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戒圖說卷之四

關燈
所食,有未出巢小燕子三枚,每日以飯飼之,後長大飛去。

    其冬,亞三病死。

    次年春三月,燕複來,飛繞其屋不巳。

    母曰:燕子尋亞三否?亞三已死,葬後園中。

    欲尋,則随我去。

    母行,燕随後飛至園。

    母指墓示之,三燕飛鳴于墓,以嘴鑽入墓中,皆死。

     噎燕緻死之報 周昂,沛國人。

    嘗晝??,戶上有一燕巢,三雛呢喃,張口待哺。

    昂惡其聲,以手指試探之,雛亦張口而受,因取蒺?三枚與之,其雛皆裂胸死。

    昂後生三子,俱不能言,見人,但張口啞啞,宛然燕受蒺?之狀,其聲甚顯。

     救脫龜殼之報 黃叔達,宋時人,在國學,見同齋友得一龜,将脫其殼,黃憐而買放之。

    後病亟,其子自家入京探視,路遇一老人曰:予姓歸,前日人将殺我,幸尊君救之,得以全生,此恩未報。

    今尊君有疾,因食魚過多,停積胸次,急用姜附湯治之。

    言訖不見。

    後服果愈。

    叔達自悟未嘗救人,即前日所放之龜耳。

     拔斷鵲舌之報 這個是唐朝河内人,姓王名遵,兄弟二人,一年皆患疫病。

    宅有鵲巢甚大,旦夕。

    飛鳴,兄弟惡其喧噪,伺病好,因盡網巢鵲,斷舌而放之。

    不過二年,兄弟口舌俱爛盡,行乞于市,數年而死。

     買魚放生之報 張奎,宋時錢塘人。

    幼持鮮魚一籃,就溪邊破之,魚跳躍。

    奎因撲捉,誤傷手指,痛不可忍,因曰:我傷一指,如此痛甚,魚遭烹割,其痛何如?将魚盡放溪中。

    自此不複殺牲。

    後生一子。

    其晚夢有人饋以大魚者。

    子登進士,為永州太守,累世富厚不絕。

     藥魚貨賣之報 宋時韓阿留,昆山人,以漁為生每用毒。

    藥,夜竊投入池中,魚食之,即仰浮水面。

    阿留取以市賣,積年為此,害魚無算。

    一夕,夢落水,諸魚攢齧,痛極難當,驚省來,遍身赤踵,腹脹,三日而死。

     救蠅免刑之報 王五,隋時京師酒工,每見酒内及水中死蠅,辄取出,用乾灰掩之,俟其活放焉。

    如此數年,偶被誣告,罪當死,典刑官執筆書判,有數蠅抱筆頭不能書,逐去複來,如是數次。

    官疑其有冤抑,以其事白于朝,罪遂釋。

     塞蜂絕嗣之報 這朱照是宋時芝裡鄉人,平生偏惡,蜂竅?柱間,每見蜂從竅入,辄以物塞之,雖在高處,必設梯以塞。

    在他人家見之亦然。

    後連生二子,谷道皆塞而不通。

    夜夢有人教以秤尾燒紅,鑽之可愈。

    照如其言,二子俱死,照竟絕嗣。

    人謂其塞蜂之報。

     養鶴得珠之報 會參宋末時人,事親至孝,每苦家貧,無以為養。

    曾有鶴為射者所傷,哀鳴堕地。

    參見而哀之,收養于家,待其傷愈,放之飛去。

    後鶴一夜到參庭中,秉燭觀之,雌雄雙至,各銜明珠一顆來謝,賣直數萬??。

    自後至富,得以孝養。

    參壽享九十四歲而卒。

     害物欺人之報 長洲人韓全,屠宰販賈為生,每宰豬,即灌以水。

    賣大活魚,必擊碎其首,而亦灌以水。

    雞鵝鴨之類,強将糠砂填塞入喉,圖重斤兩,傷戕物命甚慘。

    全患翻胄症,不能飲食,惟咽以土泥,随複吐出,遍體流黃水,穢臭不可當,且頭疼如碎。

    如此三月乃死。

    毒害諸物之報,不爽毫發。

     埋鵝獲金之報 李善,唐時人,家貧,傭工度日。

    一日适市,見賣燒鵝者,有一大蛇蟠于鵝腹下。

    善恐人買食,必遭蛇毒,遂買而埋之。

    掘地尺餘,忽見瓦盆一個,内有黃金數錠。

    市鵝者聞,往分之,至其地,口禁不能言而還。

    善因此緻富。

     捕蟬得疾之報 李氏是唐時牛爽家乳母,嘗抱小兒捕。

    鳴蟬為戲,得即殺之。

    前後不可勝計乳。

    母,股上忽生瘡,潰爛歲餘,不能愈一日。

    苦癢,若蟲行狀,以手抑搔之,忽有腐肉。

    數塊如蟬,自瘡中突出,流血不止而死。

     辍羹放鹑之報 這宋襄,宋時仙遊人。

    一日晝睡,夢褐衣老人泣告饒命。

    襄醒,偶見廚下黃鹑數十,将烹作午羹,悟其來乞命也,悉放去。

    夜果複夢老人雲:感君活命,他年塲屋中相報在。

    不得而解。

    後科試,失記題旨,果有一黃鹑從空而下,銜書一張示之。

    襄得舉進士,官至别駕。

     用湯澆蟻之報 這個是三國時桓謙在家,忽見多人長寸餘,從坎中出,向切肉處飲食。

    複尋路入坎,疑其為怪。

    值蔣山道士朱應令以滾湯澆所入處,因掘穴,大蟻數斛盡死。

    後桓謙得惡疾,暴亡,子孫天殇,竟至絕嗣。

    道士與桓同日患病,遍體腐爛而死,皆澆蟻之報也。

     勸戒圖說卷之四,大尾終 萬曆歲次甲午孟冬月書。

     林安正堂劉雙松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