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戒圖說卷之三
關燈
小
中
大
債,取利過克,一日病死。
其甥女适見鄰家母犬生一小犬,買之而歸。
是夜,許氏一門皆夢許六來家,哭曰:因我在生刻取利息,今作犬身。
幸甥贖我,可來一視。
明日,遣仆視之,犬果迎門搖尾,若素識者。
仆取到家,兩眼流淚。
妻子悲哀,設齋忏悔,其犬遂死。
屋借病人之報 宋時,周仁榮新造一房,有故人楊公道遠來借居,仁榮即讓正室居之。
及楊死于其家,箧中遺金數錠,無人知道。
仁榮對衆封籍,呼其子來,悉還之。
仁榮後官至集賢院侍制。
繩勒牛舌之報 賀悅,唐時隰舟人。
一日,鄰家有牛偶犯其稼,悅惡之,乃令仆人以繩勒其牛舌,使必斷而後巳。
其人後生三子,皆舌短,更瘖痖不能言。
代完官錢之報 張生是宋時人。
一日,父親使他将錢去山中買物,遇見一人欠官錢,無措,要缢。
死于樹。
張生憐憫,盡将所攜錢與他,其人拜謝而去。
張坐石上,旁有人問道:你饑渴麼?徐傾小瓢内水命飲,便覺異香遍體,精爽非常。
歸家絕粒,忽識字能詩。
一月後,隐居昆侖山,成仙而去。
攬納錢糧之報 宋時徐松年家居城中,為鄉人攬納稅賦,好食雞,人倩托料理公事者,必用此投其所好,積之盈籠,前後殺傷無數。
一日,殺一雞,方燒湯要挦,忽活繞屋飛走。
年複捉而煮之。
其子六歲,在旁共食,踞爐失腳,堕火傷腹,痛甚,呼父曰:不要把滾水炮我,肌膚盡爛而死。
松年後亦典刑。
還钗免覆之報 李明,宋時吉州人。
途中遇失金钗,拾之。
适見一婢,倉惶至江邊,欲投水。
明問其故,婢雲:主母令送金钗還人,今失去,必遭痛打,不如投江。
明還之。
婢後嫁梅林渡船船戶為妻。
一日,明承公文将渡,婢見之,力挽其至家,具酒為謝。
正飲間,見江邊二舟俱覆,人皆溺死,獨明得免。
貪财漂溺之報 張真元,宋時吉州人,鹽商也。
泊舟江岸,值洪水發,漂一婦人,抱衣廚中江而下,大呼求救。
張以小舟往濟之,見廚中皆金帛,遂複推婦人于水。
未一月,真元所居房屋即亦為水漂去,一家十餘人皆溺死。
嗚呼!殺人取财,人雖未報,天必殺也。
刊施勸人之報 宋時程一德,粗知字義,孜孜欲人為善,每遇嘉言善行,辄刊刻施人,使世警悟。
一夜,夢梓童帝君與之語曰:汝有善念,諸刻俱錄報天庭矣。
自是三教典籍,不學而曉,子孫悉俊拔,多少年高第。
伊川兄弟,皆其後裔也。
師傳誤人之報 潘俊,浙東人,富翁鄒廠厚聘為西席,日與其子飲酒閑遊,略無師範之益。
其子遇考試,終日不成一字,父杖之,死将師。
訟于陰府,潘亦死。
審其失學之由,令子還魂仍讀書。
潘為一犬于館中,夜則按更而号,晨則喧吠促起。
後子遊泮,犬跪主翁,作人言曰:汝家供給束修,債盡償訖矣。
伏地遂死。
替人贖女之報 宋時曾諒遊學京師,聞旁舍有泣聲,問其故,雲:賣女與人,欲償官錢,巳得買主錢四萬,女将去,今與父母分别,以此哀泣。
諒聞之恻然,遂以錢替贖其女,使父母子女得免分離。
後有一白衣人語諒曰:爾無子,因有陰德,上帝命我送一子與你。
諒後生子,果及第,官至奉政大夫。
賣人子女之報 昝元是蜀人任盈有女寶珠,年十五,随鄰伴遊蠶市,人多迷路,昝元遂誘賣于夔家。
任盈年老無子,止有此女,哭之喪明,母艾氏亦成疾,因禱靈神,願見珠而死。
夜果得夢,如夢尋至夔家。
女雲:主母妒忌淩虐,将赴江而死。
遂贖女以歸。
父聞珠聲,其目忽明,母疾亦愈。
那昝元忽兩目昏瞎,乞丐于市而死。
造橋渡人之報 這蘇長是宋時衢州人。
見大路溝上有橋,每年大水,溝闆漂去,行人屢屢妨礙。
蘇長因領幾子入山,揀堅石七片,布于橋上,自是行者無滞。
後蘇暴疾死,三日複生。
自說到陰司,見一吏說:我有造橋濟人陰德,隻此一節,合當延壽一紀。
因此放回,時年巳六十。
後果七十二而終。
作匦害衆之報 這魚思咺,是唐時一巧匠。
因武則天皇後欲造一匦,受天下告密的狀子,無人會作,思咺做來,可入不可出,甚是合式,獲重賞,為此一匦,害了無數好人。
後有人具狀投匦,告思咺曾替徐敬業造刀輪,殺傷官軍甚衆,那時抵賴不得,也服重誅。
人謂自作自受,報應不爽。
勸戒圖說卷之三終
其甥女适見鄰家母犬生一小犬,買之而歸。
是夜,許氏一門皆夢許六來家,哭曰:因我在生刻取利息,今作犬身。
幸甥贖我,可來一視。
明日,遣仆視之,犬果迎門搖尾,若素識者。
仆取到家,兩眼流淚。
妻子悲哀,設齋忏悔,其犬遂死。
屋借病人之報 宋時,周仁榮新造一房,有故人楊公道遠來借居,仁榮即讓正室居之。
及楊死于其家,箧中遺金數錠,無人知道。
仁榮對衆封籍,呼其子來,悉還之。
仁榮後官至集賢院侍制。
繩勒牛舌之報 賀悅,唐時隰舟人。
一日,鄰家有牛偶犯其稼,悅惡之,乃令仆人以繩勒其牛舌,使必斷而後巳。
其人後生三子,皆舌短,更瘖痖不能言。
代完官錢之報 張生是宋時人。
一日,父親使他将錢去山中買物,遇見一人欠官錢,無措,要缢。
死于樹。
張生憐憫,盡将所攜錢與他,其人拜謝而去。
張坐石上,旁有人問道:你饑渴麼?徐傾小瓢内水命飲,便覺異香遍體,精爽非常。
歸家絕粒,忽識字能詩。
一月後,隐居昆侖山,成仙而去。
攬納錢糧之報 宋時徐松年家居城中,為鄉人攬納稅賦,好食雞,人倩托料理公事者,必用此投其所好,積之盈籠,前後殺傷無數。
一日,殺一雞,方燒湯要挦,忽活繞屋飛走。
年複捉而煮之。
其子六歲,在旁共食,踞爐失腳,堕火傷腹,痛甚,呼父曰:不要把滾水炮我,肌膚盡爛而死。
松年後亦典刑。
還钗免覆之報 李明,宋時吉州人。
途中遇失金钗,拾之。
适見一婢,倉惶至江邊,欲投水。
明問其故,婢雲:主母令送金钗還人,今失去,必遭痛打,不如投江。
明還之。
婢後嫁梅林渡船船戶為妻。
一日,明承公文将渡,婢見之,力挽其至家,具酒為謝。
正飲間,見江邊二舟俱覆,人皆溺死,獨明得免。
貪财漂溺之報 張真元,宋時吉州人,鹽商也。
泊舟江岸,值洪水發,漂一婦人,抱衣廚中江而下,大呼求救。
張以小舟往濟之,見廚中皆金帛,遂複推婦人于水。
未一月,真元所居房屋即亦為水漂去,一家十餘人皆溺死。
嗚呼!殺人取财,人雖未報,天必殺也。
刊施勸人之報 宋時程一德,粗知字義,孜孜欲人為善,每遇嘉言善行,辄刊刻施人,使世警悟。
一夜,夢梓童帝君與之語曰:汝有善念,諸刻俱錄報天庭矣。
自是三教典籍,不學而曉,子孫悉俊拔,多少年高第。
伊川兄弟,皆其後裔也。
師傳誤人之報 潘俊,浙東人,富翁鄒廠厚聘為西席,日與其子飲酒閑遊,略無師範之益。
其子遇考試,終日不成一字,父杖之,死将師。
訟于陰府,潘亦死。
審其失學之由,令子還魂仍讀書。
潘為一犬于館中,夜則按更而号,晨則喧吠促起。
後子遊泮,犬跪主翁,作人言曰:汝家供給束修,債盡償訖矣。
伏地遂死。
替人贖女之報 宋時曾諒遊學京師,聞旁舍有泣聲,問其故,雲:賣女與人,欲償官錢,巳得買主錢四萬,女将去,今與父母分别,以此哀泣。
諒聞之恻然,遂以錢替贖其女,使父母子女得免分離。
後有一白衣人語諒曰:爾無子,因有陰德,上帝命我送一子與你。
諒後生子,果及第,官至奉政大夫。
賣人子女之報 昝元是蜀人任盈有女寶珠,年十五,随鄰伴遊蠶市,人多迷路,昝元遂誘賣于夔家。
任盈年老無子,止有此女,哭之喪明,母艾氏亦成疾,因禱靈神,願見珠而死。
夜果得夢,如夢尋至夔家。
女雲:主母妒忌淩虐,将赴江而死。
遂贖女以歸。
父聞珠聲,其目忽明,母疾亦愈。
那昝元忽兩目昏瞎,乞丐于市而死。
造橋渡人之報 這蘇長是宋時衢州人。
見大路溝上有橋,每年大水,溝闆漂去,行人屢屢妨礙。
蘇長因領幾子入山,揀堅石七片,布于橋上,自是行者無滞。
後蘇暴疾死,三日複生。
自說到陰司,見一吏說:我有造橋濟人陰德,隻此一節,合當延壽一紀。
因此放回,時年巳六十。
後果七十二而終。
作匦害衆之報 這魚思咺,是唐時一巧匠。
因武則天皇後欲造一匦,受天下告密的狀子,無人會作,思咺做來,可入不可出,甚是合式,獲重賞,為此一匦,害了無數好人。
後有人具狀投匦,告思咺曾替徐敬業造刀輪,殺傷官軍甚衆,那時抵賴不得,也服重誅。
人謂自作自受,報應不爽。
勸戒圖說卷之三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