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尊錄
關燈
小
中
大
政和初,冀州客次中。
或言某官之家有異事,語未畢,而某官者至。
因自言:某妻生一男一女而死,某既再娶矣。
一日,亡妻忽空中有聲,如小兒吹叫子狀,三二日辄一至。
某問之曰:&ldquo君亦有形乎?&rdquo曰:&ldquo有之。
&rdquo即見形如平生,叙舊感泣。
然近人辄引去,常相距十許步。
因謂曰:&ldquo昔為夫婦,今忍不相親?&rdquo于是相與坐堂中。
某起執其手,則堅冷如冰鐵,妻勃然掣手去。
後五日,乃複來,愠曰:&ldquo前日遽驚我,何耶?&rdquo某再三謝之,竟不可近。
久之,後妻忽夢其先祖雲:&ldquo汝夫前妻為怪,乃陰府失收耳,今已召捕且獲。
&rdquo後數日果絕。
建炎初,關陝交兵。
京西南路安撫使司檄諸郡:&ldquo凡民家畜三年以上糧者,悉送官,違者以乏軍興論。
&rdquo金州石泉縣民楊廣,赀钜萬,積粟支三十年,因是悒悒得疾。
廣故豪橫兼并,其鄉鄰甚患苦之。
既病笃,絕惡見人,雖妻子不得見。
自隙窺之,則時捽所藉稻葶而食之,日所食方數尺。
乃死,斂畢,棺中忽有聲,若追蹋者。
家人亟呼匠欲啟棺,匠曰:&ldquo此非蘇活,殆必有怪,勿啟。
&rdquo其子不忍,啟之,則一驢躍出,嘶鳴甚壯,衣帽如蟬蛻然,因絷之隙屋中。
一日,其子婦持草飼驢,忽跳齧婦臂流血,婦粗暴忿怒,取抹草刀刺之,立死。
廣妻遂訴縣稱婦殺翁,縣遣修武郎王直臣往驗之,備得其事。
興元民有得塗遺小兒者,育以為子。
數歲,美姿首。
民夫婦計曰:&ldquo使女也,教之歌舞,獨不售數十萬錢邪?&rdquo婦曰:&ldquo固可詐為也。
&rdquo因納深屋中,節其食飲,膚發腰步,皆飾治之。
比年十二三,嫣然美女子也。
攜至成都,教以新聲,又絕警慧,益秘之不使人見。
人以為奇貨,裡巷民求為妻,不可,曰:&ldquo此女當歸之貴人&rdquo。
于是女僧及貴遊好事者,踵門一觌面,辄避去,猶得錢數千,謂之&ldquo看錢&rdquo。
久之,有某通判者來成都,一見心醉,要其父必欲得之,與直至七十萬錢,乃售。
既成券,喜甚,置酒與客飲,使女歌侑酒。
夜半客去,擁而緻之房,男子也。
大驚,遣人呼其父母,則遁去不知蹤迹。
告官召捕之,亦卒不獲。
時張子公尹蜀雲。
鄭州進士崔嗣複預貢入都,距都城一舍,宿僧寺法堂上。
方睡,忽有聲叱之者,嗣複驚起視之,則一物如鶴,色蒼黑,目炯炯如燈,鼓翅大呼甚厲。
嗣複惶恐,避之庑下,乃止。
明日語僧,對曰:&ldquo素無此怪,第旬日前有叢柩堂上者,恐是耳。
&rdquo嗣複至都下,為開寶一僧言之。
僧曰:&ldquo《藏經》有之,此新死屍氣所變,号&lsquo陰摩羅鬼&rsquo。
&rdquo此事王碩侍郎說。
狄氏者,家故貴,以色名動京師。
所嫁亦貴家,明豔絕世。
每燈夕及西池春遊,都城士女讙集。
自諸王邸第,及公侯戚裡中貴人家,帟幕車馬相屬。
雖歌姝舞姬,皆飾珰翠,佩珠犀,覽鏡顧影,人人自謂傾國。
及狄氏至,靓妝卻扇,亭亭獨出,雖平時妒悍自炫者,皆羞服,至相忿诋,辄曰:&ldquo若美如狄夫人邪!乃相淩我。
&rdquo其名動一時如此。
然狄氏資性貞淑,遇族遊群飲,澹如也。
有滕生者,因出遊觀之,駭慕喪魂魄,歸悒悒不聊生。
訪狄氏所厚善者,或曰:&ldquo尼慧澄與之習。
&rdquo生過尼,厚遣之,日日往。
尼愧謝問故,生曰:&ldquo極知不可,幸萬分一耳,不然且死。
&rdquo尼曰:&ldquo試言之。
&rdquo生以狄氏告。
尼笑曰:&ldquo大難大難,此豈可動邪!&rdquo具道其決不可狀。
生曰:&ldquo然則有所好乎?&rdquo曰:&ldquo亦無有,唯旬日前屬我求珠玑,頗急。
&rdquo生大喜曰:&ldquo可也。
&rdquo即索馬馳去。
俄懷大珠二囊示尼,曰:&ldquo直二萬缗,願以萬缗歸之。
&rdquo尼曰:&ldquo其夫方使北,豈能遽辦如許償邪?&rdquo生亟曰:&ldquo四五千缗,不則千缗數百缗皆可。
&rdquo又曰:&ldquo但可,動不須一錢也。
&rdquo尼乃持詣狄氏,果大喜,玩不已。
問須直幾何?尼以萬缗告。
狄氏驚曰:&ldquo是才半直爾,然我未能辦,奈何?&rdquo尼因屏人曰:&ldquo不必錢,此一官欲祝事耳。
&rdquo狄氏曰:&ldquo何事。
&rdquo曰:&ldquo雪失官耳,夫人弟兄夫族,皆可為也。
&rdquo狄氏曰:&ldquo持去,我徐思之。
&rdquo尼曰:&ldquo彼事急,且投他人,可複得邪?姑留之,明旦來問報。
&rdquo遂辭去,且以告生
或言某官之家有異事,語未畢,而某官者至。
因自言:某妻生一男一女而死,某既再娶矣。
一日,亡妻忽空中有聲,如小兒吹叫子狀,三二日辄一至。
某問之曰:&ldquo君亦有形乎?&rdquo曰:&ldquo有之。
&rdquo即見形如平生,叙舊感泣。
然近人辄引去,常相距十許步。
因謂曰:&ldquo昔為夫婦,今忍不相親?&rdquo于是相與坐堂中。
某起執其手,則堅冷如冰鐵,妻勃然掣手去。
後五日,乃複來,愠曰:&ldquo前日遽驚我,何耶?&rdquo某再三謝之,竟不可近。
久之,後妻忽夢其先祖雲:&ldquo汝夫前妻為怪,乃陰府失收耳,今已召捕且獲。
&rdquo後數日果絕。
建炎初,關陝交兵。
京西南路安撫使司檄諸郡:&ldquo凡民家畜三年以上糧者,悉送官,違者以乏軍興論。
&rdquo金州石泉縣民楊廣,赀钜萬,積粟支三十年,因是悒悒得疾。
廣故豪橫兼并,其鄉鄰甚患苦之。
既病笃,絕惡見人,雖妻子不得見。
自隙窺之,則時捽所藉稻葶而食之,日所食方數尺。
乃死,斂畢,棺中忽有聲,若追蹋者。
家人亟呼匠欲啟棺,匠曰:&ldquo此非蘇活,殆必有怪,勿啟。
&rdquo其子不忍,啟之,則一驢躍出,嘶鳴甚壯,衣帽如蟬蛻然,因絷之隙屋中。
一日,其子婦持草飼驢,忽跳齧婦臂流血,婦粗暴忿怒,取抹草刀刺之,立死。
廣妻遂訴縣稱婦殺翁,縣遣修武郎王直臣往驗之,備得其事。
興元民有得塗遺小兒者,育以為子。
數歲,美姿首。
民夫婦計曰:&ldquo使女也,教之歌舞,獨不售數十萬錢邪?&rdquo婦曰:&ldquo固可詐為也。
&rdquo因納深屋中,節其食飲,膚發腰步,皆飾治之。
比年十二三,嫣然美女子也。
攜至成都,教以新聲,又絕警慧,益秘之不使人見。
人以為奇貨,裡巷民求為妻,不可,曰:&ldquo此女當歸之貴人&rdquo。
于是女僧及貴遊好事者,踵門一觌面,辄避去,猶得錢數千,謂之&ldquo看錢&rdquo。
久之,有某通判者來成都,一見心醉,要其父必欲得之,與直至七十萬錢,乃售。
既成券,喜甚,置酒與客飲,使女歌侑酒。
夜半客去,擁而緻之房,男子也。
大驚,遣人呼其父母,則遁去不知蹤迹。
告官召捕之,亦卒不獲。
時張子公尹蜀雲。
鄭州進士崔嗣複預貢入都,距都城一舍,宿僧寺法堂上。
方睡,忽有聲叱之者,嗣複驚起視之,則一物如鶴,色蒼黑,目炯炯如燈,鼓翅大呼甚厲。
嗣複惶恐,避之庑下,乃止。
明日語僧,對曰:&ldquo素無此怪,第旬日前有叢柩堂上者,恐是耳。
&rdquo嗣複至都下,為開寶一僧言之。
僧曰:&ldquo《藏經》有之,此新死屍氣所變,号&lsquo陰摩羅鬼&rsquo。
&rdquo此事王碩侍郎說。
狄氏者,家故貴,以色名動京師。
所嫁亦貴家,明豔絕世。
每燈夕及西池春遊,都城士女讙集。
自諸王邸第,及公侯戚裡中貴人家,帟幕車馬相屬。
雖歌姝舞姬,皆飾珰翠,佩珠犀,覽鏡顧影,人人自謂傾國。
及狄氏至,靓妝卻扇,亭亭獨出,雖平時妒悍自炫者,皆羞服,至相忿诋,辄曰:&ldquo若美如狄夫人邪!乃相淩我。
&rdquo其名動一時如此。
然狄氏資性貞淑,遇族遊群飲,澹如也。
有滕生者,因出遊觀之,駭慕喪魂魄,歸悒悒不聊生。
訪狄氏所厚善者,或曰:&ldquo尼慧澄與之習。
&rdquo生過尼,厚遣之,日日往。
尼愧謝問故,生曰:&ldquo極知不可,幸萬分一耳,不然且死。
&rdquo尼曰:&ldquo試言之。
&rdquo生以狄氏告。
尼笑曰:&ldquo大難大難,此豈可動邪!&rdquo具道其決不可狀。
生曰:&ldquo然則有所好乎?&rdquo曰:&ldquo亦無有,唯旬日前屬我求珠玑,頗急。
&rdquo生大喜曰:&ldquo可也。
&rdquo即索馬馳去。
俄懷大珠二囊示尼,曰:&ldquo直二萬缗,願以萬缗歸之。
&rdquo尼曰:&ldquo其夫方使北,豈能遽辦如許償邪?&rdquo生亟曰:&ldquo四五千缗,不則千缗數百缗皆可。
&rdquo又曰:&ldquo但可,動不須一錢也。
&rdquo尼乃持詣狄氏,果大喜,玩不已。
問須直幾何?尼以萬缗告。
狄氏驚曰:&ldquo是才半直爾,然我未能辦,奈何?&rdquo尼因屏人曰:&ldquo不必錢,此一官欲祝事耳。
&rdquo狄氏曰:&ldquo何事。
&rdquo曰:&ldquo雪失官耳,夫人弟兄夫族,皆可為也。
&rdquo狄氏曰:&ldquo持去,我徐思之。
&rdquo尼曰:&ldquo彼事急,且投他人,可複得邪?姑留之,明旦來問報。
&rdquo遂辭去,且以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