們伺候梳洗了,出房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