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将表秀即帝位
關燈
小
中
大
。
忽門人報曰:&ldquo有一先生來見。
&rdquo皇帝教請入相見。
乃嚴子陵也。
子陵曰:&ldquo嚴光特來與我主送帝号。
&rdquo遂改年圖為建國元年,立帝号為光武皇帝。
封鄧禹左丞相,耿純為右丞相,吳漢為大司馬,遂分軍殺進長安。
卻說吳漢領十五員将二十萬軍取潼關路,光武引七員将,三十萬軍取蒲關路。
光武領軍前至黃河,有賊臣朱賄打話。
賄出馬陣前揚威耀武。
光曰:&ldquo若丞相肯順漢國,破赤眉後不改丞相舊職如何?&rdquo朱賄不從。
帝問:&ldquo誰敢去捉此賊?&rdquo寇恂持槍直取朱賄。
賄令賈強迎恂。
二人戰數合,賈強大敗,寇恂叫強的出馬,有大将蘇成輪大杆刀直取寇恂,寇恂又戰數合,寇恂敗歸本陣。
又共傅俊戰十合,俊又敗。
方欲又戰,朱賄見護岸軍馮異、杜茂、姚期、馬武一萬軍趕殺護岸,朱賄即收軍渡河至岸棄船而走。
光武得船渡軍盡過黃河。
光武上北邙山,見漢家陵寝被赤眉賊劫挖殆盡,光武放聲大哭曰:&ldquo吾祖宗有何不幸遭此淩辱。
今日擊心痛,恨不食此賊之肉,上報先君,誓不共天地日月也!&rdquo光武痛哭不止。
鄧禹拱手進曰:&ldquo若漢之先君能效堯舜,紙衣瓦椁不至有如此之慘。
&rdquo光武聞言謝曰:&ldquo先生言者是也。
&rdquo急催兵打進洛陽城團團圍了。
使人持榜文至城下,叫招安。
并無人答應,光武大怒,急要打城。
鄧禹曰:&ldquo不可損軍折将,徒害生靈,宜用計破之。
&rdquo帝問曰:&ldquo誰人破得此城?&rdquo忽一将身穿紅袍面若靈官,乃是岑彭。
帝曰:&ldquo卿有何計?&rdquo彭曰:&ldquo臣不用軍馬,我若到彼其城自破,隻此計卻不對衆人說破。
&rdquo帝曰:&ldquo任卿便宜行事,隻要幹得功成,何用說破。
&rdquo卻說岑彭辭帝到城下,叫開門,小軍急來報朱賄。
朱賄接來廳上坐定。
彭曰:&ldquo失天下者更始也,非幹丞相之事;若肯順漢,帝意寬廣心然,不改舊職。
&rdquo朱賄道:&ldquo俺在前與皇帝意有差池,況今番領兵與他相戰,若降之後,必見其罪。
&rdquo岑彭大笑曰:&ldquo丞相不記我在棘陽時與光武親戰十餘陣,我兩次在小長安殺了皇帝親族三百餘口,後降他,如今更重用我,乃貴人不挾私仇。
&rdquo朱賄曰:&ldquo若有聖旨,赦了俺罪後便出城皈降。
&rdquo岑彭出,對帝奏訖,即使令彭将聖旨赦書入城去了。
朱賄令衆将焚香接旨,拜罷,開讀已畢,朱賄等将羊酒來降。
(按鑒朱賄至階見帝請罪。
)光武複加朱賄行省右丞相,以下七人加官了,遂邀帝入洛陽城,至内院。
是日天子賞賀功臣,排筵宴衆臣都來坐宴。
帝問曰:&ldquo長安赤眉是誰立的?&rdquo賄曰:&ldquo臣等八人立着洛陽行省長安内劉盆子為帝,謝祿、樊宗為左右丞相,延岑雍奴為将,張封為先鋒。
&rdquo時滿筵皆喜,光武酒醉歸宮去訖。
是夜岑彭殺朱賄八人身死。
次日帝知八賊已死,大喜。
即領三十萬軍離潼關五十裡下寨。
會集衆将議曰:&ldquo如何過得潼關去?&rdquo隻見馮異獻一計與帝,覽之大笑曰:&ldquo此計不但取潼關,連長安也在吾目中矣。
&rdquo(按鑒:馮異取潼關,叫堅镡先領二千軍去取潼關,堅镡引兵至城下搦戰,有把關将延岑雍奴領三千軍對陣)旌旗飄飄,影搖千丈;龍蛇龜鼓咚咚,響徹半天風雨。
兩下都排開陣勢。
堅镡持槍叫強的出來,延岑令雍奴出戰。
雍奴縱馬持大杆刀便欲砍堅镡,堅潭躲過,拈槍回刺雍奴,雍奴亦躲避,兩人約戰二十合,詐敗往本陣南上而走。
延岑見雍奴勝了,引大兵趕來,約走十裡之地,延岑擡頭一看,隻見漢軍無數而來。
延岑令兵殺回本關,堅镡引兵卻趕上來。
約有五裡之間,馬武、姚期、杜茂、岑彭領一千軍兩壁下跳将起來,打着一般旗号袍甲走入陣内,其軍不能認得,都往關内來。
四将捉住雍奴,把關奪了。
光武不一時已過潼關下寨。
延岑引敗軍往長安去了。
卻說吳漢領軍二十萬十五員上将前至蒲關。
隻見關門緊閉,吳漢立馬至關前叫曰:&ldquo漢将至此,關上開門!&rdquo連叫三聲隻聽得關上響了一聲,兩扇門齊齊開了。
吳漢軍便過關去。
衆兵并不知這是怎的意思,皆大驚,嗟訝不已。
有胡曾先生詩一首為證: 炎運中衰盜賊氛,天教星宿翼真人。
将軍立馬蒲關下,大喝三聲不掩門。
忽門人報曰:&ldquo有一先生來見。
&rdquo皇帝教請入相見。
乃嚴子陵也。
子陵曰:&ldquo嚴光特來與我主送帝号。
&rdquo遂改年圖為建國元年,立帝号為光武皇帝。
封鄧禹左丞相,耿純為右丞相,吳漢為大司馬,遂分軍殺進長安。
卻說吳漢領十五員将二十萬軍取潼關路,光武引七員将,三十萬軍取蒲關路。
光武領軍前至黃河,有賊臣朱賄打話。
賄出馬陣前揚威耀武。
光曰:&ldquo若丞相肯順漢國,破赤眉後不改丞相舊職如何?&rdquo朱賄不從。
帝問:&ldquo誰敢去捉此賊?&rdquo寇恂持槍直取朱賄。
賄令賈強迎恂。
二人戰數合,賈強大敗,寇恂叫強的出馬,有大将蘇成輪大杆刀直取寇恂,寇恂又戰數合,寇恂敗歸本陣。
又共傅俊戰十合,俊又敗。
方欲又戰,朱賄見護岸軍馮異、杜茂、姚期、馬武一萬軍趕殺護岸,朱賄即收軍渡河至岸棄船而走。
光武得船渡軍盡過黃河。
光武上北邙山,見漢家陵寝被赤眉賊劫挖殆盡,光武放聲大哭曰:&ldquo吾祖宗有何不幸遭此淩辱。
今日擊心痛,恨不食此賊之肉,上報先君,誓不共天地日月也!&rdquo光武痛哭不止。
鄧禹拱手進曰:&ldquo若漢之先君能效堯舜,紙衣瓦椁不至有如此之慘。
&rdquo光武聞言謝曰:&ldquo先生言者是也。
&rdquo急催兵打進洛陽城團團圍了。
使人持榜文至城下,叫招安。
并無人答應,光武大怒,急要打城。
鄧禹曰:&ldquo不可損軍折将,徒害生靈,宜用計破之。
&rdquo帝問曰:&ldquo誰人破得此城?&rdquo忽一将身穿紅袍面若靈官,乃是岑彭。
帝曰:&ldquo卿有何計?&rdquo彭曰:&ldquo臣不用軍馬,我若到彼其城自破,隻此計卻不對衆人說破。
&rdquo帝曰:&ldquo任卿便宜行事,隻要幹得功成,何用說破。
&rdquo卻說岑彭辭帝到城下,叫開門,小軍急來報朱賄。
朱賄接來廳上坐定。
彭曰:&ldquo失天下者更始也,非幹丞相之事;若肯順漢,帝意寬廣心然,不改舊職。
&rdquo朱賄道:&ldquo俺在前與皇帝意有差池,況今番領兵與他相戰,若降之後,必見其罪。
&rdquo岑彭大笑曰:&ldquo丞相不記我在棘陽時與光武親戰十餘陣,我兩次在小長安殺了皇帝親族三百餘口,後降他,如今更重用我,乃貴人不挾私仇。
&rdquo朱賄曰:&ldquo若有聖旨,赦了俺罪後便出城皈降。
&rdquo岑彭出,對帝奏訖,即使令彭将聖旨赦書入城去了。
朱賄令衆将焚香接旨,拜罷,開讀已畢,朱賄等将羊酒來降。
(按鑒朱賄至階見帝請罪。
)光武複加朱賄行省右丞相,以下七人加官了,遂邀帝入洛陽城,至内院。
是日天子賞賀功臣,排筵宴衆臣都來坐宴。
帝問曰:&ldquo長安赤眉是誰立的?&rdquo賄曰:&ldquo臣等八人立着洛陽行省長安内劉盆子為帝,謝祿、樊宗為左右丞相,延岑雍奴為将,張封為先鋒。
&rdquo時滿筵皆喜,光武酒醉歸宮去訖。
是夜岑彭殺朱賄八人身死。
次日帝知八賊已死,大喜。
即領三十萬軍離潼關五十裡下寨。
會集衆将議曰:&ldquo如何過得潼關去?&rdquo隻見馮異獻一計與帝,覽之大笑曰:&ldquo此計不但取潼關,連長安也在吾目中矣。
&rdquo(按鑒:馮異取潼關,叫堅镡先領二千軍去取潼關,堅镡引兵至城下搦戰,有把關将延岑雍奴領三千軍對陣)旌旗飄飄,影搖千丈;龍蛇龜鼓咚咚,響徹半天風雨。
兩下都排開陣勢。
堅镡持槍叫強的出來,延岑令雍奴出戰。
雍奴縱馬持大杆刀便欲砍堅镡,堅潭躲過,拈槍回刺雍奴,雍奴亦躲避,兩人約戰二十合,詐敗往本陣南上而走。
延岑見雍奴勝了,引大兵趕來,約走十裡之地,延岑擡頭一看,隻見漢軍無數而來。
延岑令兵殺回本關,堅镡引兵卻趕上來。
約有五裡之間,馬武、姚期、杜茂、岑彭領一千軍兩壁下跳将起來,打着一般旗号袍甲走入陣内,其軍不能認得,都往關内來。
四将捉住雍奴,把關奪了。
光武不一時已過潼關下寨。
延岑引敗軍往長安去了。
卻說吳漢領軍二十萬十五員上将前至蒲關。
隻見關門緊閉,吳漢立馬至關前叫曰:&ldquo漢将至此,關上開門!&rdquo連叫三聲隻聽得關上響了一聲,兩扇門齊齊開了。
吳漢軍便過關去。
衆兵并不知這是怎的意思,皆大驚,嗟訝不已。
有胡曾先生詩一首為證: 炎運中衰盜賊氛,天教星宿翼真人。
将軍立馬蒲關下,大喝三聲不掩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