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17 列傳第七
關燈
小
中
大
劉敬宣劉懷肅劉粹孫處蒯恩向靖劉锺
虞丘進孟懷玉胡藩劉康祖
起家王恭前軍參軍,又參會稽世子元顯征虜軍事。
隆安二年,王恭起兵京口,以誅司馬尚之爲名,牢之時爲恭前軍司馬。
恭以豪戚自居,甚相陵忽,牢之心不能平。
及恭此舉,使牢之爲前鋒,牢之遣敬宣襲恭,敗之。
元顯以敬宣爲後将軍谘議參軍。
三年,孫恩爲亂,牢之自表東讨,敬宣請以騎傍南山趣其後。
吳賊畏馬,又懼首尾受敵,遂大敗之,進平會稽。
遷後軍從事中郎。
宋武帝既累破祅賊,功名日盛,敬宣深相憑結。
元顯進号骠騎,敬宣仍随府轉。
元顯驕肆,群下化之,敬宣每預宴會,調一戲無所酬答,元顯甚不悅。
元興元年,牢之南讨桓玄,元顯爲征讨大都督,日夜昏酣。
牢之以道子昏闇,元顯一婬一兇,慮平玄之日,亂政方始;會玄遣信說牢之,牢之欲假手于玄誅執政,然後乘玄之隙,可以得志天下。
将許玄降。
敬宣谏恐玄威望既成,則難圖。
牢之怒曰:“吾豈不知今日取之如反複手,但平後令我奈骠騎何?”遣敬宣爲任。
玄既得志,害元顯,廢道子,以牢之爲會稽太守。
牢之與敬宣謀襲玄,期以明旦。
爾日大霧,府門晚開,日旰,敬宣不至。
牢之謂謀洩,欲奔廣陵,而敬宣還京口迎家。
牢之謂已爲玄禽,乃缢而死。
敬宣奔喪,哭畢,就司馬休之、高雅之等俱奔洛一陽一,往來長安,求救于姚興,後奔慕容德。
敬宣素明天文,知必有興複晉室者。
尋夢丸土服之,覺而喜曰:“丸者,桓也,桓吞,吾當複本土乎。
”乃結青州大姓諸崔、封謀滅德,推休之爲主。
時德司空劉軌大被任,高雅之又要軌,謀洩,乃相與殺軌而去。
會宋武帝平京口,手書召敬宣,即馳還,襲封武岡縣男,後拜江州刺史。
劉毅之少,人或以雄桀許之。
敬宣曰:“此人外寬内忌,自伐而尚人,若一旦遭逢,當以陵上取禍。
”毅聞深恨。
及在江陵,知敬宣還,尋知爲江州,大駭惋。
敬宣愈不自安。
安帝反正,自表求解。
武帝恩款周洽,所賜莫與爲比。
敬宣女嫁,賜錢三百萬,雜彩千匹。
帝方大相一寵一任,欲令立功。
義熙三年,表遣敬宣伐蜀。
博士周祗谏,以爲“道遠運漕難繼,一毛一修之家雠不雪,不應以得死爲恨。
劉敬宣蒙生存之恩,亦宜一性一命仰答。
将軍欲驅二死之甘心,忘國家之重計,愚情竊所未安”。
不從。
假敬宣節,監征蜀諸軍事。
敬宣至黃武,去成都五百裡,食盡,遇疾疫而還。
爲有司奏免官。
五年,武帝伐慕容超,除中軍谘議參軍,與兖州刺史劉藩大破超軍,進圍廣固,屢獻規略。
盧循一逼一建邺,敬宣分領鮮卑獸斑突騎,置陣甚整。
循走,仍從南讨,爲左衛将軍。
敬宣寬厚,善待士,多伎藝,弓馬音律,無事不善。
尚書仆射謝混美才地,少所交納,與敬宣遇便盡禮。
或問混:“卿未嘗輕交,而傾蓋劉壽,何也?”混曰:“孔文舉禮太史子義,天下豈有非之邪。
” 初,敬宣蜀還,劉毅欲以重法繩之。
武帝既相任待,又何無忌謂不宜以私憾傷至公。
毅雖止,猶謂武帝曰:“平生之舊,豈可孤信?光武悔之于龐萌,曹公失之于孟卓。
宜深慎之。
”毅出爲荊州,謂敬宣曰:“欲屈卿爲長史、南蠻,豈有見輔意乎?”敬宣懼禍,以告武帝。
帝笑曰:“但令老兄平安,必無過慮。
”後領冀州刺史。
時帝西讨劉毅,豫州刺史諸葛長人監太尉軍事,贻敬宣書曰:“盤龍狼戾專恣,自取夷滅。
異端将盡,世路方夷,富貴之事,相與共之。
”敬宣報曰:“下官常懼福過災生,實思避盈居損。
富貴之旨,非所敢當。
”便以長人書呈,帝謂王誕曰:“阿壽故爲不負我。
” 十一年,進号右軍将軍。
時晉宗室司馬道賜爲敬宣參軍。
會武帝西征司馬休之,而道賜乃一陰一結同府辟闾道秀、左右小将王猛子等謀反。
道賜自号齊王,規據廣固,舉兵應休之。
猛子取敬宣刀殺敬宣,文武佐吏即讨道賜、道秀、猛子斬之。
先是敬宣嘗夜與僚佐宴,空中有投一隻芒屩于坐,墜敬宣食盤上,長三尺五寸,已經人着,耳鼻間并欲壞,頃之而敗。
喪至,武帝臨哭甚哀。
子光祖嗣。
宋受禅,國除。
劉懷肅,彭城人,宋武帝從母兄也。
家世貧窭,而躬耕好學。
仕晉爲費令。
及聞武帝起義,棄縣來奔。
義熙元年,爲輔國将軍、淮南曆一陽一二郡太守。
二年,又領劉毅撫軍司馬,以建義功,封東興縣侯。
其冬,桓石綏、司馬國璠、陳襲于胡桃山聚衆爲寇,懷肅讨破之。
江、淮間群蠻及桓
隆安二年,王恭起兵京口,以誅司馬尚之爲名,牢之時爲恭前軍司馬。
恭以豪戚自居,甚相陵忽,牢之心不能平。
及恭此舉,使牢之爲前鋒,牢之遣敬宣襲恭,敗之。
元顯以敬宣爲後将軍谘議參軍。
三年,孫恩爲亂,牢之自表東讨,敬宣請以騎傍南山趣其後。
吳賊畏馬,又懼首尾受敵,遂大敗之,進平會稽。
遷後軍從事中郎。
宋武帝既累破祅賊,功名日盛,敬宣深相憑結。
元顯進号骠騎,敬宣仍随府轉。
元顯驕肆,群下化之,敬宣每預宴會,調一戲無所酬答,元顯甚不悅。
元興元年,牢之南讨桓玄,元顯爲征讨大都督,日夜昏酣。
牢之以道子昏闇,元顯一婬一兇,慮平玄之日,亂政方始;會玄遣信說牢之,牢之欲假手于玄誅執政,然後乘玄之隙,可以得志天下。
将許玄降。
敬宣谏恐玄威望既成,則難圖。
牢之怒曰:“吾豈不知今日取之如反複手,但平後令我奈骠騎何?”遣敬宣爲任。
玄既得志,害元顯,廢道子,以牢之爲會稽太守。
牢之與敬宣謀襲玄,期以明旦。
爾日大霧,府門晚開,日旰,敬宣不至。
牢之謂謀洩,欲奔廣陵,而敬宣還京口迎家。
牢之謂已爲玄禽,乃缢而死。
敬宣奔喪,哭畢,就司馬休之、高雅之等俱奔洛一陽一,往來長安,求救于姚興,後奔慕容德。
敬宣素明天文,知必有興複晉室者。
尋夢丸土服之,覺而喜曰:“丸者,桓也,桓吞,吾當複本土乎。
”乃結青州大姓諸崔、封謀滅德,推休之爲主。
時德司空劉軌大被任,高雅之又要軌,謀洩,乃相與殺軌而去。
會宋武帝平京口,手書召敬宣,即馳還,襲封武岡縣男,後拜江州刺史。
劉毅之少,人或以雄桀許之。
敬宣曰:“此人外寬内忌,自伐而尚人,若一旦遭逢,當以陵上取禍。
”毅聞深恨。
及在江陵,知敬宣還,尋知爲江州,大駭惋。
敬宣愈不自安。
安帝反正,自表求解。
武帝恩款周洽,所賜莫與爲比。
敬宣女嫁,賜錢三百萬,雜彩千匹。
帝方大相一寵一任,欲令立功。
義熙三年,表遣敬宣伐蜀。
博士周祗谏,以爲“道遠運漕難繼,一毛一修之家雠不雪,不應以得死爲恨。
劉敬宣蒙生存之恩,亦宜一性一命仰答。
将軍欲驅二死之甘心,忘國家之重計,愚情竊所未安”。
不從。
假敬宣節,監征蜀諸軍事。
敬宣至黃武,去成都五百裡,食盡,遇疾疫而還。
爲有司奏免官。
五年,武帝伐慕容超,除中軍谘議參軍,與兖州刺史劉藩大破超軍,進圍廣固,屢獻規略。
盧循一逼一建邺,敬宣分領鮮卑獸斑突騎,置陣甚整。
循走,仍從南讨,爲左衛将軍。
敬宣寬厚,善待士,多伎藝,弓馬音律,無事不善。
或問混:“卿未嘗輕交,而傾蓋劉壽,何也?”混曰:“孔文舉禮太史子義,天下豈有非之邪。
” 初,敬宣蜀還,劉毅欲以重法繩之。
武帝既相任待,又何無忌謂不宜以私憾傷至公。
毅雖止,猶謂武帝曰:“平生之舊,豈可孤信?光武悔之于龐萌,曹公失之于孟卓。
宜深慎之。
”毅出爲荊州,謂敬宣曰:“欲屈卿爲長史、南蠻,豈有見輔意乎?”敬宣懼禍,以告武帝。
帝笑曰:“但令老兄平安,必無過慮。
”後領冀州刺史。
時帝西讨劉毅,豫州刺史諸葛長人監太尉軍事,贻敬宣書曰:“盤龍狼戾專恣,自取夷滅。
異端将盡,世路方夷,富貴之事,相與共之。
”敬宣報曰:“下官常懼福過災生,實思避盈居損。
富貴之旨,非所敢當。
”便以長人書呈,帝謂王誕曰:“阿壽故爲不負我。
” 十一年,進号右軍将軍。
時晉宗室司馬道賜爲敬宣參軍。
會武帝西征司馬休之,而道賜乃一陰一結同府辟闾道秀、左右小将王猛子等謀反。
道賜自号齊王,規據廣固,舉兵應休之。
猛子取敬宣刀殺敬宣,文武佐吏即讨道賜、道秀、猛子斬之。
先是敬宣嘗夜與僚佐宴,空中有投一隻芒屩于坐,墜敬宣食盤上,長三尺五寸,已經人着,耳鼻間并欲壞,頃之而敗。
喪至,武帝臨哭甚哀。
子光祖嗣。
宋受禅,國除。
劉懷肅,彭城人,宋武帝從母兄也。
家世貧窭,而躬耕好學。
仕晉爲費令。
及聞武帝起義,棄縣來奔。
義熙元年,爲輔國将軍、淮南曆一陽一二郡太守。
二年,又領劉毅撫軍司馬,以建義功,封東興縣侯。
其冬,桓石綏、司馬國璠、陳襲于胡桃山聚衆爲寇,懷肅讨破之。
江、淮間群蠻及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