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公鴻門大宴
關燈
小
中
大
有虞氏,是謂五帝。
伏羲氏者,周姓。
都于陳留,制甲子曆,書畫八卦,分九州,制婚姻之劄,立宗廟社稷,在位一百二十年。
神農氏者,姜姓。
都于魯地,教民耕種五谷,嘗百草,以制醫藥,濟世利民,在位一百四十年。
軒轅氏,覆姓公孫,拜封侯為帥,築壇于版泉。
戰蚩尤于涿鹿,除禍害以安百姓,在位一百年。
陶唐氏名堯,都於平陽。
治洪水,誅四兇,敷五教以叙人倫,制禮樂以和上下,土階三尺,茅茨不剪,在位九十八年,讓位于舜。
有虞氏名舜,嗣唐堯而有天下。
舉十六相以自輔,操五弦之琴,歌南風之曲,都俞籲弗于一堂,垂衣拱手於南面;禮樂修明,聲教四訖,在位五十二年。
此五帝者以道德仁孝治民,以雍容揖遜得位。
當時黎民於(音烏)變,四海讴歌鼓腹而頌。
此五帝之世極盛之道也。
王道者,夏之禹,商之湯,周之文武。
是謂三王。
是三王者,雖以征誅而有天下,然皆以有道伐無道,發政施仁,敦倫崇義,修禮樂振風俗,尚廉恥明賞罰。
是以當時莫不教化大行,民安于下,熙熙攘攘,四海晏然。
君安于上,傳位子孫,國祚永久。
此三王之世,亦隆盛之道也。
&rdquo魯公聽得子房聲韻若鐘,語言如注,心甚歡悅,複問霸道何如?子房曰:&ldquo霸道者,春秋之時,人心澆漓,諸侯僭竊。
于是有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楚莊公、秦穆公,是謂五霸。
是五霸者,尊周室以攘外夷,假仁義而專征伐。
戰必勝,攻必取,諸侯有不服者則攻削之。
此以兵戈刑戮為尚。
是以國富兵強,列國震懾,奠敢不從威令,此之謂霸道也。
&rdquo魯公聞說霸道,大喜。
乃曰:&ldquo吾亦以霸道為治如何?&rdquo子房曰:&ldquo當今之世,公正宜于霸耳。
&rdquo魯公曰:&ldquo天下已定,吾自稱為西楚霸王,分封諸侯,如有不遵命者,即征伐之,但恐賞赍缺少金銀。
&rdquo子房曰:&ldquo公豈不知秦始皇葬于骊山北方八百步,冢高五十尺,以珠玉為鬥星,水銀為江河,寶貝為玩戲,金銀圍繞不計其數,令人伐之,得其所藏,用之自有餘矣。
&rdquo魯公大喜。
範增急谏曰:&ldquo不可劫墓取财,使公陷惡名聲于萬代。
&rdquo 魯公不聽,即令英布引軍一萬,前去骊山劫墓。
不旬日間,得金六十萬兩,寶貝一百二十件。
魯公曰:&ldquo此皆子房之功也。
&rdquo範增曰:&ldquo子房乃說客也。
主公宜誅之。
&rdquo魯公不從。
增曰:&ldquo主公不信,不肯誅之。
試封官職,令臣于此看其受與不受,便可知矣。
&rdquo魯公依言。
次日召子房曰:&ldquo吾欲封爾官職,臣事于吾若何?&rdquo子房曰:&ldquo臣乃韓國賤士,因途遇沛公,借臣為從,臣不願受公重任,但欲公為仁德之主。
&rdquo魯公問曰:&ldquo吾入鹹陽為君,天下百姓何以得安?&rdquo子房曰:&ldquo今天下亂者皆由秦皇無道,戾其人心。
先将子嬰并秦族屬替行誅斬,則人心快足,自然安妥;又鹹陽阿房乃敗亡之宮,主公不宜居坐,宜别設朝受賀封,遷諸侯,各分地面。
有敢反者,親自征伐。
如是則萬民安樂,四海太平。
公以布衣而有天下,衣錦還鄉,豈不美哉。
&rdquo魯公曰:&ldquo沛公當何以處之?&rdquo子房曰:&ldquo沛公誠實人也。
封于褒州千裡之外。
必無東還之意,天下自安矣。
&rdquo魯公大喜,曰:&ldquo子房世之高士也。
&rdquo設酒相待子房。
飲至酩酊,魯公暗遣人送子房而回。
次日魯公召子嬰并嬴氏族屬二百餘口,悉皆斬首。
遂令拔寨而起,前赴鹹陽。
(按:張良心于興漢,屢讓楚王。
其他猶可,惟殺子嬰,掘始皇墓,遷弑義帝,焚阿房,四事陷王於惡。
自其非也。
)
伏羲氏者,周姓。
都于陳留,制甲子曆,書畫八卦,分九州,制婚姻之劄,立宗廟社稷,在位一百二十年。
神農氏者,姜姓。
都于魯地,教民耕種五谷,嘗百草,以制醫藥,濟世利民,在位一百四十年。
軒轅氏,覆姓公孫,拜封侯為帥,築壇于版泉。
戰蚩尤于涿鹿,除禍害以安百姓,在位一百年。
陶唐氏名堯,都於平陽。
治洪水,誅四兇,敷五教以叙人倫,制禮樂以和上下,土階三尺,茅茨不剪,在位九十八年,讓位于舜。
有虞氏名舜,嗣唐堯而有天下。
舉十六相以自輔,操五弦之琴,歌南風之曲,都俞籲弗于一堂,垂衣拱手於南面;禮樂修明,聲教四訖,在位五十二年。
此五帝者以道德仁孝治民,以雍容揖遜得位。
當時黎民於(音烏)變,四海讴歌鼓腹而頌。
此五帝之世極盛之道也。
王道者,夏之禹,商之湯,周之文武。
是謂三王。
是三王者,雖以征誅而有天下,然皆以有道伐無道,發政施仁,敦倫崇義,修禮樂振風俗,尚廉恥明賞罰。
是以當時莫不教化大行,民安于下,熙熙攘攘,四海晏然。
君安于上,傳位子孫,國祚永久。
此三王之世,亦隆盛之道也。
&rdquo魯公聽得子房聲韻若鐘,語言如注,心甚歡悅,複問霸道何如?子房曰:&ldquo霸道者,春秋之時,人心澆漓,諸侯僭竊。
于是有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楚莊公、秦穆公,是謂五霸。
是五霸者,尊周室以攘外夷,假仁義而專征伐。
戰必勝,攻必取,諸侯有不服者則攻削之。
此以兵戈刑戮為尚。
是以國富兵強,列國震懾,奠敢不從威令,此之謂霸道也。
&rdquo魯公聞說霸道,大喜。
乃曰:&ldquo吾亦以霸道為治如何?&rdquo子房曰:&ldquo當今之世,公正宜于霸耳。
&rdquo魯公曰:&ldquo天下已定,吾自稱為西楚霸王,分封諸侯,如有不遵命者,即征伐之,但恐賞赍缺少金銀。
&rdquo子房曰:&ldquo公豈不知秦始皇葬于骊山北方八百步,冢高五十尺,以珠玉為鬥星,水銀為江河,寶貝為玩戲,金銀圍繞不計其數,令人伐之,得其所藏,用之自有餘矣。
&rdquo魯公大喜。
範增急谏曰:&ldquo不可劫墓取财,使公陷惡名聲于萬代。
&rdquo 魯公不聽,即令英布引軍一萬,前去骊山劫墓。
不旬日間,得金六十萬兩,寶貝一百二十件。
魯公曰:&ldquo此皆子房之功也。
&rdquo範增曰:&ldquo子房乃說客也。
主公宜誅之。
&rdquo魯公不從。
增曰:&ldquo主公不信,不肯誅之。
試封官職,令臣于此看其受與不受,便可知矣。
&rdquo魯公依言。
次日召子房曰:&ldquo吾欲封爾官職,臣事于吾若何?&rdquo子房曰:&ldquo臣乃韓國賤士,因途遇沛公,借臣為從,臣不願受公重任,但欲公為仁德之主。
&rdquo魯公問曰:&ldquo吾入鹹陽為君,天下百姓何以得安?&rdquo子房曰:&ldquo今天下亂者皆由秦皇無道,戾其人心。
先将子嬰并秦族屬替行誅斬,則人心快足,自然安妥;又鹹陽阿房乃敗亡之宮,主公不宜居坐,宜别設朝受賀封,遷諸侯,各分地面。
有敢反者,親自征伐。
如是則萬民安樂,四海太平。
公以布衣而有天下,衣錦還鄉,豈不美哉。
&rdquo魯公曰:&ldquo沛公當何以處之?&rdquo子房曰:&ldquo沛公誠實人也。
封于褒州千裡之外。
必無東還之意,天下自安矣。
&rdquo魯公大喜,曰:&ldquo子房世之高士也。
&rdquo設酒相待子房。
飲至酩酊,魯公暗遣人送子房而回。
次日魯公召子嬰并嬴氏族屬二百餘口,悉皆斬首。
遂令拔寨而起,前赴鹹陽。
(按:張良心于興漢,屢讓楚王。
其他猶可,惟殺子嬰,掘始皇墓,遷弑義帝,焚阿房,四事陷王於惡。
自其非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