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75 列傳第六十五 隐逸上
關燈
小
中
大
與顒姻通,迎來止黃鹄山,山北有竹林一精一舍,林澗甚美,顒憩于此澗。
義季亟從之遊,顒服其野服,不改常度。
爲義季鼓琴,并新聲變曲;其三調遊弦、廣陵、止息之流,皆與世異。
文帝每欲見之,嘗謂黃門侍郎張敷曰:“吾東巡之日,當宴戴公山下也。
”以其好音,長給正聲伎一部。
顒合何嘗、白鹄二聲以爲一調,号爲清曠。
自漢世始有佛像,形制未工,逵特善其事,顒亦參焉。
宋世子鑄丈六銅像于瓦官寺,既成,面恨瘦,工人不能改,乃迎顒看之。
顒曰:“非面瘦,乃臂胛肥耳。
”及減臂胛,瘦患即除,無不歎服。
十八年卒,無子。
景一陽一山成,顒已亡矣。
上歎曰:“恨不得使戴顒觀之。
” 翟法賜,尋一陽一柴桑人也。
曾祖湯,祖莊,父矯,并高尚不仕,逃避征辟。
法賜少守家業,立室廬山頂。
喪親後,便不複還家,不食五谷,以獸皮及結草爲衣,雖鄉親中表莫得見焉。
征辟一無所就。
後家人至石室尋求,因複遠徙,違避徵聘,遁迹幽深,卒于岩石間。
雷次宗字仲倫,豫章南昌人也。
少入廬山,事沙門釋慧遠,笃志好學,尤明三禮、一毛一詩。
隐退不受征辟。
宋元嘉十五年,征至都,開館于雞籠山,聚徒教授,置生百馀人。
會稽朱膺之、潁川庾蔚之并以儒學總監諸生。
時國子學未立,上留意藝文,使丹一陽一尹何尚之立玄學,太子率更令何承天立史學,司徒參軍謝元立文學,凡四學并建。
車駕數至次宗館,資給甚厚。
久之,還廬山,公卿以下并設祖道。
後又征詣都,爲築室于锺山西岩下,謂之招隐館,使爲皇太子、諸王講喪服經。
次宗不入公門,乃使自華林東門入延賢堂就業。
二十五年,卒于锺山。
子肅之頗傳其業。
郭希林,武昌人也。
曾祖翻,晉世高尚不仕。
希林少守家業,徵召一無所就,卒。
子蒙亦隐居不仕。
劉凝之字隐安,小名長生,南郡枝江人也。
父期公,衡一陽一太守。
兄盛公,高尚不仕。
凝之慕老萊、嚴子陵爲人,推家财與弟及兄子,立屋于野外,非其力不食。
州裡重其行,辟召一無所就。
妻梁州刺史郭铨女也,遣送豐麗,凝之悉散之屬親。
妻亦能不慕榮華,與凝之共居儉苦。
夫妻共乘蒲笨車,出市買易,周用之外,辄以施人。
爲村裡所誣,一年三輸公調,求辄與之。
又嘗有人認其所着屐,笑曰:“仆着已敗,令家中覓新者備君。
”此人後田中得所失屐,送還不肯複取。
臨川王義慶、衡一陽一王義季鎮江陵,并遣使存問。
凝之答書頓首稱仆,不爲百姓禮,人或譏焉。
凝之曰:“昔老萊向楚王稱仆,嚴陵亦抗禮光武,未聞巢、許稱臣堯、舜。
”時戴顒與衡一陽一王義季書亦稱仆。
荊州年饑,義季慮凝之餒斃,饷錢十萬。
凝之大喜,将錢至市門,觀有饑色者悉分與之,俄頃立盡。
一性一好山水,一旦攜妻子泛江湖,隐居衡山之一陽一,登高嶺,絕人迹,爲小屋居之。
采藥服食,妻子皆從其志。
卒年五十九。
龔祈字孟道,武陵漢壽人也。
從祖玄之,父黎人,并不應征辟。
祈風姿端雅,容止可觀。
中書郎範述見之歎曰:“此荊楚之仙人也。
”自少及長,征辟一無所就。
時或賦詩,而言不及世事。
卒年四十二。
朱百年,會稽山一陰一人也。
祖凱之,晉左衛将軍。
父濤,揚州主簿。
百年少有高情,親亡服阕,攜妻孔氏入會稽南山,伐樵采箬爲業,每以樵箬置道頭,辄爲行人所取,明旦已複如此,人稍怪之,積久方知是朱隐士所賣,須者随其所堪多少,留錢取樵箬而去。
或遇寒雪,樵箬不售,無以自資,辄自榜船送妻還孔氏,天晴迎之。
有時出山一陰一爲妻買缯采五三尺,好飲酒,遇醉或失之。
頗言玄理,時爲詩詠,往往有高勝之言。
隐迹避人,唯與同縣孔觊友善。
觊亦嗜酒,相得辄酣對盡歡。
百年室家素貧,母以冬月亡,衣并無絮,自此不衣綿帛。
嘗寒時就觊宿,衣悉夾布,飲酒醉眠,觊以卧具覆之,百年不覺也。
既覺,引卧具去體,謂觊曰:“綿定奇溫。
”因流涕悲恸,觊亦爲之傷感。
除太子舍人,不就。
顔竣爲東揚州,發教饷百年谷五百斛,不受。
時山一陰一又有寒人姚吟亦有高趣,爲衣冠所重。
竣饷吟米二百斛,吟亦辭之。
百年卒山中。
蔡興宗爲會稽太守,饷百年妻米百斛。
百年妻遣婢詣郡門奉辭固讓,時人美之,以比梁鴻妻。
關康之字伯愉,河東楊人也。
世居京口,寓屬南平昌。
少而笃學,姿狀豐偉。
下邳趙繹以文義見稱,康之與友善。
特進顔延之等當時名士十許人入山候之,見其散發被黃布帊,席松葉,枕一塊白石而卧,了不相眄。
延之等咨嗟而退,不敢幹也。
晉陵顧悅之難王弼易義四十餘條,康之申王難顧,遠有情理。
又爲一毛一詩義,經籍疑滞,多所論釋。
嘗就沙門支僧納學算,妙盡其能。
征辟一無所就,棄絕人事,守志閑居。
弟雙之爲臧質車騎參軍,與質俱下至赭圻,病卒,瘗于水濱。
康之時得病小差,牽以迎喪,因得虛勞病,寝頓二十馀年。
時有閑日,辄卧論文義。
宋孝武即位,遣大使巡行天下。
使反,薦康之宜加徵聘,不見省。
康之一性一清約,獨處一室,希與妻子相見,不通賓客。
弟子以業傳受,尤善左氏春秋。
齊高帝爲領軍時,素好此學,送本與康之,康之手自點定。
又造禮論十卷,高帝絕賞一愛一之,及崩,遺诏以入玄宮。
康之以宋明帝泰始初與平原明僧紹俱征,辭以疾。
時又有河南辛普明、東一陽一樓惠明皆以笃行聞。
普明字文達,少就康之受業,至一性一過人。
居貧與兄共處一帳,兄亡,仍以帳施靈。
蚊甚多,通夕不得寝,而終不道侵螫。
僑居會稽,會稽士子高其行,當葬兄,皆送金爲贈,後至者不複受。
人問其故,答曰:“本以兄墓不周,故不逆親友之意。
今實己足,豈可利亡者馀贈邪。
”齊豫章王嶷爲揚州,征爲議曹從事,不就。
惠明字智遠,立一性一貞固,有道術。
居金華山,舊多毒害,自惠明居之,無複辛螫之苦。
藏名匿迹,人莫之知。
宋明帝召不至,齊高帝征又不至。
文惠太子在東宮,苦延方至,仍又辭歸。
俄自金華輕棹西下,及就路,回之豐安。
旬日之間,唐宇之祅賊入城塗地,唯豐安獨全,時人以爲有先覺。
齊武帝敕爲立館。
漁父者,不知姓名,亦不知何許人也。
太康孫緬爲尋一陽一太守,落日逍遙渚際,見一輕舟陵波隐顯。
俄而漁父至,神韻蕭灑,垂綸長嘯,緬甚異之。
乃問:“有魚賣乎?”漁父笑而答曰:“其釣非釣,甯賣魚者邪?”緬益怪焉。
遂褰裳涉水,謂曰:“竊觀先生有道者也,終朝鼓枻,良亦勞止。
吾聞黃金白璧,重利也,驷馬高蓋,榮勢也。
今方王道文明,守在海外,隐鱗之士,一靡一然向風。
子胡不贊緝熙之美,何晦用其若是也?“漁父曰:“仆山海狂人,不達世
義季亟從之遊,顒服其野服,不改常度。
爲義季鼓琴,并新聲變曲;其三調遊弦、廣陵、止息之流,皆與世異。
文帝每欲見之,嘗謂黃門侍郎張敷曰:“吾東巡之日,當宴戴公山下也。
”以其好音,長給正聲伎一部。
顒合何嘗、白鹄二聲以爲一調,号爲清曠。
自漢世始有佛像,形制未工,逵特善其事,顒亦參焉。
宋世子鑄丈六銅像于瓦官寺,既成,面恨瘦,工人不能改,乃迎顒看之。
顒曰:“非面瘦,乃臂胛肥耳。
”及減臂胛,瘦患即除,無不歎服。
十八年卒,無子。
景一陽一山成,顒已亡矣。
上歎曰:“恨不得使戴顒觀之。
” 翟法賜,尋一陽一柴桑人也。
曾祖湯,祖莊,父矯,并高尚不仕,逃避征辟。
法賜少守家業,立室廬山頂。
喪親後,便不複還家,不食五谷,以獸皮及結草爲衣,雖鄉親中表莫得見焉。
征辟一無所就。
後家人至石室尋求,因複遠徙,違避徵聘,遁迹幽深,卒于岩石間。
雷次宗字仲倫,豫章南昌人也。
少入廬山,事沙門釋慧遠,笃志好學,尤明三禮、一毛一詩。
隐退不受征辟。
宋元嘉十五年,征至都,開館于雞籠山,聚徒教授,置生百馀人。
會稽朱膺之、潁川庾蔚之并以儒學總監諸生。
時國子學未立,上留意藝文,使丹一陽一尹何尚之立玄學,太子率更令何承天立史學,司徒參軍謝元立文學,凡四學并建。
車駕數至次宗館,資給甚厚。
久之,還廬山,公卿以下并設祖道。
後又征詣都,爲築室于锺山西岩下,謂之招隐館,使爲皇太子、諸王講喪服經。
次宗不入公門,乃使自華林東門入延賢堂就業。
二十五年,卒于锺山。
子肅之頗傳其業。
郭希林,武昌人也。
曾祖翻,晉世高尚不仕。
希林少守家業,徵召一無所就,卒。
子蒙亦隐居不仕。
劉凝之字隐安,小名長生,南郡枝江人也。
父期公,衡一陽一太守。
兄盛公,高尚不仕。
凝之慕老萊、嚴子陵爲人,推家财與弟及兄子,立屋于野外,非其力不食。
州裡重其行,辟召一無所就。
妻梁州刺史郭铨女也,遣送豐麗,凝之悉散之屬親。
妻亦能不慕榮華,與凝之共居儉苦。
夫妻共乘蒲笨車,出市買易,周用之外,辄以施人。
爲村裡所誣,一年三輸公調,求辄與之。
又嘗有人認其所着屐,笑曰:“仆着已敗,令家中覓新者備君。
”此人後田中得所失屐,送還不肯複取。
臨川王義慶、衡一陽一王義季鎮江陵,并遣使存問。
凝之答書頓首稱仆,不爲百姓禮,人或譏焉。
凝之曰:“昔老萊向楚王稱仆,嚴陵亦抗禮光武,未聞巢、許稱臣堯、舜。
”時戴顒與衡一陽一王義季書亦稱仆。
荊州年饑,義季慮凝之餒斃,饷錢十萬。
凝之大喜,将錢至市門,觀有饑色者悉分與之,俄頃立盡。
一性一好山水,一旦攜妻子泛江湖,隐居衡山之一陽一,登高嶺,絕人迹,爲小屋居之。
采藥服食,妻子皆從其志。
卒年五十九。
龔祈字孟道,武陵漢壽人也。
從祖玄之,父黎人,并不應征辟。
祈風姿端雅,容止可觀。
中書郎範述見之歎曰:“此荊楚之仙人也。
”自少及長,征辟一無所就。
時或賦詩,而言不及世事。
卒年四十二。
朱百年,會稽山一陰一人也。
祖凱之,晉左衛将軍。
父濤,揚州主簿。
百年少有高情,親亡服阕,攜妻孔氏入會稽南山,伐樵采箬爲業,每以樵箬置道頭,辄爲行人所取,明旦已複如此,人稍怪之,積久方知是朱隐士所賣,須者随其所堪多少,留錢取樵箬而去。
或遇寒雪,樵箬不售,無以自資,辄自榜船送妻還孔氏,天晴迎之。
有時出山一陰一爲妻買缯采五三尺,好飲酒,遇醉或失之。
頗言玄理,時爲詩詠,往往有高勝之言。
隐迹避人,唯與同縣孔觊友善。
觊亦嗜酒,相得辄酣對盡歡。
百年室家素貧,母以冬月亡,衣并無絮,自此不衣綿帛。
嘗寒時就觊宿,衣悉夾布,飲酒醉眠,觊以卧具覆之,百年不覺也。
既覺,引卧具去體,謂觊曰:“綿定奇溫。
”因流涕悲恸,觊亦爲之傷感。
除太子舍人,不就。
顔竣爲東揚州,發教饷百年谷五百斛,不受。
時山一陰一又有寒人姚吟亦有高趣,爲衣冠所重。
竣饷吟米二百斛,吟亦辭之。
百年卒山中。
蔡興宗爲會稽太守,饷百年妻米百斛。
百年妻遣婢詣郡門奉辭固讓,時人美之,以比梁鴻妻。
關康之字伯愉,河東楊人也。
世居京口,寓屬南平昌。
少而笃學,姿狀豐偉。
下邳趙繹以文義見稱,康之與友善。
特進顔延之等當時名士十許人入山候之,見其散發被黃布帊,席松葉,枕一塊白石而卧,了不相眄。
延之等咨嗟而退,不敢幹也。
晉陵顧悅之難王弼易義四十餘條,康之申王難顧,遠有情理。
又爲一毛一詩義,經籍疑滞,多所論釋。
嘗就沙門支僧納學算,妙盡其能。
征辟一無所就,棄絕人事,守志閑居。
弟雙之爲臧質車騎參軍,與質俱下至赭圻,病卒,瘗于水濱。
康之時得病小差,牽以迎喪,因得虛勞病,寝頓二十馀年。
時有閑日,辄卧論文義。
宋孝武即位,遣大使巡行天下。
使反,薦康之宜加徵聘,不見省。
康之一性一清約,獨處一室,希與妻子相見,不通賓客。
弟子以業傳受,尤善左氏春秋。
齊高帝爲領軍時,素好此學,送本與康之,康之手自點定。
又造禮論十卷,高帝絕賞一愛一之,及崩,遺诏以入玄宮。
康之以宋明帝泰始初與平原明僧紹俱征,辭以疾。
時又有河南辛普明、東一陽一樓惠明皆以笃行聞。
普明字文達,少就康之受業,至一性一過人。
居貧與兄共處一帳,兄亡,仍以帳施靈。
蚊甚多,通夕不得寝,而終不道侵螫。
僑居會稽,會稽士子高其行,當葬兄,皆送金爲贈,後至者不複受。
人問其故,答曰:“本以兄墓不周,故不逆親友之意。
今實己足,豈可利亡者馀贈邪。
”齊豫章王嶷爲揚州,征爲議曹從事,不就。
惠明字智遠,立一性一貞固,有道術。
居金華山,舊多毒害,自惠明居之,無複辛螫之苦。
藏名匿迹,人莫之知。
宋明帝召不至,齊高帝征又不至。
文惠太子在東宮,苦延方至,仍又辭歸。
俄自金華輕棹西下,及就路,回之豐安。
旬日之間,唐宇之祅賊入城塗地,唯豐安獨全,時人以爲有先覺。
齊武帝敕爲立館。
漁父者,不知姓名,亦不知何許人也。
太康孫緬爲尋一陽一太守,落日逍遙渚際,見一輕舟陵波隐顯。
俄而漁父至,神韻蕭灑,垂綸長嘯,緬甚異之。
乃問:“有魚賣乎?”漁父笑而答曰:“其釣非釣,甯賣魚者邪?”緬益怪焉。
遂褰裳涉水,謂曰:“竊觀先生有道者也,終朝鼓枻,良亦勞止。
吾聞黃金白璧,重利也,驷馬高蓋,榮勢也。
今方王道文明,守在海外,隐鱗之士,一靡一然向風。
子胡不贊緝熙之美,何晦用其若是也?“漁父曰:“仆山海狂人,不達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