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25 列傳第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傍無親援,年既盛美,甚有容德,自厲冰霜,無敢望其門者。
居一年,私裝了,乃告楷求還。
楷大驚曰:“去鄉萬裡,固非孀婦所濟”,遂不許。
鄭又曰:“垣氏羇魂不反,而其孤藐幼,妾若一同灰壤,則何面目以見先姑。
”因大悲泣。
楷怆然許之,厚爲之送,于是間關危險,遂得至鄉。
葬畢,乃曰:“可以下見先姑矣。
”時文凝年甫四歲,親教經禮,訓以義方,州裡稱美。
又有吳興丘景賓,字彥先,亦以節義聞。
父康祖,無錫令,亡後,僮仆數十人及宅宇産畜,景賓悉讓與兄鎮之。
鎮之又推齋屋三間與之,亦不肯受。
太守孔山士歎曰:“聞柳下惠之風,貪夫廉,懦夫有立志。
複見之矣。
”終于奉朝請。
張興世字文德,竟陵人也。
本單名世,宋明帝益爲興世。
少家貧,白衣随王玄谟代蠻。
後随孝武鎮尋一陽一,補南中郎參軍督護,從入讨元兇。
及南郡王義宣反,又随玄谟出梁山,有戰功。
明帝即位,四方反叛,進興世龍骧将軍,領水軍拒南賊。
時台軍據赭圻,朝廷遣吏部尚書褚彥回就赭圻行選。
是役也,皆先戰授位,檄闆不供,由是有黃紙劄。
南賊屯在鵲尾,既相持久不決,興世建議曰:“賊據上流,兵張地勝,今以奇兵潛出其上,使其首尾周惶,進退疑沮,糧運艱礙,乃制勝之奇。
”沈攸之、吳喜并贊其計,分戰士七千配之。
興世乃令輕舸泝流而上,旋複回還,一二日中辄複如此,使賊不爲之防。
賊帥劉胡聞興世欲上,笑之曰:“我尚不敢越彼下取揚州,興世何人欲據我上。
”興世謂攸之等曰:“上流唯有錢溪可據。
”乃往據之。
及劉胡來攻,将士欲迎擊之,興世曰:“賊來尚遠而氣驟盛矣。
夫驟既力盡,盛亦易衰,此曹刿所以破齊也。
将士不得妄動。
”賊來轉近,興世乃命壽寂之、任農夫率壯士擊走之。
袁顗愠曰:“賊據人肝藏裡,雲何得活。
”是月朔,赭圻軍士伐木爲栅,于青山遇一童子曰:“賊下旬當平,無爲自苦。
”忽不見。
至是果敗。
興世又遏其糧道,賊衆漸饑,劉胡棄軍走,袁顗仍亦奔散,興世遂與吳喜共平江陵。
遷右軍将軍,封作唐縣侯。
曆雍州刺史,左衛将軍。
以疾,徙光祿大夫,尋卒。
興世居臨沔水,自襄一陽一以下至于江二千裡,先無洲嶼,興世初生,當其門前水中,一旦忽生洲,年年漸大。
及興世爲方伯,而洲上遂十馀頃。
父仲子由興世緻位給事中,興世欲将往襄一陽一,一愛一鄉裡不肯去。
嘗謂興世曰:“我雖田舍老公,樂聞鼓角,汝可送一部,行田時欲吹之。
”興世素恭謹畏法,譬之曰:“此是天子鼓角,非田舍公所吹。
”興世欲拜墓,仲子謂曰:“汝衛從太多,先人必當驚怖。
”興世減撤而行。
子欣泰。
欣泰字義亨,不以武業自居,好隸書,讀子史。
年十馀,詣吏部尚書褚彥回,彥回問:“張郎弓馬多少?”答曰:“一性一怯畏馬,無力牽弓。
”彥回甚異之。
曆諸王府佐。
宋元徽中,興世在家,擁雍州還資見錢三千萬,蒼梧王自領人劫之,一一夜垂盡,興世憂懼病卒。
欣泰兄欣華時爲安成郡,欣泰悉封馀财以待之。
齊建元初,爲尚書都官郎。
武帝與欣泰早款遇,及即位,以爲直合将軍。
後爲武陵内史,坐贓私殺人被糾,見原。
還複爲直合、步兵校尉,領羽林監。
欣泰通涉雅俗,交結多是名素,下直辄着鹿皮冠,衲衣錫杖,挾素琴。
有以啓武帝,帝曰:“将家兒,何敢作此舉止。
”後從駕出新林,敕欣泰廉察,欣泰停仗,于松樹下飲酒賦詩。
制局監呂文度以啓武帝,帝大怒,遣出。
數日意釋,召謂曰:“卿不樂武職,當處卿清貴。
”除正員郎。
出爲鎮軍中兵參軍、南平内史。
巴東王子響殺僚佐,上遣中庶子胡諧之西讨,使欣泰爲副。
欣泰謂諧之曰:“今太歲在西南,逆歲行軍,兵家深忌,若且頓軍夏口,宣示禍福,可不戰而禽也。
”諧之不從,進江津,尹略等見殺。
事平,欣泰徙爲随王子隆鎮西中兵,改領河東内史。
子隆深相一愛一重,數與談宴,意遇與謝脁相次。
典簽密啓之,武帝怒,召還都。
屏居家巷,置宅南岡下,面接松山,欣泰負一弩一射雉,恣情閑放,聲伎雜藝,頗多開解。
明帝即位,爲領軍長史,遷谘議參軍。
上書陳便宜二十條,其一條言宜毀廢塔寺,帝并優诏報答。
建武二年,魏圍锺離,欣泰爲軍主,随崔慧景救援。
及魏軍退,而邵一陽一洲上餘兵萬人,求輸馬五百匹假道,慧景欲斷路攻之。
欣泰說慧景曰:“歸師勿遏,古人畏之,死地兵不可輕也。
”慧景乃聽過。
時領軍蕭坦之亦援锺離,還啓明帝曰:“邵一陽一洲有死賊萬人,慧景、欣泰放而不取”。
帝以此皆不加賞。
四年,出爲永一陽一太守。
永元初,還都。
崔慧景圍城,欣泰入城守備。
事甯,除廬陵王安東司馬。
梁武帝起兵,東昏以欣泰爲雍州刺史。
欣泰與弟前始安内史欣時密謀結太子右率胡松、前南谯太守王靈秀、直合将軍鴻選、含德主帥苟勵、直後劉靈運等,并同契會。
帝遣中書舍人馮元嗣監軍救郢,茹法珍、梅蟲兒及太子右率李居士、制局監楊明泰等十馀人相送中興堂。
欣泰等使人懷刀,于坐斫元嗣,碩墜果柈中。
又斫明泰,破其腹。
蟲兒傷數創,手指皆墜。
居士踰牆得出,茹法珍亦散走還台。
靈秀仍往石頭迎建安王寶寅,率文武數百,唱警跸,至杜姥宅。
欣泰初聞事發,馳馬入宮,冀法珍等在外,城内處分,必盡見委,因行廢立。
既而法珍得返,處分關門上仗,不配欣泰兵,鴻選在殿内亦不敢發,城外衆尋散。
少日事覺,欣泰、胡松等皆伏誅。
欣泰少時,有人相其當得三公,而年裁三十。
後屋瓦墜傷額,又問相者,雲:“無複公相,年壽更增,亦可得方伯耳。
”死時年三十六。
論曰:王仲德受任二世,能以功名始終。
入關之役,檀、王鹹出其下。
元嘉北讨,則受督于人,有蔺生之志,而無關公之憤,長者哉。
道豫雖地居豐、沛,榮非恩假,時曆四代,人焉不絕,文武之道,不墜斯門,殆爲優矣。
垣氏宋、齊之際,世着武節,崇祖陳力疆埸,以韓、白自許,竟而杜郵之酷,可爲痛哉。
興世鵲浦之奇,遠有深緻,其垂組建旆,豈徒然也。
居一年,私裝了,乃告楷求還。
楷大驚曰:“去鄉萬裡,固非孀婦所濟”,遂不許。
鄭又曰:“垣氏羇魂不反,而其孤藐幼,妾若一同灰壤,則何面目以見先姑。
”因大悲泣。
楷怆然許之,厚爲之送,于是間關危險,遂得至鄉。
葬畢,乃曰:“可以下見先姑矣。
”時文凝年甫四歲,親教經禮,訓以義方,州裡稱美。
又有吳興丘景賓,字彥先,亦以節義聞。
父康祖,無錫令,亡後,僮仆數十人及宅宇産畜,景賓悉讓與兄鎮之。
鎮之又推齋屋三間與之,亦不肯受。
太守孔山士歎曰:“聞柳下惠之風,貪夫廉,懦夫有立志。
複見之矣。
”終于奉朝請。
張興世字文德,竟陵人也。
本單名世,宋明帝益爲興世。
少家貧,白衣随王玄谟代蠻。
後随孝武鎮尋一陽一,補南中郎參軍督護,從入讨元兇。
及南郡王義宣反,又随玄谟出梁山,有戰功。
明帝即位,四方反叛,進興世龍骧将軍,領水軍拒南賊。
時台軍據赭圻,朝廷遣吏部尚書褚彥回就赭圻行選。
是役也,皆先戰授位,檄闆不供,由是有黃紙劄。
南賊屯在鵲尾,既相持久不決,興世建議曰:“賊據上流,兵張地勝,今以奇兵潛出其上,使其首尾周惶,進退疑沮,糧運艱礙,乃制勝之奇。
”沈攸之、吳喜并贊其計,分戰士七千配之。
興世乃令輕舸泝流而上,旋複回還,一二日中辄複如此,使賊不爲之防。
賊帥劉胡聞興世欲上,笑之曰:“我尚不敢越彼下取揚州,興世何人欲據我上。
”興世謂攸之等曰:“上流唯有錢溪可據。
”乃往據之。
及劉胡來攻,将士欲迎擊之,興世曰:“賊來尚遠而氣驟盛矣。
夫驟既力盡,盛亦易衰,此曹刿所以破齊也。
将士不得妄動。
”賊來轉近,興世乃命壽寂之、任農夫率壯士擊走之。
袁顗愠曰:“賊據人肝藏裡,雲何得活。
”是月朔,赭圻軍士伐木爲栅,于青山遇一童子曰:“賊下旬當平,無爲自苦。
”忽不見。
至是果敗。
興世又遏其糧道,賊衆漸饑,劉胡棄軍走,袁顗仍亦奔散,興世遂與吳喜共平江陵。
遷右軍将軍,封作唐縣侯。
曆雍州刺史,左衛将軍。
以疾,徙光祿大夫,尋卒。
興世居臨沔水,自襄一陽一以下至于江二千裡,先無洲嶼,興世初生,當其門前水中,一旦忽生洲,年年漸大。
及興世爲方伯,而洲上遂十馀頃。
父仲子由興世緻位給事中,興世欲将往襄一陽一,一愛一鄉裡不肯去。
嘗謂興世曰:“我雖田舍老公,樂聞鼓角,汝可送一部,行田時欲吹之。
”興世素恭謹畏法,譬之曰:“此是天子鼓角,非田舍公所吹。
”興世欲拜墓,仲子謂曰:“汝衛從太多,先人必當驚怖。
”興世減撤而行。
子欣泰。
欣泰字義亨,不以武業自居,好隸書,讀子史。
年十馀,詣吏部尚書褚彥回,彥回問:“張郎弓馬多少?”答曰:“一性一怯畏馬,無力牽弓。
”彥回甚異之。
曆諸王府佐。
宋元徽中,興世在家,擁雍州還資見錢三千萬,蒼梧王自領人劫之,一一夜垂盡,興世憂懼病卒。
欣泰兄欣華時爲安成郡,欣泰悉封馀财以待之。
齊建元初,爲尚書都官郎。
武帝與欣泰早款遇,及即位,以爲直合将軍。
後爲武陵内史,坐贓私殺人被糾,見原。
還複爲直合、步兵校尉,領羽林監。
欣泰通涉雅俗,交結多是名素,下直辄着鹿皮冠,衲衣錫杖,挾素琴。
有以啓武帝,帝曰:“将家兒,何敢作此舉止。
”後從駕出新林,敕欣泰廉察,欣泰停仗,于松樹下飲酒賦詩。
制局監呂文度以啓武帝,帝大怒,遣出。
數日意釋,召謂曰:“卿不樂武職,當處卿清貴。
”除正員郎。
出爲鎮軍中兵參軍、南平内史。
巴東王子響殺僚佐,上遣中庶子胡諧之西讨,使欣泰爲副。
欣泰謂諧之曰:“今太歲在西南,逆歲行軍,兵家深忌,若且頓軍夏口,宣示禍福,可不戰而禽也。
”諧之不從,進江津,尹略等見殺。
事平,欣泰徙爲随王子隆鎮西中兵,改領河東内史。
子隆深相一愛一重,數與談宴,意遇與謝脁相次。
典簽密啓之,武帝怒,召還都。
屏居家巷,置宅南岡下,面接松山,欣泰負一弩一射雉,恣情閑放,聲伎雜藝,頗多開解。
明帝即位,爲領軍長史,遷谘議參軍。
上書陳便宜二十條,其一條言宜毀廢塔寺,帝并優诏報答。
建武二年,魏圍锺離,欣泰爲軍主,随崔慧景救援。
及魏軍退,而邵一陽一洲上餘兵萬人,求輸馬五百匹假道,慧景欲斷路攻之。
欣泰說慧景曰:“歸師勿遏,古人畏之,死地兵不可輕也。
”慧景乃聽過。
時領軍蕭坦之亦援锺離,還啓明帝曰:“邵一陽一洲有死賊萬人,慧景、欣泰放而不取”。
帝以此皆不加賞。
四年,出爲永一陽一太守。
永元初,還都。
崔慧景圍城,欣泰入城守備。
事甯,除廬陵王安東司馬。
梁武帝起兵,東昏以欣泰爲雍州刺史。
欣泰與弟前始安内史欣時密謀結太子右率胡松、前南谯太守王靈秀、直合将軍鴻選、含德主帥苟勵、直後劉靈運等,并同契會。
帝遣中書舍人馮元嗣監軍救郢,茹法珍、梅蟲兒及太子右率李居士、制局監楊明泰等十馀人相送中興堂。
欣泰等使人懷刀,于坐斫元嗣,碩墜果柈中。
又斫明泰,破其腹。
蟲兒傷數創,手指皆墜。
居士踰牆得出,茹法珍亦散走還台。
靈秀仍往石頭迎建安王寶寅,率文武數百,唱警跸,至杜姥宅。
欣泰初聞事發,馳馬入宮,冀法珍等在外,城内處分,必盡見委,因行廢立。
既而法珍得返,處分關門上仗,不配欣泰兵,鴻選在殿内亦不敢發,城外衆尋散。
少日事覺,欣泰、胡松等皆伏誅。
欣泰少時,有人相其當得三公,而年裁三十。
後屋瓦墜傷額,又問相者,雲:“無複公相,年壽更增,亦可得方伯耳。
”死時年三十六。
論曰:王仲德受任二世,能以功名始終。
入關之役,檀、王鹹出其下。
元嘉北讨,則受督于人,有蔺生之志,而無關公之憤,長者哉。
道豫雖地居豐、沛,榮非恩假,時曆四代,人焉不絕,文武之道,不墜斯門,殆爲優矣。
垣氏宋、齊之際,世着武節,崇祖陳力疆埸,以韓、白自許,竟而杜郵之酷,可爲痛哉。
興世鵲浦之奇,遠有深緻,其垂組建旆,豈徒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