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袁家坳春宴說猴經 瞿公庵空門逢倩女
關燈
小
中
大
作理會,仍撩起衣低着頭朝前走,即聽得胡君接着說道:&ldquo且看你去這人家讨火烤。
&rdquo 我擡頭看時,許多樹木圍繞着一所小小的房屋,大門上面橫嵌着一塊石額,上題&ldquo瞿公庵&rdquo三個大字。
大門緊閉,門外雪深二尺,并無一個腳印,石門限上的雪,靠門闆堆積尺來高,可見得這幾日不但沒人出進,連大門都不曾開過。
便對胡君說道:&ldquo不見得大門關着,裡面就沒有人,隻要有人,讨點火烤有什麼要緊,難道裡面的人好意思不肯?&rdquo胡君笑道:&ldquo這裡面人是有人,不過他們簡直可以不給火我們烤,我們不能怪他。
&rdquo我詫異道:&ldquo這話怎麼講?這裡是個庵堂,出家人應該以方便為門&hellip&hellip&rdquo胡君不待我往下說,即連連點頭道:&ldquo不錯,不錯,你上前敲門去吧!&rdquo 我這時也覺得疲乏不堪了,遂不管三七二十一,走上前用拳頭在大門上擂了幾下。
房屋小,裡面容易聽到,仿佛是老婆子的聲音在裡面問道:&ldquo哪個?&rdquo我心想這裡面是住家的嗎?隻得對門縫簡單說明了來意。
一會兒聽得門杠響,&ldquo呀&rdquo的一聲門開了,隻見一個老态龍鐘的尼姑,望着我和胡君,臉上很現出驚訝的樣子,不住地用兩隻老眼,向我們身上打量。
胡君立在遠遠的不肯上前,我隻好賠笑着說道:&ldquo我們無端來驚動老師太,甚是無禮,隻因我們不是本地方人,原是要去袁家坳的,想不到走錯了路,在月湖中濕透了下身衣服。
這一帶沒有人家,隻得來驚擾老師太,打算讨一點兒柴火,烤烤衣服,望老師太慈悲慈悲。
&rdquo 老尼姑見我們這麼說,臉上換了點笑容說道:&ldquo兩位既是要去袁家的,請進來坐吧。
&rdquo胡君聽了,才敢走過來。
我進庵門跟着老尼姑才走了幾步,偶擡頭見丹墀那邊窗戶裡,現出半截修眉妙目的少女面孔,剛與我兩眼打了個照面,即縮身下去了。
那面貌雖隻被我見了半截,鼻端以下為窗格遮掩了,然就上半截推測,隻要不是缺唇暴齒,可斷定決非中人以下的姿色。
當時一顆心把不住跳了幾下,暗想分明看見這女子,一頭烏雲也似的黑發,可知不是出家修行的人,怎麼會在這庵堂裡呢?我心裡正在胡思亂想,老尼姑已引我們到清淨莊嚴的佛堂裡,讓我們坐下,自走進耳房裡去了。
我打量那窗戶就在這耳房靠丹墀那面的牆上,少女不待說必在這耳房裡。
老尼姑掀門簾進去的時候,我的眼光跟着向房裡望去,卻是一無所見,想立起身再看時,就聽得胡君發出很詫異的聲音說道:&ldquo咦,咦?這龛子裡供的是什麼神像?你看。
&rdquo我此時正是心有所屬,哪裡肯把眼光移到神龛上去,随口答道:&ldquo不是佛像,大約就是韋陀像,我們管他這些做什麼?&rdquo 胡君道:&ldquo你真是瞎扯,佛像、韋陀像我都不認得嗎?你看吧,這像還是個肉身呢。
&rdquo我聽得肉身兩個字,不禁起了一點兒好奇的念頭,随即回頭看龛上。
雖有神帳挂着,還可看見神像的面孔,果不似雕刻的神像,像是盤膝坐着的,兩手俱在膝上,肉已幹枯,皮膚好像是用漆蓋了的,像着的是僧衣,戴的是僧帽,仿佛看得出年齡在五十上下。
胡君道:&ldquo這庵名&lsquo瞿公庵&rsquo,神像必就是&lsquo瞿公&rsquo了,但不知是什麼年代成道的,更不知是何因緣,由這老尼姑在這裡當住持?&rdquo我道:&ldquo這些事倒不管他,你知道這裡面還有一個妙齡女子麼?&rdquo 我說這話的時候,又回頭看耳房的房門。
誰知那個曾露半截面孔的少女,正躲在門簾背後偷窺我們,這一來卻被我看見她的全面了。
那種淡雅幽娴的神态,緻使我疑心她不是食人間煙火的,正要仔細定睛,看個十分飽,誰知她哪容我多看,真是驚鴻一瞥,便不見了。
接着老尼姑就端了一個火盆出來,盆裡新生的炭火,我們嫌小了,老尼姑又抱了些柴來燒着。
我不斷地留神耳房裡,想再享一回眼福,隻是門簾寂然不動,老尼姑并不在旁陪坐,想打聽都無從開口。
不一會兒,兩人身上的濕衣服都烘幹了,柴也燒完了,無法留戀,隻得留下二兩銀子的香金,心猿意馬地告辭出來。
一路走到袁家坳,心中無一刻安靜,直到見了袁老頭兒,為我詳述了瞿公庵的曆史,我聽了才如一盆冷水澆背,将一腔邪火消滅了。
欲知瞿公的曆史如何,請看第二章《回頭是岸》的正文。
&rdquo 我擡頭看時,許多樹木圍繞着一所小小的房屋,大門上面橫嵌着一塊石額,上題&ldquo瞿公庵&rdquo三個大字。
大門緊閉,門外雪深二尺,并無一個腳印,石門限上的雪,靠門闆堆積尺來高,可見得這幾日不但沒人出進,連大門都不曾開過。
便對胡君說道:&ldquo不見得大門關着,裡面就沒有人,隻要有人,讨點火烤有什麼要緊,難道裡面的人好意思不肯?&rdquo胡君笑道:&ldquo這裡面人是有人,不過他們簡直可以不給火我們烤,我們不能怪他。
&rdquo我詫異道:&ldquo這話怎麼講?這裡是個庵堂,出家人應該以方便為門&hellip&hellip&rdquo胡君不待我往下說,即連連點頭道:&ldquo不錯,不錯,你上前敲門去吧!&rdquo 我這時也覺得疲乏不堪了,遂不管三七二十一,走上前用拳頭在大門上擂了幾下。
房屋小,裡面容易聽到,仿佛是老婆子的聲音在裡面問道:&ldquo哪個?&rdquo我心想這裡面是住家的嗎?隻得對門縫簡單說明了來意。
一會兒聽得門杠響,&ldquo呀&rdquo的一聲門開了,隻見一個老态龍鐘的尼姑,望着我和胡君,臉上很現出驚訝的樣子,不住地用兩隻老眼,向我們身上打量。
胡君立在遠遠的不肯上前,我隻好賠笑着說道:&ldquo我們無端來驚動老師太,甚是無禮,隻因我們不是本地方人,原是要去袁家坳的,想不到走錯了路,在月湖中濕透了下身衣服。
這一帶沒有人家,隻得來驚擾老師太,打算讨一點兒柴火,烤烤衣服,望老師太慈悲慈悲。
&rdquo 老尼姑見我們這麼說,臉上換了點笑容說道:&ldquo兩位既是要去袁家的,請進來坐吧。
&rdquo胡君聽了,才敢走過來。
我進庵門跟着老尼姑才走了幾步,偶擡頭見丹墀那邊窗戶裡,現出半截修眉妙目的少女面孔,剛與我兩眼打了個照面,即縮身下去了。
那面貌雖隻被我見了半截,鼻端以下為窗格遮掩了,然就上半截推測,隻要不是缺唇暴齒,可斷定決非中人以下的姿色。
當時一顆心把不住跳了幾下,暗想分明看見這女子,一頭烏雲也似的黑發,可知不是出家修行的人,怎麼會在這庵堂裡呢?我心裡正在胡思亂想,老尼姑已引我們到清淨莊嚴的佛堂裡,讓我們坐下,自走進耳房裡去了。
我打量那窗戶就在這耳房靠丹墀那面的牆上,少女不待說必在這耳房裡。
老尼姑掀門簾進去的時候,我的眼光跟着向房裡望去,卻是一無所見,想立起身再看時,就聽得胡君發出很詫異的聲音說道:&ldquo咦,咦?這龛子裡供的是什麼神像?你看。
&rdquo我此時正是心有所屬,哪裡肯把眼光移到神龛上去,随口答道:&ldquo不是佛像,大約就是韋陀像,我們管他這些做什麼?&rdquo 胡君道:&ldquo你真是瞎扯,佛像、韋陀像我都不認得嗎?你看吧,這像還是個肉身呢。
&rdquo我聽得肉身兩個字,不禁起了一點兒好奇的念頭,随即回頭看龛上。
雖有神帳挂着,還可看見神像的面孔,果不似雕刻的神像,像是盤膝坐着的,兩手俱在膝上,肉已幹枯,皮膚好像是用漆蓋了的,像着的是僧衣,戴的是僧帽,仿佛看得出年齡在五十上下。
胡君道:&ldquo這庵名&lsquo瞿公庵&rsquo,神像必就是&lsquo瞿公&rsquo了,但不知是什麼年代成道的,更不知是何因緣,由這老尼姑在這裡當住持?&rdquo我道:&ldquo這些事倒不管他,你知道這裡面還有一個妙齡女子麼?&rdquo 我說這話的時候,又回頭看耳房的房門。
誰知那個曾露半截面孔的少女,正躲在門簾背後偷窺我們,這一來卻被我看見她的全面了。
那種淡雅幽娴的神态,緻使我疑心她不是食人間煙火的,正要仔細定睛,看個十分飽,誰知她哪容我多看,真是驚鴻一瞥,便不見了。
接着老尼姑就端了一個火盆出來,盆裡新生的炭火,我們嫌小了,老尼姑又抱了些柴來燒着。
我不斷地留神耳房裡,想再享一回眼福,隻是門簾寂然不動,老尼姑并不在旁陪坐,想打聽都無從開口。
不一會兒,兩人身上的濕衣服都烘幹了,柴也燒完了,無法留戀,隻得留下二兩銀子的香金,心猿意馬地告辭出來。
一路走到袁家坳,心中無一刻安靜,直到見了袁老頭兒,為我詳述了瞿公庵的曆史,我聽了才如一盆冷水澆背,将一腔邪火消滅了。
欲知瞿公的曆史如何,請看第二章《回頭是岸》的正文。