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帝僞遊擒韓信
關燈
小
中
大
,平無言可答。
帝命近侍監伴三日,不放平出,帝亦不朝。
至第四日,帝宣平問曰:&ldquo卿不言計,當殿先斬爾首,後誅九族。
&rdquo平乃奏曰:&ldquo釣鳌須憑香餌,打虎隻要遊子,不用香餌,鳌不可得,今料信讨難矣,陛下親提信可得也。
&rdquo帝曰:&ldquo計将安出?&rdquo平曰:&ldquo陛下頒诏,通行天下巡遊,信就擒矣。
&rdquo帝喜曰:&ldquo卿言甚善。
&rdquo乃放平出。
子房、蕭何見帝四日不朝,陳平連日不出,必有緣故。
二人話間,陳平适至之,何問曰:&ldquo公與王上三日所議何事?&rdquo平曰:&ldquo主上欲巡遊耳。
&rdquo子房歎曰:&ldquo楚王韓信休矣。
&rdquo話畢各别而回。
當下聖旨出朝,所值随駕大小官軍來收搶行裝,喧動鹹陽。
卻有楚府大夫孫安久在鹹陽探聽朝廷事績,是日聞帝巡遊天下,歎曰:&ldquo此行必擒吾主楚王也。
&rdquo遂星夜奔回,見韓信曰:&ldquo天子無故巡遊,禍将及楚。
&rdquo信離座仰天歎曰:&ldquo方今四海清平,萬民樂業,天子親臨撫恤民之幸也。
&rdquo孫安曰:&ldquo大王誤矣。
帝非撫民,專擒大王耳。
&rdquo信大驚曰:&ldquo為何?&rdquo安曰:&ldquo近有季布,帝赦其罪,為大王私藏鐘離末甚是忿怒,故詐稱巡遊,來執大王,王可孰思之。
&rdquo信曰:&ldquo吾不曾負漢,漢豈負吾。
&rdquo左車曰:&ldquo漢帝屢負大王之功,尚言不負,此來莫非為藏鐘離末否。
&rdquo信曰:&ldquo然也。
論二次抗诏不出,合得甚罪?&rdquo左車曰:&ldquo枉上欺君,罪不免死。
據此可出兵三十萬駐于徐州之西,主公坐寨不動。
漢臣縱有機謀,不敢正視楚國。
&rdquo信曰:&ldquo若依公言,使漢謂信不盡忠孝之心。
&rdquo周叔曰:&ldquo臣觀漢帝謀計大王久矣。
左車誠高論也,願王思之。
&rdquo信默然不語,自是心亂不甯。
不數日,人報漢帝親提大軍三十萬駐于徐州之西。
信聞報大驚。
曰:&ldquo果有此事當若之何?&rdquo鐘離末曰:&ldquo此時難說。
帝疑王有震主之威,現今天下太平,焉用大王?末不懼怨,願大王枭首獻帝,但終不免大王之罪。
今雖提兵三十萬尚頓徐州,未敢犯楚,大王若依左車之言,今晚出兵三十萬安營距住,萬無一失,如或執迷,則國破家亡,彼時悔之晚矣。
&rdquo信曰:&ldquo吾非不知出兵為良策也,但漢不負吾,吾豈負漢?&rdquo言畢,令左右将末斬訖,随引衆官出城将末首級獻與漢帝。
帝見信伏于帳下。
厲聲問曰:&ldquo爾藏鐘離末,二次抗诏不出,今雖斬首,焉得無罪?&rdquo信默然無言。
帝命将信監檻,随即招集信部下文臣武将軍士,一齊拔寨,俱赴鹹陽。
帝至鹹陽便欲将信斬首。
子房谏曰:&ldquo信立多少功勞,輔成一統天下,願陛下詳之。
&rdquo帝聞奏沉思半晌,乃謂信曰:&ldquo卿屢有欺朕之心,本當斬首,但念卿有立國之功,姑免卿死,去大楚之軍權,封卿為淮陰侯,隻于鹹陽住坐。
&rdquo信點首羞慚謝恩而退,歸至第宅甚是蕭疏,每日獨行獨坐,絕無一人相顧往來,衣食不給時,或自怨自恨。
歎曰:&ldquo不聽蒯通、左車、周叔、孫安之言,果有今日。
&rdquo乃自占一絕句,詩日: 收秦燕趙略三齊,破楚封王事亦宜。
不用蒯通周叔計,遭擒削職悔時遲。
時大漢九年六月。
北番軍馬入界,侵掠百姓,至于代州下寨。
邊報奏入,帝聞奏大驚,問群臣曰:&ldquo北番犯境,誰可敵之?&rdq
帝命近侍監伴三日,不放平出,帝亦不朝。
至第四日,帝宣平問曰:&ldquo卿不言計,當殿先斬爾首,後誅九族。
&rdquo平乃奏曰:&ldquo釣鳌須憑香餌,打虎隻要遊子,不用香餌,鳌不可得,今料信讨難矣,陛下親提信可得也。
&rdquo帝曰:&ldquo計将安出?&rdquo平曰:&ldquo陛下頒诏,通行天下巡遊,信就擒矣。
&rdquo帝喜曰:&ldquo卿言甚善。
&rdquo乃放平出。
子房、蕭何見帝四日不朝,陳平連日不出,必有緣故。
二人話間,陳平适至之,何問曰:&ldquo公與王上三日所議何事?&rdquo平曰:&ldquo主上欲巡遊耳。
&rdquo子房歎曰:&ldquo楚王韓信休矣。
&rdquo話畢各别而回。
當下聖旨出朝,所值随駕大小官軍來收搶行裝,喧動鹹陽。
卻有楚府大夫孫安久在鹹陽探聽朝廷事績,是日聞帝巡遊天下,歎曰:&ldquo此行必擒吾主楚王也。
&rdquo遂星夜奔回,見韓信曰:&ldquo天子無故巡遊,禍将及楚。
&rdquo信離座仰天歎曰:&ldquo方今四海清平,萬民樂業,天子親臨撫恤民之幸也。
&rdquo孫安曰:&ldquo大王誤矣。
帝非撫民,專擒大王耳。
&rdquo信大驚曰:&ldquo為何?&rdquo安曰:&ldquo近有季布,帝赦其罪,為大王私藏鐘離末甚是忿怒,故詐稱巡遊,來執大王,王可孰思之。
&rdquo信曰:&ldquo吾不曾負漢,漢豈負吾。
&rdquo左車曰:&ldquo漢帝屢負大王之功,尚言不負,此來莫非為藏鐘離末否。
&rdquo信曰:&ldquo然也。
論二次抗诏不出,合得甚罪?&rdquo左車曰:&ldquo枉上欺君,罪不免死。
據此可出兵三十萬駐于徐州之西,主公坐寨不動。
漢臣縱有機謀,不敢正視楚國。
&rdquo信曰:&ldquo若依公言,使漢謂信不盡忠孝之心。
&rdquo周叔曰:&ldquo臣觀漢帝謀計大王久矣。
左車誠高論也,願王思之。
&rdquo信默然不語,自是心亂不甯。
不數日,人報漢帝親提大軍三十萬駐于徐州之西。
信聞報大驚。
曰:&ldquo果有此事當若之何?&rdquo鐘離末曰:&ldquo此時難說。
帝疑王有震主之威,現今天下太平,焉用大王?末不懼怨,願大王枭首獻帝,但終不免大王之罪。
今雖提兵三十萬尚頓徐州,未敢犯楚,大王若依左車之言,今晚出兵三十萬安營距住,萬無一失,如或執迷,則國破家亡,彼時悔之晚矣。
&rdquo信曰:&ldquo吾非不知出兵為良策也,但漢不負吾,吾豈負漢?&rdquo言畢,令左右将末斬訖,随引衆官出城将末首級獻與漢帝。
帝見信伏于帳下。
厲聲問曰:&ldquo爾藏鐘離末,二次抗诏不出,今雖斬首,焉得無罪?&rdquo信默然無言。
帝命将信監檻,随即招集信部下文臣武将軍士,一齊拔寨,俱赴鹹陽。
帝至鹹陽便欲将信斬首。
子房谏曰:&ldquo信立多少功勞,輔成一統天下,願陛下詳之。
&rdquo帝聞奏沉思半晌,乃謂信曰:&ldquo卿屢有欺朕之心,本當斬首,但念卿有立國之功,姑免卿死,去大楚之軍權,封卿為淮陰侯,隻于鹹陽住坐。
&rdquo信點首羞慚謝恩而退,歸至第宅甚是蕭疏,每日獨行獨坐,絕無一人相顧往來,衣食不給時,或自怨自恨。
歎曰:&ldquo不聽蒯通、左車、周叔、孫安之言,果有今日。
&rdquo乃自占一絕句,詩日: 收秦燕趙略三齊,破楚封王事亦宜。
不用蒯通周叔計,遭擒削職悔時遲。
時大漢九年六月。
北番軍馬入界,侵掠百姓,至于代州下寨。
邊報奏入,帝聞奏大驚,問群臣曰:&ldquo北番犯境,誰可敵之?&r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