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計擒魏豹取平陽
關燈
小
中
大
韓信計擒魏豹取平陽
且說楚王自荥陽敗回徐州,甚是悔懊。
是日正坐,又探聽得韓信軍屯大梁,不勝忿怒。
範增曰:&ldquo大王勿慮,臣用一計使韓信回軍。
&rdquo楚王曰:&ldquo亞父計将安出?&rdquo增曰:&ldquo可遣武涉為使,前去洛陽說漢王俱各罷兵,以免生靈之苦。
漢王必從;若漢王從,則必招韓信回軍矣。
&rdquo楚王依計,即遣武涉。
涉奉命迳至洛陽,入見漢王,具言兩家罷戰之事。
漢王問子房曰:&ldquo楚使之言何如?&rdquo子房曰:&ldquo此乃範增之謀也。
大王且将計就計,權許罷兵,待休息士馬,然後東征則一鼓可破。
&rdquo漢王大喜,遂命武涉回楚,許以和息。
武涉唯諾,拜謝出朝。
且不迳回徐州,就于洛陽私見魏豹。
豹曰:&ldquo爾從何來?&rdquo涉曰:&ldquo奉楚王之命來見漢王講和罷兵。
今漢王允許。
吾已辭回。
知公在此,故來參谒。
&rdquo豹默然不答。
涉見豹心不悅,似有棄漢之意,遂說豹曰:&ldquo聞公與漢王不甚相合,果有之乎?&rdquo豹亦不語,隻聲聲忿恨不已。
涉曰:&ldquo公若轉楚,楚必重用,何乃區區于此?&rdquo豹思韓信之恥,乃召周叔商議曰:&ldquo爾皆從吾,吾之臣也。
吾想韓信辱吾太甚。
&rdquo周叔曰:&ldquo非韓信辱大王,王不合故放楚王出圍,有犯軍令。
&rdquo豹曰:&ldquo吾欲回魏國,爾有何計?如不獻計,即斬爾首。
&rdquo周叔畏懼,隻得獻計曰:&ldquo大王可上表于漢王,言母老病笃,告歸省視,漢王必放。
&rdquo豹聞計大喜,就命周叔修表遣人持奏漢王。
王覽畢謂子房曰:&ldquo豹乞還魏,可許之否?&rdquo子房曰:&ldquo豹若回魏必反。
&rdquo王曰:&ldquo然則何如?&rdquo子房曰:&ldquo王欲遣豹,須宜以恩結之,可厚賜金帛與豹之母,又令使命傳示其母,王與魏豹有八拜之誼,如是則豹雖欲背王,終難逆母。
&rdquo漢王即依子房之言,厚将金帛遣人赍賜魏母,叮咛傳示去訖,又呼持表之人,吩咐曰:&ldquo爾說與魏豹,令彼先見元帥,相辭後歸魏地。
&rdquo其人領諾謝恩,出朝回見魏豹,具言其事。
豹大喜遵王言命去辭韓信,母病歸省。
信曰:&ldquo漢王待公不薄,公若回魏必反,但爾若反,吾來擒爾無難。
&rdquo豹曰:&ldquo某無此意,視母病痊即歸于漢。
&rdquo信許之,豹辭而去,迳至魏國。
武涉見罷兵之議已諧,魏豹背漢還國,奔回報與楚王不題。
且說魏豹還至平陽,一意謀反,将船隻俱鎖于河岸,發使北結燕王,東結趙王。
數月内,招集軍馬十萬,積草屯糧。
大夫周叔谏曰:&ldquo大王不可反漢。
&rdquo豹曰:&ldquo何為不可?&rdquo周叔曰:&ldquo大王有三弱,故見不可。
&rdquo豹曰:&ldquo何謂三弱。
&rdquo周叔曰:&ldquo大王智勇不及韓信,是一弱也;機謀不及子房,是二弱也;福德不及漢王,是三弱也。
尤有三不可。
&rdquo豹曰:&ldquo何謂三不可?&rdquo周叔曰:&ldquo漢王一知大王母病,厚賜金帛與王結識。
遣王還國奉母,兼以兩失軍機,不忍刑戳,是漢王之恩,不可背者一也。
漢王君臣協心,将士精練,元帥出謀,料敵毫發皆中。
王今新集士馬,紀律不整;結連燕趙,恐各懷心,是兵将之疏,不可用者二也,漢王上得天時,下得地利,中得人和,兵糧足備,王以眇躬小國、弱卒鈍戈,稍若交征徒取挫辱而已。
是天時人事之不可抗争者三也。
兵法雲:&lsquo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不知己不知彼,則一戰而敗。
&rsquo王宜思之。
&rdquo豹聽罷大怒目:&ldquo無謀匹夫,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rdquo喝令左右将周叔去斬。
豹母知之,出謂豹曰:&ldquo漢王有堯舜之德,韓信有管樂之才,子房有蘇張之智,爾皆不如,周叔言之是也,何可殺之。
&rdquo豹見母谏,方免周叔。
豹獨悶坐,忽左右報說,外有一人名許負者,言望貴氣而來,要見大王。
豹命召入,請至相見。
賜坐。
豹問曰:&ldquo先生為何至此?&rdquo負曰:&ldquo某因望見大王宮殿貴氣甚旺,故來相告。
&rdquo豹曰:&ldquo貴氣在于何處?&rdquo負曰:&ldquo正在大王宮室之中。
&rdquo豹大喜口:&ldqu
是日正坐,又探聽得韓信軍屯大梁,不勝忿怒。
範增曰:&ldquo大王勿慮,臣用一計使韓信回軍。
&rdquo楚王曰:&ldquo亞父計将安出?&rdquo增曰:&ldquo可遣武涉為使,前去洛陽說漢王俱各罷兵,以免生靈之苦。
漢王必從;若漢王從,則必招韓信回軍矣。
&rdquo楚王依計,即遣武涉。
涉奉命迳至洛陽,入見漢王,具言兩家罷戰之事。
漢王問子房曰:&ldquo楚使之言何如?&rdquo子房曰:&ldquo此乃範增之謀也。
大王且将計就計,權許罷兵,待休息士馬,然後東征則一鼓可破。
&rdquo漢王大喜,遂命武涉回楚,許以和息。
武涉唯諾,拜謝出朝。
且不迳回徐州,就于洛陽私見魏豹。
豹曰:&ldquo爾從何來?&rdquo涉曰:&ldquo奉楚王之命來見漢王講和罷兵。
今漢王允許。
吾已辭回。
知公在此,故來參谒。
&rdquo豹默然不答。
涉見豹心不悅,似有棄漢之意,遂說豹曰:&ldquo聞公與漢王不甚相合,果有之乎?&rdquo豹亦不語,隻聲聲忿恨不已。
涉曰:&ldquo公若轉楚,楚必重用,何乃區區于此?&rdquo豹思韓信之恥,乃召周叔商議曰:&ldquo爾皆從吾,吾之臣也。
吾想韓信辱吾太甚。
&rdquo周叔曰:&ldquo非韓信辱大王,王不合故放楚王出圍,有犯軍令。
&rdquo豹曰:&ldquo吾欲回魏國,爾有何計?如不獻計,即斬爾首。
&rdquo周叔畏懼,隻得獻計曰:&ldquo大王可上表于漢王,言母老病笃,告歸省視,漢王必放。
&rdquo豹聞計大喜,就命周叔修表遣人持奏漢王。
王覽畢謂子房曰:&ldquo豹乞還魏,可許之否?&rdquo子房曰:&ldquo豹若回魏必反。
&rdquo王曰:&ldquo然則何如?&rdquo子房曰:&ldquo王欲遣豹,須宜以恩結之,可厚賜金帛與豹之母,又令使命傳示其母,王與魏豹有八拜之誼,如是則豹雖欲背王,終難逆母。
&rdquo漢王即依子房之言,厚将金帛遣人赍賜魏母,叮咛傳示去訖,又呼持表之人,吩咐曰:&ldquo爾說與魏豹,令彼先見元帥,相辭後歸魏地。
&rdquo其人領諾謝恩,出朝回見魏豹,具言其事。
豹大喜遵王言命去辭韓信,母病歸省。
信曰:&ldquo漢王待公不薄,公若回魏必反,但爾若反,吾來擒爾無難。
&rdquo豹曰:&ldquo某無此意,視母病痊即歸于漢。
&rdquo信許之,豹辭而去,迳至魏國。
武涉見罷兵之議已諧,魏豹背漢還國,奔回報與楚王不題。
且說魏豹還至平陽,一意謀反,将船隻俱鎖于河岸,發使北結燕王,東結趙王。
數月内,招集軍馬十萬,積草屯糧。
大夫周叔谏曰:&ldquo大王不可反漢。
&rdquo豹曰:&ldquo何為不可?&rdquo周叔曰:&ldquo大王有三弱,故見不可。
&rdquo豹曰:&ldquo何謂三弱。
&rdquo周叔曰:&ldquo大王智勇不及韓信,是一弱也;機謀不及子房,是二弱也;福德不及漢王,是三弱也。
尤有三不可。
&rdquo豹曰:&ldquo何謂三不可?&rdquo周叔曰:&ldquo漢王一知大王母病,厚賜金帛與王結識。
遣王還國奉母,兼以兩失軍機,不忍刑戳,是漢王之恩,不可背者一也。
漢王君臣協心,将士精練,元帥出謀,料敵毫發皆中。
王今新集士馬,紀律不整;結連燕趙,恐各懷心,是兵将之疏,不可用者二也,漢王上得天時,下得地利,中得人和,兵糧足備,王以眇躬小國、弱卒鈍戈,稍若交征徒取挫辱而已。
是天時人事之不可抗争者三也。
兵法雲:&lsquo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不知己不知彼,則一戰而敗。
&rsquo王宜思之。
&rdquo豹聽罷大怒目:&ldquo無謀匹夫,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rdquo喝令左右将周叔去斬。
豹母知之,出謂豹曰:&ldquo漢王有堯舜之德,韓信有管樂之才,子房有蘇張之智,爾皆不如,周叔言之是也,何可殺之。
&rdquo豹見母谏,方免周叔。
豹獨悶坐,忽左右報說,外有一人名許負者,言望貴氣而來,要見大王。
豹命召入,請至相見。
賜坐。
豹問曰:&ldquo先生為何至此?&rdquo負曰:&ldquo某因望見大王宮殿貴氣甚旺,故來相告。
&rdquo豹曰:&ldquo貴氣在于何處?&rdquo負曰:&ldquo正在大王宮室之中。
&rdquo豹大喜口:&l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