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弑平帝立子嬰

關燈
卷之五 按帝王世紀西漢目 高帝 惠帝[附呂後] 文帝景帝武帝 昭帝 宣帝元帝 哀帝成帝平帝子嬰 王莽弑平帝立子嬰 按鑒平帝諱行,元帝庶孫,中山孝王之子,九歲即位。

    心慈性劣,不明國事。

    時有一大臣,姓王名莽,表字巨君,生得頭尖耳小,黃目赤須。

    闊口褒唇,牙尖鬓窄,乃大名元城人王曼之子。

    莽因姑為孝元太後,得為郎官。

    至平帝即位,莽有一女姿色俊麗,進與平帝為妃,遂以皇丈封太師,兼領樞密院事。

    為人性燥心奸,外示謙恭,内懷毒惡。

    人不知其矯詐,故多得人心。

    于是權傾内外,常有窺面漢天下之志。

    有一武将,乃宋州卞邑人也,姓蘇名獻,表字萬高,先為緝捕小卒。

    莽見其勇猛,保為殿前将軍,結為心腹。

    時帝五年臘月八月,乃平帝天壽節,是日文武百官皆與天子上壽。

    須臾王莽上殿,手捧金鐘,跪于帝前曰:&ldquo願陛下萬歲,飲過微臣此杯壽酒。

    &rdquo帝見莽每有不平之心,推辭不飲。

    莽遂欠身而起,以手扯住龍袍,将酒灌帝口中,半傾身上。

    帝不得已飲其大半,随即倒下龍床,七孔流血而崩。

     有詩曰: 漢祖當年太薄情,囑令呂後斬忠臣。

     皇天報應無差謬,緻使今朝臣弑君。

     當下文武大臣并無一人敢言,禦屏後轉出皇叔劉登,大罵王莽:&ldquo賊臣安敢弑君,漢家有甚虧爾?&rdquo莽曰:&ldquo爾祖原奪秦朝天下,今天下合歸于吾。

    &rdquo劉登大怒,取出金簡,撩起羅袍向前便打,王莽不防。

    殿前将軍蘇獻拔劍在手,大罵:&ldquo劉登匹夫,焉敢無禮。

    &rdquo一劍砍去,将劉登揮為兩段。

    王莽大喜曰:&ldquo公與吾同心協力,決當重報。

    &rdquo蘇獻乃仗劍厲聲曰:&ldquo衆文武如有不從者,以劉登為例。

    &rdquo驚得文武群臣一齊伏地曰:&ldquo願從太師。

    &rdquo莽曰:&ldquo傳國玉玺在于何處?&rdquo蘇獻曰:&ldquo孝元太後收藏。

    &rdquo莽令蘇獻與弟王尋入宮取印。

     太後正在後宮,有宮女報曰:&ldquo王太師于殿上鸩死聖上,殺死皇叔,将謀反也。

    &rdquo太後大驚,思想此賊必來奪玺,遂抱玉玺欲投澆花井中,方才行至井邊,正迎蘇獻王尋二人。

    問太後:&ldquo将印何往?&rdquo太後兩手抱定玉印當胸,言曰:&ldquo往前殿獻去。

    &rdquo蘇獻知後詐計,攔住欲奪。

    太後忿怒将印往蘇獻面上打來,蘇獻急忙躲開,正打着太湖石,損去玉印一角。

    蘇獻欲殺太後,太後遂投澆花井而死。

    蘇獻、王尋拾印獻與王莽,具說太後之事。

    王莽大怒,令弟王欽引三幹禦林軍入宮,誅殺劉氏宗親,後妃、彩女不問老少盡行斬戮。

    王莽挺劍在前,忽一小兒走出,莽視其有帝王之相,向前将小兒抱定,領衆官往前殿立為新君。

    小兒乃宣帝玄孫,廣威侯之子。

    年三歲,是為孺子嬰也。

    蘇獻曰:&ldquo漢氏已休,便是太師天下,何故立此孺子?&rdquo莽曰:&ldquo爾不知關外劉氏宗室極多,吾令立草為摽,法周公輔成王故事,使劉氏來朝,至者殺之,不至者興師伐之。

    &rdquo蘇獻曰:&ldquo太師誠妙見也。

    &rdquo莽即日扶子嬰設朝,改今年為居攝元年,百官拜舞朝退。

    自是大小政務悉由莽出。

    至居攝三年十二月,莽複弑子嬰,遂自即位為皇帝,國号新改元建國,升蘇獻為大司馬,兼領行省事,其餘文武悉加封賞。

    莽自篡位,複行秦法,酷雪軍民,四月收夏稅,八月征秋糧,徭役甚苦,民皆懷怨。

    緻旱澇不均,盜賊競起,時天下賊巢一十二處: 大槍賊小槍賊五番賊富春賊五樓賊懷挾賊 口口口龍來賊鐵頂賊銅馬賊綠林賊赤眉賊 凡十二處,多者數十萬,少者五七千,劫掠殺人。

    百姓失所。

    至建國五年十二月,莽問公卿:&ldquo因甚四時不順,旱澇不均。

    &rdquo司天監臣王豐奏曰:&ldquo欲得天下安甯,須于南郊祝禱天地,自然雨順風調。

    &rdquo莽準奏,就命南郊建壇。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